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高校实验室风险管控措施分析与研究论文

高校实验室风险管控措施分析与研究论文

2

2025-03-10 10:20:24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实验室安全对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对实验室的各种风险加以分析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从实验室布局、安全设施、实验操作过程和“三废”管理等方面进行实验室环境的风险管控,从购买、储存与管理、领用与使用等方面进行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管控,从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系统平台等方面进行仪器设备的风险管控。

  摘要:实验室安全对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对实验室的各种风险加以分析和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从实验室布局、安全设施、实验操作过程和“三废”管理等方面进行实验室环境的风险管控,从购买、储存与管理、领用与使用等方面进行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管控,从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系统平台等方面进行仪器设备的风险管控。在对风险管控措施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在实验室安全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成效,以期对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安全;风险管控


  0引言


  高校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为学生创造了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验资源,为科研人员开展各种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基础,一直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1-3]。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实验室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实验室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和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室的各种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实验室事故出现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而提升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4-6]。


  1实验室风险管控措施


  高校应着重在实验室环境、危险化学品、仪器设备等多个关键领域加强风险管控。

6a69ac727118b0efef7c20df3ac76d6.jpg

  1.1实验室环境风险管控措施


  实验室环境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和基本保障。对实验室环境风险进行管控,能够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实验环境,确保各种实验顺利开展,减少环境风险对实验人员造成的危害[7-9]。


  1.1.1实验室布局的合理规划


  实验室在进行土建设计前,需先进行实验室的工艺设计。在设计实验室的各类项目建设时,既要选择符合要求的仪器和设备,如特殊仪器设备必须考虑防震、防电磁干扰、防噪音、防尘和温度恒定等功能,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与布局,全面考虑实验室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等各种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的保证。


  实验室应合理配置空间,尽可能优化整合。严格根据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合理划分各个实验区域,以防不同区域间和不同实验操作间相互影响。此外,尽可能考虑配电等系统的预留和日后的检测、维护等需求。


  1.1.2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有效保障


  实验室应建立门禁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只有获得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特定的实验室,并配备医药急救箱、防护眼镜、紧急洗眼器和喷淋等装置。实验室通风、照明等各种设施与实验室环境安全、实验人员身体健康等密切相关,因此必须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另外,实验室的门、窗、玻璃、锁等应全部无缺,实验台应按照实验要求选用带有防酸、防碱、防腐蚀等功能的材料,实验室应安装合理的供排风系统。


  实验室中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消防器、消防沙箱、消防毯、消防面具等消防器材,并放置在显著位置,以便于在出现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可以立即取用。此外,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应保持畅通,严禁存放杂物;保证常闭式消防门平时保持封闭状态,常开式消防门在出现火情时可以远程封闭;实验室内应定期开展消防和逃生应急演练,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应急能力。


  1.1.3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环境安全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环境安全主要涉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各种防护装备的配置。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主要方法:一是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准入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救灾预案等;二是加强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安全常识、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品的储存与使用、安全事故处理和个案分析等;三是加强安全宣传,包括安全制度宣传、安全案例分享、安全演练和安全宣传效果评价等。


  实验室中应配备防火防爆、防腐蚀、防毒防污染、排风通风等各种防护设施,并应按照实验要求配备防护手套、防护衣物、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装备。此外,每个实验室都应配备急救药箱,对常见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可以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理。


  1.1.4实验室“三废”的污染风险管控


  “三废”(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在各个实验室的实际状况有所不同,应针对实验室的具体状况加以处理,总的要求是做到“三废”不对人、环境有害。


  产生少量废气的实验可以在通风橱内完成,通过通风和换气设备排至室外,避免污染室内环境;产生大量废气的实验必须有吸收或处理装置。实验中形成的废液应按照废液特点选用沉淀、过滤、蒸馏、中和、氧化还原、生物滤池、生物吸收等适当的方法加以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可按照废弃物的特点合理选用分选、回收、焚烧、有机分解等方法进行处理。


  实验室应将“三废”分类储存,并定期交给有资质的处理公司统一处理。实验室还可通过优化实验设计、减少实验用品的使用量等方式,减少实验室“三废”的产生。


  1.2危险化学品风险管控措施


  危险化学品由于其自身特性易引发事故,近年来一些高校实验室出现了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泄漏等重大安全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管控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10-12]。


  1.2.1采购环节的风险管控


  高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对有关危险化学品采购的要求,分级管理、统一采购。购买时必须按照需求控制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数量,防止超量购买和储存,以减少安全隐患。检验时应逐一核实,保证所购的危险化学品种类与数量无误、危害性标识合格、说明书齐全。管理人员应定期仔细检查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记录和使用明细台账。


  在购买危险化学品时,还应选用具备经营资格或代理资格的供货商,并保证其资格内审批的经营范围与时效的合法性;应尽可能选用长期稳定的供应商,以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品质,从而降低危险化学品在送货途中、入库时的风险。


  1.2.2储存和管理环节的风险管控


  危险化学品应按要求储存在专用的危险化学品仓库中,并针对危险化学品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的储存方式。仓库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应配备专用的存放柜,并有完备的台账。储存容器上应设置适当的标识标牌,并清晰标明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和危险性质,以便管理人员进行管控;标识标牌上还应标明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日期和有效期,以保证及时使用和处理过期的危险化学品。


  仓库应配备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并设专人管理,严格遵守“四无一保”(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和“五双”制度(双人收发、双人使用、双人运输、双人双锁、双本账)。实验室应建立严密的危险化学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危险化学品储存状况进行检查。


  1.2.3领用和使用环节的风险管控


  危险化学品领用应经实验室负责人的许可,限量领用。领用小组或人员应详尽说明危险化学品的用途,经审批后,由管理人员代为领取,严禁学生自行领用危险化学品;使用后,将剩余的危险化学品应及时退还仓库。实验室的所有危险化学品均不得带出实验室。


  对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人员应开展安全培训,以增强操作人员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实验室人员应熟悉危险化学品的标识、符号和警示语等,并熟悉其安全操作特点和紧急救援知识。同时,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认真观察、记录,严禁擅自离岗。实验室应制定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明确各种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与责任分工,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3仪器设备风险管控措施


  仪器设备是各类实验的必要条件,仪器设备的安全是实验人员安全和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前提。因此,提高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风险管控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出现[13-15]。


  1.3.1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仪器设备正常工作,应制订并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任何使用仪器设备的人员都应按时使用并及时报告仪器设备的故障或异常状况,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人员应具备相关资格并严格按照维护保养程序进行操作,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安全状况。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等技术资料必须建档保存,仪器设备旁应张贴操作规程。


  此外,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并进行合格认证的仪器设备,严禁在实验室内私拉乱接电线,严禁插排串接使用,保证仪器设备根据规定接地。对长时间不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及时断电,实验人员较长时间离开实验室或电源中断时,应关闭电源开关。


  1.3.2仪器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培训


  仪器设备的安全培训主要分为安全意识培训、基本知识培训、操作规程培训和事故应急预案培训四大方面的内容。安全意识训练能够提高实验人员对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视程度,基本知识训练有助于实验人员了解有关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和注意事项,操作规程训练有助于实验人员准确、规范地操作仪器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培训可以提高实验人员应对仪器设备突发事故的能力。


  对实验人员应进行系统的、持续的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应规范严密,在安全知识培训合格后,还必须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培训教师应做好现场询问与考核。安全培训完成后应对安全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并且追踪实验人员对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状况,随时进行指导。


  1.3.3仪器设备的预约系统和专管平台


  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具有多样化与复杂性的特点,除建立和落实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之外,还必须建立预约系统,以便于全面、高效地管理仪器设备。针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和高危仪器设备,还应建立专管平台,以保证有关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仪器设备的预约和专管平台具有多种功能:一是时间管理功能,可以设置每台仪器设备的特定可用时间段,便于实验人员合理设置实验时间,避免使用冲突;二是实时监控功能,帮助实验人员随时掌握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故障信息;三是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数据加以分析,使管理人员更高效地掌握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也有助于人员对仪器设备配置与管理策略加以优化。

c8f8b5b9ae01a2e5105b9f3d1cd4b2a.png

  2高校实验室风险管控实践


  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对实验室安全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为防范实验室安全风险、消除实验室安全隐患,威海校区在实验室风险管控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


  2.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校区党政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各实验室房间负责人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进入实验室的学生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做到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人。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标准、学校管理办法和实验室实际情况,每年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包括实验室工作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包括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管理、压力容器安全使用、危险废物处置、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安全风险评估与分类分级管理、安全准入、用电安全、实验室值班等,梳理实验室缺少的相关管理制度并进行补充。


  结合实际情况修订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形成了党政负责人、分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实验室每周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各实验室房间日常检查的逐级安全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实记录并及时整改。此外,还邀请校外专家对所有实验室房间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并形成隐患排查报告,各实验室以此报告为依据,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2.2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聘请第三方安全评估公司对所有实验室房间和相关强弱电间进行了安全评估。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结合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两种方式,全面梳理了实验室的风险源清单、风险源等级以及风险管控措施,形成了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邀请来自消防安全、电气安全、化工安全、安全工程以及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共计12位专家组织开展,校区相关领导和所有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参与了评估工作。


  2.3加强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


  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每年针对新入学学生以及参加实验课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和毕业设计的学生进行安全培训。此外,积极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实验室安全培训和会议,包括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与管理培训班、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研讨会、高校实验室管理论坛、实验室安全专题培训以及地方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等,持续增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


  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实验室消防演练、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开展触电救援、烫伤救援、心肺复苏、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特种设备事故处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应急物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此外,积极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中国红十字会举办的心肺复苏培训,多人考取了心肺复苏专属救援证;积极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技术知识,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素养。


  3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对实验室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分析实验室风险源清单、风险源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室环境风险、危险化学品风险和仪器设备风险等实施有效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水平。


  实验室应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进行整改,定期对实验室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并组织安全应急演练,将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宋毅,高东锋.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与管理能力提升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1-2,9.


  [2]刘亚刚,张启英,王典.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5):244-246,251.


  [3]赵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242-244,257.


  [4]熊剑琴,阳卫军.高校实验风险管控与应急安全教育协同优化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22(12):43-45,55.


  [5]陶菁,毛亚军,阳富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及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6):273-277.


  [6]郭娇.研究生实验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3):192-195.


  [7]白赢,周文君,裴晓林.化工原理实验室环境、设备和安全管理[J].山东化工,2023,52(8):232-233,242.


  [8]王加祥,黄刚.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实时管理方案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1):294-296,305.


  [9]杨小青,黄文霞,罗一帆.高校实验室三废来源及防治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423-425.


  [10]苏兰.高校易制毒危化品采购风险管控探析[J].中国招标,2021(11):107-108.


  [11]刘义,刘尚志,赵东风,等.高校化工类实验室风险辨识评价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88-291.


  [12]潘涛,霍如杰,潘康,等.高校环境工程科研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实践[J].化工管理,2023(34):106-110.


  [13]何畔,王益民.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安全使用与管理内容分析[J].实验室科学,2021,24(3):166-168,172.


  [14]于乐军,刘晨光,李立德,等.风险评估在高校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上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9,46(16):206-207,203.


  [15]曾小平.风险分析技术在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3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