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11

2024-06-17 14:14:07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作为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还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该课程存在思政元素较少、实践教学内容不足、育人效果不突出等问题。文中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构建了“元素挖掘-课程设计-自主学习”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配送与配送中心》及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摘要】《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作为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还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该课程存在思政元素较少、实践教学内容不足、育人效果不突出等问题。文中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构建了“元素挖掘-课程设计-自主学习”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配送与配送中心》及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配送与配送中心

  1背景

  随着经济水平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配送与配送中心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并将其设置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承载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同时,随着商业配送的不断发展,配送成为了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物流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影响着同学们对物流活动,甚至是经济活动的看法。因此,《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成为了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其树立正确价值导向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当前高校在《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课程实践内容不足、课程思政元素较少、学生主观能动性较低等,导致《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在育人方面的势能发挥得不甚理想。因此,有必要对《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研究将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探讨如何进行《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出既能服务地方经济,又能深刻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人才。

  2《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围绕配送与配送中心的基础知识、输配送系统、配送中心设施与设备等方面,通过系统性的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配送与配送中心的相关理论、方法与实践。但目前该课程理论性较强,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佳,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①课程实践内容不足。目前,《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主要采用直接讲授的传授教学法,教师配合PPT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课间与同学进行课堂互通。虽然通过系统性的讲解,能让同学们较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但受到课时等因素的限制,课程内容与实践的关联性较弱。一方面,未能组织同学们前往配送中心实地参观了解配送的现实情景;另一方面,未能让同学们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方案设计,如配送路径优化、配送中心选址等,导致同学们对于实际应用的认识程度较低。而配送作为同学们接触频率较多的物流活动之一,课程应当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育人育才的效能。

  ②课程思政元素较少。由于《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与技术性,因此,课程主要围绕配送与配送中心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展开,尽管会穿插部分思政元素,但缺少系统性、整体性的思政元素设计,难以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效果。同时,现阶段我国配送与配送中心方面,包括物流领域的思政元素挖掘程度较低,思政化、本土化、时代化的教学案例不够,大部分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展开,思政育人元素体现较少。

  ③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学生在课程中主要是消化教师的授课内容,但大部分同学主动思考的能力不足,缺少一种载体让同学们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导致学习效果较弱。主动学习能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其看待事物的角度,是思政育人的重要方式之一。

  3《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内容

  3.1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

  大学作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节点,大学课程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院《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服务地方发展,以培养有担当、有内涵、有技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为目标。

  ①让学生充分体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个人担当。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应面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课程内容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地方发展的前景与不足,增强学生对地方建设的信心,并让其深刻体会到自身在地方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由此认识到自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的个人担当。

  ②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所学内容相关联的中华传统文化。在课程思政过程中,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两个结合”,将思政元素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因此,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当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探寻地方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

  ③让学生充分掌握如何将所学内容运用于地方建设。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之中,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地方建设,不仅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还能充分了解自己未来建设地方社会的具体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担当精神。

image.png

  3.2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目前《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本研究构建了“元素挖掘-课程设计-自主学习”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主要由“思政元素挖掘”“课程内容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三个板块组成。教师首先从本土传统文化和本土故事挖掘文化领域的思政元素;接着整理本土企业的思政元素,系统性、整体性地梳理好思政元素;接着,教师将思政元素贯穿课程内容设计的全过程,设置情景化教学、实习参观等环节,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教学当中;最后,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消化,通过自主调研、优化方案设计、课程竞赛等方式,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一步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对育人全流程进行系统设计,让课程思政教学发挥最大效能。

  ①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挖掘主要分为文化挖掘和企业内容挖掘两个方面。在文化挖掘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和配送与配送中心相关联的本土传统文化或者时代精神等思政元素,例如,挖掘湖湘地区交通物流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湖湘地区物流交通的历史变迁,同时,也可以用生动的故事将乡村振兴中配送的重要性讲述出来,让学生将未来的职业目标与祖国的战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实践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本土企业的案例,将企业的发展经营情况、运营数据等内容整理成资料,让学生能够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学习,把所学的知识充分与现实相结合。例如,可以使用湖南本土企业兴盛优选在同城配送的成果以及长沙望城京东“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的运营情况,使学生不仅可以充分了解湖南企业家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还可以了解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以及地方特色,进一步增加学生未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可能性。

  ②课程内容设计。教师可以将本土文化与实践内容充分结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将本土企业案例作为学习章节的导入内容,让学生对于地方发展有进一步认识,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之中,也可以进行情景化教学,让同学们假设自己作为企业中的一名员工,从员工视角去看待企业的运行发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现实之中。同时,也可以组织同学们去到当地的配送中心进行实习参观,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接触书本中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转换。通过将思政元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知识点的应用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消化知识点的内容。

  ③学生自主学习。首先,结合企业实际数据,让学生们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操作,例如,在配送路径优化环节可以结合兴盛优选的数据,让学生直接进行计算,以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实际运用方式,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其次,也可以让学生们组成多人小组,对本土企业进行自主调研,结合企业的实际数据和书本中的知识点,针对企业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撰写优化方案。例如,可以撰写企业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优化,运输路线的优化等。最后,组织课程竞赛,由各组进行PPT陈述,根据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解决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自主调研、自主设计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课程知识点在实际当中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学习自主能动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班级凝聚力。

  3.3《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元素

  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时,要梳理好课程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找到契合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素养情况,合理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领。

  思政元素不仅要结合国家的重要政策,让学生学习了解重要的方针、理念;还要结合高校所在地经济社会实际,最后也要结合同学的日常生活,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学院《配送与配送中心》为例,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image.png

  4结论

  本文围绕《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梳理了《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现状,针对该现状构建了“元素挖掘-课程设计-自主学习”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且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长沙学院为例,简单设计了课程可以使用的思政元素,为《配送与配送中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提供了一种思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方式的完善,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绍炯,李淑娟.基于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以“国际物流”课程为例[J].物流技术,2022,41(01):134-137.

  [2]傅志妍,邓正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4(04):174-176.

  [3]龚英,黄顺泉,胡坚堃,等.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类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及措施研究[J].物流研究,2023(01):78-84.

  [4]郭蕊,孙薇薇,张艳艳.EIP-CDIO理念下《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物流科技,2023,46(02):169-172.

  [5]蔺赟.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7):178-180.

  [6]刘爱秋,刘海燕,白兰,等.《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物流研究,2023(05):87-92.

  [7]刘嘉欣.OBE教学理念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J].物流技术,2022,41(01):151-155.

  [8]马小雅,符丹丹.物流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探讨———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J].物流科技,2021,44(04):156-159.

  [9]王利芳.融合TBL与课程思政的《配送管理实务》教学改革[J].物流技术,2020,39(10):145-150.

  [10]王瑛,汪凯茜.物流专业《配送中心运作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94-196.

  [11]吴爱萍,陈东旭,刘香进.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与物流》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讨———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视角[J].物流科技,2020,43(03):165-168.

  [12]袁群,郑文家,高洁,等.《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4):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