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理论框架研究论文

2024-12-11 15:16:5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建立科学完善的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理论框架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促进工程项目财务合规、管理规范、质量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特点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及审计结果应用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形成了一套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理论框架,为审计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摘要:建立科学完善的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理论框架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促进工程项目财务合规、管理规范、质量提高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特点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基本原则、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及审计结果应用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形成了一套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理论框架,为审计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关键词:工程项目审计;审计理论;审计内容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对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适应高等教育行业特点和工程项目具体情况的审计理论框架,厘清高等学校工程审计的审计原则、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促进高等学校工程建设项目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旨在探讨并建立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理论框架,为高等学校工程项目的审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二、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概述
(一)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概念
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是指由高等学校内部独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审计标准,运用审计技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建设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
(二)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特点
1.系统性
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是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和评价,以确保工程项目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和预算顺利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2.专业性
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通常周期较长,涉及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专业领域,以及众多环节,涉及庞大的资金流和复杂的技术问题,风险相对较高,所以审计人员必须了解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能有效开展审计工作。
3.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属性。对于内部审计来说,由于内部审计机构是高等学校的内设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是高等学校的职工,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特别是遇到外部利益与部门、单位利益冲突的情况,内部审计机构决策的独立性可能会受到本单位利益的限制。
(三)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理论基础
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理论基础包括项目管理理论、审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及法律法规基础等,涵盖项目建设、审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资金管理、风险评估、法律依据等内容。
三、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理论框架
(一)审计原则
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和专业性。独立性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不受被审计单位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客观性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中立,不带有个人偏见;公正性强调审计人员应当公平对待被审计单位,不偏不倚;专业性则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理解和评价项目管理和财务情况。
(二)审计目的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320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指出,工程项目审计的目的包括: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及项目信息的真实性,审计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监督建设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促进工程项目绩效的提升。
(三)审计程序
工程项目的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四大阶段及其中的工作。
1.审计准备阶段
审计准备阶段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起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了解,这包括了解其项目立项批复、项目管理单位、项目管理模式、内部控制流程等,初步判断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方向。
二是制订详细的审计计划。审计计划应包括审计的目标、范围、重点领域、时间安排和资源配置等内容。审计计划的制订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审计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在审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是根据审计任务的实际情况,确定审计团队的组成和人员分工,明确角色和职责。
四是识别和评估工程项目风险,包括舞弊和错误风险,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机和程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审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关系到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审计人员按照审计计划开展具体的审计活动,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审计实施阶段主要步骤如表1所示。
3.审计报告阶段
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应客观、完整、清晰、明了地反映工程项目审计的目的、范围和审计意见等内容,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最终形成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成果。
4.后续审计阶段
后续审计阶段,审计人员主要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查被审计单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对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以增强审计效果。
(四)审计内容
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应涵盖项目的全周期,包括项目立项、设计、招标、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具体审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表2内容。
(五)审计结果的应用
审计人员不仅要向高等学校管理层报告审计结果,还应向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等相关人员反馈,以便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同时,审计结果还应作为项目管理改进的依据,为未来类似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四、结论与展望
文章通过对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研究了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的基本要素,形成一套理论框架。高等学校工程项目审计理论框架作为开展相关审计工作的基础和指南,应进一步得到完善、深入,为高等学校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保障,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审网.《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精要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170-175.
[2]邱银河.内部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0:78-120.
[3]赵庆华.工程审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2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