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引育用留”助力阜新全面振兴的研究论文

2024-11-26 16:32:1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
摘要:目前,人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阜新市这样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人才的“引育用留”是城市发展和全面振兴的核心所在。深化对阜新市人才引育用留工作的研究,分析该项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创新、完善人才“引育用留”的政策和机制,形成一套具有阜新地域特色的人才工作方法,打造人才高地,以人才驱动创新,推动阜新全面振兴。
关键词:人才;引育用留;阜新市
xxx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xxx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加大人才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创业创新平台,支持东北留住人才、引进人才。xxx年xx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xxx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xxx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中指出,锚定人才强省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着重招引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高端人才、行业领域专门人才等辽宁全面振兴亟须人才,落实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安居住房等高层次人才政策,完善“引育用留”人才工作体系。阜新市以前是东北的老工业基地,现在是一座资源枯竭且经济落后的小城。落实阜新市的人才发展战略,加快阜新市的人才强市建设,使阜新实现吸引来人才、留得住人才、激发人才能量,为全面振兴阜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阜新市人才“引育用留”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刚柔相济,探索引才新模式
一是做实双招双引推动“链式引才”。通过举办产业论坛、学术研讨等活动以会引才;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来阜开展产业论证、调研指导以才促商;依托引进的龙头企业和本土企业以商兴产。二是拓宽对接平台促进“专项引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重点企事业用人单位,通过专场招聘、政策宣介等方式开展招才引智。三是强化部门协同推进“编制引才”。充分发挥编制资源引才优势,利用事业编制引进人才。相关部门落实《阜新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行动计划(2022—2026年)》。
(二)坚持精准发力,构建育才新路径
一是推动职教改革精准育才。紧抓职业教育改革契机,推动出台《阜新市优化整合职业教育布局结构改革的方案》,支持职高和职专针对技能人才缺口优化调整学科设置,制订优化整合方案。二是优化市校合作专业育才。借助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人才、科技、教育等资源优势,与辽工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是实施英才计划科学育才。科学制订“阜新英才计划”,提出突出培养各个领域人才的育才工作思路。
(三)坚持服务产业,建设用才新平台
一是推动企业建设梯度成长体系。出台《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新市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三级梯度培育体系。二是促进创新平台能级提升。推动建设科研分支机构,与中科院沈阳分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阜新中心。推进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建设阜新市转型创新发展研究院、阜新市技术创新研究院。
(四)坚持优化服务,营造留才新生态
一是强化服务保障措施。通过给予生活补贴、租(购)房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支持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留阜在阜就业创业提供基础保障。二是推动人才政策落地。落实定期增长人才发展资金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为人才政策措施落地、服务保障机制落实提供有效保障。
二、阜新市人才“引育用留”工作遇到的困境
(一)“引”人才困境
1.城市资源枯竭,经济结构发展单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阜新市的自然资源不断减少,但依附于自然资源的人口却在不断增加,对阜新的其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导致阜新市的经济结构发展单一,科技创新、工业、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缓慢,使高层次人才望而却步。
2.城市配套设施缺乏,吸引力不足
阜新市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资源环境、生活环境和水准与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够满足许多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要。工业园区缺少知名企业,没有形成强大的聚才、引才优势。
(二)“育”人才困境
1.教育资源匮乏,难以满足人才诉求
阜新市教育资源匮乏,致使整个城市的学术水平低下和学术氛围不浓。一是高等院校数目太少,仅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一家,它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不能满足在职人才的进修需求;二是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数目少,不能满足人才试验新技术、研发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等科研需要。
2.培育体系不健全,成才空间有限
一是现有的人才培训方式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没能及时对人才培养进行适时的调整,导致出现供需不同的结果,影响人才的成长。二是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在出台工作措施和方案时,各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导致部分人才培育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影响人才的遴选和成长。
(三)“用”人才困境
1.缺乏按优势定岗机制
在人才工作分配中按照学校专业定岗的工作机制,没有考虑到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与新任岗位要求不一致的现象,使定岗的人才花大量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不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
2.考评机制不完善
现存的人才考核方法不科学、评价体系僵化、工作业绩重数量轻质量、重职务轻能力且受考核者主观意志影响较大,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忽视人才教育、社会服务、社会评价等内容,无法衡量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实绩,影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四)“留”人才困境
1.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一是相关部门在制定了初步的人才奖励机制后,没有重视机制的执行情况和反馈情况,使得提供的生活保障达不到引进人才的预期,引发人才流失。二是人才管理的相关部门对人才只进行物质层面的激励忽略了他们对精神层面的激励需求,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不到成就感和认同感,造成人才流失。三是在人才激励方面仍采取传统做法,没有形成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激励机制,使人才潜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他们出现消极情绪,导致人才流失。
2.缺乏与人才的沟通联系机制
人才工作相关部门对引进人才的关注度不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引轻留”现象,使人才处于“放养”的状态。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少与引进的人才进行沟通交流,不能及时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现实需求,使人才失去对阜新的归属感,造成他们辞职离阜。
三、阜新市人才“引育用留”工作对策与建议
(一)多措并举引人才
1.优化基础设施配置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的步伐,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布局,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医疗、教育、商业水平。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实验室的建设,推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的实施。吸引更多的阜新籍学子回阜、其他城市人才来阜留阜。
2.升级招才引智政策
一是全面盘点现有的引进人才政策,做好人才政策的“废改立”。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吸引力,不仅要为人才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资和待遇,还要对城市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设立基金,奖励。以真金白银吸引人才来阜就业。二是对顶尖人才团队、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予以重点支持,注重引进人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来阜创新创业,探索打破全职在岗限制。
3.提高引才精准度
依托重点园区,积极绘制“产业人才地图”,明确人才队伍现状,建立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为招才引智精准定位,切实满足阜新市不同领域、行业的发展需要,提高人才招引与重点发展产业的匹配度。
(二)因需制宜育人才
1.创新人才培育模式
一是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高校与本地各级党校、大专院校等机构联合办学,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二是组织人才赴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域外调研学习,帮助其掌握新知识、树立新理念、增长新本领。三是定期选派部分人才到市县区各级的重点专班进行实践锻炼,提高综合素质。
2.保证人才全员培育
政府制定出台人才培育的相关办法和政策,促进人才培育体系的建设,为人才培育提供政策保障,并做好组织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落实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要求,完善集中培训、跟踪管理、实践锻炼、择优使用、动态调整等培养方式,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做到常态化、全覆盖、无遗漏。
(三)人尽其才用人才
1.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在评价内容上,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在评价标准上,坚持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坚持领导评价与同事评价相结合。让人才得到其应有的待遇和荣誉。
2.优化人才薪资待遇制度
对人才可以实行协议工作制、年薪制、项目工资等灵活的薪资方式,并可以为人才提供工作经费、科研经费的支持。丰富激励方式,形成精神、文化、物质三合一的激励形式,既可以满足人才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可满足他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
3.激励人才担重任
让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市委相关部门和引进人才的单位要大胆地启用人才,打破隐性台阶,不搞论资排辈,让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或者部门负责人,赋予他们更大的方案决定权,鼓励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开拓、担当作为。
(四)刚柔并济留人才
1.为人才提供暖心服务
始终把用心服务作为“栓心留人”的关键,积极营造安心、暖心、舒心的环境,让人才引得来、干得好、留得住。各引进人才的单位在生活上应对引进人才给予额外的关心和照顾,让人才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关爱。建立领导和部门定期与人才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人才的所思、所想、所盼,解决他们的实际难题和后顾之忧。
2.提高人才的政治地位
注重在非党的人才中发展党员,推荐政治素质高、履职能力强的人才成为“两代表一委员”,提高他们的荣誉感。政府相关部门设立特殊贡献奖等,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并且政府在召开重要会议的时候,让相关的人才列席,会后询问人才的想法,打通他们建言献策的通道,强化人才政治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将他们集聚到阜新市全面振兴的事业中来。
3.优化政策保障
贯彻落实“阜新英才计划”政策措施,优化兑换路径、提高兑现效率。同时,对政策的有效性、精准性进行定期评估、动态调整,确保人才政策始终具有地区优势。进一步改革完善职称评审、岗位聘任等一系列措施,让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措施更能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
四、结语
总结而言,阜新市在人才“引育用留”工作上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要坚持以xxx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人才需求,使阜新市在“人才大战”中赢得优势,让人才助力阜新市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辽宁日报.xx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xxx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xxx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N].辽宁日报,xxx-11-13(001).
[2]张彬.涉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x,22(6):62-65.
[3]韩娟,梁燕.xx引育用留“四位一体”人才机制研究[J].xx伊犁州委党校学报,xxx(3):7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