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现状研究论文

2025-07-28 17:34:5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现阶段,各地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精心引导下,纷纷投身于数字乡村的建设浪潮中,旨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摘要]现阶段,各地区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精心引导下,纷纷投身于数字乡村的建设浪潮中,旨在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数字乡村的建设。文章基于西藏自治区数字乡村发展的基本情况,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智慧化治理和农业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方面,阐述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并提出西藏数字乡村发展对策,以期为西藏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发展现状;西藏
0引言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不仅明确了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宏伟蓝图,而且提出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扩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了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的具体部署。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2022年,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更为具体和深入的措施。这一系列政策与举措,共同构成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从理念提出到实践深化的完整链条,开启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1]。
2023年,西藏数字经济增加值为250.98亿元,同比增长19.3%。这一数据反映了西藏数字经济在2023年的强劲增长态势,为高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具体来说,西藏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累计建成5G基站10 067个,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5G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2万户等,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为高原乡村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目前,对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将对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的具体情况展开探讨。
1西藏数字乡村基本概况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部,总面积122.28万平方公里,现辖6个市(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那曲)、1个地区(阿里),有74个县(区),首府拉萨。2021年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366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32万人,占总人口的63.39%,明显高于城镇人口数。2022年,西藏生产总值为2 132.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16亿元,同比增长6.2%。
西藏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行政村光纤宽带、4G信号已经实现全覆盖,这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在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西藏积极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2]。同时,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这些政策文件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例如,在2024年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部门预算中,农林水支出占比较大,其中包含了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
2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2.1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成就显著
西藏深入实施“宽带西藏”战略,截至目前,西藏全区行政村光纤宽带、4G信号已经实现全覆盖。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大力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与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并广泛推广电子触摸屏、藏语语音服务热线及手机应用程序,借助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农牧民提供了科技、市场、文化、医疗、卫生及气象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目前,乡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数字乡村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产业赋能成效显现,产业链不断完善
西藏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如清洁能源、农牧业、旅游业等,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效率和管理水平。西藏积极推进“数据上高原”“计算上高原”,加速推进“东数西算”在西藏落地,大力发展高原数字先导产业,如智慧旅游、清洁能源、智慧农牧业、特色数字文化等,使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预计到2025年,西藏全区数字经济规模将突破60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将达28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2.3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
西藏大力普及“互联网+政务”等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升了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有效满足了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4治理机制不断完善
通过数字乡村建设,西藏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建立了全区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实现了数据入口的统一准入,推动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2.5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
目前,拉萨市曲水县、日喀则市白朗县、山南市乃东区和米林市4个地区作为国家首批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地区,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规律,并努力打造以数字赋能撬动乡村振兴的“曲水样板”。
2.6有效应用智能化技术,积极推动西藏智慧农业发展
目前,西藏自治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借助物联网及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精确化与智能化。例如,利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等数据,为作物提供精准的灌溉、施肥等管理方案[3]。同时,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西藏智慧农业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3西藏数字乡村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数字乡村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结合数字乡村指数分析,发现西藏各县区在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短板。
3.1缺乏适合西藏各县区数字乡村发展特征的顶层设计
西藏数字乡村发展起步较晚,众多县区在构建数字乡村的顶层设计方面具有滞后性,部分规划设计未能精准对接实际需求,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3.2平台体系标准不规范
目前,西藏各县区数字乡村发展机制建设仍有不足,以及平台与数据标准缺失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规划,致使各类信息平台与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差,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及应用标准未能统一,数据资源呈现出碎片化状态,业务应用呈现出条块分割状态,阻碍了数据的有效整合与共享。
3.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西藏数字乡村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领域的业务融合度不足成为西藏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关技术应用场景的深层次挖掘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大多局限于个别技术或试点项目,未能与该领域相关应用进行有效融合,技术集成应用的实践较少,技术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严重。
3.4资金保障力度不够
数字乡村建设与后续的维护均面临着庞大的资金需求。当前,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且农业方面的财政拨款缺乏系统性,导致资金保障力度不够,且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同时,社会资本的多元化参与尚未被全面激发,缺乏一个能够汇聚各方力量、实现多方共赢的协同参与机制和长效运营模式。
3.5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数字乡村发展的另一大瓶颈。数字乡村的发展高度依赖物联网设备与设施的支撑,而这些设备的运行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相连。但就西藏乡村而言,农业领域缺乏足够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才数量过少导致数字化服务与管理难以迅速跟进,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难度加大[5]。
4西藏数字乡村发展的对策
4.1加强宽带网络升级,因地制宜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
由于西藏地处高原,很多乡村地处偏远、网络信息有所欠缺,且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乡村的经济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还处于发展初期,且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很大,因此对西藏各县区的数字乡村建设不能一概而论。为加速推进数字乡村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宽带网络升级改造的支持力度,迅速弥补网络通信设施中的短板,鼓励各县区积极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规划,并结合当地实际,推动互联网与当地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出村进城”,以数据为纽带,促进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村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6]。
4.2健全数据平台体系,完善数字乡村发展整体规划
为了确保数字乡村发展的顺利推进,需要加强战略规划与指导,同时激发基层的创新活力,并实现其相互促进与良性循环。依托西藏自治区建立的大数据中心,聚焦于农业农村领域,整合现有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和智慧农业云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数字化农业生产运营体系,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标准,形成一套严谨、全面的制度框架体系。这不仅将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还将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精准的依据,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3整合数据系统,发挥数据效能
为了进一步发挥数据效能,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可以利用当地的电子政务外网及大数据共享平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全面汇集并整合农业农村数据资源,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效、集成的乡村数字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技术、业务与数据的深度融合,打破长期存在的“数据孤岛”壁垒,实现西藏全区范围内跨层级、跨部门的无缝协同管理与服务,提升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执行效率,推动西藏全区大数据运营中心的一体化建设[7]。同时,为了确保涉农数据的安全与有效利用,要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的确权、开放、流通及交易制度,为数字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4创新投融资机制,增加资金投入
为了加大数字乡村发展的投入力度并创新投融资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协同合作,积极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可以通过加大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力度,以及授权企业区域公共品牌使用权等方法,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当地数字乡村建设。此外,在运营模式上,鼓励企业积极创新,努力探索一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数字乡村发展商业模式,增强数字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8]。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数字乡村发展领域,以此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在乡村振兴中的投资活力,共同推动数字乡村的蓬勃发展。
4.5引进、留住、用好人才
西藏各县区应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即需要盘活现有的人才资源,同时积极培育新型农牧民,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为鼓励人才回流乡村,可以实施“回乡人才”创业贴息补贴与奖励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相关技术专家的补贴力度,吸引人才投身于数字乡村发展。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推动产教融合,让人才在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9-10]。此外,加大对农村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以全面提升他们的数字素养。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朝椿.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改革,2024(7):55-64.
[2]刘春莲,陈扬扬,李茂林.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证[J].当代经济研究,2024(3):80-93.
[3]邬煦.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4(14):30-33.
[4]毛军,梁沐晗,谢嘉豪.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统计测度与时空异质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4(5):80-89.
[5]曹洁.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J].甘肃高师学报,2022(5):37-41.
[6]曾祥明,胡元.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与发展进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43-53.
[7]陈凯,梁宏志.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困境与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2):108-111.
[8]周冲,林京泽.吉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及优化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15):133-135.
[9]王翀,王芳.数字化赋能乡村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24(8):101-103.
[10]李新朋.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J].乡村科技,2024(14):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