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中小学经费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研究论文

中小学经费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研究论文

1

2025-07-09 15:54:37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我国中小学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但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问题,面临着财政风险。在此基础上,以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制度缺位、管理松弛、审计滞后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学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摘要:我国中小学资金管理工作关系到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但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问题,面临着财政风险。在此基础上,以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制度缺位、管理松弛、审计滞后三个方面对我国中小学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金融风险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从制度设计、资金监管、内部审计三个方面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控策略进行了探讨。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我国中小学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我国高校风险防控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务风险;中小学经费管理;防控机制;制度设计;内部审计


  教育资金的使用方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因此,对中小学来说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资金管理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管不力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学校财务风险的产生。研究中小学资金管理财务风险的防控机理,不仅能透视问题,还能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制定出一套科学、全面的防控措施,消除学校财务风险;它还可以将学校的资金管理工作推向一个规范化的轨道,保证教育资源的高效使用,促进教育事业的良性、稳定发展。


  一、中小学经费管理的概述


  (一)定义和目标


  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资金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的内涵在于对学校日常运作所需要的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监督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科学、有序的规划和控制,以便最大限度地分配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1]。它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校资金的合法和合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推动教育的公正,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保证教育基金能够切实地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推动现代教育制度的进程中,资金管理是学校治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的高效运转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职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也关系到国家教育资源的宏观配置秩序。科学界定高校办学经费的内涵和目的,不仅是优化中小学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从而为下一步的基金风险防控机制研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be6fd69503a4fd1f96bd4ef6df2558e.png

  (二)管理重要性


  学校的资金管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而且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基金管理是保证基金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基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分的保证。高效的经济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和老师的工作环境。教育资金的规划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当前问题展示


  目前,我国中小学资金管理存在着体制不健全、法规缺位、监管不力等突出问题。一些学校在拨款上没有进行严格的科学计划,导致经费配置不合理,经费使用效益低下。一些学校的资金使用不透明,导致了不合理的支出和违法行为。外部审计监管的薄弱和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使基金的运用更加危险。这些问题都对教育资源的高效使用以及学校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中小学经费管理中的财务风险识别与分析


  (一)财务风险的来源


  我国中小学资金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外部环境层面等方面进行了探讨[2]。体制的缺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校还没有建立健全基金管理制度,有关职责的划分、操作标准不明确,容易造成资金的流动失控。管理松弛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监管机制不健全,管理意识不强,资金的使用经常是随意的,甚至还有一些违法行为。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有些学校没有做到经常性地审计,或者是检查足够的内容,不能及时发现并改正隐患。


  (二)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中小学资金管理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预算执行、资金运用、会计核算等。在预算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有些学校很难按照预算的要求进行资金的使用,造成了资金的利用率降低,甚至是浪费。中小学经费按照支出用途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办公、水电、劳务、物业、维修、教师福利等运转保障支出;另一类是教师培训、教辅资料、教学器材、学生活动、课程建设等教育教学保障支出。中小学校承担着义务教育的职能,公用经费的支出应着力保障教育教学业务的需要,但当前多数中小学在公用经费使用上重运转、轻发展。究其原因,公用经费支出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一套适应学校实际情况的、科学的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对公用经费开支项目、应用额度管控不严、约束力不强,导致经费在使用上较为随意,存在支出超预算、超计划、超范围等问题。在财务记录上,一些学校的账目不清楚,收入和支出记录不全,或者是缺少专门的会计人员,导致资金的流动很难跟踪。


  (三)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在体制方面,由于财政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资金的使用不规范、不透明。在学校里,对会计工作的重视不够。会计人员不参与经济活动的管理,财务代表不参与经济活动,对公用经费的使用没有控制权。在公用经费管理方面,采取中央财政和支付制度,由补偿中心授权学校使用这些资金,使学校更容易受到依赖,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激励性差以及资金管理不善[3]。


  三、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理论探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是保证企业财务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理论依据,其核心是用系统思维对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控制,从而将企业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最低。这一理论认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应该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矫正三个方面来进行[4]。主要思想是风险的可控性、成本效益的均衡和动态的调节机制。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是一种综合了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运用风险矩阵、灵敏度分析等定量分析手段,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价。在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中,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提出了完善的制度架构与科学的决策程序是防范企业风险的基本保证。从理论上讲,信息透明、有效的审计监管和及时的反馈修正,都是保证风险控制目标得以达成的必要条件。这一思想对中小学等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校的财政状况,加强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保证公款的合理使用。


  (二)防控机制的核心要素


  其中,金融风险防控的关键因素是金融风险的科学防控。第一,完善的基金运作机制是保障基金运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完善的基金运作机制可以为基金的运作提供清晰的标准与程序,从而减少基金风险的产生。要想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提供高透明度的财务信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一条清晰的资金流动通道,并通过透明的公开和实时监督,实现资金的可追踪性,提高获得风险预警的能力。此外,必须建立一套清晰的职责体系。在此基础上,要明确各个层次的财政管理责任,避免因权力和责任的不同而产生的管理漏洞。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财务风险的辨识与动态管理,增强对潜在风险的敏感性与反应能力。只有将这几个核心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中小学资金管理中的财务风险,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使用。


  (三)现有防控机制的不足


  目前的保护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缺陷,其表现为制度建设不够全面,对资金的利用监督没有达到最好,同时,内部审计机制的实施也不够有力。许多问题使得基金管理中的风险得不到有效的辨识和控制,从而影响到基金的正规和安全。


  四、提高中小学经费管理防控机制的方案


  (一)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健全学校财务监督管理体系,必须健全相应的制度设计。良好的制度设计可以使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化,从而减少金融风险。在预算管理中,要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管理,使预算工作科学化、透明化、合理化。要健全经费使用的审批制度,对经费使用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经费的使用不能超范围和超标准。建立资金动态管理体系,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记录和监督,从而增强资金的可追踪性。同时,在制度设计中,还应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体系,明确违规作业的惩罚措施,提高管理者的责任心。


  (二)强化经费监控


  学校必须建立可靠的财务披露制度,还要建立内部信息系统,其目的是能够有效地使公用经费的使用记录以及去向更加明确。要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流程,强化对预算实施过程的监控,防止资金的挪用和超支。建立专项资金监测小组,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资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三)加强内部审计


  防控中小学经费管理财务风险,全面强化内部审计至关重要。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把握经费使用全过程,意在挖掘隐蔽风险。独立性与专业性,成为审计守则,设立审计机构或选用第三方扩大审计面,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平。重大审计点: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流向、资产管理流程;主要关注是否存在违规操作。审计报告需要无保留地同管理层和教育部门共享,以求经费管理的科学改良。

53ed3e30942af4f0c60f59e5b18bf22.png

  五、防控机制实施及效果预期


  (一)机制实施步骤


  抑制和管理中小学财务风险,具体步骤和防控机制扮演决定性角色。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无疑是重要开端,一份经过细心考虑,针对学校具体境况的财务风险防控实施方案应紧随其后并结合经费管理现状,具体化行动步骤及时间表。管理的优化也是关键环节,将防控需求整合到经费管理章程和操作流程中,对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监管环节的风险点进行严格控制。并且,应当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以及法律法规的规范化培训,进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警醒意识。在进行防控时,监督机制不容忽视,借助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经费收支,实时预警风险出现,从而提高防控的精度以及效率。


  (二)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中小学经费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有望显著提升。完善制度设计可强化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减少资金浪费和挪用,降低财务违规风险,加强经费监控和内部审计,提升透明度与可追溯性,及时纠正潜在问题,保障教育资源配置,以高效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中小学教育财务可持续发展,最大化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助力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三)实施防控机制的长期意义


  针对中小学经费管理,实行财务风险的防控机制,其深远意义体现于数个方面。正是通过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内部监管的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程度可以得以提高,同时也有利于有效阻止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保证教育资金的合理调配与高效使用。此类防控机制能协助形成内控体系,加大对风险的预警和应对力度,进而保障教育事业的平稳发展。从长远来看,此项防控机制的执行将推动中小学财务管理层面的全面提升,使教育资源配置更为优化,对教育质量的持续进步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并在教育公平及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过程中发挥关键效果。


  六、结语


  中小学教育的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公用经费管理方面的差距,要想更好地控制公用经费管理,就必须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的制度,使得公用经费管理的制度更加合理;第二,更科学地调整支出比例,使得费用支出更加合理;第三,建立健全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第四,改善中小学公共支出审计的管理方式,只有从方法上行动,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针对中小学经费管理中的财务风险问题,提出了全新理论视角和实质性解决方案,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中小学经费管理体系,防控财务风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朱维昌.中小学校安全管理风险防控的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1(10):202-204.


  [2]王献甫.校园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与完善措施探索——评《中小学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17(6):195-196.


  [3]吴晓涛,杨颖,杨小林.中小学校突发事件风险防控机制运行研究[J].国家治理与公共安全评论,2020(2):133-144.


  [4]陈桂标.中小学体育风险防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5):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