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双碳”目标下铁路装备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双碳”目标下铁路装备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探讨论文

14

2024-12-25 16:10:3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文章探讨了铁路装备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方案,对国内外政策背景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背景意义,对企业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给予具体方案。通过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碳核算实践,确定铁路装备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提出碳排放管理、低碳项目开发、数字化平台搭建、专业人才储备以及ESG信息披露等环节实施建议。

  摘要:文章探讨了铁路装备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方案,对国内外政策背景进行了梳理,明确了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背景意义,对企业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给予具体方案。通过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碳核算实践,确定铁路装备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提出碳排放管理、低碳项目开发、数字化平台搭建、专业人才储备以及ESG信息披露等环节实施建议。

  关键词:碳资产管理;碳核算;碳排放管理;铁路装备公司

  一、政策背景意义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碳排放减量目标,推动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启动碳市场以及积极响应全球碳市场发展趋势。2021年《xxx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了中央企业“建立完善碳排放管理机制”的任务。鼓励央企加快建立碳排放与碳交易管理系统,打造高水平的碳减排、碳管理和碳交易专业人才队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能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响应全球趋势。

  碳资产管理是以取得碳资产为目标的系统性开发、规划、控制、交易和创新等一系列管理行为。碳资产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息息相关,通过制定、落实一系列管理制度并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旨在使碳资产成为企业独特的资源,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碳资产管理是针对生态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一种策略,旨在使人们认识到好的自然环境是稀缺且富有价值的。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上看待碳资产管理,便于企业对其内容和实施路径进行确定,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通过碳资产管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体现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而吸引投资方和消费者的关注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可借助碳资产的价格信号和资源配置功能来改善企业的运营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技术的升级改造、加快生产的绿色转型。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碳资产管理体系,旨在为铁路装备企业节能降碳、碳资产管理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image.png

  二、国铁装备公司碳资产管理建设思路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铁装备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是集团“产—运—销”一体化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车辆维修、设备租赁及铁路养护等业务。公司还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和智能装备制造两个新兴业务体系,国铁装备公司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将“碳”从一种负外部性产出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需要一个较为复杂且长期过程,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对国铁装备公司碳排放进行物理层面的管理,包括对下辖八家子公司和一家全资子公司的碳排放源、排放种类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公司层面确定排放目标和减排措施,并制订和实施减排计划。

  二是对碳排放成本开展风险管理,重点分析基于碳价的超排成本并进行应对(如财务监督、舆论响应、投资减排项目或购买配额)来控制或转移风险。

  三是将碳资产盘活,依托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通过碳金融管理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国铁装备公司碳排放核算方法

  (一)核算边界设定

  国铁装备公司的核算边界涵盖下属各分公司在运营边界内所有生产场所和设施,包括直接生产系统中的工艺装置、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厂区内的动力、供电、供水、采暖、制冷、机修、化验仪表、仓库(原料场)、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管理系统(厂部)及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

  (二)核算范围确定

  企业碳排放主要有三个范围的核算结果相加组成:范围一排放为直接排放,指企业在其核算边界内因自身运营活动直接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如燃烧燃料(汽油、柴油等)产生的碳排放或在使用温室气体时产生的泄漏。范围二为间接排放,指企业因生产经营所需的“净外购”电力和热力(即排除企业向外输出的部分电力和热力)产生的碳排放。范围三排放为其他间接排放,即范围二排放不涉及的部分,如外包业务、员工通勤产生的碳排放。根据国铁装备公司的实际情况,为避免数据收集难度过大或重复核算由其他组织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排除范围三排放核算,只计入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

  (三)核算方法

  碳排放核算采用“排放因子法”,宏观上即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活动数据与温室气体排放因子的乘积。

  1.范围一碳排放核算

  范围一中燃烧燃料产生碳排放,使用式(1)方法进行核算:

image.png

  E燃料燃烧为企业因燃烧燃料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ADi为第i种燃料的活动水平,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i为第i种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为吨每百万千焦(t/GJ);GWP为燃烧燃料i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单位为二氧化碳当量(CO2e)。

  第i种燃料活动水平(ADi)的计算方式如下:

  ADi=NCVi×FCi(2)

  式(2)中,NCVi为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针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每吨(GJ/t),针对气体燃料,单位为百万千焦每万立方米(GJ/104Nm3);FCi为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针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针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立方米(104Nm3)。

  若燃料燃烧排放二氧化碳,则第i种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EFi)计算方式为:

image.png

  式(3)中,CCi为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百万千焦(tC/GJ);OFi为第i种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为二氧化碳的分子量之比,单位为吨每吨碳(t/tC)。

  2.范围二碳排放核算

  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通常只包含二氧化碳,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核算:

  E范围二=(E净电+E净热)×GWP(4)

  式(4)中,E范围二为企业范围二的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E净电为企业净购入电力隐含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E净热为企业净购入热力隐含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GWP为二氧化碳的全球变暖潜势,值为1,单位为二氧化碳当量(CO2e)

  企业净购入电力隐含的碳排放量(E净电)的计算方式如下:

image.png

  式(5)中,ADe为公司从第e个区域电网净购入的电量,单位为兆瓦时(MWh);EFe为第e个区域电网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吨每兆瓦时(t/MWh)。

  企业净购入热力隐含的碳排放量(E净热)的计算方式如下:

image.png

  式(6)中,ADh为公司从第h个区域热力供应商净购入的热量,单位为百万千焦(GJ);EFh为供热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为每吨百万千焦(t/GJ)。

  3.排放因子及默认值选取

  排放因子及默认值优先选取符合规范标准实测值,若操作上存在困难,则可引用国家公布(如国家标准)或权威文献中提供的数值。针对常用燃料相关排放因子及默认值,如平均单位发热量(NCVi)、单位热值含碳量(CCi)和碳氧化率(OFi),可参考《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清单研究》《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省级温室气体清单(试行)》提供的缺省值。

  区域电网排放因子(EFe)数值选用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区域电网碳排放因子。供热排放因子(EFh)数值参考《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提供的缺省值。

  四、国铁装备公司碳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

  国铁装备公司等类似的铁路装备公司从碳排放管理、碳减排项目建设及碳资产项目开发、数字化平台搭建、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碳资产管理体系。

  (一)碳排放管理

  详细分析碳排放数据,全面了解自身碳足迹,识别主要排放源和高碳消耗环节。挖掘企业潜力,全面审查内部流程、能源使用和生产方式,确定潜在的减排机会,找到更有效可行的减排途径,确保减排行动可持续性和长期效益。制订具体减排计划,确立可行减排目标。减排计划与企业的战略和发展规划相一致,确保减排行动与业务目标相互促进。企业开展潜在绿色项目建设梳理工作,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带来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创造新的商机。

  (二)碳减排项目建设及碳资产项目开发

  根据碳核算结果,企业制定减排项目及减排措施。以国铁装备公司沧州分公司为例,该分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启动了屋顶光伏建设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减排成果。国铁设立“厂用电100%绿色电力”的目标,计划建设完善1~2个零碳园区及3~5个采用光伏、风电、储能、BIPV等技术的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铁路装备企业通过新能源和绿色清洁能源运输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加强交通电气化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结构转型,为企业绿色转型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与运营,强化针对能源使用并尝试开发碳资产、参与碳交易。

image.png

  (三)数字化平台搭建

  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能源与碳资产管理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企业能源消耗以及碳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需要明确自身的碳资产管理需求和目标,确定数据收集的方式和来源,包括碳排放数据、能源消耗信息、生产流程数据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将不同数据源进行整合,进行综合分析和管理。建立合适的数据分析和碳足迹评估模型,提供准确的碳足迹评估和核算结果,对碳资产进行准确地分析和管理。企业根据平台记录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统筹管理,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

  (四)开展能力建设

  在体系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聘请碳管理专家、数据分析师和技术支持人员等向相关工作提供支持,对负责员工组织开展碳减排、碳管理、碳交易等专业化、系统化培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以填补企业在碳资产管理方面的人才空缺。专业的碳资产管理队伍与数字化平台的配合可实时监控各环节对于相关政策的落实,能够更合理地分配内部资源,提升碳资产管理效率。

  (五)企业制定碳减排承诺,开展ESG信息披露

  开展碳资产管理需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宣传,强调自身对社会责任履行的同时获得广泛关注,争取潜在商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企业可公开其碳排放核算和碳减排承诺,将这些信息透明化地呈现给利益相关方和公众,通过清晰明确地公布这些数据和承诺,企业能够向外界展示其在低碳转型方面的努力和决心。企业可制订具体的减排计划,并将其公之于众。另外,能够向外界传递其对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吸引潜在商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为企业带来了增加销售额、降低成本、开拓新市场的机会。

  建设碳资产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相互促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需要进行持续理论探索和实践论证。对于铁路装备领域的高排放企业,在尚未确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对碳资产这种特殊的稀缺性资源进行跨期和跨空间配置,需要较长的周期来验证碳资产管理的成效。从长远来看,其不仅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还可助力企业实现资源节约、风险管理和创新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之路上重要的支持力量。

       参考文献:

  [1]殷琳,杨子楠.“双碳”目标视角下构建铁路运输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J].铁道经济研究,2023(2):17-22.

  [2]范魁元,封晓炜,李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全价值链碳核算方法探讨[J].节能与环保,2023(2):37-39.

  [3]闫浩春,庄伟,霍楠.央企集团开展碳资产管理的方案建议[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1):19-20+27.

  [4]李洪博.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企业管理,2021(S1):262-263.

  [5]黄锦鹏,齐绍洲,姜大霖.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背景下企业碳资产管理模式及应对策略[J].环境保护,2019,47(16):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