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智慧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数字化转型探索论文

智慧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数字化转型探索论文

4

2025-07-23 17:14:0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农业数字化尚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起步阶段,如何探索农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摘要: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农业数字化尚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起步阶段,如何探索农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阐述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要求,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内容。


  关键词:农业;数字化;数字化示范基地;数字化平台


  随着发展进入新时代,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村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及夯实产业基础的重要方式,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必然举措。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12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数字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为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依托,进行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把控及品质问题追溯制度,优化农业产业价值链,达成农产品供需精准衔接等。因此,把握好数字经济,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助力作用。


  当前,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信息网络设施日益完善,截至2022年底,98%的乡村连通光纤和4G,贫困村近百分百宽带全覆盖。农村电商勃兴繁荣,就所设电商服务站而言,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和64%的普通乡村。与此同时,数字信息技术深入农业领域并由此嵌入农村社会,有利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成为巩固小康成果、建设美丽乡村的新路径。


  我国进入农业数字化转型“啃骨头”的攻坚阶段,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我国农业数字化尚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起步阶段、结构上农业数字化发展偏重于交易领域、农业生产领域的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探索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遵循


  (一)打造数字化示范基地


  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实际发展情况设立当地先行示范基地,树立农业数字化领导典范,提供实践测试的机会。通过实践发现现有数字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专业试点可以在小范围内检验可行性和影响,从而减少全面推广的风险,减轻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可以为全面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提高成功率。同时,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引领农民了解智慧农业的优势,切实感受数字化农村带来的便利,提高数字技术在农民心中的可信度,激发农民对于数字化学习以及当地农业数字化建设的热情[1]。


  (二)加强政府部门对农业数字化发展的牵引能力


  近年来,实施数字农业项目共709个,其中平台建设项目数量达到268个,约占全部项目的38%,转化率有待提升。政府必须尽其所能,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组织构建充分共享、资源开放的高水平新型农业技术信息化体系。首先,政府在制订科学规划与政策引导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数字化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农业数字化发展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和落地;其次,地方政府作为农业数字基础设施方面的主要外部抓手,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设施等整合各类涉农监测平台和数据资源,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库和区域性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再次,将财政支出向农业数字化方向倾斜,包括增加数字化转型政策补贴、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最后,高效落实数字化建设的人才培育专项资金,吸引更多农业大数据从业人员[2]。


  (三)落实产学研转化机制建设


  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共同搭建农业数字化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制定合作规则和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凸显互联网企业和农业信息化企业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的核心引领作用,制定和完善农业数字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为农业数字化企业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建立健全农业数字化市场监管机制,探索创新农业数字化转型关联产业的政策制度与法规体系,规范信贷、税收等服务,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促使技术链与产业链高效结合,打造产研联动体系机制。


  (四)强化宣传提升农民数字化能力


  宣传对象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中青年农民,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且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同时,也要关注老年农民,通过宣传让他们了解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益。制作数字化技术的宣传海报、宣传册、视频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图像展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和效果。利用试点先行区组织数字化技术的现场演示、培训,让农民亲身体验数字化技术的效果。组织专业的培训机构或专家团队,为农民提供包括计算机操作、互联网应用、农业信息化软件使用等数字化技能的培训。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对在数字化技术应用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农民进行表彰和奖励[3]。收集农民对宣传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改进和优化宣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五)打破“数据孤岛”问题


  加速5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部署,确保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和重要农业区域。建立农村数据平台,整合各类农业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推动数据平台的开放和共享,促进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效率。同时应制定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明确数据的收集、使用和保护方式。加强对农民个人信息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定期对网络和数据平台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隐患,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


  二、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施


  (一)两大基本架构


  数字乡村的两大基本结构为业务架构和技术架构。业务架构在政务网、互联网、物联网以及通信网的基础上建立乡村数字化服务云平台。管理者进行统筹管理,通过公共互联网服务连接PC端业务管理以及移动端进行采集进行实时监管,为实现更为畅通的资源实时共享,平台的任何一端可以链接共享分享在云台上面的实时信息,更好地实现物联网络管理、数字乡村数据管理、时空管理服务以及业务协同管理[4]。


  技术架构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最为重要的部分,智慧农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使农产品的生产更为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技术架构由智能交互、智能连接、智能中枢和智能应用四大主体构成。


  (二)农产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1.供应商与采购管理


  供应商与采购管理系统采用严格的供应商资质审查体系,并把供应商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图文并茂的模式展示种子与成熟的果实,更加直观详细地提供农产品的信息,该系统提供给农户快速查询供应商和种子信息的能力,能帮助农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采购种苗。


  2.农产品种植的物联网监测系统


  通过遥感与摄像头进行前端感知,进行智能交互,帮助相关管理人员掌握果园内详细的地理信息和其他方面的具体状况。利用所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建立数据库,帮助农户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5]。


  3.农产品销售与服务系统


  农产品销售与服务系统包括订单协同管理、物流管理、售后与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四个步骤。客户提交订单,订单进入系统后会进行自动分类和分配,系统同时提供实时订单的跟踪功能,客户可以随时查看订单的状态和进展。订单自动化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订单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产品发货时会再次进行客户信息的核对,并进行实时监控,客户可以通过移动端查看产品的运输进度。在系统设置24小时自动售后服务,客户收到产品后如果有不满可选择具体的售后原因,系统进行算法分类后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83672e0d3fdf5b60a51d427ee40f39f.png

  (三)党务政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1.基层党建与透明村务


  为更好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先锋意识薄弱、难以控制管理任务督办以及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的问题,通过搭建融合监管部门、党建单位、党员数据的互联互通在线学习平台,通过该平台进行党员线上培训及工作督察,确保各项任务按时按要求落地[6]。各基层干部可以在移动端按时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所有工作开展情况清晰可见,推行阳光村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农村事务办理


  开发乡村公共事务平台,并划分为便民服务、生活服务、旅游服务、党建服务、税费缴纳、信息发布、文明实践等不同治理模块,根据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背景的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优化。通过业务流程重塑,将事项受理权限下放,依托乡村数字平台实现业务在村受理,村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网上进行户籍办理、证件办理、资格认定、出入境审批、缴纳社保和医疗保险、就业创业申请等各类业务,实现村民“少跑路”、办事“更高速”。


  3.农村社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及手段推进农村社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能够全面强化农村社区社会治理,减少乡村治安事件的发生,改善农村社区社会治理和治安状况。搭建的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及其他物联数据,接收来自摄像头、倾斜传感、消防监测、村镇防汛等接收设备的数据,而后进行智能分析,对于预警管理、房屋倾斜预警管理、孤寡老人安全、消防监控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以外,村民家中可以安装摄像头,实现从人防、物防到技防的华丽转变。村民可在手机上观看实时监控画面。


  (四)人才培养平台


  农村人才培育平台的构建可以帮助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技能和市场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拓展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空间,营造人才创业兴业的良好环境。通过人才培育平台,能够依托新媒体作为新型农村社会的沟通和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指导、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扶贫政策等一系列服务。同时,结合农业生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农民可以在空闲时间线上学习一系列专业知识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操作。此外,邀请农委专家、科研院所电商企业管理人员等专业人才为农民进行专家远程可视化诊断。


  三、结语


  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智能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掌握农业生产、农田环境等数据,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土地、水、肥料等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可追溯,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同时,也可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粗放式生产向精细化、智能化生产转变。增强的人才等大数据要素,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对目前农业现状作出积极改变。未来我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应紧跟农业现代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需求,积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来推动农业全面创新,并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佳,徐玮.数据要素、交通基础设施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分析[J].管理世界,2024,40(4):78-98.


  [2]文丰安.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意义、问题及实施路径[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3):111-120+159-160.


  [3]邱俊柯,张哲,尹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J].西南农业学报,2024,37(9):1907-1914.


  [4]吴信科.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3(10):34-35.


  [5]杨涛,李晓晓.机器视觉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1,42(3):171-181.


  [6]代朝勇,彭为学,廖明芳等.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建设,2019(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