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BGA认证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BGA认证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2

2024-06-17 14:50:18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研究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文中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BGA认证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首先从BGA认证下构建包含课程思政元素的指标体系,并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融合,提出学生的毕业要求及指标分解;进一步提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将BGA认证、专业教育、思政育人三者有机融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任务。

  【摘要】研究管理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文中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探讨BGA认证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首先从BGA认证下构建包含课程思政元素的指标体系,并与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融合,提出学生的毕业要求及指标分解;进一步提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将BGA认证、专业教育、思政育人三者有机融合,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BGA认证;物流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2020年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现有研究中,有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中单一课程思政的建设,如《生产运作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息管理》,但尚未查阅到针对整个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相关研究成果。

  而BGA认证针对商学院的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通过持续影响力模型,建立6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多阶段收集相关数据*息并衡量其变化,搭建反馈渠道并提出完善建议,扩大商学院以及专业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力。在衡量专业发展的影响力指标中,部分指标很好地体现了管理类专业所要求的课程思政元素,如办学目的中的学生创新能力、科技人文素养、道德与商业伦理、国际化视野、终生学习理念等,具体如表1所示。

image.png

  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工程认证和工程教育认证下的课程思政建设,如孙艳艳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化学材料类工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有机化学B”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刘雪梅等提出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探讨在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开展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顶层方案设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思政元素融入方法等方面进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实践;赵广迪等探讨了在工程认证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吴小斌在工程认证和课程思政背景下,针对石油工程专业,探索以学科建设为平台,以一流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思政为内涵的办学特色。而在管理类专业的认证下,探索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BGA专业认证,首先提出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包括思政目标),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能力指标体系(专业能力、思政能力),并从9个主目标和23个分指标进行细化,最后讨论满足总体目标和能力指标体系的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2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专业目标与毕业要求

  本专业针对苏沪宁以及整个长三角一体化的物流供应链创新人才需求,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较强,以及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源头管理、采购供应、生产制造、批发零售与消费服务等领域从事现代物流管理、运营优化、供应链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中高级专业人才。具体毕业要求见表2。

image.png

  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3.1加强主题教育,提升教师、学生课程思政教学的认知与认同

  课程分为教与学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是教的主体,因此,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与认同提高到一定程度是推动课程思政的第一步,此后才会在后续的课程教学各环节中自觉融入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会逐渐显现,成果显著。反之,课程思政难以深入。所以,要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兼顾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必须提高对思政教育、课程思政的深刻认识和认同,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通过物流党支部学习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的主体教育,学习“一带一路”第三节高峰论坛的汇报成果等;而且通过物流教研室活动定期组织思想教育学习、课程思政教学研讨;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学者开展课程思政主题讲座,最后通过网络、书籍和报刊等资料进行自学,并开展课程思政常态化培训,激发专业教师对思政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专业教师思政理论教育水平,植入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能。

  另一方面,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课程思政教育离不开学生的认同和配合,否则教育效果就会严重下降,甚至部分学生还会产生对抗心理和情绪。因此,就物流管理专业来讲,专业教师要与学工紧密联系,切实掌握好学情和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同时在大一新生与专业教师之间建立导师制关系,为后续开展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做铺垫。特别是要从学生关切的实际问题出发,与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以学生为主,激发学习课程思政的主动性,不断提升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知和认同,达到符合预期的育人效果。

image.png

  3.2紧贴BGA认证指标和人才培养目标,顶层设计课程思政体系
       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及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依托专业课程从顶层设计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首先,要紧贴BGA认证指标,明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次,在此基础上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并进一步设立课程培养目标与思政目标,以此目标反向检验课程思政育人的顶层框架;最后,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中:第一,直接融入法。比如物流学导论课程中,用辩证发展的思维看待物流的发展历程,在讲到生态物流时,加入绿色物流、低碳物流元素等;第二,专题讲授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思政文化特色的第二课堂学习,如通识选修课中的人文修养、科技发展、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等;第三,能力浸入法。因为物流管理专业非常注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如系统工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中,要求学生采用考虑整体最优的方法去进行仓储布局、运输线路优化等,可以加入大局意识、整体意识等思政元素;第四,实践驱动法。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认识实践、劳动教育实践、物流管理实务、物流管理综合模拟、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讲座、参观、企业实习等方法,将我国铁路、航空、水路、管道、数字物流等建设成就一一展示,增强民族自豪感。并且,在整个顶层设计过程中,除了专业课程的前后衔接,也要保证思政教育在整个本科四年教育中的连续性。

  3.3依托数字资源,改进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方法

  依托线上学习平台(超星平台、MOOC等),积极完善物流管理专业的线上课程,并进一步开拓“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①课前线上预习。在课程教学前,教师公布本章节的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思政要点,再将相关章节的PPT、视频、文档等资料上传到超星平台并设置任务点,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其中教师在节与节之间可以设置闯关模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者有疑惑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教师在后台观察学习进度和闯关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②课中线下教学。线下教学环节中,首先系统梳理与讲解本章节知识点和思政元素,其次对预习中提出的难点和疑惑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或讲解,消除疑点。③课后线上巩固。课后巩固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首先,根据每章节的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布置作业,并在超星平台上发布,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提交到超星平台,以供教师批阅。其次,拓展学习深度和广度,由于学生掌握的情况各不相同,在课后可以通过推荐书本和增加题型难度考核学习较好的学生。最后,进行阶段的随堂测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有针对地进行学习,也可以让老师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检促学”。

  而且,改进评价体系是度量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重要方式,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改进课程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加大学生的过程考核,并且将课程思政考核贯穿于整个过程考核中。如课前预习可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可以考查学生看待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课后作业中难度较高的题目可以体现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和能力;上机操作可以体现学生规范性考核外,还有创新性考核、美观性考核、帮助学生养成严谨、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期末考试中有案例分析和论述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辩证哲学思维、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朱学军,余传波,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J].中国冶金教育,2023(01):*-66.

  [2]孙艳艳.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高校工科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改革[J].云南化工,2023,50(04):181-184.

  [3]刘雪梅,杨晖,张明春.工程教育认证下计算机类课程思政顶层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23(08):154-157.

  [4]赵广迪,臧喜民,李雪,等.工程认证背景下材料类专业课课程思政[J].中国冶金教育,2023(03):80-82.

  [5]吴小斌.基于工程认证和课程思政背景下的石油工程专业建设与探索—以延安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3(05):13-15.

  [6]沈建男,杨传明.基于超星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探讨—以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11):190-192.

  [7]陈雯,谢如鹤,梁诗慧.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1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