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2024-07-04 13:48:43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在我国数字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数字化转型的趋势。这一数字化浪潮为经济提质增效、创造就业机会,也为国际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培养方案不满足数字化国贸人才的需求、与数字贸易相关的课程设置不足、实践环节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校企协同育人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针对以上问题,文中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国际贸易专业面临的数字化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路径,有助于培养适应数字化背景的高素质国贸人才。
【摘要】在我国数字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数字化转型的趋势。这一数字化浪潮为经济提质增效、创造就业机会,也为国际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培养方案不满足数字化国贸人才的需求、与数字贸易相关的课程设置不足、实践环节师资力量不足以及校企协同育人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针对以上问题,文中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国际贸易专业面临的数字化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路径,有助于培养适应数字化背景的高素质国贸人才。
【关键词】数字素养;国贸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数字技术对各行各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而这种变革对国际贸易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要求。在高等教育中,教育数字化可以突破传统面授教学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以共享优质学习资源,改变受教育的单一模式。对国贸专业而言,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国贸与供应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拓展的空间,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了方法,为国贸人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商业化的挑战提供了平台。同时,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贸易作为全球贸易新模式兴起,其对国际贸易流程、供应链管理和交易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综上,深入研究数字化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所带来的新挑战、新机遇和新路径是很有必要的。
1数字化背景下国贸人才数字素养新要求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各国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为国际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创造了广泛的就业岗位与新机会。数字贸易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全球贸易趋势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贸易得以实现,而全球贸易趋势的变化则为数字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全球贸易应具备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数字素养(参考图1)。
1.1基础层:数字基础知识素养
数字化时代,外贸人才在掌握传统国际贸易知识和对外贸易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还应该了解大数据、数字经贸规则及相关跨境电商平台方面的知识。大数据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国贸人才建立数据思维和提升数据分析应用的能力,使其具备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准确识别市场需求的能力。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兴贸易形式逐渐成为各国贸易政策议程中的重要议题,在双边或多边贸易中需要更关注数字贸易规则,尤其是尚未达成一致的部分。在传统贸易向跨境电商拓展的过程中,国贸人才需要熟练掌握跨境电商平台中所涉及的基本运营规则和运营方法,还有平台提供的跨境支付服务、跨境数据服务等综合服务。
1.2应用层:数字专业技能素养
数字型国贸人才在专业技能需求上需要掌握专业性较强的应用技能,包括跨境电商运营、数字营销及数字化服务平台的使用。跨境电商运营要求具备数据分析能力,包括客户价值分析、站内用户数量和流量分析、产品数据分析、店铺运营分析、经营策略和营销活动数据分析等。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相关辅助软件,例如选品分析软件、数据统计软件及网页设计软件等。数字营销指能够以数据为中心分析消费者行为,推动生产优质营销内容,充分利用社交平台对产品进行SNS营销及平台站内推广。数字化服务平台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化,这也要求外贸人才能熟练使用,例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1.3创新层:数字发展创新素养
数字化工具和环境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这要求国贸人才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数字化工具和媒体,可以为国际贸易工作的开展和结果的呈现提供创新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广告技术和数字媒体平台,深度分析差异化用户群体的特征,个性化定制相应的营销策略。深入挖掘不同地区和文化中的需求偏好差异,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方案。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更好地完成数字交付,将商品和服务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客户。
2数字化背景下国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培养方案不满足数字化国贸人才的需求
数字化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不同行业和企业存在着差异,传统贸易在向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贸易转型的阶段,存在数字化国贸人才短缺的问题。但是,高校对于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滞后,针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数字贸易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企业对于数字化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学生在校期间无法获得足够实用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知识体系,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出现。
2.2缺乏相关课程的设置
在当前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贸易不断向服务贸易领域拓展,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然而,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却未能及时跟进这一发展趋势,导致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首先,课程内容多停留在传统贸易阶段,未能涵盖数字贸易等新兴领域。当前的教学内容存在重复,缺乏系统性,未能有效满足学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实际需求。特别是缺乏大数据分析、跨境电子商务等涉及交叉学科的课程,使得学生在相关领域缺乏必要的综合素养。其次,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未能紧跟数字化发展的步伐。数字贸易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知识相对匮乏,导致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薄弱。最后,随着跨境电商业务的蓬勃发展,对于相关知识的需求逐渐增加。然而,目前的课程设置未能有效整合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等实际领域的专业技能欠缺。
2.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不合理
在国际贸易领域,无论是传统贸易还是新形态的跨境电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都至关重要。然而,许多高校在教学中仅依靠虚拟软件实训,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实践内容过于片面,无法全面满足实际课程要求。比如,在跨境电商运营中,学生需要依托真实的店铺经营数据进行优化,而软件实训难以考量实际操作的真实效果,因此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管许多高校已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但由于商业机密等因素,学生往往难以接触到真实的业务流程,从而限制了实践教学和实战演练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缺乏“理论-实训-实战”的层次衔接,导致实践教学仅停留在基本操作层面,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成效。
2.4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完善
实现培养复合型数字经贸人才目标的重点在于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化配置。随着贸易各个环节呈现数字化趋势,教师的知识结构亟需更新,要求其能够熟练应用数字新技术于不同业务场景,同时紧密结合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等领域展开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目前,国贸专业教师主体为经济贸易类专业领域从业者,然而,其中部分教师尚未完全适应外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主要表现为在大数据分析、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运营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和学习能力不足。这将难以有效地支持数字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国贸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为满足数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迫切需要对国贸专业的教师队伍进行深度培训,提升其数字经贸领域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当今外贸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3数字化背景下国贸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3.1从需求出发,调整培养方案
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培养复合型数字经贸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以及教学体系的滞后。因此,为实现数字经贸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有机融合,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数字贸易领域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其次,建议与行业专家共同制定针对数字贸易人才的技能标准,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业务需求相契合。此外,学校应积极优化教学资源,提升师资队伍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应用能力更强的教学环境和师资支持。最后,需要建立一套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多层次、全方位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经贸行业的发展要求。
3.2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数字化教学模块
在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国际贸易发展要求下,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进行全面调整与优化。首先,应新增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大数据分析等新领域课程,确保学生掌握数字化贸易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传统课程内容也需紧密跟进,涉及进出口报关方式变革、单一窗口应用等,使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情况。其次,强调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采取选用优质教材、修订教学大纲和考核方案、更新案例资源库等措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文献和数字贸易实务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字贸易平台运营的熟练掌握,使其能够理解并应对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进出口业务流程变革的实际挑战,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推动高校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优化培养模式,引入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涉及多学科的通识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具备在数字化背景下应对国际贸易变革所需的综合能力。
3.3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方式,合理应用企业平台
在数字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应以跨境电商实践为重点,同时整合多种实践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应加强跨境电商实训软件的引入,并结合实际业务场景不断更新实训内容,以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培养其跨境电商实务能力。
其次,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校企合作应得到进一步加强,结合企业数字化转型,依托企业数字化平台,为高校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供前沿的数字化资源、匹配市场的实操机会,从而提升实训效果。此外,组织校内实体实战训练,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并邀请业界专业人士担任指导,协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为营造与数字贸易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教学环境,学校应积极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实践平台,以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交叉融合,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需定期调研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精准调整,并与地方国际贸易协会、孵化园等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质的教学团队
在数字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关键。为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首先,可通过学术交流、行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学术造诣和实践经验,以更新知识结构并加深对数字贸易实务的理解。其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吸引业界专业人士参与教学活动,以填补现有师资队伍在数字贸易领域实践经验的不足。同时,引入模块化教学模式,通过不同专业教师的协同配合,构建高效的教学团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科需求。最后,建立健全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促进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与发展。将这些措施进行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培养适应数字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4结语
在当前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正在迅速转向数字贸易领域,跨境电商等新兴业务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这一数字化趋势不仅改变了贸易方式和贸易对象,更对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影响,传统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结构也面临着根本性的变革。企业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加需要掌握新型数字贸易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任务。
高校为应对这一现状应重点做好如下工作:①从需求出发,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趋势;②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数字化教学模块,如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平台运营、大数据分析等新领域课程;③构建新型实践教学方式,合理应用企业平台,达成“理论-实训-实战”的层次衔接;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质的教学团队,通过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师相互配合,弥补现有师资队伍中实践经验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黄铭,韩志强.教育数字化赋能新文科建设创新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3(06):46-49.
[2]王磊,苗春雨.数字经济背景下高校数字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3(07):25-33.
[3]刘洪愧,林宇锋.数字贸易国际规则的主要“模板”、融合前景与中国应对[J].全球化,2023(04):90-99+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