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徐州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2024-11-05 13:59:45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可持续发展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创新理论、协同理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理论,明确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的概念体系。构建“理论研究—特征分析—模型构建—发展测度—综合评价—影响因素—提升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明晰徐州市可持续发展的集聚程度,归纳出主要影响因子,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高的政策建议,明确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趋势,为徐州市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编者按:文章通过梳理可持续发展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创新理论、协同理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理论,明确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的概念体系。构建“理论研究—特征分析—模型构建—发展测度—综合评价—影响因素—提升路径”的理论分析框架,明晰徐州市可持续发展的集聚程度,归纳出主要影响因子,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可行性高的政策建议,明确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趋势,为徐州市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徐州
徐州市,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独特,经济实力雄厚,文化底蕴深厚,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徐州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影响徐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众多,包括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经济状况、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决定了徐州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前景。因此,深入研究徐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徐州市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它表明了传统发展和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矛盾。世界银行在1995年提出影响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的良好可循环发展的程度指标不仅包括自然、人造资本,而且还涉及人力和社会资本。Mlachilam在2021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本质就是增长率更高、更持久的社会友好型增长。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量的增长,更要重视结构的优化,不仅要重视经济的增长,更要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全面提高。省域层面的定量研究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等方面的测度评价。城市层面的主要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效率等方面的测度评价研究。
二、徐州市发展概况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也是全国性的交通枢纽。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徐州市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现已形成以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建材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为城市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除了经济实力雄厚,徐州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徐州市地理位置靠近黄海,拥有众多河流湖泊,水资源丰富。同时,徐州市还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灰石、石膏等,这些资源为徐州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文化底蕴方面,徐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大量的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如汉墓、云龙湖、彭祖山等,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因此,徐州市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共同构成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持。在追求经济繁荣的同时,徐州市可以依托其自然和文化资源,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文化环境的保护和传承。文章对徐州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揭示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为徐州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三、徐州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将徐州市可持续发展作为研究主体,选择恰当的质量测度分析方法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分析评价徐州市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程、绩效。
(一)自然资源
徐州市位于富饶的江苏北部地区,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矿产资源颇为丰富,包括煤炭、石灰石等,为徐州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此外,水资源也是徐州市的一大优势,众多的河流与湖泊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土地资源同样肥沃,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公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日益加强,这无疑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今,如何实现资源的高效、环保开发,确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已成为徐州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二)经济发展
近年来,徐州市的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产业结构也正在由传统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多元化方向转型,这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不可忽视的是,徐州市的经济增长方式相较于国内外先进城市仍显得相对粗放,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实现徐州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便成了徐州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通过提高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创新驱动,徐州市的经济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
(三)社会发展
在社会事业方面,徐州市近年来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更加均等、优质的社会服务。然而,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存在。
为了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徐州市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平与和谐建设,特别是要关注弱势群体,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城市发展的红利。
(四)生态环境
在生态环境方面,徐州市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付诸实际行动,如加强污染治理、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等。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徐州市必须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徐州市才能确保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家园。
四、徐州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文章通过对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城乡协调、生态文明、改革开放及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提出推动徐州市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的对策。
(一)科学制订可持续发展规划
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徐州市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了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经济方面,规划应着重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创新发展和绿色低碳经济。社会方面,需要关注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环境方面,规划应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这样的规划,可以确保徐州市的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徐州市政府应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手段,激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和实施。
(二)优化资源配置
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优化资源配置显得尤为重要。资源配置的优化不仅是对现有资源的重新分配,更是一个涉及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命题。尤其在当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如何使资源得到高效、合理、持续的利用,是每一个发展中的城市都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徐州市在此方面的努力是不遗余力的。首先,加强资源管理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先决条件。这需要对全市的资源进行全面的清查和评估,明确各种资源的储量、分布、利用现状及其潜力,为后续的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健全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体系,确保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规性和公平性。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便是下一步的逻辑延伸。这意味着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降低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益。例如,在农业生产中,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实施节能减排、绿色制造等措施;在服务业中,倡导绿色消费、低碳出行等理念。
(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徐州市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历史性关口。其经济发展的路径不能再依赖于过去传统的、高耗能的、低附加值的产业模式,而必须主动适应变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步伐。这种转型不仅是对现有产业进行简单的改造,而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它要求徐州市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高效和环保。具体而言,高端化意味着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智能化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生产和管理效率,绿色化则是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和谐共生。要实现这一转型目标,单纯依靠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徐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这包括增加科研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吸引和培育更多的创新人才和企业。通过创新,可以培育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进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这样的转型和创新不仅将为徐州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提升其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竞争力。
(四)增强公众意识和参与程度
社会公平与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徐州市需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同时,加强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使得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社会治理创新也是关键,通过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居民提供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如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让公众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这样,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徐州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徐州市必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强化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控,确保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同时,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推动生态恢复工程,保障生态安全。在此过程中,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和政策体系变得至关重要,通过制度和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和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守护徐州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徐州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进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且优秀的人才保障。
五、结语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享经验、加强合作,徐州市有望与其他城市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总的来说,徐州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地方性的议题,更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意义。文章期待徐州市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克服各种挑战,走出一条具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博雅.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9.
[2]王慧艳,李新运,徐银良,等.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互动关系研究——基于双向贡献率的测算[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11):75-81.
[3]魏振香,史相国.生态可持续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实证[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4):11-19.
[4]赵鑫,胡映雪,孙欣.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及收敛性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7(6):90-103.
[5]万媛媛.绿色经济发展、清洁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J].生态经济,2022,38(5):40-46.
[6]卢丽文,李小帆.黄河流域污染密集型产业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23,39(8):70-76+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