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城市创新力、消费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

城市创新力、消费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

15

2024-11-12 11:48:2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城市创新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系统梳理了城市创新力、消费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理论关系,选取2011—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创新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传导机制,并以消费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创新力既可以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可以通过消费水平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应从提升城市的创新活力、提升消费水平,促进经济运行以及有效促进城市创新力和消费水平的融合发展入手,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摘要:城市创新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系统梳理了城市创新力、消费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理论关系,选取2011—2019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创新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传导机制,并以消费水平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创新力既可以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可以通过消费水平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应从提升城市的创新活力、提升消费水平,促进经济运行以及有效促进城市创新力和消费水平的融合发展入手,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关键词:城市创新力;消费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

  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现在以及将来都必须要做的事,创新不是一个人一个行业需要做的事,而是各行各业、各个市场主体都需要参与的事,以局部创新引领全方位创新,激发整个市场的创新活力,促进市场经济平稳有序快速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给予源源不断的动力。扩大内需不仅是改变经济增速放缓现状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释放消费潜力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点,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几年受经济下行影响,我国经济产业遭受打击,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流来使经济复苏成为重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之一,扩大消费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扩大消费需要各行业持续提高创新能力,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喜爱,以此促使消费能力提升,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稳步回流并快速发展。目前文献中研究三者相互关系的不少,但将消费作为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着重从消费方面分析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文献综述

  (一)消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

  有关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部分学者直接研究消费和经济两者的关系,黄庆华等研究发现消费升级可以直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邹海研究发现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史琳琰等研究消费思想演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得出我国应释放国内消费潜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结论。构建新发展结局需要增强国内大循环,最为可靠的就是扩大消费,洪银兴等研究发现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超过其他需求。

  还有部分学者基于消费层面进行研究:龙云安等基于居民消费结构层面分析了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马晓河研究发现,由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转向消费引领的转型不及时是影响我国经济长期走向的重要因素。

  (二)创新力与消费的关系

  消费不足是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关消费和创新关系的研究还是很多的:刘娜等研究发现城市创新水平提高会促进居民消费增加;王君萍等研究发现服务业业态创新对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徐梦周等基于省域面板数据,从供需匹配视角研究发现信息消费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呈现为倒U型关系;彭薇等研究发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技术创新对两类消费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城市创新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有关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是很多的,王健康等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提高显著促进了经济发展质量;秦琳贵等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有助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部分学者将创新和其它要素联系在一起研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张腾等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和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司怀涛等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变商品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各行各业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城市创新力的提升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人文关怀、经济运营能力可以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王建康等研究认为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提高显著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张腾等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发挥着显著的积极影响。综上所述,提出假设H1。

  H1:城市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马车,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庆华等、邹海、史琳琰等的研究都得出消费可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论;构建新发展结局需要增强国内大循环,最为可靠的就是扩大消费,洪银兴等研究发现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超过其它需求。综上所述,提出假设H2。

  H2:消费水平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

  现有研究中,众多学者将消费作为中介变量进行研究,江红莉等研究表明消费升级是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顾晓燕等研究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商品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消费升级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刘娜等研究发现城市创新水平提高会促进居民消费增加。基于以上分析,消费作为中介变量被众多学者研究不同对象之间的效应关系,继而将创新力、消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联系在一起,分析三者之间的效应关系,综上所述,提出假设H3。

  H3:消费水平在城市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二)数据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11—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缺失数据根据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和线性插值法补齐。

  (三)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EQD)。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依据经济活力、经济创新力、经济竞争力、绿色发展和对外合作五个维度,选取2011—2019年285个地级市的11个变量构造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其中内需动能参照罗良忠等的做法,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比值来衡量,并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衡量劳动力要素价格。各指标及其权重值如表1所示。为避免主观随意性,采用较为客观的熵值法来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具体测算步骤如下。

  由于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所以第一步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为了避免后续出现0,在其基础上加1,即公式image.png第二步:求第j个指标在第i个评价对象上所占的权重fij,即image.png第三步:计算ff*In(f小)。第四步:计算熵hi,即公式image.png第五步:计算wj,即公式image.pngm为变量的个数,以wj为各变量基础将1减去。最后一步对各个城市的变量权重加总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image.png


  核心解释变量:城市创新力(Innovation)。用专利申请数来衡量城市创新力。

  中介变量:消费水平(con)作为本文的中介变量,用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该指标。

  控制变量:为了使实证结果更加准确,通过选择变量,最终选取人均科学技术支出(av-pbs)、人均GDP(av-gdp)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oasi)作为控制变量。

  为了减少异方差和极值影响,对核心解释变量、中介变量和控制变量取对数处理。

  (四)模型构建

  基准回归模型:
image.png

  参考单春霞等的研究构建以下计量模型。

  城市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模型为:
image.png

  消费水平在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中介效应模型为:
image.png

  i表示变量个数,t表示时间;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σ0、α0、β0、γ0表示常数项,σi、αi、βi、γi表示回归系数,μi为模型存在的个体效应,Q,和s,为随机扰动项。

  三、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image.png


  表2列(1)到列(6)是逐步加入变量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的结果,为确保回归结果更加稳健,所有回归均加入了稳健标准误。列(1)到列(5)第一行均显示城市创新力系数为正,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城市创新力正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假说1得到验证;列(3)到列(5)第二行显示消费水平系数为正,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消费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起正向促进作用,假说2得到验证;加入的控制变量人均科学技术支出系数为正,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正向促进效应,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系数为负,但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可能是存在多重共线性;人均GDP系数为正,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正向促进。

  (二)城市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效应分析

image.png

image.png

  表3是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的结果,以此检验城市创新力是否通过扩大消费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列(1)的结果显示,总效应系数c为0.009 5,显著为正,说明城市创新力正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验证假设1;列(2)结果显示,城市创新力和消费提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效应系数a为0.335 9显著为正,列(3)结果显示,消费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效应系数b为0.012 5显著为正,a和b均显著,所以存在中介效应。列(3)显示城市创新力的系数c'为0.005 3显著为正,所以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接着进行Sobel检验和Bootstrap检验,Sobel检验中z值为4.181 1,p值为0.000 028 97,中介效应占比约为11%,表4中Bootstrap检验中bs1和bs2的置信区间都不为0,中介效应成立。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城市创新力既可以直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可以通过扩大消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均验证了假设2和假设3。

  (三)稳健性检验

  由上述验证可知,城市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为验证该结果是否具有稳健性,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稳健性检验。

  首先,考虑到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的创新力较强,与经济不发达城市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创新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剔除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广东、深圳、武汉、长沙这8个城市后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5列(5)显示,所有变量均显著,说明城市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显著性检验。

  其次,依此加入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列(1)到列(4)为依此加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城市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所有结果均与前文保持一致,回归系数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列(5)中的中介变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是正向显著促进的。

image.png


  再次,更换被解释变量,GDP可以用作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指标,因此用GDP来代替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表6的回归结果中,列(1)回归结果依然显示城市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显著性检验,列(2)中的结果回归系数全是正数,表明所有变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是负向影响,对GDP衡量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正向影响,可能的原因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与GDP的关系更加密切,与计算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关系不大。列(2)中调节后的R2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使得稳健性检验结果更加成立。

image.png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回归结果表明:第一,城市创新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通过剔除数据和更换被解释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消费水平是城市创新力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变量,呈现显著的中介作用,即城市创新力既可以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可以通过提升消费水平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合以上结论,综合城市创新力、消费水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提升城市的创新活力。为提高城市创新力,应持续增加创新投入,满足创新所需要的资金供给和人才引进;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创新型企业给予激励,鼓励更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城市主体应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创新发展措施,根据要素禀赋延申相关产业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经济运行状况,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出每个城市独特的力量。

  第二,提升消费水平,促进经济运行。提升消费水平不仅仅是让居民多消费,还要让各行业经济加快运行起来,银行方面应适时调整融资条件,让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可以融资,盘活经济;生产方应制定国内产品和销售到国外产品一样的质量标准,让国内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国外产品占据更多的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外贸行业的产品竞争力。

  第三,有效促进城市创新力和消费水平的融合发展,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城市创新力和消费扩大都能促进经济发展,若是两者协调发展,或可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黄庆华,向静.消费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为例[J].城市与环境研究,2022(4):41-59.

  [2]邹海.居民消费升级助力经济增长的效果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22(6):75-83.

  [3]史琳琰,张彩云,胡怀国.消费驱动型发展的理论逻辑、生成路径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J].经济学家,2023(2):35-44.

  [4]洪银兴,韩绿艺.从发展消费经济入手构建新发展格局[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7(1):25-29.

  [5]龙云安,孔德源,黄奕.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与对策研究——基于能源结构、金融结构、居民消费结构层面的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23,41(1):80-89.

  [6]马晓河.影响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短期变量和长期结构性因素[J].经济纵横,2023(2):35-42.

  [7]刘娜,陈安平.创新能促进居民消费吗?[J].消费经济,2023,39(2):57-69.

  [8]王君萍,刘莎,张艺婷.服务业业态创新与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驱动机理与实证检验[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2,35(6):90-102.

  [9]徐梦周,胡青,吕铁.信息消费能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吗?——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2(8):184-192.

  [10]彭薇,熊科,唐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技术创新对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23,44(4):77-84.

  [11]王建康,韩倩.创新驱动是否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43(11):88-106.

  [12]秦琳贵,沈体雁.科技创新促进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9):105-112.

  [13]张腾,蒋伏心.科技金融、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统计与决策,2023,39(9):142-146.

  [14]司怀涛,蒋长流.人口结构、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调研世界,2023(1):61-69.

  [15]江红莉,蒋鹏程,黄丹晓.金融集聚、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质量[J].宏观质量研究,2023,11(1):27-37.

  [16]顾晓燕,朱玮玮.知识产权保护、消费升级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J].现代经济探讨,2023(3):88-97

  [17]刘娜,陈安平.创新能促进居民消费吗?[J].消费经济,2023,39(2):57-69.

  [18]罗良忠,余雨倩,谭云清.人工智能对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22(12):77-85.

  [19]单春霞,李倩,丁琳.知识产权保护、创新驱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23(2):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