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

17

2024-07-11 10:28:17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现代化社会,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快,而人才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当今时代,为物流行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应用型人才成为了推进物流行业进一步提升的关键。为此,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突出时代特点,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创新、应用型人才。文中在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了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明确指出具体问题,并从人才培养方

  【摘要】现代化社会,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快,而人才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当今时代,为物流行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遇,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应用型人才成为了推进物流行业进一步提升的关键。为此,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突出时代特点,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创新、应用型人才。文中在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探讨了当前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明确指出具体问题,并从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师资、方法、协同育人五个层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社会是物流行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为国民经济再创新高提供了更好的支撑。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阶段,传统意义上的供需格局被逐渐打破,而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开始转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1]。物流行业急速调整必然会提高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要想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要不断创新与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需求。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人才培养重要价值的同时,指出问题,旨在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可以借鉴的新方法,进而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1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价值

  当前国内的物流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此行业之所以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给予了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离不开人才资源的供给。由此可见,高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能够为社会活动提供更多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2]。而这些人能够保证各项物流活动的有序开展,监督以及控制物流环节各项工作,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物流全过程中成本的支出,而且促进了工作执行力的提升,保证了整个物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国民经济中,物流行业发挥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不仅体现了战略性特点,而且突出了先导性地位,所以经济高质量增长离不开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而物流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支持,三者是相互促进、互相协调的关系。物流行业高质量高素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保证了企业正常运作,推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只有培养更多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知识、拥有创新意识,同时还有着较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行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image.png

  2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2.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基于运输、仓储、配送、第三方物流等一些传统经营模式的物流企业,其中主要涉及物流操作以及管理,虽然也比较看重应用型,但是在培养目标层面却忽视了创新性与特色,整体来看,目标定位极其宽泛。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智慧物流已经快速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一些智能物流设备的大范围应用,再加之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渗透,物流企业更加需要具备创新意识、掌握智慧物流技术的物流管理复合型高品质人才。最近几年,很多高校也逐渐意识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价值,也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物流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仅是修订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已无法满足此行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当前急需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做出及时改进,体现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明晰目标。

  2.2课程设置传统,教材陈旧

  大多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都是以传统模式为主,其中比较重要的课程包括与物流管理相关的理论以及运输、仓储、配送、采购、信息、供应链等管理内容[3]。近些年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已经在物流行业中大范围使用,而目前的课程中仅有信息和这些技术有关系,但也只是粗略地阐述了部分物流技术知识,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需求。不只是课程设置较为传统,未突出时代特色,未紧跟物流行业发展步伐做出及时的调整,教材内容的呈现也比较陈旧,明显和行业发展脱节。所以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内容均不符合现代化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很难胜任物流岗位。

  2.3现有师资力量无法满足物流人才培养要求

  传统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很多内容已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特别是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诸多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不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更需要专业教师全面掌握前沿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但是从目前师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知识面依然需要进一步拓展,专业技能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这些教师从事物流专业教学多年,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却很少与物流企业接触,企业实践不足,学校也会针对教师能力提升开展一些校企合作活动,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但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有些教师企业工作经历、经验缺乏,进而造成教育教学时很多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很难培养出创新应用型人才;第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物流行业经营运作模式,物流行业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物流管理专业,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体,需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止步不前,要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同时还要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但是目前很多教师不能满足此要求,进而影响了人才的培养。

  2.4传统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物流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物流行业需求,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也积极引进了多媒体,但并未将信息技术真正与教学有效融合,不管是在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方面,线上结合线下、翻转课堂应用的机会很少。新时代新事物新变化,传统教学方法局限性较大,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学习空间受限,主动学习意识薄弱,创新更是无从谈起。

  2.5实践环节落后于物流的发展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过程中常见的形式有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两种,校内实践基于物流实训室,通过实验模拟的方式进行实践,多以传统物流环节操作为主,和物流企业实际运作有着明显差距,而且实训软件更新速度较慢,内容较为陈旧。另外,RFID、智能仓储、无人机、自动分拣、AGV等技术目前并未在实训课中普及。校外实训则以实践基地为重点,当前常见的是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内容,并未深入到真实运营环节,导致学生实训效果不佳,仅了解了皮毛。

  3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路径
  3.1以智慧物流产业发展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方案

  物流行业智能化发展已成趋势,为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应该以此为导向,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深入到物流企业做全面调研,充分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及要求,结合产业、地区、企业三大板块人才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二是邀请专业人士论证方案可行性,积极借鉴专家建议,结合论证结果修订方案。三是方案的明确还要结合内外环境进行逐步优化与改进,在方案中明确指出物流理论知识基础之一着手新兴岗位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还要将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

  3.2构建智慧物流课程体系,开发数智化教材

  第一,以企业岗位要求为依托,对岗位知识、技能、素养进行深入挖掘,以此为主调整课程内容,将更多的物流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其中。第二,重点课程中增设智慧物流、仿真模拟、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基于传统教材,适当渗透智慧物流理论以及实务知识。第三,站在全局视角下,以物流基础课为核心,开发“专业+”拓展课,重构仓储、运输、配送、物流信息等传统管理课程,同时还要将智慧物流技术融入进去,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满足物流行业发展需求。例如在仓储管理中渗透自动化、信息化应用知识;在运输管理中强化运输路线优化知识,使学生能够借助现代信息平台匹配车货;配送管理中增加智能化运作、自动化分拣技能的讲解,帮助学生提高物流技术、设备灵活运用的能力。第四,精心挑选教材,同时学校可以积极主动与企业人才、专家合作,一起探讨与开发符合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智能化、数字化教材,共同完成基于智慧物流行业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库的建设。

  3.3聚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专业性、应用型综合人才,而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拥有实践教学的能力,属于双师型教师。所以,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到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4]。为此,学校应该从以下三点着手,促进师资队伍能力的提升:一是重视教师队伍综合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参加物流行业交流会,或者在企业挂职,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战能力;也可吸纳更多优势的物流人才,扩展师资队伍。二是构建学习师资队伍,完善师资奖惩制度,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物流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通过各渠道了解物流前沿技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三是当前物流行业新技术非常多,并且已经在很多物流企业得到广泛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实时更新知识,不断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为此学校可以诚心邀请物流行业知名人士、企业优秀模范来到学校与教师交流,也可以通过讲座、研讨会的形式将目前企业引进的新型技术手段以及对人才的要求传递给教师,并指出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教师更好地进行改进。

image.png

  3.4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积极构建信息化、智慧化、多样化平台,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这就需要学校结合物流行业发展形势,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之上开发现代教学方法,例如借助超星平台构建线上课程,划分不同的教学模块,其中包含资源、探讨、作业、成绩等多项内容,深层次挖掘资源广度与深度,以线上渠道为主收集整理最新的物流信息,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线上课堂中,弥补传统课堂的缺陷。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线上结合线下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鼓励学生在课下时间借助学习通自主学知识,并在平台和教师互动,探讨专业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3.5构建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在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模式之一,学校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将多主体创新元素及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学生职业发展、岗位胜任力为重点,着力促进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机制、教学模式、保障体系等诸多层面入手,推进产教深层次合作[5]。基于现代化产业学院,依托地区经济发展、行业需求,将产业作为桥梁,既要建设实训室,不断强化校内实训基础,积极引进穿戴式、AR、VR等一些先进的、智能化实训设备与系统,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主体优势,共同完成课程教材的开发,构建智慧物流资源库,形成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在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下,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帮助。

  4结束语

  物流行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这就需要物流管理专业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关注到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可以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完善、师资水平提升、教学方法创新、协同育人等层面着手,综合考虑当前物流行业发展新要求,致力于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专业型、高素养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缙,宾厚.数字经济时代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科技,2023,46(07):166-169.

  [2]刘伟,韩璐遥,王永祥,等.智能建造趋势下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综合评价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05):21-24+38.

  [3]李晓东,刘国栋,曹松荣.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以临沂大学为例[J].中国市场,2022(20):109-112.

  [4]朱丹.工业4.0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物流科技,2022,45(06):171-176.

  [5]詹芸.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