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背景下推进嘉兴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发展的策略与人才需求研究论文

2024-06-17 14:44:33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城乡融合是新时代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随着城乡融合的稳步推进,嘉兴城乡物流发展基础不断强化,通过“推进供应链重构、优化服务组织、完善网络体系、提升运营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多措并举,正加快提升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协调发展水平。由此,要求城乡物流服务人才队伍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素质能力,强化支撑作用。
【摘要】城乡融合是新时代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随着城乡融合的稳步推进,嘉兴城乡物流发展基础不断强化,通过“推进供应链重构、优化服务组织、完善网络体系、提升运营效率、合理配置资源”多措并举,正加快提升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协调发展水平。由此,要求城乡物流服务人才队伍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素质能力,强化支撑作用。
【关键词】城乡融合;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发展;人才支撑
城乡融合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全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浙江省嘉兴市被寄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的殷切期望,已列入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嘉兴深化城乡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行动方案典(2)时》合“、建”,一富提升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水平作出了具体规划和指示。
现代物流是城乡双向物资高效流通的重要支撑。李锦晶[1]提出,建立城乡物流体系对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发挥了纽带作用;姜辉[2]认为,农村物流的绿色发展能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邢伯韬等[3]指出,物流供应的城乡循环模式有助于促进以现代工业品和有机农产品为主的城市、农村物流供应体系双向互动。
嘉兴城乡融合先行示范,为城乡物流的统筹发展创造了优势条件;而建成城乡物流统筹发展格局,又能进一步加快区域均衡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本文旨在对城乡融合发展形势下嘉兴城乡物流服务的发展基础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推进城乡物流服务高质量统筹发展的实施策略,以及适应于城乡融合物流服务要求的人才培养和提升建议,为地方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1城乡融合背景下嘉兴城乡物流服务发展现状
1.1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形势
嘉兴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优越,步伐稳健。至2022年末,嘉兴市常住人口为555.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1.61万人,城镇化率达72.4%[4],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收入比已降至1.56∶1,保持浙江省最低;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76元[4],连续19年居全省首位。城乡居民生活富裕、消费旺盛: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2.73亿元,网络零售额增长7.5%,居民网络消费增长4.9%[4]。
1.2城乡物流服务的发展基础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升级行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嘉兴典范城市行动方案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其中提出了“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建设”“深化城乡流通体系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等重点工作,与城乡物流发展息息相关。在此背景下,嘉兴将统筹城乡物流服务作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农产品进城”和“生活消费品入村”两大核心领域不断夯实基础。
1.2.1服务主体提升革新
在农产品供应链上,生产、加工、销售、物流配送等主体不断拓展业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了贯通城乡的多元化物流服务链,其相关服务载体及本地代表企业如表1所示。
如顺丰等专业物流企业,积极开展特色助农业务,打造农产品全链条服务,提供一站式农产品供应链解决方案。结合特定农产品的季节性需求,在农村地区合理构建固定服务点和临时自寄点,为农户、农场、合作社等提供快递运输和协助销售等服务。
消费品下行方面,农村传统零售种类少、品质不佳,已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信息网络设施的完善和移动上网普及率的提升,为电商新零售在农村地区迭代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团购订单、直播带货等数字营销方式的兴起,使城乡界线进一步被打破。“电商新零售+快递末端配送”的组合成为城乡融合发展要求下实现消费品便捷畅通入村达户的主要服务方式,各大快递物流品牌成为末端服务的主要载体。
1.2.2基础网络不断完善
城乡公路网络畅通是物流有效运行的支撑和保障。2022年末,嘉兴市公路总里程8246.10公里,密度210.63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首位。公路网提档升级成效显著,三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连年增长,四级及以下持续减少。农村公路里程达7502.18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1%;镇村通达率、畅通率均达100%,联网程度、城乡一体化水平均为全省最高。“四好农村路”建设自2018年后被两次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为物流服务通镇达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邮政网络深植城乡地区,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截至2022年底,嘉兴市共有各类邮政营业网点1333处,其中农村219处,年度新增16处。邮政农村投递路线565条,年度新增16条;单程长16425公里,周均投递10次。快递服务网路2197条,年度新增444条,长度增加165383.4公里。
1.2.3服务网点持续扩展
①快递企业网点全面覆盖。全市有快递法人企业及在嘉分公司共97家,含区域快递总部企业1家;邮政快递网络品牌24个,网点976家,服务全面覆盖嘉兴城乡地区。其中,顺丰、德邦、EMS采用直营方式设立网点,其余品牌采用加盟方式。对嘉兴南湖区余新、凤桥片区的部分农村快递服务点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网点规模一般不大,但均配有自动化扫描系统和专职工作人员,仓储、配送、分拣各项流程运行有序,详见表2。网点总体呈现“三多三少”特点:布局区域大多在镇区主要街道繁华地段,近公交站,傍居住小区,镇区周边和较远村庄分布较少;经营类型大多为加盟网点、单一公司网点,直营和综合性网点较少;服务对象大多为城镇社区居民,离镇区较远村庄的用户相对少。
②相关业务部门有序布点。商务部门构建“县(市、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镇(街道)电商服务分中心—村(社区)电商服务点”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末,已建立县(市)级以上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6家,农村电商服务站736个,实现全域电商公共服务覆盖率100%,“淘宝村”增至238个。交通部门在建成438个村级物流服务点、完成农村物流服务点三年建设任务后,自2021年起力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已与邮政部门联合打造首个客货邮村级综合服务站—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振兴驿站”。从实践来看,因地制宜地对已有农村客货运站、超市便利店、村邮站等进行升级改造,是加强农村末端物流服务的主要抓手。
2城乡融合背景下嘉兴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发展的推进策略
2.1以电商新零售为纽带,推进城乡物流供应链重构
构建“产地直采+电商平台+专业配送”模式,优化农产品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促进农产品生产精准有效地与城镇消费需求、城市商超门店供应相对接,支撑城乡配送中心、冷链仓、前置仓[5]的合理布局和建设,促进线下及时响应,缩短配送时效。
结合本地“数字乡村”“未来乡村”建设,调动供应链相关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探索打造具有农产品管理、服务、配送、资源回收、快递配送等一体化功能的农村电商平台。鼓励直播带货、社群团购、新媒体营销、本地名人现身宣讲等多种形式有机融合,促进农村电商进一步拓宽市场。
2.2以整合集约为目标,推进城乡物流服务主体优化组织
促进服务链资源集聚形成规模效应。鼓励农产品供应端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个体农户通过联合联盟等方式整合壮大,或依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打造农产品基地、农产品配送中心等;物流配送运营主体要注重整合农村现有的零散物流资源。
商务、农业、交通、邮政等部门应建立联合培育机制,共同推进城乡物流品牌企业和示范项目打造工作,重点发展供应链集成服务企业,实现贯穿采购、仓储、配送的一条龙服务,发掘和支持城乡物流运营创新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
2.3以融合共享为引擎,推进城乡物流网络加速完善
进一步深化客货邮、交快、邮快、快快、商快等多方合作融合,完善“市县、镇、村”三级城乡物流网络。特别是优化村级物流节点末端配送服务,更广泛地融合电商服务站、菜鸟驿站等已有资源,结合村委会、文化礼堂等公共服务机构,形成“1+N”多元化共享合作服务模式。选址以便民为原则,通过对全市城乡空间和人口分布进行调研、依托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对网购地址进行精确定位、因地制宜地将村庄划分为若干服务单元分别选择最优配送网点等方式,实现精准布局。
支持和引导民营快递企业、邮政速递等城乡物流配送主体探索建立“龙头整合、业务融合、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以促进利益合理分配,助推末端共配体系的打造,实现分散业务量的整合和物流线路、网点、人员的共享,提高配送效率。
2.4以数智革新为动力,推进城乡物流运营效率提升
一是着力推进自动化智能化装卸、分拣、仓储设备和冷链设施设备在农村物流加大投入;推广适应农村物流需求的厢式、温控、新能源等专业化车型。
二是在农村末端配送中推广无接触式配送模式。以“政府统筹、企业投资”的方式,推进智能快递柜、无人配送车、配送机器人等智能收寄终端设备在新市镇社区、城乡一体新社区等新型农村居民集聚点“先行先试”。同时,借鉴安吉经验,在相对较远的自然村探索开展季节性、预约式等无人机配送服务。
三是依托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城乡配送路径规划优化决策,构建网点间车辆循环共用体系,实现城乡物流配送“人、车、货”优化调度。同时,配送线路规划要与城乡公路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相衔接,使智能规划得以有效落地。
2.5以统筹引导为手段,推进城乡物流资源要素合理配置
一方面,将城乡物流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物流业发展规划。引导商务、交通、供销、邮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强化协作、共享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或闲置浪费。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高车行入户率、硬质路面覆盖率和双车道比例,争创全国示范。
另一方面,要建立多部门联合的城乡物流发展资金管理机制,避免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可以建立市级城乡融合专项资金,将城乡物流发展纳入统一分配和管理,予以扶持。
3城乡融合背景下嘉兴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发展的人才支撑
3.1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发展下的人才需求及制约因素
城乡融合背景下,城乡物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应具备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技能。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联通城乡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复合能力,尤其是农产品物流运营和冷链物流运作方面的知识技能。不仅需要具有运输配送、装卸搬运、仓库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基层操作人员,同时需要能够对城乡物流配送线路进行合理规划、对城乡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配置的管理型人才[6]。
②要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农村电商+快递配送”模式不断扩大覆盖面,需要大量城乡电商物流人才来促进特色农业与互联网对接。同时,还需要熟悉甚至精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数智技术的物流信息化人才来实现农村市场信息采集、交互、共享与反馈。
③要熟悉农业生产和农村特点。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发展,薄弱环节在农村。因此,要定向培养熟悉和理解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特点,面向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实际需要,能够与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有效对接,有机融入具有吃苦耐劳、勤奋质朴特质的农村居民工作团队的城乡物流服务人才。
然而,就目前而言,城乡物流尤其是农村物流从业队伍仍较薄弱,主要受制于以下因素。
一是农村居民平均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大量青壮年外流,导致农村居民老龄化严重,主要劳动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根据嘉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20年),未上过学和小学、初中学历者比例超过60%[7]。大部分农村居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意愿和能力都相对较弱。
二是农村地区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也缺乏专业培训,大多从事简单重复的基础操作工作,对物流作业流程和标准、服务规范等了解不多,对自动仓储、包装技术、成本控制等专业性知识更知之甚少,与运用改进物流技术、整合城乡物流资源、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促进电商物流融合发展等目标要求不相符。
三是农村市场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农村地区生活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等与城市存在差距,大中专院校虽然培养了一批物流专业人才,但大多毕业后不愿回到农村;而中高层次人才大多认为农村物流领域学习机会相对少,发展前景不佳。3.2推进嘉兴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发展的人才支撑建议
通过培养专业人才、培训本土人才、吸引人才回乡“三管齐下”,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城乡物流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3.2.1完善培养体系,提升专业化程度
全面加大对城乡现代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力度。
①本地大中专院校应结合城乡融合下的市场发展规律和需求,进一步加强物流、电商等专业的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新增农村经济、农产品物流、网络营销、农村电商直播等专业知识技能,从而培养既熟悉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又具备物流操作技能和管理运营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5]。
②加强城乡物流企业、基地与院校的合作,建立城乡物流实训基地,探索开展城乡物流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针对农村物流的薄弱环节定制人才,并及时安排到对应岗位,缩短人才与岗位的适应磨合时间[5]。
③鼓励和引导地方社会培训机构从事多层次城乡物流服务人才培养,营造多渠道有机结合、协同推进的人才培养环境。
④重视对城乡物流人才的价值观引导和责任感教育,大力支持和鼓励毕业生服务城乡物流,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机会,促使他们投身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和共同富裕的事业中。
3.2.2培训本土人才,强化从业人员再教育
对本地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宣讲,普及物流、电商、互联网技术等知识技能,特别是组织具有乡缘、地缘特点,对有意愿进入城乡物流服务领域的农村居民、返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他们从事城乡物流发展的胜任度和积极性,让他们深度参与到城乡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中。
面向农村已有的物流相关从业人员开展再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性。尤其重视行业内交流和外出实习实践等形式,积极引入已有成效的城乡融合物流服务模式和相关企业。引导和帮助优秀从业者由体力劳动者转化为脑力劳动者。
3.2.3加强政策引导,吸引人才进村回乡
政府部门应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为城乡物流服务领域提供相关政策补助,切实提高城乡物流人才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为发展适应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要求的物流服务模式强化人才支撑。一是鼓励外流的农村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二是吸引外来高层次物流专业人才进入城乡物流领域,支持农村物流“走出去”;三是对优秀毕业生进入城乡物流领域给予奖励或补助,鼓励他们成为行业发展的带头人。
4结语
本文结合资料分析、实地调查、访谈交流、专家咨询等方法,深入交通、商务、农业、供销、邮政等领域开展调研,基于对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嘉兴城乡物流发展现状的总结分析,提出了推进城乡物流服务统筹协调发展的策略。通过分析该趋势下城乡物流服务人才的需求与瓶颈,提出了强化人才支撑的有关建议。城乡物流统筹融合发展前景广阔,人才因素是当前存在的一大瓶颈。因地制宜地探索与服务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助力城乡物流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值得持续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锦晶.浙中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新型城乡物流构建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10):37-39.
[2]姜辉.城乡融合视域下农村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07):30-34.
[3]邢伯韬,沈士明,郭剑英.城乡一体化可循环背景下物流供应链升级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6):50-52+49.
[4]嘉兴市统计局.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2022年)[EB/OL].
[5]黄颖秋.城乡融合视角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21(21):135-138.
[6]黎红梅,周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高效物流体系构建分析[J].理论探讨,2021(03):139-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