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当前江苏省南京市粮食供需形势及面临的新挑战分析论文

当前江苏省南京市粮食供需形势及面临的新挑战分析论文

3

2025-04-02 13:43:2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话题,通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的领导实践,我国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方面有了显著增强。这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发展基础。文章具体结合了江苏省南京市粮食供需实践,分析探究当地在粮食供需方面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希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重大话题,通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的领导实践,我国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方面有了显著增强。这也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发展基础。文章具体结合了江苏省南京市粮食供需实践,分析探究当地在粮食供需方面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希望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粮食供需;形势与安全;挑战

  在当前全球人口迅速增长的大背景下,粮食安全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热点话题。从我国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仍然较大。加上现阶段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问题,做好粮食安全推动粮食供需平衡仍具有极端重要意义。

  一、江苏省南京市粮食供需背景

  (一)粮食安全作为全球性的课题

  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是确保所有人能够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一概念涉及两大基本要点,一是要生产足够的食物,以提高食物供给;二是要保证产出的粮食能满足人民的需要。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民生,是一种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食品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粮食供应方面仍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从粮食价格来看,国际粮价目前处于高位状态,同时世界范围内饥饿人口数量有增无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国际范围内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刻不容缓。

image.png

  (二)我国粮食供需整体形势向好

  1.生产能力提升,粮食需求增量提档

  从我国粮食供需实践来看,我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10%,而我国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22%。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开展了有关粮食安全的实践探索,保证粮食安全,是保证国家安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中国人民必须把自己的饭碗牢牢地握在手中。尤其在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各种风险挑战持续加剧,粮食安全保障系统的脆弱性明显加强。江苏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之一,其粮食总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粮仓。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经济总量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江苏省南京市为研究重点,探寻当地在粮食供需方面面临的主要形式和现实挑战就具有重要的样板意义。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技术进步和发展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年获丰收,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总体来说,在粮食供给方面,我国处于历史高位,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在粮食生产能力方面,我国人均粮食占有率也逐年提升,而且在粮食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国居民粮食消费层次也有明显的提升[1]。

  2.实施粮食收储政策,库存数量充裕

  在2016年,我国正式实施了粮食收储制度改革,而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收储政策,如玉米取消临时收储制度、逐步上调谷物类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等措施。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粮食库存,整体粮食作物库存数量较为充裕,这也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3.谷物严重过剩,但油脂油料短缺

  虽然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由于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量保持历史高位,但同时在供需方面还存在较为突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既存在着供过于求的情况,又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其中谷物类作物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油脂油料类作物则存在一定的短缺。例如,大豆作为我国食用油的主要生产作物,我国对于大豆的进口依存度仍然整体较高[2]。

  二、当前江苏省南京市粮食供需形势

  (一)当前江苏省南京市粮食供应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在粮食作物的生产实践中始终抓牢粮食生产的主线。在粮食生产方面实现了粮食产量供给充足、粮食品种结构调优,略有盈余调出。得益于江苏省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作为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江苏省也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通过实施籼改粳计划,全省范围内在粮食生产上也逐渐经历了从调入到调出的转变。在粮食生产方面,粮食产量有了大幅提升,近年来江苏进一步夯实自身作为粮食高产区的基础优势,建成了许多高标准农田。

  从具体的粮食供应结构来看,江苏省全省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并配有少量的玉米。总体来说,江苏省在粮食产业结构方面极为稳定,不同品种年际产量变化波动较小。江苏省近10年水稻和小麦产量在总产量中的占比呈一定的减少趋势,而玉米产量在总产量中占比基本持平。

  从粮食产能的发展方向来看,江苏省整体粮食产能中心呈现出向北移动的趋势。其中,苏北地区越来越成为江苏省的产量重点。与苏北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关,江苏省南京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形特点,加上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具有人多地少的特点。在粮食生产方面,南京受耕地资源约束性矛盾较为突出,以及丘陵地区土壤肥力较浅,种种因素之下,严重限制了南京市粮食单产提升潜能。而近年来在农业技术领域,南京市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如开展了贫瘠稻麦农田基础地力提升技术观摩会和相关技术培训,凭借着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南京市在稻田生产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土壤有机质的肥力提升。这对于提高南京市耕地质量、确保当地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二)当前江苏省南京市粮食需求情况

  从粮食需求来看,由于江苏省地处经济发达之地,在粮食消费方面总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从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来看,当地经济水平相对较高,当地居民也更偏向于消费肉蛋奶和水产品,相应的饲料用粮数量明显增加。江苏省全省在人均肉类、禽类、水产品类、肉蛋奶等消费量都发展较快,这也使得江苏省饲料用量总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粮食生产方面南京市粮食平均用种量和损耗率有所下降。根据南京市统计局2024年4月份的调查数据,在2024年一季度,南京市全市农业生产方面农林牧富余的增加量有所提升,尤其是畜禽类产业增加量有较快增长。其中,生猪出栏同比增长了14.4%,牛出栏同比增长了76.5%,羊出栏同比增长了61.4%,水产养殖产量同比增长了0.63%。总体来看,江苏省南京市在粮食供应方面处于平稳状态,粮食交易市场价格基本平稳。

  (三)影响当前江苏省南京市粮食供需的主要因素

  1.人口因素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古就是一个富饶的地方,改革开放后,它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江苏省经济的高速、高效率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大量的非农业用地。然而,随着江苏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江苏省粮食供求形势严峻,对单位产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均纯收入的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不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足。加上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粮食生产与非农生产之间的矛盾有所激化,粮食供需形势不容乐观。

  从影响粮食供需情况的主要因素来看,当人均粮食消费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区域内人口数量越多,则粮食需求量越大。江苏省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份,人口长期处于净流入状态,人口的持续增长也加大了对于粮食的需求,江苏省南京市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人口增长问题突出。

  2.饮食结构因素

  居民的收入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饮食结构,当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则相应的也会提高对于饮食的消费需求。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江苏省南京市当地居民对于粮食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并且,这种提升主要体现在饮食消费结构的改变上,如对于肉蛋奶等消费需求有所提升,对于优质粮食作物的需要也有了明显提升。一般来说,城市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量相较于农村居民要比较低,而副食品方面的消费需求却明显较高。

  3.农业科技因素

  农业技术主要对土地单位亩产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粮食生产的实际效益产生影响。技术水平越高则越能激发土地的生产潜力,单位亩产总量也越高。

  三、当前江苏省南京市粮食供需的新挑战

  (一)粮食加工产能扩张速度快

  江苏省在粮食种植方面,近年来粮食种植比例有一定的改变。例如,2018—2022年江苏省在粮食种植上主要以水稻小麦为主,水稻、小麦两种作物占粮食作物总比例的80%左右,其他作物例如玉米、大豆、薯类等不足总量的20%。从生产加工的角度来看,江苏虽然作为粮食加工大省,由于自身也是重要的基础粮仓,省内拥有众多粮食加工企业,粮食加工产能扩张速度快。但总体来说,江苏省在粮食加工方面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

  (二)去库存与保安全兼顾难度大

  通过调整其他作物的价格以及实施轮作补贴等方式,我国在粮食去库存方面的速度明显加快。但同时推动去库存工作也需要在粮食产量方面尽快满足市场需求。在粮食去库存的过程中,做好保障性工作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话题。

image.png

  (三)农村劳动力供给制约

  农户是当地粮食生产的主要生产者,在粮食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农户利益,在去库存结束后也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是多方需要迫切思考的重要问题。伴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内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原本留守农村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无法再进行粮食生产,加上农民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度认可度较低。如何突破当下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如何应对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问题,也是在推进粮食供需平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

  四、推动江苏省南京市粮食供需平衡的有效策略

  (一)坚守“粮食安全”的基本国策,提升粮食生产效率

  江苏省南京市在推进粮食供需平衡时需要结合当地特点,由于受农业自然资源约束和当下耕地质量明显下降的现实背景。如何在现有的耕地条件下保证粮食产量,是当前的一大压力,也是一大挑战。在当前农村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为更好地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江苏省需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例如,要提高单位亩产,确保粮食产量,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实施全程机械化,通过普及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模式来进一步支持农业专业服务公司的发展,更好地为农民的生产种植提供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

  (二)提升粮食精深加工能力,提高江苏省粮食产业竞争力

  从资源利用率的角度来看,推动构建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链,能够更好地提升江苏省粮食加工的产业竞争力。由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江苏省对于非食物性粮食的消费比例明显提升,但现阶段江苏省在粮食加工方面还以粗浅加工为主,粮食加工的作物单一、技术水平有限、产能严重过剩。针对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可以支持鼓励粮食加工行业的企业在此投资建厂,开发适合当地特色的粮食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粮食加工的附加值。通过打造相关领域的龙头企业建设粮食加工产业园区,优化粮食生产环境,提高当地产业竞争力。

  (三)积极发展粮食科技能力,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为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需要,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真正实现藏粮于技。对此,需要坚持科技兴粮、人才兴粮的基本大旗,加强对粮食生产、粮食科技领域的科研攻关,做好粮食生产领域的示范推广和技术研发。通过实施优良小麦品种补贴项目,实施优质水稻供种计划,提升当地粮食作物的优质化率。这不仅能进一步发挥农业技术创新在推动农业结构方面的引领性作用,还能够通过延长粮食产业链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来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五、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稳住农业发展的基本盘,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尤为重要。针对目前江苏省南京市在粮食供需方面的现状与问题,未来还需进一步统筹粮食安全生产职责,坚守耕地红线,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提高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粮食全产业链管理,促进粮食的高效流通和高质量运转。

  [1]张义博.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20(3):57-66+81.

  [2]王一鸣.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J].新经济导刊,2019(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