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舞弊审计风险研究论文

2025-03-10 10:26:19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JG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JG企业审计失败一案的概况以及其中涉及的财务舞弊手段,其次深入分析审计该类型企业时应予以重视的风险区域,最后提出一系列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摘要]为了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我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但由于研发投入大、产品与技术更新换代快等特点,不少高新技术企业容易面临经营危机,甚至存在被退市的可能,这种情况下,财务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实施有效的审计工作极为重要。文章以高新技术企业JG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JG企业审计失败一案的概况以及其中涉及的财务舞弊手段,其次深入分析审计该类型企业时应予以重视的风险区域,最后提出一系列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财务舞弊;审计;造假手段;风险防范
0引言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财务健康和透明度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在竞争加剧和金融环境复杂性增强的背景下,财务舞弊现象日益增多。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技术特性复杂,其财务舞弊可能呈现出更为隐蔽和多样化的形式,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审计人员在分析该类企业的审计风险时应当重点关注其特殊的风险区域,合理分配审计资源,并在审计工作中始终保持审慎态度。
1 JG企业审计失败案例
1.1 JG企业审计失败案例概况
JG企业成立于1994年,于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JG企业于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产品涵盖防火系统、特种玻璃和建筑材料等。JG企业在科技方面具备较高水平,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和科研成果,其主营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也较高。然而,JG企业在2019年被证监会下达“调查通知书”,2020年因多种财务造假行为被证监会行政处罚。在JG企业造假期间,相关事务所在2016—2017年的审计报告中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这是一起审计失败的典型案例。相关事务所在审计执业中未对JG公司的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并且在多个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未勤勉尽责。
1.2 JG企业财务舞弊事件回顾
1.2.1虚增利息收入、营业收入及货币资金
JG企业的违法行为之一是对营业状况进行虚构,包含虚构利息收入、虚增销售业绩。该企业在2015—2017年通过虚构存款的方式伪造了企业的利息收入,通过伪造销售情况和相应凭证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表1为JG企业在这三年间具体的财务数据虚增情况。
1.2.2通过关联方交易非法占用非经营性资金
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控财务的行为已经屡见不鲜,JG企业也使用了该方式进行财务舞弊。LS企业作为JG企业的重要关联方之一,持有JG企业5%以上的股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条第四项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LS企业可以被认定为关联方。JG企业在银行存款函证中使用了障眼法,循环套用JG企业的资金不入账,同时向外部关联方LS企业连续三年提供非经营性资金,用于支付股票质押利息和个人往来等用途。根据证监会处罚报告,JG企业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年度报告中均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情况(见表2)。
2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舞弊审计风险
2.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2.1.1市场竞争风险
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往往是滋生财务舞弊动机的土壤,JG企业也正是在市场竞争的高压下产生了财务舞弊行为。对该类企业而言,市场竞争风险往往源自多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领域通常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企业需要持续进行研发和创新。如果企业不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其产品会被竞争对手超越,导致市场份额下降。公司业绩若持续低迷,则可能会通过伪造业务、虚增收入来维持财务报表以往的光鲜[1]。二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对高新技术企业有很大影响。例如,科技扶持政策的变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变化、环保法规的调整等。三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和市场拓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可能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总而言之,应当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给其带来的市场风险,在企业财务舞弊方面保持应有的警惕性。
2.1.2内部控制风险
根据JG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招股说明书》,原董事长既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也是核心技术人员,其拥有极大的话语权,能够掌控企业的重大决策。这给JG企业埋下了巨大隐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许早已漏洞百出。高新技术企业多为初创型企业,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并且组织架构呈现扁平化特点。当企业技术背景出身的管理者权力过大时,则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环境薄弱甚至内控机制失效的后果2]。由于无法根除由内部控制导致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重视其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将风险尽可能地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2.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2.2.1关联方交易认定风险
关联方交易舞弊过程中往往定价随意、交易频繁,账务处理也较为复杂,通常采用非经营性占用资金和违规披露等方式进行舞弊。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数据较为庞杂,因此在认定关联方交易行为的性质时可能发生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风险。根据证监会的处罚报告,JG企业与LS企业连续三年均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循环套用的行为。JG企业在其年报、半年报中均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披露,致使其关联方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外部管控。高新技术企业下属子公司众多且结构复杂,导致关联方交易非常频繁,所以审计人员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识别3]。
2.2.2营业收入波动风险
JG企业自上市以来,就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风险,根据其相关披露文件可直观看到企业的两大主营产品2010—2018年的营收情况起伏不定,变化幅度较大,主营业务收入极其不稳定。面对这样的情况,对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为稳定股市,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粉饰财务报表,这极大增加了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要特别关注这一事项,并且在关注营业收入波动的同时,也要关注其构成是否合理,检查相关凭证,以防出现伪造销售业绩的情况。
2.3审计人员检查风险
2.3.1审计程序设计不合理,实施不充分
审计程序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成效。然而,审计人员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审计人员无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从而导致工作重心出现偏差,忽视某些重大错报风险。证监会公示,相关事务所在审计JG企业时未对其ERP系统实施合规的审计程序,JG企业的银行对账单、利息收入回单、协议存款合同等资料中存在明显异常信息。但审计人员忽视了上述矛盾信息,并过于乐观地接受了相关凭证,没有进一步调查,最终未能发现JG企业的弄虚作假行为。
2.3.2未持有高度的职业怀疑与谨慎
JG企业的财务舞弊行为连续数年未被发现,并非是其作假手段高明。例如,其净利润在2015年和2016年增长缓慢,但在2017年突然增长,这点值得注册会计师怀疑。此外,财务报表各项目之间具有钩稽关系,但是该企业货币资金并未随着净利润增长而增加,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这些矛盾现象难道不应引起特别关注?可见,相关注册会计师并未在此案中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乐观信任被审计方,未能发现潜在问题才会导致审计失败。
3高新技术企业财务舞弊风险防范措施
3.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防范
审计人员在制订审计计划和程序前,应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市场竞争风险,对企业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状况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大体掌握企业的市场发展环境和整体动态。例如,是否存在该企业的研发项目被竞争者抢先研发成功的情况;企业所在地的国家政策是否出现重大变动。对于这些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因素,审计人员都需要敏锐地察觉。同时,审计询问程序是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询问管理层对企业现状的认知,了解他们对企业当下经营风险和竞争力的评估。同时,审计人员应该详细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具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关注管理层是否重视内控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执行等[4]。审计人员可以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股权结构是否合理,包括董事会人员构成、内部和外部董事的比例,以此判断企业是否可能存在某个股东能够绝对控制企业运作的情况,以及外部独立董事能否进行有效监督。并且审计人员要关注企业的成本预算控制、研发设计状况、生产运营和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各个环节的工作是否有对应的票据可以查询等。
3.2认定层次重大风险防范
第一,审计人员需要重视企业收入确认和成本费用的波动情况。审计人员对生产流程和财务核算等都需进行相关分析和定量判断,可以纵向比对近五年企业的整体营收情况,也可横向对比被审计单位的对标企业的财务数据。在发现被审计单位收入和成本费用有明显波动或差异时,审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通过进一步的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核实财务数据的真实性[5]。同时,审计人员应该通过函证程序,针对可疑业务,请求第三方对交易的真实性做出答复,以便更准确地识别出企业是否有虚构合同和收入的情况。第二,审计人员需要警惕关联方交易。想要更好地识别异常的关联方交易,则应当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仔细观察其所处市场环境,并通过与竞争企业的对比判断该单位交易金额和频率是否合理。审计人员还需高度重视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信息,全面核对具体交易情况,仔细查阅以前年度的审计底稿,注意是否有异常的关联交易额、是否与同一家关联方发生频繁交易等情况。
3.3审计人员检查风险防范
首先,在审计工作开始前,审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行业发展和竞争状况、该领域法律法规的相关变动,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基于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审计程序,并按照计划充分执行审计程序。其次,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术,不仅要熟悉书本里的专业知识,还要及时了解审计准则和法规变化,积极参加培训和考证。最后,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与怀疑态度,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完善审计质量管控体系,将复核制度有效落地。
4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审计工作仍然面临许多难题,未来的研究应紧随时代发展,对该类企业审计工作的研究也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最新的审计失败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丰富识别财务舞弊的方法和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这样才能使高新技术企业的审计工作更加完善,从而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的良性竞争环境,加快我国高新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速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磊.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研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3(3):136-138.
[2]江厚生.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及应对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22.
[3]赵扬文.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及其防范措施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1.
[4]刘志成.浅谈高新技术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J].会计师,2021(18):74-75.
[5]马晓天.浅谈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报告舞弊识别及防范:以乐视网为例[J].现代商业,2019(33):166-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