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结余物资数字化审计模型创建与应用的研究论文

2025-01-07 14:32:0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在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中,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不仅是电力部门迈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质量和覆盖面的重要体现。围绕“建设”和“应用”两个核心,结合工程结余物资全流程管控路径,以多维度的信息化数据为依托,打造电力工程结余物资审计模型,助力推进工程结余物资退利库精益化管理,有效降低物资积压浪费、挪用及毁损风险。
摘要:在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中,数字化管理势在必行,不仅是电力部门迈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质量和覆盖面的重要体现。围绕“建设”和“应用”两个核心,结合工程结余物资全流程管控路径,以多维度的信息化数据为依托,打造电力工程结余物资审计模型,助力推进工程结余物资退利库精益化管理,有效降低物资积压浪费、挪用及毁损风险。
关键词:电网工程;结余物资;数字化模型
一、数字化模型研发背景
xxx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加快数字化转型,驱动发展方式、生产模式和治理形态变革,成为推动电网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选。电网工程项目多、体量大、资金集中、社会关注度高、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工程审计工作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现实。随着电网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日趋复杂,工程审计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目前,国家不断加大对电网投资的力度,各电压等级的新建、改建任务繁重,随着电网工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工程结余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加强结余物资管理,对电网国有企业降本增效,增收节支将起到关键作用。秉承“科技强审”的数字化审计引领理念,加强电力工程物资管理环节“出血点”和“发热点”的监督力度,全面启动数字化审计规划,依托近5年“融入式”工程审计及工程结余物资提质增效专项审计成果,以工程结余物资频繁退利库为切入点[1],在“数”的基础上,充分抓好“智”的谋划,依托ERP系统创新研发数字化审计模型,主要针对工程结余物资在系统中退库后利库至下一个项目的情况,筛查出相同金额、相同物料两次及以上在工程项目之间滚动的工程物资,实现数据实时监测、疑点及时消除、问题及时解决的动态智能审计监督体系,规范结余物资退利库操作,提高平衡利库工作效率,研究疏通物资流转渠道,形成良性可循环的发展态势和建管环境。
二、模型形成原因追溯
(一)项目可研初设深度不够
设计单位现场实地勘测不到位,未充分考虑到工程属地形势、规划、环保、交通等因素,导致工程开工后发生设计调整、方案变更等问题,造成需求计划与实际采购物资差别较大。
(二)管理部门考核指标缺失
项目管理部门将主要精力投入工程安全、建设进度和项目结算等环节,为保证工程建设里程碑计划,形成了物资“重到货、轻结余”的管理思维。同时,物资管理制度中缺少对结余物资退库和利库考核指标,只靠物资部门推动项目部门开展利库工作效率不高。
(三)应退未退物资无法核实
建设管理部门在项目竣工验收后,接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退料通知,办理退库审批手续和实物退料入库时,工程审计及决算未能完成,物资部门由于专业限制,只能按照建设管理单位退库的实物物资进行接收,不能掌握真实应退物资数量。
(四)管理不善利库工作困难
实物管理部门对回收的结余物资未能进行有效管理,导致物资丢失损毁及在库实物资产质量不高,项目管理部门出于工程质量的考虑,不愿利库使用库存结余物资;地市供电公司之间调配物资时,调拨价格按库存物资原值并承担相应运费计算调拨价格,出现物资价格高但质量无法保证的现象。
三、数字化模型链路分析
工程结余物资作为企业的有形资产,深化推进结余物资的平衡利库,及时开展结余物资再利用,减少库存积压是企业降本增效、风险防控的重要管控手段。为避免工程结余物资因实物存放不当或长期存放造成资产损失,电网企业拓展新思路,利用ERP业务系统,将物资模块、财务模块的相关数据根据关键字段进行关联,产生工程结余物资项目间频繁退利库、工程物资在库积压等多项疑点,利用数字化审计资源优势,创新审计作业方式,精准定位问题疑点,有效助力电网企业理顺结余物资退、利库及资产管理流程,提高结余物资及资产效用、加速资金周转,为促进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审计逻辑确定
为避免工程结余物资因实物存放不当或长期存放造成资产损失,
获取ERP在审计期间物资出入库财务凭证明细信息、物资批次以及智慧竣工决算转资相关信息(包括公司代码、年度、会计科目、会计凭证、过账日期、借贷方向、WBS元素、物料凭证、物料描述、物料编码、物资采购批次、项目转资时间以及项目关闭时间),以导出的财务凭证为基础,以物料编码为唯一值,通过与会计凭证、金额、退库凭证过账时间小于利库凭证过账时间等信息字段相关联,获取工程结余物资在“工程物资”或“原材料”科目多次频繁流转的数据,剔除流转过程中重复流转的多余数据后,
得到的数据与物资消耗数据进行匹配,将匹配的结果作为工程结余物资在不同项目间或原材料库频繁多次退、利库的疑点,将未匹配成功的数据作为物资节余造成长期积压的疑点。再对工程结余物资在不同项目间或原材料库频繁多次退、利库的疑点,以利库项目在ERP系统“转资”为过滤条件,在模型中设置脚本,筛除物资实际已在该利库项目中耗用的部分,最终生成结余物资频繁退利库但实际未消耗的疑点。
(二)模型构建
通过业务需求分析,确定依托ERP系统可以实现从物资采购到物资退利库的全环节的过程监控,模型涉及数据项包含物资退利库凭证清单、物资采购清单、项目转资清单、设备台账清单,在数据中台DWS数据库建立对应的基础数据表,并进行基础数据清洗。针对筛选的疑点数据涉及的项目,填报非结构化数据报表,主要获取竣工结算报告中的退利库物资清单,进一步核实物资去向、实物状态等,形成问题。
(三)疑点分析结果
对筛选出的疑点数据进一步分析,结果如下。
逻辑疑点一:利库物资实际未耗用,并在多个项目间频繁退利库。
逻辑疑点二:工程结余物资退库至原材料库(大修虚拟项目“41开头的项目编码”、专项成本项目“B开头的项目编码”“原材料-原料及主要材料”科目,项目编码为空),未纳入利库物资,形成潜在未利库物资。
逻辑疑点三:通过事务代码(退料申请单管理)导出的退料申请中“物料编码”,与合同台账查询的采购物资“物料编码”比对,可查到无购进物资退库的现象。
逻辑疑点四:工程结余物资在多个项目进行退利库后,结余依然较多,存在工程结余物资利用不充分。
逻辑疑点五:工程结余物资经多次项目间的退利库后,目前账面金额较小,存在已无使用价值或实物的情况。
逻辑疑点六:项目物资结算与ERP系统对比,部分工程物资未退库,追踪实物状态,存在应退未退的情况。
逻辑疑点七:工程结余物资拆分成不同金额在不同项目间频繁退利库,最终仍未耗用的情况。
四、数字化模型亮点
(一)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2020年“百日攻坚”期间,工程数字化初探,采用“远程全量分析+现场精准核查”的工作方式,通过审计骨干与信息化人员在数据获取整合、数据溯源验证、模型工具优化、应用支撑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数据分析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审计部门贴近业务现场、熟悉业务情况的优势,及时准确开展疑点现场核实和问题督导整改落实,不断优化完善数字化审计模型,为精准定位问题疑点提供了审计思路。
(二)精准定位,物资分析模型成效凸显
工程项目结余物资在不同项目间多次频繁退利库;工程项目结余物资退库至成本类虚拟项目,未纳入利库物资;工程项目结余物资退库原材料库,未纳入利库物资,库存长期积压等疑点工单在数字化审计模型下显现,为规避工程结余物资因实物存放不当或长期积压造成资产损失提供了依据,拓展了审计新思路。
(三)业审融合,助推提质增效上新高
工程物资退利库分析模型初建时,采取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式,推动数字化审计技术与审计实务融合,以远程数字化审计为指导,现场审计为支撑,派驻审计组进点各单位进行工程项目现场审计。通过审计模型运用,清理出各种退利库及结余工程物资,为下一步退库物资有效利用,节约采购资金,促进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理顺流程,促管理提效益成效显著
2023年,通过启动全数字化综合审计非现场审计分析工作,在对工程物资退利库分析模型优化完善的基础上,发现工程结余物资在相同或不同项目间频繁退利库项目条数较“百日攻坚”工程审计发现条目数明显下降,各单位发生错账冲销凭证、做账不规范的问题较前期有了极大的改进,除个别地市供电公司还在发生6次以上频繁退利库物资凭证,工程物资库还有200多万元库存物资外,截至2023年底,大部分地市供电公司工程结余物资均已完成利库。
(五)提高精准度,助推管理规范,提升审计价值
2021年配农网审计中,完全依托数字化审计模式,11个审计组60余人仅用30天完成了275项工程的预算和全过程审计。审计时间由原来的100天压缩至30天,压缩率70%左右,人员配置从120余人减少至60余人,减少50%左右,审计覆盖率由原来抽样核查实现100%全覆盖,审计发现问题核实率达到90%以上。
五、模型应用成效
2020年某省电力公司实施了“百日攻坚”工程审计,针对2018-2019年省内14家地市供电公司的926项工程进行审计,同时是工程结余物资数字化审计模型的初次运用。通过审计发现:一是工程项目结余物资在不同项目间多次频繁退利库;二是工程项目结余物资退库至成本类虚拟项目,未纳入利库物资,涉及226个项目;三是工程项目结余物资退库原材料库,未纳入利库物资,库存长期积压,涉及460项工程。为下一步退库物资有效利用,节约采购资金,促进提质增效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1年5—10月组织开展工程结余物资提质增效专项审计,针对全省14家供电单位和1家下属单位进行结余物资专项审计发现:一是结余物资无实物,实物未退库,涉及49个项目;二是已结算物资来源不明涉及33个项目,131类物资;三是结余物资存放在项目临时库存点,部分单位形成账外物资,涉及11个项目,93类物资。
2023年4月,通过开展西北某省电力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运用模型发现工程物资频繁退利库,形成“隐形物资”。对2020—2022年14210项电网基建工程的工程物资退利库进行检查,工程结余物资不同程度2~9次频繁再利库至其他无物资消耗需求项目,将结余物资隐藏在其他未完工项目中形成隐藏物资。共计输出疑点51785条,涉及14家供电单位、5697项工程。
2024年3月,通过开展华东某市电力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运用模型对该公司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实施的大中型电网基建、配网工程结余物资退利库数据进行筛查分析,发现存在2~6次“频繁退利库”的疑点2486条,涉及617项工程,将结余物资账面反复利库至无物资需求的项目,实物未发生转移,脱离信息系统监管,造成账实不符,存在较大的积压浪费、挪用及毁损的风险。
六、结语
本模型历时4年时间的打磨锻造,经过多轮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最终开发创建了工程结余物资数字化审计模型。运用该成果常态化监控工程结余物资退利库消纳情况,发现预警立即向业务部门推送相关数据,实现数据实时监测、疑点及时消除、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传统的工程审计全量数据难覆盖、人工核查易出错、监控预警未实现等难点问题,强有力推动审计质效跨越式提升。该成果开创了工程结余物资管理数字化审计的先例,创新了数字化审计手段。基于ERP系统数据源创建,模型具有通用性,可以利用其开放式的运算规则,拓宽业务涉及领域,不需二次开发,并已内嵌入国网公司数字化审计平台,在国网系统具有广泛应用性和较高的推广价值。现已在甘肃公司范围进行了推广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谢立卫.电力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及成本控制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13):51-52.
[2]陈涛.基于ERP的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8):360.
[3]郑炳东,郝蒙恩.基于ERP的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运用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