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论文

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论文

6

2025-05-07 15:24:2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的数据,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绿色创新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实证检验发现,环境信息披露使企业审计费用有显著的下降,机制检验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可以通过绿色创新降低审计费用。

     摘要: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3—2022年的数据,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绿色创新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实证检验发现,环境信息披露使企业审计费用有显著的下降,机制检验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可以通过绿色创新降低审计费用。通过更换关键变量衡量指标、滞后解释变量以及考虑遗漏变量等一系列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中发现,环境信息披露降低审计费用的作用在非重污染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体现了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创新的重要性,为相关政策的推行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环境信息披露;绿色创新;审计费用


  引言


  目前,环境信息披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当局、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力度,落实企业环保责任。然而,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并不乐观,两极分化现象严重[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环境污染而导致的重大生态危机以及环境质量问题频发,《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20年度)》表明,虽然我国上市公司整体披露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公司故意掩盖了一些诸如点名、环保处罚之类的负面消息,“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这已经成为了阻碍公司绿色发展的一个瓶颈[2]。


  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审计师对其所处的经营环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对其风险作出判断。在对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重视的时候,审计师会更多地关注公司的社会责任承担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是一种非财务信息,它反映了公司在环保、减排等领域的行为,有利于树立公司的环境形象,减少注册会计师对公司总体运营风险的评价,从而影响审计费用。而绿色技术创新一方面受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减少环境违规行为以及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给审计师传递信息,从而影响审计费用。因此,本文对环境信息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展开研究,并进一步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探讨其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审计费用的影响路径。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环境信息披露对审计费用影响研究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非财务风险已日益成为阻碍公司健康发展的障碍,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情况是重要的非财务信息,能够反映公司的运营状况。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通过披露环境信息的方式表明自身环境风险较低,因而自愿接受公众监督,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不对环境问题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减少审计费用的补偿成本,从而降低审计费用[3]。


  基于合法性理论,在“绿色低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环境信息披露能体现企业的环保承诺或计划,有利于树立企业的环保形象[4],增强企业环境合法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审计人员要求的风险溢价也会下降,从而降低审计费用。由此,本文提出假说1。


  假说1:环境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企业审计费用。


  (二)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


  在外部压力方面,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政府与公众对企业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企业通过加大创新投入以提升技术水平[5],应对来自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性压力[6]。而绿色转型可以通过减少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减少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失败风险,进而导致审计师收取更低的审计费用[7]。


  在外部资源方面,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各种利益主体对环境保护的诉求日益高涨。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可以扩大公司生产经营、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外界了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的开展情况,从而为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并将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创新型人才聚集起来,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绿色竞争力,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减少审计人员对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价与估计,从而降低审计投入。综上,本文提出假说2。


  假说2:环境信息披露通过绿色创新降低审计费用。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选取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按如下标准进行了筛选:剔除金融行业公司;剔除经营不善的ST和*ST公司;剔除主要变量缺失的公司。经筛选,共获得25 698条观测数据。本文绿色专利数据来源于CNRDS,其他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此外,本文还在1%和99%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各连续变量作了缩尾处理。


  (二)模型设计


  为了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设计了回归模型(1)。

  其中,lnfee是被解释变量,代表审计费用;EID是解释变量,代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情况;Controls表示控制变量;Year和Ind是固定效应,分别表示固定年份和固定行业;是随机扰动项;下标i和t表示个体企业和时间。


  为了研究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本文设计了回归模型(2)与模型(3)。

       其中,Inpat表示中介变量绿色创新。


  (三)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审计费用(lnfee)。依据现有研究的做法,以企业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衡量审计费用。


  2.解释变量


  环境信息披露(EID)。将其中描述性信息披露赋予1分,未披露赋予0分;数字性信息不披露赋予0分,定性披露赋予1分,定量披露赋予2分,满分为42分(见表1),最终取对数作为本文衡量环境信息披露的指标。

  3.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已有研究文献,使用的控制变量如下:企业规模(Size),以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杠杆率(Lev),以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衡量;资产收益率(Roa),以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衡量;应收账款占比(AR),以应收账款与总资产的比率衡量;是否亏损(Loss),净利润为负则为1,反之为0;审计四大(Big4),为“四大”审计则为1,反之为0。


  4.中介变量


  绿色创新(Inpat)。相比于绿色专利申请数量,绿色专利授权数量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参考方先明等[8]的研究,采用绿色专利申请数量加1取对数衡量绿色创新。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给出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审计费用平均为13.92,最低为12.71,最高为16.28,这表明企业之间的审计费用具有差异。环境信息披露的均值为1.770,最大值和最小值也具有差异,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差异性来源。在控制变量方面,企业规模最低值与最高值之差较小,样本分布较均匀;而在杠杆率、应收账款占比以及资产收益率等方面,不同企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中介变量绿色创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和3.912,这说明企业在绿色创新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二)回归分析


  表3列(1)为环境信息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回归结果,环境信息披露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能有效降低审计费用,初步验证了假说1。列(2)、列(3)为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检验结果。列(2)中,环境信息披露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环境信息披露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列(3)加入绿色创新后,绿色创新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即绿色创新水平越高,企业审计费用越低,环境信息披露系数仍显著为负,且其绝对值与基准回归相比有所下降,说明绿色创新的中介作用成立,环境信息披露可以通过绿色创新降低审计费用,假说2得到验证。

  (三)稳健性检验


  1.更换关键变量的衡量指标


  变量的度量方式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采用更换关键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一是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审计费用/资产总额之比(Fee)代替审计费用,消除企业规模的影响。二是更换解释变量,参考赵阳等[9],采用华证ESG评级中的环境得分(lnE)衡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回归结果见表4列(1)、列(2),环境信息披露系数均显著为负。


  2.解释变量滞后一期


  为了克服由逆向因果关系引起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拟对滞后一期的解释变量(L.EID)进行回归,相应的结果见表4列(3),滞后一期的环境信息披露系数仍显著为负,与前文结论一致。


  3.遗漏变量的考虑


  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减少省份层面遗漏变量,本文在控制年份、行业固定效应的基础上加入省份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见表4列(4),环境信息披露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验证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

  (四)异质性分析


  1.是否为重污染行业


  企业自身的性质会影响审计师的风险应对,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分为重污染行业与非重污染行业进行分组回归,相应结果见表5列(1)、列(2)。由结果可知,环境信息披露系数在重污染行业不显著,而在其它行业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重污染行业自身的环境风险较高,“印象管理”动机更强烈,审计师不会降低对其的风险评估,也不会减少审计程序,因而不能降低审计费用。


  2.是否由“四大”审计


  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以及声誉对审计费用也存在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分为由“四大”审计和非由“四大”审计组成的企业进行分组回归,由表5列(3)、列(4)可知,环境信息披露系数在“四大”审计组中不显著,而在非“四大”审计组中显著为负。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是相较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与客户进行谈判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审计收费普遍较高;二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更大,声誉更高,为了避免审计失败带来的声誉损失,会更加谨慎地对待被审计单位的环境风险,因而不显著。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选取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信息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基于绿色创新视角探究环境信息披露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使企业审计费用有显著的下降,环境信息披露能够传递其环境信息风险较小的信号,增强企业环境合法性,降低审计师的风险溢价和成本补偿,从而减少审计收费。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创新在环境信息披露降低审计费用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外部压力以及外部资源使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从而减少环境违规行为,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审计费用。最后也发现,环境信息披露降低审计费用的作用在非重污染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企业中更加显著。


  (二)启示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有着下列政策建议:一是政府部门应继续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企业进行绿色创新的动力。对违规企业采取罚款、停业整顿等手段,同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公司积极履行环保责任,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实现绿色转型。此外,加强社会公众监督力度,通过社会监督提高企业环境透明度,激发绿色创新积极性。二是企业应提升对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视度,投入更多资源用于绿色创新。在环境问题不断突出的今天,故意掩盖负面信息阻碍了企业的绿色发展。绿色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对环境挑战的关键,企业加强绿色创新以应对政策压力。企业应建立环境信息披露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与分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可读性,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和信任公司。同时,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共同推进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与经营风险,减少审计费用。三是审计师应当考虑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合理定价。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除了考虑财务风险外,还应将非财务风险纳入到审计风险研究中,合理分配资源。四是投资者和消费者等应关注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创新水平。环境信息披露体现企业的环境风险和治理状况,应要求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加大对具有绿色创新潜力企业的投资,购买符合绿色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参考文献:


  [1]邵鹏,易薇.董事会特征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J].武汉金融,2023(9):70-77.


  [2]曹翠珍,张越,郭金花.数字技术赋能企业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3,38(12):37-49.


  [3]YAO Sheng,PAN Ling ling,ZHANG Zhipeng.Does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 have an auditing effect?[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9,35(1):43-66.


  [4]黄溶冰.企业漂绿行为影响审计师决策吗?[J].审计研究,2020(3):57-67.


  [5]占华,后梦婷.环境信息披露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基于双重差分的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21,43(4):53-64.


  [6]季良玉,钱鸿涵.碳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与效果[J].财会月刊,2022(23):78-87.


  [7]王嘉鑫,孙梦娜,于鑫雨.碳风险与审计定价的“波特假说之谜”基于《巴黎协定》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22(5):75-84.


  [8]方先明,那晋领.创业板上市公司绿色创新溢酬研究[J].经济研究,2020,55(10):106-123.


  [9]赵阳,沈洪涛,周艳坤.环境信息不对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企业环境治理[J].统计研究,2019,36(7):1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