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基于演化博弈的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演化机理研究论文

基于演化博弈的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演化机理研究论文

10

2024-11-19 16:54:4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价值共创是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驱动力,文章运用动态视角的演化博弈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方法,考察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主体间价值共创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论表明:在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在决定是否参与价值共创策略时,会考虑到一个平衡点,被称为ESS点,它长期表现出动态稳定性。博弈双方选择策略的稳定性与动态方程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选择参与价值共创策略的稳定性与成本呈反比关系,而与协同收益成正比,也就是说,当双方投入成本较低而协同收益较高时,双方参与价值共创策略的选择将在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摘要:价值共创是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驱动力,文章运用动态视角的演化博弈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方法,考察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主体间价值共创的动态演化过程。研究结论表明:在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在决定是否参与价值共创策略时,会考虑到一个平衡点,被称为ESS点,它长期表现出动态稳定性。博弈双方选择策略的稳定性与动态方程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选择参与价值共创策略的稳定性与成本呈反比关系,而与协同收益成正比,也就是说,当双方投入成本较低而协同收益较高时,双方参与价值共创策略的选择将在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关键词: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演化博弈;计算机仿真

  引言

  我国强调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助推乡村振兴。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根据乡村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需要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完善人才、资金、土地、技术等优质要素支撑,不断提升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和效益,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新路径。农村集体经济一直是中国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变得尤为重要。乡村创业生态系统是兼顾乡村与创业生态的“生命体”,作为一个包容性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为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还能够激发乡村创业者的创新潜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价值的共同创造。

  本文将运用演化博弈和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方法,考察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过程。演化博弈理论将帮助本文理解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价值共创的策略选择和博弈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系统整体效益的影响。计算机仿真模型将帮助本文模拟不同的演化场景,分析不同策略的效果和演化路径,从而揭示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优化路径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旨在提供对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深度认识和全面分析,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创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实践指导和政策建议,以推动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文献综述

  知网平台以“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为主题检索到47篇学术期刊和3篇学位论文,并且都是近10年发表的,说明乡村创业生态系统已成为创业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但是关于其内涵界定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国内学者江洁等认为,乡村创业生态系统是以乡村特色产业为引领,以市场化农业创业项目为载体,通过促进各类创业资源在乡村环境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体[1]。学者海洋等认为,乡村创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以数字经济为驱动力的多层次关联、不断发展升级的乡村创业形式,是以农业产业整体转型为导向的互利共生系统,旨在利用数字经济平台实现多种效益,整合农村优势资源等多种支撑要素。可以看出,新型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与传统基于产业链思维的乡村经济形态有所不同,它注重区域实际情况,并积极展示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致力于消除乡村资源整合的各种障碍,有效地连接不同类型的乡村资源,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在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经济正展现新的面貌,通过建立高质量的乡村创业生态系统,吸引高水平的创业资源参与乡村发展,填补乡村产业发展的不足之处。综上所述,本文将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明确定义为:在乡村地区开展创业活动的多样化主体与创业环境各要素交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演化,并以帮助企业追求创业机会、开展创业活动、提升创业绩效为目的。

  创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是多主体共同识别新机会,开拓新市场,主体间相互依存,彼此依赖,共同合作的过程,从而进行共同价值创造。关于创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相关问题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创业生态系统合作伙伴选择、目标实现和创业生态系统绩效研究等方面,如蔡莉等认为作为一个松散耦合的系统,乡村创业生态系统具有多主体协同性和动态性。Siaw等提出现有企业和知识密集型创业企业在生态系统中共同创造和获取价值。Pera等[6]探讨了多利益相关者在生态系统中共同创造价值。Ceccagnoli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业生态系统的参与者能够提高销量首次公开募股的可能性;Pittaway等证明了创业生态系统可以帮助主体实现风险共担,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加速创业过程等。然而,在创业生态系统中,价值共创不仅仅意味着满足创业主体的需求,更加意味着所有生态系统的相关企业在为创业主体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益处。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发现,虽然已有学者对创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理进行了研究,但鲜有研究将视角聚焦到乡村,因此,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背景,采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来研究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机理。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演化博弈理论被广泛应用在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演化博弈理论赋予博弈理论动态性,研究个体如何通过不断学习和模仿调整行为,深入探讨群体行为的演化过程。博弈论成功刻画了“创业—选择—扩散”的演化机制。通过以往研究发现,博弈论已经被学者们应用于创业领域的研究。比如学者Kuechle(2011)通过演化博弈理论探究了创业者的坚持和异质性对创业决策的影响。演化博弈理论适用于主体并不能够获取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做出的决策。在创业研究领域,演化博弈理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群体整体行为表现出一定的惯性。不确定性和适应成本导致群体中共享的策略缓慢和逐步变化,博弈参与者再次遇到相同对手的机会很小。

  研究指出,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决策中表现出有限理性,通过持续学习和模仿实现理想收益。群体最终达到的稳定状态是各主体不断学习和模仿的结果。在这种情境下,演化博弈理论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理论分析工具。因此,本研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深入研究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主体的价值共创决策。

  (二)模型假设

  根据强调有限理性决策的演化博弈论,本文认为,在博弈中,双方需要持续学习和调整策略,直至达成平衡状态。价值共创是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驱动力,系统内的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都具有参与或者不参与价值共创两种选择。本研究的博弈主体主要有创业企业A和相关主体B,由于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中的相关主体类型较多,包括合作伙伴、投资者、科研机构、政府等,本研究的相关主体B主要指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渠道伙伴、合作开发伙伴等,通过与创业企业的合作可以获得订单、销售收入或合作收益等形式的经济回报。作为有限理性主体,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参与到价值共创的决策均为“参与”和“不参与”。

  x(0≤x≤1)表示创业企业选择“参与”价值共创的概率,1-x则表示创业企业“不参与”价值共创的概率,y(0≤y≤1)表示相关主体选择“参与”价值共创的概率,1-y则表示相关主体“不参与”价值共创的概率。WA表示创业企业在一般市场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正常经济收益,主要包括生产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获得的经济收益、创造新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增值收益、通过回收投资获得的资本收益等。CA表示创业企业参与价值共创需要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资源共享、技术授权、风险共担所产生的成本,同理,WB表示普通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关主体的正常经济收益,CB表示相关主体参与价值共创需要投入的成本。双方均选择参与价值共创后会产生一个协同收益值I,按照参与比例来进行分配,创业企业利益分配比例为α,所获得的利润值记为αI,主要指创业企业在与相关主体共同参与价值共创时所获得的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积累;同理,相关主体利益分配比例为(1-α),所获得的利润值记为(1-α)I,其中0≤α≤1。

  (三)利益矩阵与演化博弈模型建立

  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价值共创的演化博弈模型参数设置见表1。

image.png

  本文基于Friedman的观点,检验博弈双方所组成的策略组合是否为ESS稳定点,与此同时对双方的策略选择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

image.png

  根据表2,假设创业企业A在选择“参与”和“不参与”策略时的期望收益和平均收益各自为UA1、UA2和UA,其计算如下。

  UA1=y(WA+αI−CA)+(1−y)(WA−CA)=yαI+WA−CA

  UA2=yWA+(1−y)WA=WA

  可=xu1+(1-x)u2=x(y al-c2)+w,(1)

  创业企业选择“参与”策略的概率x的复制动态方程为:image.png

  假设相关主体选择“参与”和“不参与”策略时的期望收益和平均收益各自为image.png,其计算如下。

  UB1=x WB+(1−α)I−CB 7」+(1−x)(WB−CB)=x(1−α)I+WB−CB

  UB 2=x WB+(1−x)WB=WB

  可=yu+(1-y)uss=EX(1-a)1-c]+wi(3)

  相关主体选择“参与”策略的概率y的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方程为:

image.png

  由式(2)和(4)组成的复制动态方程组,如式(5)所示。

image.png

  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行为博弈的演化均衡分析。

  令复制动态方程式(5)的方程:
image.png

  由式(5)求得雅可比矩阵为:

  「(1−2x)(αIy−CA)(1−x)αIx 7

  L(1−y)(1−α)Iy(1−2y)(1−α)Ix−CB」|。

  将矩阵的行列式和迹分别记为Det(J)和Tr(J),对于5个均衡点的稳定性如表3所示。

image.png

  如表4所示,均衡点O(0,0)和C(1,1)代表两个ESS均衡点,表示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同时选择“参与”或“不参与”价值共创策略,A(0,1)和B(1,0)则是两个不稳定点,表示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在选择策略上存在不同,image.png是一个鞍点。

image.png

  如图1所示,创业企业及相关主体在选择合作策略的起始阶段接近E点,微小的变化将对博弈双方的动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博弈参与主体的最终趋势取决于区域AOBE中的面积S1与区域ACBE中的面积S2的比较。当S2>S1时,博弈双方选择合作的概率更大,即双方都会选择参与价值共创;而当S2<S1时,博弈双方的最终策略将倾向于不合作,即双方都选择不参与价值创造。

  为了评估影响博弈双方选择“参与”策略的稳定性因素,必须深入分析影响S2面积大小的参数。通过对公式进行推导可得出:image.png从中可以发现,影响S2大小的参数有CA、CB、α、I,对这些参数分别求导,正相关用“+”表示,负相关用“-”表示,无法判别相关性则用“/”表示,具体结果可参考表5。

image.png

image.png

  由表5可知,对于选择合作的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来说,CA和CB的成本与S2负相关,随着CA和CB的增加,S2会降低,可理解为如果双方采取合作策略,而合作成本超过一定临界值,就会导致双方的收益低于必要的成本,从而导致双方停止合作,即采取非合作策略。

  α和(1-α)分别是创业企业与相关主体的协作收益的分配比例,α的范围为[0,1],随着α的增加,相应的(1-α)会减少,然而,不能明确判断其对S2面积大小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机仿真过程中,α的取值在某一区域内不成立,这与其他参数的初始值有关。

  I代表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在选择价值共创时的协同收益,αI和(1-α)I分别表示二者的利益分配份额。随着I的增加,双方的利益分配在S2区域内呈现正相关趋势,表明I的变化对博弈双方策略的稳定性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博弈双方更倾向于在策略选择上同时选择合作或不合作。然而,双方在博弈中,影响其战略选择的因素不仅包括合作成本、协同利益和利益分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若在动态方程和演化博弈模型中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变化,这些因素的调整也会对双方演化博弈结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四)数值仿真实验

  本文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对前文所述模型进行模拟。首先,假设博弈支付矩阵中的CA=600,CB=300,α=0.7,I=2 000。进一步计算出鞍点E,即E的坐标为(0.50,0.43)。采用MATLAB 2022b软件,模拟出乡村创业生态系统创业企业与相关主体的价值共创策略的演化过程。

  首先分析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初始策略对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稳定的影响,起始数值x和y均从0逐步演进至1,演变步长为0.1。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具体结果见图2。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的初始策略最终仍会稳定在(0,0)或(1,1)状态,但二者演化到(1,1)的范围要大于演化到(0,0)的范围,表明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参与价值共创达到理想进化稳定状态(1,1)的概率较大。

image.png

  下一步是分析双方协同收益I的变化如何影响博弈双方的稳定性,并选择协同增益I作为变量来分析博弈结果的演变。将参数取值为CA=600,CB=300,α=0.7,初始值(x,y)=(0.5,0.5)。令I取值为1 900、2 000、2 100,如图3可以看出,随着变量I的增大,双方合作的概率逐渐增加,表明协同收益I在促进博弈双方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image.png

  三、研究结论

  本研究引入动态视角的演化博弈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方法,模拟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选择价值共创策略的演化过程,以期打开“价值共创行为演化”这个黑箱,丰富了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的理论视角,为后续乡村创业主体的价值共创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结果表明:在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企业和相关主体选择是否参与价值共创策略的均衡点被称为ESS点,该点在较长时间内呈现出动态的均衡状态,博弈双方选择价值共创策略的稳定性与复制动态方程中的参数变化有关。在参与价值共创策略的选择上,稳定性与成本呈反比关系,而与协同收益成正比。简言之,当双方投入成本较低且协同收益较高时,系统的稳定性更为显著。双方参与价值共创策略的选择将在长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本文对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

  要加强合作,努力构建具有共同目标的利益共同体,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作用,推动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各参与主体的共同繁荣。同时,各参与主体要建立互信关系和良好的合作氛围,有助于激发创新和共同创造,为共同利益的最大化提供动力。此外,注重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共同利益的长期实现,也能推动乡村创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二)注重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保持竞争力,不仅需要注重创新,还需要深入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引擎,而培育核心竞争力则是确保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通过持续的创新实践,企业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模式、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占据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培育核心竞争力意味着深度挖掘企业内在的优势,包括专业技能、管理经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以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注重创新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双管齐下,将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期稳定的成功。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各参与主体应不断激发创新意识,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以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应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降本增效,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中,农业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和科技创新提高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降低人工依赖,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同时,制造业企业需要注重提高知识密度,通过系统集成建设和价值链跃升,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提升,从而提高效益。乡村休闲旅游业和新型服务业可以通过创新创业,利用科技手段如雷达智慧场景解决方案,焕发新活力,推动乡村产业再造。这些企业还可以在业务运作中采用成本优化计划,有效控制支出,提升经济效益。整体而言,乡村创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以及价值链提升等手段,不断追求降本增效的目标,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洁,萨日娜,宋立中.乡村振兴背景下保险扶贫政策感知对农民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8):19-27.

  [2]海洋,胡振虎.乡村振兴视角下绿色食品产业创业与乡村发展——基于空间计量和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36-43.

  [3]AVRAM E G,AVASILCAI S.Symbiosis process in business ecosystem[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1036:1066-1071.

  [4]蔡莉,彭秀青,NAMBISAN S,等.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56(1):5-16.

  [5]SIAW C A,SARPONG D.Dynamic exchange capabilities for value co-creation in ecosystem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1,134:493-506.

  [6]PERA R,OCCHIOCUPO N,CLARKE J.Motives and resources for value co-creation in a multi-stakeholder e-cosystem:A manageri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10):4033-4041.

  [7]CECCAGNOLI M,FORMAN C,HUANG Peng,et al.Co-creation of value in a platform ecosystem:The case of enterprise software[J].MIS Quarterly,2014,36:263-290.

  [8]PITTAWAY L,ROBERTSON M,MUNIR K,et al.Networking and innov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2011,11(3-4):137-168.

  [9]CORSARO D,RAMOS C,HENNEBCRG S C,et al.The impact of network configurations on value constellations in business markets-The case of an innovation network[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2,41(1):54-67.

  [10]STILL K,HUHTAMAKI J,RUSSELL M G,et a1.Insights for orchestrating innovation ecosystems:The case of EIT ICT labs and data-driven network visualiz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1,66(2/3):213-265.

  [11]KUECHL E G.Persistence and heterogeneity in entrepreneurship:A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etic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1(26):458-471.

  [12]于斌斌.演化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发展: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13(5):139-146.

  [13]DUBINA I,CARAYANNIS E G.Potentials of game theory for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innov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in a dynamic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J].Journal of Innovation Economics,2015,18:165-183.

  [14]BUSENITZ L W,BARNEY J B.Differences between entrepreneurs and managers in large organizations:Biases and heuristics in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7,12(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