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面临的瓶颈及突破措施论文

2025-03-03 17:15:40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文章分析地勘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面临的瓶颈,包括认识不足、指标偏颇、人力管理薄弱等。为突破此瓶颈,提出提升认知水平、优化指标体系、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应对策略。
[摘要]文章分析地勘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面临的瓶颈,包括认识不足、指标偏颇、人力管理薄弱等。为突破此瓶颈,提出提升认知水平、优化指标体系、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应对策略。期望通过本次研究,为地勘单位提升评价效能、促进其发展以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地勘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
0引言
地勘单位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其运营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国家资源的利用和项目的执行。预算绩效评价作为衡量地勘单位运营效果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和公正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预算绩效评价往往难以达到预期。为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与公正性,地勘单位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并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
1地勘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面临的瓶颈
1.1人员思想认识不清晰
部分地勘单位的员工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主要是因为一个常见的误解:认为预算绩效评价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己无关。这种错误观念直接导致员工在预算执行中态度消极和缺乏责任感。具体来说,员工没有深刻认识到自身在预算管理中的关键角色,因此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们可能不会对预算使用进行严谨的自我监督与适时调整,更不会积极探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途径。这种被动态度大大降低了预算执行的灵活性和整体效率,更关键的是,直接削弱了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1。预算绩效评价不仅涉及财务分析,还是对全员预算管理参与过程和成效的综合考量。若员工普遍缺乏热情和责任心,那么评价所依据的数据信息可能失真或缺失,进而使得评价结果无法真实地体现地勘单位的运营效率和成果。
1.2绩效指标设置不规范
部分地勘单位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明显偏向于采用量化指标,如项目完成量和资金效益比等,不重视非量化指标。然而,非量化指标,诸如员工满意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品牌影响力等,都是评估地勘单位整体运营状况的关键因素。这种对量化指标的过分依赖导致绩效评价仅能反映地勘单位运营的有限方面,缺乏全面的运营描绘。由此产生的视野局限可能使管理层难以全面把握运营中的核心问题,进而影响战略决策的质量和目标的针对性。同时,长期忽视非量化指标,可能会阻碍地勘单位内部的创新和协作,降低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动力,对地勘单位的长期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
1.3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在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遇到的挑战中,员工培训不足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尤为突出。培训体系不完善导致员工无法充分获取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使其在处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复杂情况时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地勘单位现有的激励机制存在明显短板,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主动性。这种机制性缺陷导致员工在执行预算任务时动力不足,难以展现最佳工作状态[2]。这些问题不仅对员工个人的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对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鉴于员工的技能和动力对预算执行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两方面的不足将严重影响预算的执行质量和绩效评价的准确性。
2突破地勘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瓶颈的有效策略
2.1提高人员思想认识
地勘单位在面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瓶颈时,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全体员工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不仅关乎地勘单位的运营效率,还与每位员工的职业发展和薪酬待遇紧密相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勘单位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培训和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员工对预算绩效评价的认知。
(1)组织专门的预算绩效评价培训。这类培训可以定期举行,内容涵盖预算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方法、流程及其对单位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地勘单位可通过邀请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专家现场授课,或者利用线上教育资源开展远程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接受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在培训过程中,地勘单位还应结合实际案例组织分析和讨论,让员工在实践学习中加深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解。
(2)通过内部宣传栏、工作群、单位官网等多种渠道,定期发布关于预算绩效评价的最新动态、政策解读以及成功案例。这样的宣传不仅能够提高员工对预算绩效评价的关注度,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地勘单位还可以举办预算绩效评价知识竞赛或征文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通过竞赛和奖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学习积极性[3]。
(3)设立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为了让员工更加直观地感受预算绩效评价与个人利益的紧密联系,地勘单位可以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员工的薪酬待遇和晋升机会直接挂钩。地勘单位可通过设立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机制,让员工明白优秀的预算绩效评价不仅能够提升单位的整体运营效率,还能给个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种利益驱动方式将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
(4)注重培养员工的预算意识和成本意识。地勘单位可通过日常的教育和引导,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和控制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在执行预算任务时更加谨慎和高效,最终提升预算绩效评价的效果。
(5)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地勘单位需要注意保持与员工的良好沟通,通过定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员工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有助于地勘单位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还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
地勘单位通过培训、宣传、利益驱动以及意识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突破预算绩效评价的瓶颈。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单位的整体运营效率,还能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薪酬待遇的提高。因此,地勘单位应将这些措施作为长期战略来实施,不断完善和优化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2.2规范绩效指标设置
地勘单位在设置绩效指标时必须秉持综合考虑的原则,既要重视量化指标,也不能忽视非量化指标。这种综合考量能够确保绩效评价结果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为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推动单位的持续发展。
在绩效指标设置过程中,地勘单位首先需要明确量化指标的具体内容和标准。量化指标,如项目完成数量、勘探进度、成本控制、经济效益等,是衡量单位运营效率和成果的重要数据。这些指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能够直观地反映单位在各方面的表现。通过设定明确的量化指标,地勘单位可以对员工的工作成果进行客观评价,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4]。然而,仅仅依赖量化指标是远远不够的,非量化指标,如员工满意度、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同样是衡量地勘单位运营情况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些指标虽然难以用具体数字来衡量,但它们对于单位的长期发展和社会形象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员工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进而影响地勘单位的整体运营效率;团队协作能力是决定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创新能力是推动地勘单位不断进步的源泉;品牌影响力则有助于提升地勘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鉴于此,地勘单位在设置绩效指标时必须将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相结合,形成一个全面、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这样不仅能更准确地评估单位的运营情况,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推动地勘单位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绩效指标体系。例如,当地勘单位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时,可能需要增加与市场竞争相关的指标;当地勘单位致力于技术创新时,则需要加大对创新能力的考核力度。通过这种动态调整,地勘单位可以确保绩效指标体系始终与单位的战略目标一致,从而更好地推动地勘单位的发展[5]。
总体而言,地勘单位在设置绩效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量化指标和非量化指标,确保绩效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反映地勘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同时,地勘单位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不断调整和优化绩效指标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内部需求。
2.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地勘单位在追求卓越运营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要涉及员工培训、激励机制,还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方面。通过全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地勘单位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积极性,进而显著提升预算绩效评价效果。
(1)加强员工培训。地勘单位应结合行业特点和业务需求,制订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这些计划应涵盖技术、安全、管理等多个领域,确保员工能够全面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内容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结合实际工作场景,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2)合理制定激励机制。地勘单位需要建立公平、透明的薪酬体系,确保员工的付出与回报相匹配。除了基本薪酬,地勘单位还可以通过设立绩效奖金、提供晋升机会等方式,进一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同时,地勘单位还应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通过表彰、奖励等方式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3)构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地勘单位应与员工共同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明确其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通过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事业追求。这不仅有助于员工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还能为地勘单位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4)将预算绩效评价与人力资源管理紧密结合。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地勘单位应注重预算绩效评价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紧密结合。预算绩效评价是衡量单位运营效率和成果的重要指标,而员工的技能和积极性则是影响这一指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地勘单位应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员工在技能和积极性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针对性地制定弥补措施[6]。
(5)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单位文化是地勘单位发展的灵魂,其不仅能够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地勘单位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加强内部沟通与交流等方式,构建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6)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及时调整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的发展,地勘单位面临的项目需求和人才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地勘单位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根据行业动态调整人力资源配置,确保地勘单位的人才储备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同时,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互动也至关重要,可通过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这些努力将有助于地勘单位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地勘单位的持续发展和改进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地勘单位通过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紧密结合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采取积极措施全面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积极性,能够显著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效果,推动单位长期稳健发展。
3结束语
本文深入分析了地勘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面临的瓶颈,并提出了相应的突破策略。通过提高人员思想认识、规范绩效指标设置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地勘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在后续工作中,地勘单位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应对行业发展的需求变化和挑战。同时,国家和社会应加强对地勘单位的支持和监督,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丹.地勘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企业,2021(7):73-75.
[2]张洁.地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绩效管理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5):36-38.
[3]张会洁.地勘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研究[J].财讯,2022(6):178-180.
[4]姜萍.地勘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应用分析[J].中国经贸,2023(3):77-79.
[5]周元宏.绩效管理在地勘事业单位的运用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0(5):60-62.
[6]罗丽霞.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及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2(15):103-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