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28

2024-06-26 14:12:11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医药制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企业和国家都有所帮助。以2015—2021年我国99家医药制造企业为样本企业,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和技术人员在全体员工中的比例两个指标构造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样本企业技术创新对财务绩效4个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盈利、营运、发展能力均起到抑制作用且存在滞后性;技术创新对偿债能力起到抑制作用但不存在滞后性;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营运、发展能力的抑制

  摘要:医药制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企业和国家都有所帮助。以2015—2021年我国99家医药制造企业为样本企业,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和技术人员在全体员工中的比例两个指标构造技术创新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样本企业技术创新对财务绩效4个指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盈利、营运、发展能力均起到抑制作用且存在滞后性;技术创新对偿债能力起到抑制作用但不存在滞后性;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营运、发展能力的抑制效果小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国有企业偿债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对非国有企业有显著抑制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财务绩效;医药制造企业

  0引言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明确将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的首要驱动力,“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也强调要以创新为驱动力量。过往学者围绕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研究,但对于技术创新究竟会促进还是抑制企业的财务绩效,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结论。一些学者认为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生产新产品等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绩效[1-3],也有研究表明二者间存在负相关[4-5]或不显著关系[6-7]。医药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提高公司竞争力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的研究还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将99家医药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技术创新与财务绩效4个衡量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提高企业财务绩效的有效途径,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提供参考。

  1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技术创新与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反映成本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指标。技术创新初期,企业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及原材料等生产所需物质,导致短期内流动资金减少,公司盈利出现明显波动。Lin[8]等对美国258家高科技公司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财务绩效影响不显著,短期内难以得到效益补偿。白立红[9]探讨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关系时发现研发投入会对公司利润产生不利影响。也就是技术创新短期内很难让企业获得相应收益,会减少企业利润。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技术创新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

  1.2技术创新与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产生巨额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导致财务绩效下降。Quo等[10]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刘萍等[11]发现技术创新投入在当期和滞后1期、2期都对财务绩效产生显著负作用。苏秀花和赵息[12]认为高端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不显著相关,但对偿债、营运及发展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技术创新产生的资金人员投入会降低企业稳定性,使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技术创新与偿债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1.3技术创新与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反映企业资金运作与周转率情况。技术创新投入巨大而短期内难以回本,对财务绩效造成负面影响。庄婉婷等[13]实证发现,不考虑政府补贴时,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负相关。李莉等[14]发现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投入滞后两期也未对财务绩效产生明显提升。Huang Z[15]发现医疗保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短期财务绩效负相关。因此,技术创新的投入很可能会影响正常经营运作,降低企业营运能力。据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技术创新与营运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1.4技术创新与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企业持续成长和累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的投入资源会占据其他业务的资源,使公司推广和营销处于劣势,减少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16]。而且竞争企业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策略调整,这使企业面临着产品销售和资本回笼的压力,影响企业发展能力。贲友红[17]的研究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与财务绩效显著负相关且存在滞后性。因此可以说,发展能力的这种潜力很难短期内反映出来,由于投入过多,其发展能力还会降低。据此,本文提出假设4:

  H4:技术创新与发展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2研究设计

  2.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医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2021年的数据作为初始样本,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以下标准对样本进行筛选:为避免异常数据,将ST及已退市的企业删除;删除缺少变量数据和分类不清企业;剔除2015年后的上市企业。最终得到99家企业693组数据。本文选取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及企业官网披露的年报数据,使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26和Stata17。

  2.2变量选择

  被解释变量是财务绩效,选用净资产收益率(ROE)衡量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LEV)衡量偿债能力,总资产周转率(ATO)衡量营运能力,营业收入增长率(GRO)衡量发展能力。解释变量为技术创新,用因子分析法将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技术人员在全体员工中的比重两个指标综合为一个得分值进行衡量,命名为技术创新(R)。控制变量是所有者性质(SOE)、股权集中度(HERP)、存货占比(INV)、固定资产占比(FIXED)。各变量说明详见表1。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2.3模型设计

  结合前文的文献梳理和理论假设,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式(1)(2)(3)(4)中,ROE、LEV、ATO、GRO分别为4个模型的被解释变量,用来衡量企业的盈利、偿债、营运和发展能力;α0为常数项;R为技术创新,解释变量;SOE为所有者性质,HERP为股权集中度,INV为存货占比,FIXED为固定资产占比,均作为控制变量而存在;ε为随机变量,对模型进行补充修改。使用Hausman检验得到P<0.0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4实证结果与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的结果见表2。具体而言:①被解释变量,样本企业整体盈利能力(ROE)、偿债能力(LEV)、营运能力(ATO)、发展能力(GRO)都较低,不同企业之间各项能力差距较大;②解释变量,数据分布较均衡,稳定性较好;③控制变量,非国有企业较多,股权集中度(HERP)较高,行业之间股权集中度相差较大,存货占比(INV)和固定资产占比(FIXED)都较小。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4.2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检验见表3。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ROE)、偿债能力(LEV)、营运能力(ATO)与技术创新(R)之间的相关关系皆为在1%的水平显著负相关;而发展能力(GRO)与技术创新(R)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初步认定H3未通过检验。但相关性分析只做初步参考,需进行回归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结论。多重共线性检验发现,VIF值维持在1.03~1.11之间,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4.3回归分析

  4.3.1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模型1的回归结果见表4。技术创新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显著为负,表明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对盈利能力产生负向影响,H1成立。考虑到研发的长周期使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对绩效提高存在滞后性,从滞后1期和滞后2期的数据回归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滞后1期时,技术创新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在1%的水平显著为负,但滞后2期时,在5%的水平显著为负。因此技术创新对盈利能力存在一定滞后效应。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4.3.2技术创新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模型2的回归结果见表5。技术创新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在5%的水平显著为正,由于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偿债能力呈反向影响,因此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对偿债能力产生负向影响,H2成立。滞后回归结果表明,滞后1期与滞后2期时,技术创新对资产负债率的回归分析P值均大于0.1,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技术创新对偿债能力没有滞后效应。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4.3.3技术创新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

  模型3的回归结果见表6。技术创新对企业资产周转率的影响在1%水平显著为负,表明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企业营运能力产生负向影响,H3成立。滞后回归验证发现:滞后1期时,技术创新对资产周转率的影响在1%水平显著为负,滞后2期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技术创新对营运能力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4.3.4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影响

  模型4的回归结果见表7。技术创新对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在1%水平显著为负,表明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能力产生负向影响,H3成立。滞后回归结果表明:滞后1期时,技术创新对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在1%水平显著为负,滞后2期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技术创新对发展能力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4.4稳健性检验

  本文加入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Age)作为控制变量,以检验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检验结果见表8。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表8的回归结果显示,ROE、ATO、GRO与R的回归系数均小于0,且都在1%水平显著,说明技术创新与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呈负相关,技术创新负向影响企业的盈利、营运和发展能力。LEV与R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显著大于0,说明技术创新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技术创新负向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因此H1、H2、H3、H4均成立,结果与上文一致,本文结论可靠。

  4.5异质性检验

  为进一步分析所有者性质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进行分组回归,见表9、表10。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如表9所示,国有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在10%水平显著为负,非国有医药制造企业在1%水平显著为负,且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盈利能力的抑制效果小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偿债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而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偿债能力在10%水平显著为负,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对偿债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

  如表10所示,国有与非国有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影响均在1%水平显著为负,并且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营运能力的抑制效果更小。国有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对发展能力的影响在5%水平显著为负,非国有企业在1%水平显著为负,并且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发展能力的抑制效果更大。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财务绩效的显著程度往往小于非国有企业的显著程度,而且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盈利、偿债、营运能力的抑制作用均小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发展能力的抑制作用大于非国有企业。这是由于技术创新所需资金多、不确定风险高、回收周期长,而国有企业稳定的资金及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企业盈利、偿债和营运能力的抑制作用,但国企更关注短期利益及政治业绩,对研发强度进行控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对于非国有企业来说,若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即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取得超额收益,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非国有企业更愿意将资金用于创新,增加研发投资强度,提高企业发展能力。

  5研究结论

  本文以99家医药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共获得693组实验数据。在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技术创新衡量指标的基础上,制定回归模型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检验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的关系。结论如下:

  (1)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能力起到抑制作用且存在滞后性。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这种负相关在滞后2期依旧存在。

  (2)技术创新对企业偿债能力起到抑制作用但不存在滞后性。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但这种负相关滞后1期就消失。

  (3)技术创新对企业营运能力起到抑制作用且存在滞后性。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资产周转率显著负相关,且滞后1期依旧负相关。

  (4)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能力起到抑制作用且存在滞后性。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与营业收入增长率显著负相关,且滞后1期依旧负相关。

  (5)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营运、发展能力的抑制效果小于非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对国企偿债能力无显著影响,与非国有企业偿债能力显著负相关。

技术创新对医药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论文

  6结语

  综上所述,医药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呈现显著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制药企业的高风险、长周期等特性,其研发效果存在较高不确定。而且医药制造行业“赢者通吃”的现象,使行业容易出现市场垄断,降低行业发展速度与创新效率,造成投入多而有效产出少的现象,使得医药制造行业财务绩效表现欠佳。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并非所有医药制造企业都公布准确和完整的技术创新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完整和可靠,删除一部分数据。同时本研究只使用两个指标评价技术创新,今后的研究可进一步纳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等指标以更全面衡量企业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徐斌.技术创新、生命周期与企业财务绩效[J].江海学刊,2019(2):109-114.

  [2]TAGHIZADEH SK,NIKBIN D,ALAM MMD.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open innovation and perceive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in SMEs: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21,25(6):1486-1507.

  [3]李梦雅,严太华.风险投资、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影响机制及其实证检验[J].科研管理,2020,41(7):70-78.

  [4]XU J,LIU F,CHEN Y H.R&D,advertising and firms'financial performance in south korea:does firm size matter?[J].Sustain-ability,2019,11(14):3764.

  [5]崔也光,李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R&D投入与财务绩效:基于我国主板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8(2):60-69.

  [6]韩先锋.自主研发对智慧城市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异质门槛效应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8,32(2):154-161.

  [7]赵毅,王楠,张陆洋.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基于固定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1):48-58.

  [8]LIN B W,LEE Y,HUNG S C.R&D intensity and commercial-ization orientation effects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6):679-685.

  [9]白立红.技术创新对上市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1(26):19-21.

  [10]QUO B,WANG Q Z,SHOU Y Y.Firm SIZE,R&D,and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software industry in China[C].//Singapore:2004 IEE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ference,2004:613-616.

  [11]刘萍,毛宁.医药行业技术创新投入对当期与远期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8,20(6):28-32.

  [12]苏秀花,赵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研究[J].财会通讯,2013(24):104-106.

  [13]庄婉婷,李芳凤,李安兰.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R&D投入的中介效应[J].财会通讯,2018(10):53-57.

  [14]李莉,崔静,陈娜菲.汽车制造企业政府补助、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1,37(1):120-128.

  [15]HUANG Z.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D ex-penditur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healthcare industry[C].//USA: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2020:118-122.

  [16]申通远,朱玉杰.企业创新产出与合作特征对绩效的影响[J].投资研究,2018,37(12):112-131.

  [17]贲友红.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滞后性影响的研究:以医药制造企业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4):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