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集中管理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索论文

2025-03-24 16:45:2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资金集中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效果、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得到很多国有企业的关注。基于此,文章将深入分析资金集中管理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资金集中管理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包括优化资金预算管理的操作程序、打造运营资金集中管理方案等,希望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支持。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资金集中管理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效果、预防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得到很多国有企业的关注。基于此,文章将深入分析资金集中管理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资金集中管理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包括优化资金预算管理的操作程序、打造运营资金集中管理方案等,希望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支持。
[关键词]资金集中管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0引言
资金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重要位置,其管理水平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全面预算作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资金的分配与管理,是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的关键。与此同时,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出现,其在防范经营风险、提升资金利用率方面的作用显著,并逐渐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1]。因此,在新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国有企业需要积极探索资金集中管理的应用方案,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1资金集中管理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意义
对国有企业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以达到提升内部资源整合效率、减少财务风险的目的。而资金集中管理作为一种针对资金项目的管理方法,可以夯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提升预算控制的整体工作质量。
1.1资金集中管理为全面预算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预算管理人员需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目标,在充分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详细的规划方案。但传统工作模式下,国有企业资金管理过于分散,造成预算工作中的信息整合速度慢,数据易失真,极大影响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效果。而在采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后,国有企业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将整个企业的资金数据汇集到总部,实现统一调度与运用。这样一来,财务部门在编制全面预算方案时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子公司的详细数据,保证预算方案切实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减少后期预算变更的风险。
1.2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为资金集中管理提供有效指导
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看,资金集中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除现金流,还包括投资、筹资等多方面的内容。但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具有盲目性,管理过程缺乏侧重点。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国有企业可以进一步规范资金集中管理的实施路径,保障资金管理与企业财务预算、发展战略等相契合,使工作人员快速确定资金集中管理的侧重点,消除盲目性。有学者认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资金集中管理质量有直接影响,这是因为一旦出现预算编制不合理的情况,就会造成资金浪费,进而影响资金管理效能;利用科学的全面预算则可有效预防资金浪费问题,提升资金集中管理水平[2]。
2资金集中管理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2.1制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发挥资金集中管理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首先应从制度角度出发,利用完整的规章制度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1)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应根据内部实际情况打造完整的资金管理机制。为充分适应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要求,国有企业需要从银行账户日常监管、资金计划审批、资金付款审批等诸多方面形成制度框架,进而快速构建完整的工作流程,保证资金使用效率。
(2)在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建设中,应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并根据国有企业的最新财务数据制定预算管理规则,严禁出现私自编制预算的情况。
(3)制定的制度应保证可持续性与普适性,相关管理措施应涉及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此,国有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只需要明确相关权责即可,但要保证能随时增加关于条例的补充条款,保证管理制度能够高度契合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需求[3]。
2.2打造运营资金集中管理方案
为适应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要求,国有企业在资金集中管理阶段应做好各项资金的监控,必要时配合数字人民币等方式提升资金的归集效率,这是预防风险的重要手段。
(1)做好闲散资金的归集。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体量大,导致资金数据归集难度较高,这一情况难以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国有企业可考虑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搭建资金池,通过资金管理系统一键收集子公司的现有资金,再依照详细的计划完成下拨,此时的下拨仅针对支出户和收支户,依然保证账户与实际用途相分离。这样能满足资金全部归集的操作要求,符合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要求。
(2)完善库存资金管理模式。库存资金管理是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相关数据真实、有效,国有企业总部可要求分公司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与总部银行账户绑定,进而实现资金每日归集至银行账户的目标,方便资金集中管理部门随时监控企业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信息,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3优化投资资金的集中管理方案
(1)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国有企业可考虑增加信贷风险管理相关内容,增强资金风险预防效果。一方面,国有企业内部应避免通过委托贷款等方式完成资金配置,这是消除潜在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可考虑通过信用风险把控模式,将资金风险评估方法纳入评估体系,并针对有更高风险的投资问题设置单独的风险管理模式,包括投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预测等措施,帮助管理人员有效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增设相应的风险警示标准,在主动分析财务风险的基础上,根据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的种类划分,同时要保证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在具体操作阶段充分考虑下级单位的业务开展情况,必要时引入风险警示标准衡量分值等措施,降低下级单位所面临的资金风险[4]。
(2)根据投资项目预测现金流。在确定投资项目之前,应安排专业人员展开详细、准确的核算,确定投资项目的出款节点和回款节点等信息,并兼顾企业所能承受的资金支出份额,避免不合理投资行为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在确定投资项目之后,应针对每个项目编制相应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将该计划体现在预算方面,进而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相统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内容直接上传到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中,这样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手工模式,还能利用系统随时监控现金流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3)完善融资的规划路径。对国有企业而言,融资是资金集中管理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因此在资金集中管理中应形成完整、有效的融资规划路径,消除潜在风险。第一,在构建融资管理体系期间,国有企业应主动打造专业团队。该团队应从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需求出发,在了解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融资策略,坚持以合理的短期筹资与长期筹资的组合策略来预防风险,将企业的负债率维持在合理水平。第二,在资金集中管理期间,国有企业应打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除了常规的银行贷款,设立基金、发行债券等也是提升国有企业融资水平的有效措施。相关研究也指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运营服务项目正在探索公募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REITs)等新型融资渠道。因此,国有企业要充分考虑上述多元化融资渠道所能提供的资金数额,确保预算方案能真实体现企业的现金流变化情况,进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2.4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操作程序
为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作用,国有企业应积极构建与资金预算管理要求相匹配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程序,坚持以企业的整体发展策略为日常工作目标,在推动各部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操作方案。
(1)在每年的11月左右,国有企业总部应从整体发展战略入手确定基本的预算目标,并将其分发至基层单位,这主要是为了将企业的运营管理规划融入预算方案中,此时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方法,精细划分每个单位次年的资金预算,使预算方案与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内容高度契合,进而发挥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5]。
(2)在整个预算编制过程中,应严格落实由下到上的工作模式,其中,子公司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要快速汇总不同部门的资金使用计划,在掌握详细的资金使用需求后,围绕业务开展情况形成预算方案,然后由子公司财务部门和高层管理者审核,审核无异常即可将预算方案上报至总部。这种预算编制模式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在实现部门之间有效协同的基础上,增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效果,避免因为预算结果不准确而影响预算执行效率。
2.5发挥信息系统优势,增强资金集中管理效果
全面预算管理对财务数据的更新速度提出了严格要求,为适应这一发展形势,国有企业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应转变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和技术的优势,以增强资金集中管理效果。
(1)完善电子银行功能。国有企业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应做好与银行之间的对接,在完善电子银行功能的基础上,尽量避免与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对接,保证各类结算业务顺利实施。
(2)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增设资金异常预警系统,该系统须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国有企业要利用资金异常预警系统,并结合数学模型与比例分析方法等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帮助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识别财务风险。郑兴花认为,资金异常预警指标应具有以下特征:①所选的财务指标必须有较高的敏感度,即一旦出现财务异常情况,就会在指标上有所体现;②一旦目标值异常,则意味着财务风险即将发生,所以相关指标应具有先兆性[6]。为实现上述目标,国有企业在资金异常预警系统中可以增加相关历史数据,以及同行业的相关财务数据,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针对异常财务状况作出响应。
(3)应用资金分析决策软件。利用资金分析决策软件来提高资金集中管理效能,是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7]。因此,国有企业在资金分析决策方面可以引入功能强大的经济分析软件,利用该软件快速整合、识别与企业相关的财务数据,并实现资金集中管理高效开展。从软件应用现状来看,FONE Planning等软件能为资金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提供数据准备、财务数据合并等功能,满足资金管理决策和资金集中管理需求。
2.6加强人才支持
目前,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难度不断增加,导致资金集中管理面临更多的挑战,而加强人才支持则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因此,国有企业应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注重培养财会、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跨领域合作的能力,以共同推动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8-10]。另外,国有企业还应当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资金集中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需求。
3结束语
资金集中管理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助于企业提升资金利用效率。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资金集中管理与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意义,然后详细论述资金集中管理在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应用的策略,如制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打造运营资金集中管理方案、优化投资资金的集中管理方案、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操作程序、发挥信息系统优势及加强人才支持等,以期为国有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支持。
[1]胡悦.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风险防控体系构建[J].商业观察,2024(7):73-76.
[2]黄健.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活力,2024(9):31-33.
[3]施莹.探寻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融合发展路径[J].中国商界,2024(5):78-80.
[4]万东东.集团公司的资金集中管理探究: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4(13):73-76.
[5]张达.国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建设路径[J].今日财富,2024(13):62-64.
[6]郑兴花.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市场周刊,2024(13):138-141.
[7]罗羿.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研究[J]财经界,2024(10):72-74.
[8]柏光.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4(4):38-40.
[9]赵杰.新时代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要点及途径[J].乡镇企业导报,2024(7):219-221.
[10]孙文振.国企全面预算管理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4(2):8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