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猎奇式营销能否“拿捏”消费者论文

猎奇式营销能否“拿捏”消费者论文

3

2025-07-29 16:55:2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 猎奇心理,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始终是推动我们向未知领域探索和求知的强大动力。然而,正如谚语所说,“好奇害死猫”,这告诫我们,在追求新奇与刺激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理智和审慎。

  猎奇心理,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始终是推动我们向未知领域探索和求知的强大动力。然而,正如谚语所说,“好奇害死猫”,这告诫我们,在追求新奇与刺激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理智和审慎。回溯历史,那些勇于尝试、敢于挑战未知的人,往往都是内心充满好奇心的勇士。他们如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面对的是未知与风险,但内心的好奇与探索欲望却促使他们迈出那一步。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追求,不仅推动了人类的科技进步,也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和精神世界。


  在营销领域,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进行创意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策略。通过设计一些新奇、少见的营销手段,可以有效地刺激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引发他们的关注和讨论。这种基于好奇心的营销策略,往往能够迅速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产品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借小众猎奇破解增长焦虑


  自2023年5月上市以来,白象香菜方便面持续保持着旺盛的市场热度,成为了方便面市场的一股清流。这款方便面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小红书上,关于“白象香菜方便面”的笔记数量已突破6 700篇,而在抖音平台,相关话题的播放量更是高达1.5亿次,成功入选抖音品牌桶装方便面爆款榜、好评榜、人气榜、好价榜。从上市至今,白象香菜方便面的销量始终保持稳健。


  在当今消费升级和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品本身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关键。而产品本身所蕴含的“猎奇”潜力,更是能够直接刺激人们的尝试和购买欲望,成为引爆市场的利器。许多热销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并非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品质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更多的是因为它们具有“有趣”和“高讨论度”的特性。这些网红产品往往以其新颖、独特的设计或功能,迅速捕获了消费者的心。


  以端午节为例,不少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在味蕾上的猎奇追求,纷纷推出了辣条粽、水晶粽等新奇产品。这些粽子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精美的外观,成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热捧。同样,在宠物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商家们也不甘示弱,推出了各种奇特的宠物用品,如形似舌头的梳毛刷,让铲屎官们能够在为宠物梳毛的同时,享受到一种独特的乐趣。而在美妆领域,具有多种色号的口红一直是女性消费者们的最爱。其中,不乏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作妖色”口红,它们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夸张的视觉效果,成为了许多女性消费者尝试的对象。这些口红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实用,但它们所展现出的新奇和独特性,足以让人们为之驻足。


  然而,这些猎奇产品并非都是完美的。在追求新奇和独特的同时,它们也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水晶粽虽然在外观上十分吸引人,但口味上可能难以匹配其颜值;舌头毛刷虽然创意十足,但使用起来可能并不方便;而那些“作妖色”口红虽然引人注目,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不实用。


  尽管如此,这些新奇事物的走红仍然证明了“猎奇”心理在消费者中的普遍存在。正是因为它们具有少见和奇特的特点,才能够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上的亮点。对于商家来说,把握消费者的猎奇心理,推出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产品,无疑是开辟新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有效途径。


  猎奇心理催生另类“营销”


  人们对于新奇、未知事物持有的一种强烈好奇和追求的心理状态,这也是驱使人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新事物的内在动力。所以,在当今这个网络和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猎奇心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放大。为了满足这一心理需求,人们开始热衷于关注各种猎奇话题,这也催生了众多网红产品和独特玩法。


  比如,那些外观独特、创意十足的食品毛巾蛋糕、脏脏包、灯泡糖等,它们不仅令人咋舌,更激发了人们强烈的尝试欲望。这些“奇葩”食品的成功,正是商家精准把握消费者猎奇心理,进行“猎奇式营销”的典范。然而,仅仅切中目标群体的心理需求并不足以打造爆款产品。成功的猎奇式营销还需要借助网络和社交平台的力量,让新奇的产品或话题迅速传播开来。通过网络传播,这些猎奇产品能够迅速吸引大量关注,并在社交需求的驱动下,在交际圈中自发传播,形成病毒式营销效应。


  深入分析猎奇式营销的成功要素,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猎奇心理、消费升级和网络社交。这三者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猎奇式营销的发展。那么,猎奇式营销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将产品推向爆款的呢?


  先通过设计独特、新奇的营销点,制造引人注目的噱头,构建出具有话题性的营销场景。这些噱头不仅要足够吸引眼球,还要与产品特性紧密结合,能够引发消费者的共鸣。然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或具有影响力的KOL(关键意见领袖)进行产品推广和传播。这些平台或KOL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和高度的影响力,能够帮助产品迅速获得曝光和关注。再通过独特的营销手段和内容,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社交表现欲。让消费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发地分享和传播产品信息,形成口碑效应。最后,在消费者分享和传播的过程中,产品信息会迅速在社交圈中扩散开来,形成病毒式营销。这种自发传播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够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的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设计一个“猎奇”的噱头来引起大众的关注成为了关键。这需要商家深入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结合产品特性和市场趋势进行精心策划和设计。通过独特、新奇的营销手段和内容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产品的快速推广和销售。


  此外,掌握“猎奇营销”的核心逻辑也是关键所在。从产品猎奇的角度来看,餐饮和食品品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打破传统口味边界,它们可以在产品口味上大作文章,与常规产品形成鲜明对比,进而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比如,台湾肯德基推出的“葱花皮蛋蛋挞”,将传统中式食材葱花与西式蛋挞巧妙结合,创造出了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新奇口味。同样,麦当劳也不甘示弱,他们推出的香菜新地和油泼辣子新地,不仅展现了品牌的创新精神,更通过独特的口味组合,引发了消费者的热议和尝鲜欲望。


  除了产品本身,包装也是品牌创意的重要展现。通过设计独特的包装,品牌可以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让消费者在第一眼就被吸引。比如三只松鼠的巨型零食大礼包,以其庞大的体积和丰富的内容,迅速成为了网红产品。而山姆超市的巨型泡面桶,则以其夸张的设计和实惠的价格,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此外,Real Banana Milk品牌的香蕉牛奶包装,更是将创意发挥到了极致,让消费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品牌的独特魅力。


  除了产品和包装,品牌还可以从玩法和名称上入手,进行猎奇营销。比如白象与抖音平台的合作,通过推出香菜主题的快闪店和互动环节,让消费者在参与中感受到了品牌的创意和趣味。而盲盒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玩法猎奇方式,更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实现了品牌的快速传播和裂变。


  “凡战者,以正胜,以奇合。”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历经两千多年的沉淀,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中国式的谋略中,奇正之用的理念不仅应用于古代战场,更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找到了新的舞台。猎奇营销,便是这一古老智慧在现代商业领域的生动体现。


  从儿时小浣熊干脆面里的水浒武将卡,到现今氪金游戏中的充钱开箱子,这些充满创意和趣味性的产品,总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让人忍不住想要一试究竟。而当消费者尝试后,往往会因为新奇有趣而拍照分享到社交圈,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传播范围。


  崂山白花蛇草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款常年雄踞“中国最难喝饮料”TOP5的饮品,在沉寂多年后,因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出口非洲而再度爆红。网友们纷纷表示,未曾尝试过崂山白花蛇草水的人,不足以谈论人生。在舆论领袖的关注和参与下,这款饮料迅速成为网红,短短两周内创造了上亿次的阅读量,订单量激增,甚至一度导致断货。


  猎奇式营销,作为一种具有以小博大、迅速点燃关注与热度的策略,其成功的策划通常遵循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便是精心制造引人注目的噱头,构建一个能引发广泛讨论的话题。这些话题往往具有争议性、独特性,比如“挑战味蕾极限的最难喝饮料”或“引发深度思考的让人‘想喝又不敢喝’的茶”等,它们能迅速抓住公众的眼球,引发好奇心。


  第二步,是借助各大平台或关键意见领袖(KOL)的力量进行广泛传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平台与KOL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们通过分享、评论、推荐等方式,将产品信息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步,是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社交表现欲。猎奇式营销的核心在于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主动分享给周围的人。同时,通过设计独特的互动环节或社交活动,让消费者能够展示自己的个性,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从而推动产品影响力的扩散。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猎奇式营销并非“无的放矢”。猎奇的元素虽然能够吸引眼球,但如果与品牌或产品的核心价值、调性不符,或者过于追求新奇而忽视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就可能导致营销活动的失败。因此,在策划猎奇式营销时,需要充分考虑品牌与产品的适配度、逻辑性,以及消费者的接受程度,确保营销活动既有趣又有效。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产品、包装、玩法还是名称上入手,“猎奇营销”都需要品牌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意能力。只有运用恰当,才能玩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话题度。同时,对于商家而言,“猎奇营销”不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更是一种对品牌价值和文化的展现。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尝试,品牌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和信任。


  把握“猎奇”的尺度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品牌们纷纷寻找创新的营销策略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从肯德基到麦当劳,从白象到合味道,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加入“猎奇营销”的大潮中,而这一独特的营销策略背后蕴藏着显著的好处和巨大的价值。


  首先,猎奇营销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消费者的注意力被无数信息和广告分散,难以被常规内容所吸引。然而,猎奇营销凭借其独特性和话题性,能够迅速捕获消费者的眼球,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相较于传统的广告投入,猎奇营销通过制造新奇的产品或概念,能够以较小的成本实现更广泛的品牌曝光,进而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淘宝连续举办三届的“丑东西大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活动充分利用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和审丑趣味,通过展示各种奇特、丑陋但又不失创意的产品,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这些“丑东西”不仅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需求,还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交话题和分享欲望。这种基于猎奇心理的营销策略,让品牌与年轻消费者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实现了品牌价值的快速传播。


  其次,猎奇营销能够创造消费需求,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一般的产品很难脱颖而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新奇、少见、有趣的产品却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成为一时的爆款。这些产品通过打破常规,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


  当然,在营销领域中,我们必须以审慎的眼光看待“猎奇营销”这种策略。虽然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为品牌带来一时的曝光度和关注度,但如果尺度把握不当,很容易适得其反,对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猎奇营销”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也可能因为过于奇特而引发消费者的反感。比如,一些品牌为了追求独特性,选择与日常用品(如洗洁精、洗衣液)进行联名,推出看似新奇但实则令人困惑的产品。这种营销策略可能会让消费者产生误解,甚至对品牌产生不信任感。


  以某品牌与白猫洗洁精联名推出的气泡水为例,尽管产品口味可能并无不妥,但由于白猫洗洁精的品牌形象过于深入人心,这样的联名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负面联想,认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饮品。这种营销策略不仅未能提升品牌形象,反而可能损害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同样,江苏南京一家餐厅推出的“洗衣液奶茶”也遭遇了类似的困境。虽然这种创意在推出初期取得了大卖,但随后便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许多网友认为这种创新没有底线,担心孩子会误食真正的洗衣液。


  除了上述常见的“猎奇营销”翻车案例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品牌过于追求创新,导致产品与品牌整体调性相去甚远。例如,安慕希推出的“香菜口味”酸奶以及其他一系列“暗黑”口味酸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消费者的关注,但由于口味过于奇特,与品牌调性不符,最终销量惨淡。这提醒我们,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要保持与品牌调性的一致性。


  猎奇式营销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要成功运用猎奇元素,企业需要仔细斟酌选题,确保其与品牌、产品的性质、社会价值观以及话题本身的内涵相契合。同时,猎奇程度的把握也是一个需要谨慎权衡的问题。过度的猎奇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不适甚至反感,而适度的猎奇则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推动品牌与产品的传播与销售。因此,在选择和运用猎奇元素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营销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对于品牌而言,“猎奇营销”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企业要想真正打动消费者,需要从品牌到产品进行全面吸引。这意味着品牌需要在保持自身调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尝试新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形式。同时,企业还需要注意消费者的反馈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策略和产品方向,以确保营销活动的成功和品牌的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