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物流运输和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分析∗论文

物流运输和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分析∗论文

16

2024-07-11 10:23:48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在后疫情时期,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物流运输、经济外向性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文中选取了2005-2022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物流运输和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高物流运输水平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而经济外向性、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总产值等因素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最后提出了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策建议。

  【摘要】在后疫情时期,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物流运输、经济外向性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文中选取了2005-2022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物流运输和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高物流运输水平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而经济外向性、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总产值等因素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最后提出了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运输;经济外向性;农产品价格;面板数据

  1引言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维护着我国的经济安全。我国的农业农村改革进程逐步加快,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物流运输的发展对农产品的稳定供给至关重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基础产业。而我国的经济外向性通过国际市场因素引发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深远影响。因此,探讨物流运输、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维护农产品价格体系稳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文献综述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农产品价格进行了系统研究。陈秀兰等[1]研究了农产品供求价格之间相关性的因素,重点研究了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流通主体的合理利润空间对价格的影响。潘建伟等[2]利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了中国农产品的生产价格、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传导关系,揭示了农产品价格在涨跌状态下的传导规律,包括正向传导和逆向反馈。张利庠和张喜才[3]从产业链的视角研究了外部冲击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他们利用2001-2009年的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月度价格数据构建了向量自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有重要影响,对初级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影响显著,波动幅度可扩大3至5倍。此外,他们指出,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链中(如大豆、生猪、肉鸡等),外部冲击的影响更大,解释程度可达到10%到30%,价格波动范围较广。朱信凯和吕捷[4]指出,我国粮食的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对粮食价格存在半年左右的显著影响。Thompson等[5]发现,农业需求规模和农产品价格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油价上涨导致对替代能源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接下来主要从物流运输和经济外向性两个影响因素进行文献综述。

  随着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提升,物流运输对农产品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王奥和高洁[6]的研究表明,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对居民生鲜农产品价格有显著影响,冷链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居民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同时也导致了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彭新宇和程琳[7]认为农产品价格上涨主要受到成本的影响,例如物流成本、市场管理成本、制度性成本等都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他们建议为了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可以在供应链中提供补贴来稳定价格。此外,罗湖桥和谢如鹤[8]发现,高水平的冷链物流发展有助于降低水果价格的波动性,因此建议培训冷链物流专业人员,提高冷链物流管理效率,从而进一步调控果蔬价格。周策,吴圣样[9]认为在考虑企业利润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从而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杨浩雄等[10]的实证研究表明,低成本生鲜农产品价格受物流成本的影响较大,当供应链环节较多时,这种影响更为显著,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葛佳[11]分析了商贸流通环节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以下两点:首先,商贸流通的发展与农产品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其次,在短期内,商贸流通投资会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产生一定影响。董伟萍等[12]基于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物流效率和电商发展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通过提高物流效率,可以降低流通环节的一系列成本,从而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抑制作用。

  张智齐[13]认为一个地区的外商投资额正是该地区的经济外向性体现。我国加入WTO初期,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农业外商投资对抑制农产品价格波动有积极影响。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学者对农业利用外商投资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其中一部分学者认为农业外商投资会产生积极效应,支持扩大农业外商投资。刘荣茂,李佳[14]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农业领域仍主要吸引的是低层次、技术含量较低、资金总额相对较小的外商投资,因此,需要引进更多的农业外商投资,以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温志辉[15]探讨了农业外商投资额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了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对农产品进出口的贡献,分析了这些外商投资与农产品进出口的相关性,并进行了协整检验。另一种观点认为外商投资对农业带来负面影响,但基于这一立场的研究文献相对较为稀缺。吕立才,熊启泉[16]认为,当前农业外商投资不断增加容易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农业上的垄断,这会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中国农业生产环境受损,中国土地被滥用等方面。

  综上所述,许多学者已经在物流运输与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也有少量的学者分析了经济外向性对中国农产品市场产生的影响。本文将物流运输、经济外向性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以深入探索它们是如何影响农产品价格产生波动的,旨在为维护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和供应链系统的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3物流运输、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

  物流运输在农产品流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同时也是市场交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蔡志强等[17]发现物流效率对农产品的价格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物流效率的提高,使得农产品运输成本下降,这不仅能有效稳定农产品价格,还能帮助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农业产品产业链的扩大和贸易链的增加,使得物流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上升。韩喜艳,李锁平[18]的研究表明,物流运输在农产品流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提升农产品交易的便捷性至关重要,虽然现代物流系统提高了农产品交易的便捷性,但制度、交易和物流成本仍然对农产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农业物流渠道优化和集成,物流供应商有能力实时监控物流信息,及时监测物流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并做出反应,农业经营者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合理地调整库存来有效地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H1。

  H1:物流运输水平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为负,物流水平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外商投资总额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大规模外资涌入可能导致农产品生产过度,引发供过于求的情况,从而导致价格下跌。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可能会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而削减成本,对农民工资和福利产生负面影响,对农产品供应造成进一步的冲击。这一系列因素可能导致价格波动的不稳定性。秦路,李嘉莉[19]研究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给中国农业产业带来的问题。他们认为,外资涌入农业领域可能会削弱中国农业的创新能力,使其在相关行业形成控制优势甚至垄断地位,同时对该行业的其他企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对农业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张彩霞[20]的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是导致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各地区在资源、生产、环境、人力、技术、市场、政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农业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因此,基于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研究者认为外商投资总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一个地区的外商投资额可以视为该地区经济外向性的体现[13]。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2。

  H2: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为正,经济外向性会引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4物流运输、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研究设计

  4.1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基于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的研究样本为全国26个省份2005-2022年的面板数据,数据均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剔除了四个直辖市,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数据,并使用线性插值法对缺失数据进行了填充。

  用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来衡量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反映了各类不同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情况,它可以代表整个农业部门的价格波动,而非单一农产品。同时,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用于比较不同地区和时间段的价格波动,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表现,并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具有综合性、数据可获得性、经济重要性、政策制定的优势,能够提供有关农产品市场稳定性和趋势的关键信息,于是成为研究和决策制定中常用的指标,有助于农业风险的预防管理和农产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筛选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指标时,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后,本文选取了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物流运输水平(lntran)、农产品产量(lnproduct)、经济外向性(lnforeign)、农业生产成本(lncost)、居民消费水平(lncpi)、人口变化(lnpopulation),并把物流运输水平和经济外向性作为解释变量,其余为控制变量。变量名称、符号及描述如表1所示,对变量都进行对数处理,可以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使数据更加平稳。

image.png

  在解释变量方面,基于上文研究假设H1,本文将物流运输水平作为主要研究指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之一是货运量。货运量作为代表物流运输水平指标的主要原因是它能够直观地展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物流活动水平,关联到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它直接反映了物流体系的规模和效率,通常较高货运量意味着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在供应链中流动,这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都非常有利。除此之外,货运量也是评估物流基础设施和网络的关键指标,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监测货运量来优化物流运营,提高竞争力。因此,本文选取货运量作为代表一个省份的物流运输水平的指标。根据研究假设H2,研究一个省份的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就是经济外向性最直接的体现,此指标反映了国际商业信心,对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吸引更多外国投资以及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都有积极作用。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通常被视为国家经济开放和对外投资政策的成功体现,因此,经济外向性通过外商投资总额来衡量。

  本文还纳入了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控制变量:①农业总产值(lnproduct)。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价格密切相关,代表农产品的供给量,农业总产值增加可能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相反,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总产值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波动。这种关系对市场价格波动和农业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ln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了农产品的需求量。③农业生产资料指数(lncost)。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会导致农业成本的波动,进而直接影响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的波动会对农产品价格带来直接冲击。④人口自然增长率(lnpopulation)。人口自然增长率一方面代表劳动人口的变化,影响农产品的供给量,一方面反映了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化。

  综上分析,本文选择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为被解释变量,物流运输水平、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为解释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业总产值、农业生产资料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控制变量。在收集处理了国家统计局数据平台2005-2022年间的年度数据后,得到包含了全国26个省份的上述7个指标共计3283条数据。上述各变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image.png

  4.2计量模型的构建与估计方法

  基于上一节选择的研究变量,本节采用中国26个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构建相关模型,并使用EView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uit为随机扰动项,i表示全国不同的省份,t表示不同年份。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模型,构建了以下的基准回归模型。

image.png

  为了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在保证对模型进行回归的同时得到系数的正确性,其方式为ADF检验,检验结果显示lnprice,lntran,lncost,lncpi,lnpopulation的P值均低于临界值,拒绝原假设,是显著的特征,故在各个时间序列中有一定的平稳性。lnforeign和lnproduct在一阶差分的情况下显著,一阶差分可以去除数据中的趋势成分,使得时间序列更容易进行解释和预测。

  为了避免变量之间存在的高度相关关系对结果造成影响,文章对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采用方差膨胀因子法(VIF)和逐步线性回归法进行检验,最终剔除了控制变量lncpi。

  5物流运输、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5.1中国各省份的农产品价格时空演化分析

  文章基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将各省份分成东、中、西三个地区。研究分析三个不同时间下不同地区每个城市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货运量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的平均值特征。

image.png

  根据表3数据,可以知道各地的发展趋势不同,东部省份货运量和外商投资企业增长明显,中部次之,而西部省份相对较弱。总体而言,东部、中部、西部省份的货运量和外商投资企业的总投资都在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农产品价格指数则呈现波动的态势。

  具体而言:①农产品生产价格方面,各地区的农产品价格在不同年份之间都有波动,但总体上变化不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价格指数相对更稳定,而西部地区在2022年的价格指数下降明显。②货运量在各省份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东部地区一直以来货运量都是最高的,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货运量也在逐年增加。东部地区与中西部的差距在逐年减少,到了2022年中西部的货运量有了明显的提升。③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受到地区经济基础和商业环境的影响,东部地区一直受到高额外商直接投资的青睐。东、中、西部地区在农产品生产价格、货运量、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等指标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5.2模型回归结果

  本文先进行了豪斯曼检验来判断模型选择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所得P值为0.0000,应当拒绝原假设“H0:u i与所有解释变量皆不相关”,因此,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再进行F检验来判断选择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所得P值为0.0000,应当拒绝原假设“H0:allui=0”,故认为固定效应比混合回归模型更为合适。在固定效应模型中,考虑了时间效应,建立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在固定效应(FE)模型、无控制变量的固定效应(FE)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TW—FE)模型中,固定效应(FE)模型的回归效果最好,因此,本文选择固定效应(FE)模型进行分析,详情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image.png

  上述模型回归结果分析如下:第一,在固定效应FE模型中,解释变量lntran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具有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物流运输水平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影响为负。物流运输水平每提升一个单位,农产品价格波动就会降低0.0125个单位,说明物流运输水平的提高,明显抑制了农产品价格波动,降低了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成本,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验证假设H1。

  第二,核心解释变量lnforeign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存在极为显著的正向效应,经济外向性使得农产品价格波动变大。外商投资总额每提升一个单位,农产品价格波动就会增加0.0285个单位,外商投资总额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农产品生产地区的不平衡发展。根据表3的描述性统计可知,外商投资总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这可能导致其他地区的农产品供应较少,从而影响价格稳定性。

  第三,控制变量中农业生产资料指数也对农产品价格波动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生产资料指数每提升一个单位,农产品价格波动就会增加0.4807个单位。高生产成本会传递给农产品价格,可能导致价格波动上升,而农业总产值也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存在正向作用。当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时,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可能导致供应波动,进而影响价格波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也会引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6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6.1研究结论

  物流运输水平和经济外向性是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数据为全国26个省份2005-202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物流运输水平和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物流运输水平能够明显地抑制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供应链物流系统的优化和物流运输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制度性成本、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与此同时,经济外向性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有正向影响,经济外向性会引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此外,控制变量中农业生产资料影响农产品的成本,而农产品成本进一步影响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农业总产值也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存在正向作用。当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时,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可能导致供应波动,进而影响价格波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会引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动带来了劳动力的变动,同时也会导致需求的变动,从而引起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6.2政策启示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①优化物流系统,提升物流运输水平和效率。为了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应着力改进物流运输系统,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农田到市场的流通效率。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改善运输的基础设施和提高冷链设施的利用率来实现,这将有助于减少货物损耗和滞销,从而稳定价格。

  ②建立农产品数据信息监测平台,增强对农产品价格的监控和提前警示功能。应及时收集信息、统计数据、发布农产品的价格等报告,建立科学的市场预警监督机制与管理体系,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同时,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以防止操纵等行为,确保价格体系的公平形成。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市场信息系统,协助农民更好地洞察市场需求,做出更明智的生产和销售决策。

  ③制定合适的贸易政策,鼓励农产品的多样化。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来管理农产品价格波动,例如设定农产品的最低价格、提供农产品补贴政策和优化贸易政策。此外,也可以鼓励多样化农产品生产,以此来减少对特定产品的依赖,降低价格波动引发的风险。多元化农业生产有助于降低对特定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依赖,因此,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尝试不同的作物和种植方式,以降低市场供应波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秀兰,张熙钰,杨建颖,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微观探析一兼析农产品流通模式对价格的影响[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9):33-36+106.

  [2]潘建伟,张立中,胡天石,基于流通视角的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8(06):106-115.

  [3]张利庠,张喜才。外部冲击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一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管理世界,2011(01):71-81.

  [4]朱信凯吕捷中国粮食价格与CPI的关系(1996-2008)[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16-24.

  [5]Thompson W.,S.Meyer,P.Westhott.How does petroleumpr ice and corn yield volati l ity affect ethanol markets with and without an ethanol use mandate?[J].Energy Polioy,2009(37):745-749.

  [6]王奥,高洁·冷链物流发展对生鲜农产品消费的影响一基于消费规模与消费价格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23(15):103-106.

  [7]彭新宇,程琳商贸服务业发展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7(02):106-111.

  [8]罗湖桥,谢如鹤考虑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的果蔬价格稳定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9,38(09);79-83.

  [9]周策,吴圣样,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探析一基于物流因素[J].农村金融究。2013(06):53-56.

  [10]杨浩雄刘彤,胡静、物流对鲜活农产品价格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2):112-114.

  [11]葛佳,商贸流通环节对农产品价格稳定影响机理研究[J/0L]。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10):1-5.

  [12]董伟萍许一徐园等物流效率电商发展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一基于动态系统矩估计与门槛模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03):55-58.

  [13]张智齐、地区发展水平和经济外向性对物流需求的影响分析-基于全国291个城市面板数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05):1-6.

  [14]刘荣茂,李佳·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5,(04):18-21.

  [15]温志辉.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出口效应研究[0].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23.

  [16]吕立才,熊启泉,中国农业利用FDI30年:实践及理论研究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10,(02):83-90.

  [17]蔡志强农产品价格波动“过山车”现象的经济机制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32(09):51-60.

  [18]韩喜艳,李锁平稳定农产品价格:基于补贴流通的思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07);62-66.

  [19]秦路,李嘉莉·外资并购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和对策[J].世界农业2008,(01):4-28.

  [20]张彩霞,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