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风险管理视角下电力设施保护研究论文

风险管理视角下电力设施保护研究论文

5

2025-03-03 17:24:3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当前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自然灾害预测具有局限性、电力设施消防冗余量不足、电力部门执法权缺失、公众保护意识不强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摘要]风险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各种可能对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构成威胁的风险,帮助公共部门预防和应对各种风险。文章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探讨当前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自然灾害预测具有局限性、电力设施消防冗余量不足、电力部门执法权缺失、公众保护意识不强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风险管理;公共管理;风险控制;电力设施保护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设施的规模日益庞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化。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是当今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电力公司面临的挑战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自然因素、设备管理、法律以及公众意识等多个方面。在此背景下,电力公司需要通过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优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升电力设施的防护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电力设施保护中的风险管理概述


  1.1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理论涵盖在电力设施保护过程中指导风险管理实践的一系列原则、框架和方法论,旨在系统处理风险,确保电力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电力行业的风险管理不仅涉及技术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在不确定条件下作出合理的管理决策,以保障电网的稳定和电力供应的连续性。风险管理的流程包括几个环环相扣的关键环节,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通过这几个环节的循环实施,风险管理能够系统地降低风险,保障电力设施安全稳定运行。①风险识别环节,发现和记录电力设施运行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②风险分析环节,评估已识别的风险,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的影响,从而优先处理最严重的风险。③风险应对环节,通过组织制定并实施具体的策略和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的影响,这些策略包括风险避免、风险减轻、风险转移以及风险接受。④风险监控环节,通过持续监测和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始终有效,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


  1.2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从对电力设施各种潜在风险的预防,到对已发生风险的应急处置,风险管理都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框架与技术指导。这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和协调作战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公共安全和经济利益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实际灾害发生时,风险管理流程能够保障电力供应稳定可靠,风险事件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应对。因此,在电力设施保护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电力设施的破坏因素


  电力设施损毁是一个受自然、人为因素影响的多维度问题。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和动物等方面,人为因素包括非恶意的施工破坏和恶意的盗窃行为等方面。这些因素对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了解和分析这些破坏因素,对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和风险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2.1自然因素


  在自然因素中,电力设施面临的威胁首先来自恶劣天气和地质灾害。例如,夏季的雷暴雨、洪水,冬季的降雪、覆冰,以及干燥环境下的山火等,都会对电力设施造成威胁。这些不可抗力是对电力设施破坏最大的自然因素,且近年来对电力设施的危害呈增加趋势[2]。另外,鸟类筑巢对电力设施造成的短路故障、狒狒破坏变电站设施的案例3],反映了野生动物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给电力设施带来了安全隐患,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关于野生动物破坏电力设施情况的专项处理机制。这些自然因素对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


  2.2人为因素


  在人为因素中,一方面是非恶意的施工和技术缺陷导致电力设施损坏,包括各类工程建筑施工产生的破坏[4]。冯涛5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电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策略问题,反映了我国电力企业往往偏重电网整体运营管理而轻视日常运营管理中的小规模电力设施意外破坏情况,导致各类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时常出现施工过程破坏电力设施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恶意的人为因素,恶意的人为因素以盗窃行为最为常见。对于盗窃行为,山冲6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了供电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指出电力企业在普法宣传教育、警民联防等方面的不足,进而造成了对盗窃者的震慑力不足,无法有效预防和约束盗窃行为。这些人为因素将不定期对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


  3风险管理视角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应急准备中电力设施消防冗余量不足


  在风险管理的应急准备和风险控制环节,电力设施消防冗余量不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西北地区某特高压换流站曾发生换流变火灾,火势超出现场消防能力,导致临建阀厅被烧毁[7]。这一事件反映了现有的消防和其他防灾设施的冗余配置不足,无法应对超出预期的灾害。这表明消防设施硬件配置和人员管理都需要增加足够的冗余量,以保障对极端灾情的处置能力。


  3.2风险评估中自然灾害预测具有局限性


  风险评估是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风险评估依赖精准的数据收集与预测。尽管现代气象预测技术已经取得显著进步,但因气象的自然特性,目前的预测技术仍然无法做到完全精准。如台风、暴雨和冰雪灾害等极端天气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一定的不可预测性[8]。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测则更加复杂和困难9],且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前兆,预测模型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预测的不确定性使得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变得更加困难,这给电力设施的风险评估工作带来了挑战。


  3.3风险应对中执法效果不佳


  在风险管理的风险控制环节,面对电力设施被人为因素破坏的情况,电力公司缺乏执法权是一个显著的问题[10]。电力公司在面对盗窃、破坏等行为时,缺乏直接的执法权,无法迅速有效地处理和惩罚破坏行为。这会造成电力公司对此类行为的威慑力不足,难以预防此种行为,造成电力公司的应对迟缓,需要依赖其他执法机构才能处理此类行为。这将使得破坏行为得不到及时遏制,进而增加电力设施遭到破坏的风险。

       3.4风险缓解中民众安全意识不强


  增强民众的安全意识,是风险的重要预防措施。民众对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会导致其产生无意破坏电力设施的行为。例如,在大风天气下,农村大棚如果没有经过可靠固定,其塑料膜就有可能被大风刮起,飘到供电线路上导致其短路。这样的问题源于电力公司和有关部门未能把电力设施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系统地普及给民众。这也体现了当前缺乏有效的宣传渠道和宣传形式来落实民众配合电力设施保护的科普工作。

f47793b4addec91efe91bb5033375cc.png

  4风险管理视角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优化策略


  4.1提高自然灾害预测精度


  针对现有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精度上的局限性,可采取新技术应用和数据融合策略。比如,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支持的前沿预测技术,以提高相关部门对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预测的精确度。针对电力设施在自然灾害方面的风险评估,需要采集气象、水文、地质等多领域数据,面对数据来源多样化的情况,可在电力公司建立统一的数据整合平台,标准化处理多领域不同数据源,实现各自然灾害数据与电力设施状态数据的有效整合,做到全局分析,从而提供更加清晰和更具时效性的预测信息。通过这些措施,电力公司能够在多维度自然灾害来临前及时制定应对策略,保障电力设施安全运行。


  4.2增加消防冗余量


  为了解决电力设施消防冗余量不足的问题,可以从硬件和管理两个方面增加冗余量,以增强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效果。以前文所述的变电站极端火灾情况为例,在硬件方面,可同时配备泡沫消防系统和水喷雾消防系统,以及其他消防设施,以便在极端情况下多种消防系统可互相补充、协同作战。在管理方面,大型变电站可通过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协调增配驻站消防员,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变电站和当地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联动,再基于最新消防技术发展和风险分析,评估和升级消防设施及人员配置等。对于需要多部门配合的消防及其他灾害急救工作,可通过开展常态化的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来提升工作人员处置突发事件的技术水平和多部门联动能力。


  4.3增强电力公司的执法能力


  针对电力公司在面对电力设施被人为破坏时执法效果不佳的情况,电力公司可采取和政府执法机构联合增设执法队伍、加强部门联动和更新制度等措施。对于简单的小规模人为破坏行为,电力公司可在政府部门的批准下,在一线部门设立专门的执法队伍,从而提高电力公司对此类风险的反应速度和处理专业度。对于较为严重和复杂的人为破坏行为,电力公司可加强与当地公安机构的联动,定期进行联合演习,增强多部门针对人为破坏风险的协同应对能力。此外,在执法过程中,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核心依据。随着电力设施日渐复杂和多样化,结合实际案例和技术发展更新电力行业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更新应涵盖应急响应、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为电力公司和执法机构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和指导,确保风险防控措施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人为破坏事件。


  4.4增强民众安全意识


  在增强民众的安全意识方面,电力公司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科普和宣传方式来实现[11]。学校教育是教育效果最显著的方式,电力公司可开展入校科普活动,向学生群体传播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性和电力常识。对于非学龄段的民众,电力公司可安排宣传部门通过社区宣传和新媒体手段,使各个年龄段的民众都能了解和重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在民众意识增强的同时,民众的主动参与也是保护工作能够顺利落实的重要因素。为增强公众的积极性,电力公司可针对违法破坏行为和塑料大棚飘起等无意破坏行为建立举报及奖励机制,从而提高民众参与度,增强民众对电力设施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综合采取上述措施将大大提高民众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认识和参与程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保护电力设施的队伍中来,从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5结束语


  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自然因素、设备管理、法治发展和宣传科普的综合性工作。在风险管理视角下,电力公司需要不断优化自然灾害预测及数据整合技术,充分提升消防设施及人力配置裕度,结合实际案例和设备升级情况及时更新电力行业法律法规,通过社区和新媒体平台提升对民众的科普宣传工作质效,以增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各环节的效果,更好地保障电力设施安全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晓琪,胡浩,王帅,等.恶劣天气下的电网典型设备风险实时监测与预警技术[J].能源与环保,2022(3):248-254.


  [2]寇正,刘涛玮,刘轩,等.基于气象灾害的关键电力设备风险预警模型与实现方法[J].内蒙古电力技术,2021(5):10-14.39.


  [3]杜波,何松松,王心茹.电力设施与野生动物保护相互妨害的处理原则[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24-33.


  [4]白武军.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通信电源技术,2018(7):265-266,268


  [5]冯涛.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6):119-120.


  [6]山冲,王文哲.论破坏电力设施行为性质及供电企业法律风险防范[J].农电管理,2020(⑤):62-64.


  [7]李开拓,郭杨,陈昊,等.挑檐式压缩空气泡沫消防系统在特高压换流站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23(10):21-25,30.


  [8]卫瀛海,任念.梅州市暴雨预测与洪涝风险评价[J].气候变化研究快报,2021(6):662-668.


  [9]姜丛,蒋长胜,张琰,等.近十年地震预测的国际研究进展[J].地震研究,2020(2):208-215.


  [10]吴学鹏,陈家辉,杨臻.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横向拓展的探索[J].电力安全技术,2020(8):58-60.


  [11]吕小龙.新形势下的电力设施保护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2(1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