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RP系统的新能源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以Y企业为例论文

2025-04-08 11:00:07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文章基于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对新能源企业Y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Y企业在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费用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强化采购成本控制、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强化费用控制等对策。研究表明,充分利用ERP系统的功能,运用数学模型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文章基于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对新能源企业Y企业的成本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Y企业在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费用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强化采购成本控制、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强化费用控制等对策。研究表明,充分利用ERP系统的功能,运用数学模型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ERP系统;新能源企业;成本控制
0引言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成本控制已成为新能源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ERP系统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为新能源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然而,很多企业在ERP系统的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系统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鉴于此,探讨基于ERP系统的成本控制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ERP系统对新能源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
ERP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对新能源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ERP系统实现了企业各部门、各业务流程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运营状况,为成本控制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1]。通过ERP系统,企业可以全面掌握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成本构成,发现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其次,ERP系统能够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浪费,从而降低运营成本。这种优化和效率提升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新能源企业往往面临着技术快速迭代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再次,ERP系统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成本分析功能。通过系统内置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企业可以对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识别成本波动规律和影响因素。例如,可以分析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成本走势;可以对比不同生产线、不同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现成本控制的潜力点。最后,ERP系统支持设置各类成本预警指标,在实际成本超出预设阈值时及时报警,使管理层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2]。这种基于数据的精准分析和快速响应能力,是传统成本管理方式难以实现的。
综上所述,ERP系统不仅是一个信息整合平台,更是新能源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成本管控的重要支撑。其能够支持新能源企业开展全方位、精细化、规范化的成本控制,是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有力工具。因此,新能源企业需要从实践层面着手,积极探索有效的成本控制对策,充分利用ERP系统的优势,实现理想的发展目标。
2 Y企业成本构成及其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Y企业成本构成
通过对Y企业ERP系统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Y企业成本的构成情况。2019—2023年,Y企业营业成本从21.38亿元增长到135.48亿元,5年间增长了5倍多。其中,采购成本一直是营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2023年,Y企业采购成本高达108.05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达到79.75%。由此可见采购支出在Y企业成本中的重要地位。
进一步分析采购成本的构成发现,原材料采购成本是最大的组成部分。2019—2023年,Y企业原材料采购金额从20.12亿元增长到102.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0.35%,增速非常迅猛。从占比来看,原材料采购金额在采购总额中的占比始终保持在95%左右,是采购支出的主要用途。这一结果与新能源行业的特点相符。新能源产品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硅片、电池片、铝框、玻璃、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等原材料,材料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占比很高。除原材料外,Y企业在设备、备品备件等方面也有较大的采购支出。
分析制造成本的构成可以发现,直接材料成本占比最高,其次是制造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2023年,直接材料成本为82.37亿元,占制造成本的比重高达76.33%;制造费用为22.58亿元,占20.92%;直接人工费用仅为2.97亿元,占2.75%。可见,Y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用工需求相对较少,而折旧、能源、物料消耗等制造费用支出较多,这一结果也反映了新能源产品生产的特点。
除此之外,近年来Y企业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也呈上升趋势。2019—2023年,销售费用从1 567万元增长到2.42亿元,管理费用从1.88亿元增长到5.17亿元。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经营规模迅速扩张,市场开拓力度加大,人员增加,办公场所及设施增多等。但总体而言,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并不高,2023年分别为1.45%和3.10%,尚可控制。
2.2 Y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Y企业ERP系统应用情况和成本构成的分析,可以发现Y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原材料采购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原材料采购成本在Y企业成本中占比最高,但目前ERP系统中对材料采购的计划、执行、跟踪等环节的管理不够严格,缺乏有效手段防范采购风险,控制采购成本。其次,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3]。Y企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原材料品种规格繁多,消耗的能源众多,涉及的生产工序复杂。然而,目前ERP系统对这些生产要素缺乏精细化的管理,导致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产品成本核算不够准确,难以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抓手。最后,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的集成度不高。Y企业虽然每年都编制采购预算、生产预算、费用预算,但是预算编制与ERP系统相脱节,预算数据没有及时录入系统,预算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控。有些预算执行与实际差异较大,在ERP系统中无法进行有效分析与考核,预算对成本控制的指导作用发挥不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制约了Y企业ERP系统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效果,削弱了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4]。
综上所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Y企业高度重视,充分利用ERP系统的功能,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ERP系统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提升企业的整体成本控制水平。
3基于ERP系统的Y企业成本控制对策
3.1强化采购成本控制
针对Y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ERP系统的功能,建议在ERP系统中构建从销售预测到采购申请的闭环链路,根据销售预测自动生成物料需求计划,提高采购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具体可采用时间序列法、因果预测法等数学模型,如用加权移动平均法预测t期的采购量Q,如式(1)所示:
Qt=w1Qt-1+w2Qt-2+…+wnQt-n(1)
式(1)中,Qt为第t期的预测值;Qt-1,Qt-2,…,Qt-n为之前各期的采购量;w1,w2,…,wn为各期的权重系数,且满足w1+w2+…+wn=1。通过数学模型,提高采购预测的科学性。
同时,企业还应在ERP系统中建立完善的供应商档案,记录供应商的资质、交货表现、价格水平等关键信息[5]。同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打分,淘汰不合格的供应商。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供应商评价指标权重向量W,如式(2)所示:
W=(w1,w2,…,wn)T(2)
式(2)中,T代表计算权重向量W的判断矩阵。在此基础上,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供应商的综合评分S,如式(3)所示:
S=WTR=w1r1+w2r2+…+wnrn(3)
式(3)中,R为供应商各指标得分向量,r为供应商各项指标的得分向量中的分量。企业可将评分结果作为供应商选择和淘汰的依据。对于大额采购或定制采购,企业还可在ERP系统中按进度设置付款计划,与供应商约定分阶段付款条件,减少预付款比例。付款进度与供应商交货进度挂钩,以确保资金安全。
此外,利用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 Method,NPV)评估付款计划的财务效果,如式(4)所示:
式(4)中,C0为初始投资,Ci为第i期现金流入,r为折现率,n为期数。选择NPV最大的付款计划。在ERP系统的支持下,Y企业可以运用数学模型增强采购管理的科学性,构建起一套全方位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有效遏制采购成本上升,为企业整体成本控制奠定基础。
3.2加强生产成本控制
生产成本控制是Y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领域,应充分利用ERP系统的生产管理、成本核算功能,从生产计划、现场管理、成本核算等环节入手,加强生产成本控制[4]。建议Y企业在ERP系统中合理编制生产计划,平衡生产负荷,减少设备闲置和人员浪费。可运用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在考虑设备产能、人员、材料等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制订最优生产计划,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产出。比如,可设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为
其中,Ci为单位产品i的生产成本,Xi为产品i的生产量,aij为生产单位产品i消耗的第j种资源,bj为第j种资源的可用数量,n为产品种类数,m为资源种类数,求解该模型即可得到最优生产计划。
在此基础上,Y企业还可利用ERP系统对制品生产要素进行精细化管控。通过规范生产领料流程,对超定额领料进行预警和审批;加强设备运行监测,对异常停机、故障等情况及时进行报警处理;严格控制在制品库存,盘点统计呆滞料、不合格品,减少资金占用[5]。同时,做好关键生产数据统计分析(见表1),对影响生产成本的异常因素进行根因分析,并进行持续改进。
3.3强化费用控制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是Y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两项费用的管控,对降低企业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建议Y企业依托ERP系统的预算管理、财务核算等功能,从费用预算、执行监督、绩效考核方面入手,强化费用管控。具体来说,可在ERP系统中按费用类型(如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等)和责任部门设置费用预算科目,根据各部门的业务特点和历史费用水平,合理编制年度费用预算。比如,采用增量预算法,假设上年某项费用为B,增长率为r,则本年预算额Bt的计算方式如式(5)所示:
B=Bx(1+r)(5)
式(5)中,r可根据企业发展目标、行业平均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预算编制后及时录入ERP系统,作为费用控制的基准。
此外,企业应为每项费用设置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权限和标准,对超预算费用从严审批。ERP系统自动监控各项费用执行进度,对超预算的费用及时预警,并结合业务实际判断其合理性,动态调整预算。同时,加强费用报销管理,严格报销审核,杜绝不合理的费用开支。定期汇总分析各类费用执行情况,对异常偏离情况及时预警,分析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Y企业成本控制现状的分析,发现企业在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费用控制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基于ERP系统的成本控制对策,包括强化采购成本控制、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和强化费用控制。这些对策充分利用了ERP系统的功能,结合了数学模型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研究表明,新能源企业应充分发挥ERP系统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通过系统化、精细化的管理,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ERP系统与其他先进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的结合,为新能源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的解决方案。
[1]孙杰灵.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企业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21):52-53.
[2]郭木子曦.新能源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策略研究[J].市场瞭望,2023(20):33-35.
[3]高飞.新能源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和解决思路分析[J].金融文坛,2023(9):115-117.
[4]李丹.财务管理精细化在新能源企业的应用探索[J].投资与创业,2023(16):67-69.
[5]陈湘州,李景桃.新能源企业成本管理优化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4):126-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