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的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的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2

2025-07-21 16:07:11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专业群是将业务链条高度相关、岗位链条紧密衔接、课程资源高度互补的专业相互关联。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的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能够保证课程目标清晰、内容完善、体系融通、模式优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竞争实力。

  [摘要]专业群是将业务链条高度相关、岗位链条紧密衔接、课程资源高度互补的专业相互关联。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的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能够保证课程目标清晰、内容完善、体系融通、模式优化,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竞争实力。文章通过概述数字商务专业群,分析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的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高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质量。


  [关键词]现代产业学院;高职院校;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


  0引言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的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职院校遵循“底层课程打通专业基础、中层课程培育核心能力、高层课程拓展跨岗技能”原则,将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移动商务4个专业相互关联,实现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共享[1]。本研究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构建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以提高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岗位迁移和职业发展需求。


  1数字商务专业群概述


  数字商务专业群是将业务链条高度相关、岗位链条紧密衔接、课程资源高度互补的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移动商务4个专业相互关联,并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以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移动商务等专业为支撑,形成结构合理、资源共享、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单核心辐射专业群。数字商务专业群对接数字商务产业链,全面覆盖跨境产品采选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卖家、跨境贸易服务商等跨境电商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各环节,并对接智慧商业发展,推动建设面向全国的电商直播基地和数字经济人才培训中心,可以保证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适应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变革趋势。

9ab1b78a75fc6e28c9978b21b9f2ce5.png

  2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的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意义


  2.1有助于整合优质教学资源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的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推动高职院校遵循“底层课程打通专业基础、中层课程培育核心能力、高层课程拓展跨岗技能”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有助于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岗位迁移和职业发展需求。


  2.2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的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可以促使高职院校立足职业院校深化改革背景,以数字产业发展为契机,结合现代商贸服务业岗位需求,围绕4个专业的融通点,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够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落实理实一体化教育理念,为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2]。


  2.3有助于增强学生竞争实力


  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能够促使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主动邀请行业企业的优秀员工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材编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与课程评价,并合理设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占比,支持学生定期到企业参与实践或实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前沿技术与技能,有助于增强学生竞争实力,为学生将来就业奠定基础。


  3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现存问题


  3.1课程目标有待明确


  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旨在培养掌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相关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当前,在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教师虽然也在积极整合不同专业的课程资源,但未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且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有待深入,设置的课程目标缺乏系统性与综合性,无法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不能为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指明方向,影响课程体系建设质量的提升。


  3.2课程内容有待整合


  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建设的前提是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资源高度互补。在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教师无法精准找到不同专业之间的衔接点,仅围绕自身专业开发课程资源,不能用底层课程打通专业基础,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的工作有待加强,未将企业工作内容、前沿技术、典型案例编入教材,不能用中层课程培育学生核心能力,同时无法用高层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岗技能,影响学生知识储备与综合能力的提升[3]。


  3.3课程体系有待融通


  在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其他高职院校之间的联系较少,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程度不高,无法构建纵向的专业集群及集群式的课程体系。另外,部分教师素养有待提高,设置的课程体系有待融通,缺少模块化的横向整合与纵向衔接,导致不同专业的课程结构较为割裂,课程体系相对分化,难以发挥专业群建设优势,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成长需求。


  3.4实施模式有待优化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相关产业联系日益紧密,产业链不断延伸,使行业企业对人力资源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重视实训基地建设,但实训基地设施有待完善,且现代学徒制试点有待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导致课程实施模式有待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待强化,难以培养出满足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4]。


  3.5课程评价重视度不够


  高质量的课程评价能够客观检验数字商务专业群建设质量,全面了解学生学情。在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教师不重视课程评价,且合作企业参与课程评价的意识不强,设置的评价指标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职业能力相脱离,无法客观评价数字商务专业群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真实场景适应能力与跨界整合能力,难以发挥评价促进教学的效能。


  4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策略


  4.1立足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专业群课程目标


  第一,高职院校要以校企共建数字产业学院为载体,立足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权利,建立“以企业人才胜任力模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之间的人才共育、师资互动、基地共管、风险共担与成果共享机制。第二,要明确数字商务专业群构成,深入研究4个专业之间的联系,并遵循学生认知与成长规律,细化专业群课程目标,建设“知识递进、技能递进、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出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4.2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整合专业群课程内容


  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背景下,现代产业学院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5]。为确保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岗位需求,要立足校企合作背景,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深入实施“产业生产与教学过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技能竞赛与教育教学、学历证书与技术技能证书”相融合的育人模式,并系统整合专业群课程内容,以利用底层课程打通专业基础、中层课程培育核心能力、高层课程拓展跨岗技能。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由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小组,以发挥校内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企业兼职教师实践经验充足的优势,及时将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而形成一整套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体系[6]。

7a13dba1d69ba1485478e35770e9d1e.png

  4.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


  对于基于现代产业学院视角的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要辩证认识校内双师数量不足的现象,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与综合管理人员到校兼任教师,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进而构建“双主体”共育人才格局,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切实提高跨境电商复合型应用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校内教师要加强与企业兼职教师的沟通,融会贯通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人才需求,加强课程体系之间的横向整合与纵向衔接,以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课程体系,并以真实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依托实训基地建设,聚焦电商商务、智能零售、智能物流、跨境贸易等数字经济应用项目的实施,全面培养学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数字营销、技术支持等综合能力[7]。


  4.4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群课程实施模式


  为培养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以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为依托,优化专业群课程实施模式,并遵循企业的技术规范、职业标准和工作流程而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进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8]。


  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要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与工作要求,围绕企业在电商商务、智能零售、智能物流、跨境贸易等领域的综合项目,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与施工,以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增加学生专业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增进学生对数字商务在电商商务、智能零售、智能物流、跨境贸易等行业应用的理解[9]。


  4.5重视课程评价,提高专业群课程开展质量


  第一,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要根据数字商务专业群建设特点制定学习成果认定和转化办法,在课程评价中引入企业考核制度,并围绕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标准制定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实训操作、技术技能等评价指标,全面检验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二,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校内教师要客观评价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状况,企业兼职教师要科学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综合能力,并重视评价结果反馈,督促课程建设小组根据评价结果动态调整专业群课程体系,以全面提高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质量[10]。


  5结束语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能够通过多主体的共建共管共享,培养出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明确数字商务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立足人才培养方案,找准不同专业之间的衔接点与融合点,细化专业群课程目标,为课程体系建设指明方向。另外,在建设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时,高职院校要持续加强校企合作,辩证地看待校企双方的权、责、利关系,既要对接企业岗位需求,整合专业群课程内容,又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双师数量占比,融通专业群课程体系,还要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群课程实施模式,并重视课程评价,发挥评价促教学的效能,以提高课程体系建设质量,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唐红涛,丁阳,熊悦.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数字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2):140-142,155.


  [2]费汉华,张敏.涉农“双高”院校数字商务产业学院专业群建设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47-51.


  [3]杨洋,钟燕萍.数字经济背景下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群建设典型案例[J].科技经济市场,2023(5):148-150.


  [4]殷纾,刘东风.数字商务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路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4-58.


  [5]曹洋.高职教育“1+X”多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数字商务转型路径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文化,2022(7):226-228.


  [6]秦承敏,李小敬,夏伟华.职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数字商务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21(4):28-32.


  [7]李静.数字商务类专业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2024(6):188-192.


  [8]杨松茂,赖玲玲.职业院校专业群建构的内在机理及实施路径:以数字商务专业群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4,(12):97-99.


  [9]杜君.基于OBE理念的数字商务专业群课程标准构建探析[J].江苏商论,2024(4):128-131.


  [10]苗森,张艳虹.新文科背景下数字商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3(23):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