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探究∗论文

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探究∗论文

9

2024-07-11 10:57:34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中国制造2025”拉开智能制造大幕,带来新的智能化机遇,也给诸多行业特别是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势在必行,这要求高校必须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角度入手,调整培养策略。文中分析了两业融合的背景与发展趋势,探讨了两业融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并提出了两业融合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具体方案包括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综合培养平台,以期培养更多具有智能制造背景的智慧物流管理人才。

  【摘要】“中国制造2025”拉开智能制造大幕,带来新的智能化机遇,也给诸多行业特别是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势在必行,这要求高校必须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角度入手,调整培养策略。文中分析了两业融合的背景与发展趋势,探讨了两业融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并提出了两业融合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具体方案包括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建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综合培养平台,以期培养更多具有智能制造背景的智慧物流管理人才。

  【关键词】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是国家重大产业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推动两业融合与创新发展,我国于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专门颁布相关政策性文件,从国家层面提出实施部署与指导性意见,从生产物流等6个重点领域加快推动两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生产物流的科技化、专业化与智能化水平[1]。这对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分析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技术特点,培养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掌握智慧物流技能操作、通晓智能制作工程技术、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复合型人才,为两业融合提供强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成为值得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深入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1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1.1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发展脉胳

  从发展历程上来看,我国的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融合经历了初步探索期、逐步完善期以及深化发展期三个阶段。一是两业融合的初步探索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探索物流智能化对于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促进重要作用以及智能仿真、数据挖掘等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初步融合,目的是实现物流智能化以提升物流效率;二是两业融合的逐步完善期,这一时期主要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国家层面提出了“中国制造2015”战略,同时,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为适应快速发展的大环境趋势,我国正式提出了智慧物流的理念,为两业融合提供强大理论与实践支撑,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利用各类新兴技术,加快物流行业的智慧化与智能化发展[2];三是两业融合的深化发展期,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及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国家层面又提出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以提高物流发展质量效率,加快物流业态模式创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智慧物流和智能物流对于新环境的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智慧物流和智能物流的实践性水平也呈现出全面提升的发展特点。

image.png

  1.2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业是国家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随着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智能技术为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智慧物流应运而生;智慧物流又能够促进智能制造业健康发展,成为加强智能制造业发展的强大支撑。可见,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对于提高两大产业发展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目前两业融合的的发展趋势来看,两业融合发展与特定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密切相联,可以这样说,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融合与物流智慧化和智能化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智慧物流业逐渐受到国内外各行各业的重视以及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产业之间的交互融合的大背景下,发展智慧物流必将对我国各产业的生产和流通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构建出标准化、专业化、精益化的智慧物流体系,以进一步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成为两业融合的新发展方向[3]。

  2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
  2.1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技术特点

  智慧物流通过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以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实现原材料供应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联互通,具有传统物流模式所无法比拟的技术性与智能化优势。一是从业务流程上看,其呈现出高度的智能化特点。通过智能化的升级与改造,现代物流的各个作业环节实现了高度的智能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二是从运作过程上来看,其呈现出全程的数字化特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全部应用智能计算、信息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既将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全流程紧密相连,又使得运作过程更加精确、准时和高效,从而给客户带来更为优质和便捷的服务;三是从运作系统来看,其呈现出全面网络化特点。两业融合的运作模式能够实现精准定位、信息共享、各个环节协同,既推进采购、生产和流通,又确保物流运作的安全高效以及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平衡和优化。

  2.2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职业能力要求

  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需要新职业技能的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有以下要求:一是要具备智慧物流专业的基础能力,即掌握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了解两业的基本业务流程与职业规范;二是要具备现代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即两业融合涉及的常用设备与技术的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应用能力,并且能够对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所带来的新技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论作出具有建设意义的辅助性决策;三是要具备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两业融合使得生产运作过程和市场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面对出现的新问题和各种突发情况,需要具备沉着冷静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2.3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的岗位能力要求

  两业融合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也将产生新的工作场景,对高技术、高技能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物流相关岗位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带来了物流岗位的变迁与发展[4]。两业融合的岗位需要高端的技能创新型人才,其要具备以下岗位能力:一方面由于两业融合更多聚焦在智能化的物流体系和智慧供应链等方面,物流管理从业人员要具备两业融合相关的技术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智慧物流中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将更加突出,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备智慧物流技术赋权,能利用先进设备与设施开展技术革新与改造,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3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3.1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两业实现深度融合,不再需要传统物流要求的劳动密集型、技术性不强的操作性岗位工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更高的职业素养,具备更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这使得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高校应瞄准物流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具备制造、物流知识并掌握物流管理与工程技术,具有较强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智慧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3.2重新建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需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基础通用和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物流专业课程的改革力度,从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角度分别对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要做好职业标准对接,重组传统课程、整合核心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使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在满足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实现专业数字化转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在原有课程内容中增加物流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信息工程、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信息素养。同时,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实现进一步优化,增加两业融合所需的数据分析、软件应用方面的课程内容,体现出智能化、多元化的特色,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3.3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带来了规模空前的技能转型与职业变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需求,高校要合理调整优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要创新物流管理专业的育人机制,使政校行企四方协同发力,发挥出政府指导、行业指导、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作用,实现专业领域的资源共享和横向联动;二是基于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背景来制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打破专业上的束缚,体现出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的交叉互融,使现代信息技术、专业职业标准深度融入到物流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当中,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智能化运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3.4加强两业融合背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两业融合使得智慧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能够培养智慧物流人才的专业教师却较为匮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加大培训专业教师力度,强化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从两业融合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上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物流专业教师需要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既要具备专业必需的丰富知识,还要掌握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供应链以及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相关技能。因此,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培养要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知识与技能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要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提供接触两业融合所需技术的实践机会,如定期组织教师到智慧物流企业或是智能制造企业的岗位上实践锻炼,提升其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能力。

image.png

  3.5共建智慧实训基地,打造两业融合综合培养平台

  具备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促进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两业融合背景下,高校要培养出一大批熟悉物流生产作业流程、熟练掌握智能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操作和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一是需要对接地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需求,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校企共建智慧实训基地,打造出高水平、跨专业立体化培养平台;二是要建立校企长效协作机制,开展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到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企业实习的机会,开展职业标准和实践培训,这样既可以教授学生物流专业知识,又能提升学生智能化的思维,培养具备较高工科素养与信息素养的跨学科智慧物流专业人才。

  4结束语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业供应链重构是必然发展趋势。我国物流行业与制造行业都正处于向“数智化”改革、转型与升级的关键节点阶段,正在实现由“传统”向“智慧”的蝶变。全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要求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进行深度融合,为加强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需要为其输送优质人才,作为现代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既了解两业融合未来发展趋势,又掌握最前沿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与专业技术[5]。为适应新时代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新需求,高校要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推动专业实现耦合共生,以精准呼应两业融合,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大量高技术、高智能、高素质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助力智慧物流帮助实现智能制造企业的产业升级与高质量集群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媛媛,周文成.智慧物流趋势下人才培养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11):173-176.

  [2]谈慧,丁茜.智能制造物流管理实训平台开发与实践[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2,27(1):124-127.

  [3]何晓雁.服务智能制造的智慧物流人才供求状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2(23):15-17.

  [4]张梦瑶.两业融合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J].中国航务周刊,2022(5):41-43.

  [5]柯燕青.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融合下物流专业群建设思路与措施[J].物流科技,2023,46(1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