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财务生产结构嬗变——来自财务生产函数的证据论文

2024-09-25 10:23:3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提高人类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挤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由于财务行业的技术要求较为常规化,行业内部高规范化、集权化,并且在工作中具有纵向、书面沟通的特点。因此目前最易受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的就是财务行业。
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提高人类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挤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由于财务行业的技术要求较为常规化,行业内部高规范化、集权化,并且在工作中具有纵向、书面沟通的特点。因此目前最易受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的就是财务行业。那么在先进技术的影响下,财务部门的资源配置将会如何变化呢?
文章结合生产函数模型,通过观察4738个上市公司的若干数据,计算出财务人员的产出弹性、财务人员效率以及资本对于财务人员的替代率。发现财务生产结构没有因技术的冲击,而减少对劳动力的投资。这说明现如今已经进入市场的会计软件以及财务人工智能机器人将造出更多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
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
文章以五年为一期,将1999—2018年分为四期,在剔除缺失样本、金融行业以及未披露员工构成信息的样本后,得到了4738个用于观测估计财务生产函数。数据主要来自中国部分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员工构成信息》《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市公司利润表》《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的公开数据。
为了刻画财务部门生产活动,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财务部门的生产函数,其形式为:
Y=ALαKβ
首先,由财务部门筹资实现资金投入,通过财务部门对资金的规划,将资金分配至企业各个非财务部门,得到产成品,进而盈利。文章简化认为在以生产函数为基础而刻画的两要素财务生产函数中,劳动力要素只包括财务人员,故财务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只包含企业财务人员,而对非财务部门员工不计入劳动力中,将其报酬视作资金投入的内部过程。文章的关键研究变量,“企业财务人员数量”是从《上市公司员工构成信息》中的“财务人员”字段判断得出。具体来说,当信息表中该字段填写为“财务人员”“财务及管理人员”“财务部”及类似含义时,将其计入企业财务人员数量(L)。
其次,文章借鉴郭立宏和张武康对上市公司效率及生产率研究中样本的选取方法,将可以反映企业经营规模的营业收入视为上市公司有效总产出的体现,故将《上市公司利润表》中的“企业净利润”视作财务人员的产出(Y)。
最后,企业购买智能机器设备的投入将计入“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科目,对应的现金流出作为“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填列。另外,企业购入会计信息系统亦可以从这一科目中体现。因此将“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的值计入财务生产函数中的资本投入(K)。
实证检验
(一)回归变量及模型框架
文章所构建的财务部门生产函数是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其形式为:
Y=ALαKβ
其中,Y表示产量,K表示投入的资本量,L表示投入的财务人员数量。A是常数,也称效率参数,表示那些能够影响产量,但既不能单独归属于资本也不能单独归属于劳动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生产函数中的要素产出弹性是α和β。产出弹性是指在技术与投入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变,仅一种要素投入变动时,产出的相对变动和投入的相对变动之比。因此,可将要素产出弹性视作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根据财务生产函数的形式,用EL表示财务人员的产出弹性,L表示财务人员数量,MPL表示财务人员的边际产量,APL表示财务人员的平均产量,则财务人员的产出弹性为:
同理用EK表示劳动的产出弹性,MPK表示资本的边际产量,APK表示资本的平均产量,则资本的产出弹性,资本的产出弹性为:
因此,α与β分别表示财务人员数量以及资本投入对生产的重要程度。
进一步地,α与β之和也具体的含义。用Ee表示生产力弹性,X表示财务人员与资本的向量。对财务生产函数求全微分得:
对上述公式两端同时乘以
,得到:
由于生产力弹性的定义是在技术与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所有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变动时,产出的相对变动对投入要素的相对变动之比,根据这一条件可得:
因此财务生产函数的生产力弹性可以表示为:
为了简化回归分析过程,根据自然对数单调递增的性质,文章将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等号两端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到文章的主回归模型:
其中Y为响应变量。文章通过企业所得净利润反映财务部门的产出;L与K为控制变量,根据上文论述,将财务人员数量视为财务部门生产函数中投入的劳动量;而K与原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的含义相同,仍为资本投入量。
(二)回归结果
表1为利用OLS法对对数形式的财务生产函数进行估计,计算出的财务生产函数劳动与资本产出弹性以及规模报酬程度。其中除1999—2003年、2004—2008年α的估计值在5%的水平上显著外,其余估计值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
α与β分别表示财务人员以及资本投入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表1可以观察到,α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最初的0.10增长到0.68,说明在生产过程中,财务人员的投入量相对于资本投入变得越来越重要。而β则是呈现出递减的趋势,由0.39减少到0.21,说明相对于财务人员而言,资本投入对生产的重要性下降了。财务人员以及资本投入产出弹性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文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各个经济主体对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如今的信息技术产品则是作为提高财务人员效率的工具进入市场。根据效率的定义,还认为财务人员的效率应是其投入产出之比,表示财务人员平均每人的产出量。财务人员效率的增长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年度与财务人员效率以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08。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务人员的效率在逐渐提高。
α与β之和表示财务部门的规模报酬程度。从图3中可以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α+β的值逐渐地趋近于1。这说明财务部门的规模报酬是先进入递减阶段,随后通过规模报酬不变的过渡,最后进入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投入使用,财务部门的规模报酬很可能出现递增的现象。这意味着财务部门对财务人员的需求将加大,而不是缩小。
(三)进一步的分析
利用上述的回归分析结果,还可以计算资本投入对财务人员的替代率。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资本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劳动的投入量。因此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公式中加一个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的值在一般情况下为正值,以便于比较。对财务生产函数求全微分得:
通过移项可得:
因此这一数值为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表示增加一单位资本所减少的财务人员的数量。因此在得到α与β的值后,可以计算出资本对财务人员的替代率。文章分四期计算了资本对财务人员的替代率,其中资本对财务人员的边际替代率在1%的水平上与年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7。这说明随着年度的推移,资本对财务人员的替代能力越来越低。这进一步的说明了相比于资本的投入,财务人员在财务部门中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其具体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结语
基于1999—2018年我国4738个上市公司年度观测,文章发现在上市公司当中,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财务人员在财务部门中的重要程度逐渐加深、财务人员的效率也在逐渐提高,另外资本投入对财务人员的替代能力则在逐渐减少。在未来一段时间财务部门的规模报酬很可能达到递增阶段,届时财务部门将进一步地扩大规模,研究认为这种规模的扩大很可能体现在其职能的增加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