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论文

2025-01-24 14:10:5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本文从企业视角出发,从加强新兴产业人才战略规划、搭建分层分类人才管理体系、发挥领军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优化新兴产业人才引进机制、夯实新兴产业人才培训体系、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等不同维度,对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希望能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摘要]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企业视角出发,从加强新兴产业人才战略规划、搭建分层分类人才管理体系、发挥领军人才示范引领作用、优化新兴产业人才引进机制、夯实新兴产业人才培训体系、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等不同维度,对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希望能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
0引言
党*二*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重要布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落子。人才资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也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课题。
1战略性新兴产业综述
《国*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于2010年发布,明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七大重点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五项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为社会和企业创造新的发展和商业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表现亮眼。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重点领域发展壮大、新增长点持续涌现、创新能级实现跃升、竞争实力显著增强等诸多特点,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13%,2023年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超过40%。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涉及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高科技产业,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
2相关研究回顾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形成符合新时代技能与知识结构要求的丰富人力资源供给保障,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郭彪等[1]、陆玉珍[2]、覃刚等[3]、张晓彬[4]等人分别从省(市、区)等特定区域发展维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策略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田拥军[5]、杨璟[6]等人对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分析。贾德民[7]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方式探究》中提出,需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加强企业人才专业培训。资武成[8]等人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三螺旋模式,即政府、高校、企业以市场要求为纽带,通过产学研结合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可以发现,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从企业视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重点针对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进行探究与思考。
3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企业是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一线阵地,有别于高校和地方政府,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最为敏感,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也将迅速体现在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方面,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和长期发展。因此,加快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位置,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强顶层规划,搭建管理体系,全方位加强新兴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保障。
3.1加强新兴产业人才战略规划
企业应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的思想,按照企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建设战略创新人才和科技人才队伍,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企业应树立“人才先于产业、创新引领产业”的新兴产业人才战略观,把握战略主动性,加强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前瞻性、主动性,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把人才资源作为关键要素纳入产业布局规划统筹考虑,做到人才队伍谋划与产业布局谋划同步、人才资源投入与产业布局投入同步。通过结合企业业务发展实际,突出重点和关键领域,制定与企业新兴产业布局规划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分步骤、分阶段实现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3.2搭建分层分类人才管理体系
不同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尽相同,同一企业内不同业务板块的人才特点也各有差异,人才在不同的成长和发展阶段的需要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应通过建立分层分类人才管理体系,实行差异化管理,在选、育、用、留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所针对、有所侧重,精细化制定人才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措施的效用。一是根据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结合人才队伍现状,调研人才建设的薄弱环节和痛点难点问题,结合市场特点,突出行业特色和关键需求,按行业和人才层次进行分类研究,分析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需重点关注加强引进培养的人才类型。二是根据重点人才类型特点,明确不同人才的选拔培养牵头责任单位,研究确定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发展路径、激励保障政策,形成分层分类的人才管理和发展体系。三是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措施,组织做好资源统筹和支持,补短板、强弱项,加强重点专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人才梯队结构,科学配置人才队伍的数量规模、专业结构、年龄梯次、能力层次等,实现人才配置与经营发展的动态匹配。
3.3发挥领军人才示范引领作用
企业应立足于在更大范围内匹配人才资源,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一是实行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坚持与业务总体发展目标相一致、与产业布局投入相一致的需求导向,优化人才引进流程,创新人才引进管理机制,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二是坚定不移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一方面紧扣主攻方向、突出技术导向,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选拔高水平创新人才担任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官、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揭榜挂帅”机制,为广大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三是加强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聚集和使用。一方面通过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平台,集聚骨干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另一方面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化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论证重大前沿技术布局和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技术路径提供决策建议,在人才、技术、平台、项目等创新要素集聚方面通过高层次人才提供资源链接和支持,实现集聚效应。
3.4优化新兴产业人才引进机制
企业可围绕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需要,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一是拓宽人才培养路径。一方面采取项目合作、访问学习等方式,鼓励聘请科技和创新人才作为内部导师和讲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渠道多元化;另一方面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盘点工作机制,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后备人才库和外部人才库,定期更新人才储备。二是立足实际需求做好人才引进。企业应坚持引才标准,坚持需求导向、效益意识,找准目标、精准布局,长短结合、循序渐进,优先保障关键重点领域布局建设需要,着眼于为攻坚突破提供实际支持,千方百计引进能够为企业所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领域人才。三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不拘泥于高端科技人才一定为企业所有,通过聘任顾问、联合科研技术攻关、购买有潜在价值的知识产权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核心在于发挥人才价值,通过多种方式柔性引进人才,通过“借脑借智”有效破解急需紧缺人才瓶颈。
3.5夯实新兴产业人才培训体系
企业应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岗位人才、青年后备人才,不断完善人才教育培训工作体系。一是应将加强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对照分层分类人才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培训工作,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大力打造重要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建设和做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业科技平台,力争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上发挥排头兵、主攻手作用,以科技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推动带动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抓好传统产业人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转型。利用好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价值,充分挖掘企业内部人才资源潜力,建立内部后备人才库,定向挖掘人才储备资源。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转型提升方案,通过专项培训、交流锻炼、研修学习等方式,提升内部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快人才队伍的转型升级。
3.6激发新兴产业人才创造活力
企业应积极承担作为人才工作主战场的责任使命,激活人才保障机制,用好人才激励措施,充分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创造活力。一是创新评价机制。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创新能力、创新贡献为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评价体系,打破“四唯”,科学运用多层次、长短期结合的考核工具,加强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及阶段性重要节点的考核,培育创新文化,形成“价值创造、价值衡量、价值分配”的闭环。二是加大表彰力度。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表彰机制,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兴产业人才和团队进行表彰奖励。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让人才拥有真正的归属感、成就感,让人才留得住、待得长。三是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服务保障。系统研究梳理国家和地方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协助参与国家和地方有关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协助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申报人才政策支持、优惠和补贴。通过多种方式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在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以更好地引进和留住人才。
4结束语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应突出长远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方面上应承担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同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推动人才和产业良性互动。此外,企业需根据人才的使用、培养和发展情况,持续评估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有效性,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市场变化动态、人才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力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构建富有企业特色和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彪,马艳,蒋乐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六位一体螺旋式培养模式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7):67-68,71.
[2]陆玉珍.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扬州为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34-37.
[3]覃刚,吴凡.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结构分析与政策创新研究:以广西为例[J].改革与战略,2023,39(2):81-90.
[4]张晓彬.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天津市西青区为例[J].求知,2019(9):40-42.
[5]田拥军.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4,45(3):32-34.
[6]杨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支撑研究[J].安徽科技,2019(1):36-38.
[7]贾德民.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方式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22(7):24-25.
[8]资武成,陆小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三螺旋模式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6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