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

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

17

2024-06-15 11:28:55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我国提出创新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创新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核心的银行和微观创新主体的企业,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已有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期望促进我国银行市场结构良性发展,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摘要:我国提出创新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创新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核心的银行和微观创新主体的企业,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文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已有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期望促进我国银行市场结构良性发展,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银行竞争;融资约束;企业创新

  引言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银行资产占比超过90%,银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截至2022年末,我国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为372.08万亿元,占全球银行总资产的近三分之一。银行不仅仅是吸纳存款和接受金融投资的前沿金融机构,更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近年来,为了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政府积极致力于建设具有竞争环境的银行市场,中国银行规模不断扩张,结构持续优化。此外,政府还通过引导银行机构的积极变革以及推动银行市场化改革,以支持银行的发展。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银行市场准入条件的进一步放宽,各类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规模较小的银行迅速崛起,银行金融机构数量和类型日益丰富,银行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背景下,深入研究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对于指导银行体系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旨在全面了解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通过总结相关理论和结论,有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促进银行竞争和企业创新的良性发展。

  一、相关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源自美国经济学家Akerlof(1970)在二手车交易场景中提出的信息非对称论。他指出市场上的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两者不可能完全持有对等信息,通常卖方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拥有更多信息的卖方会为了谋取更多利润而侵犯买方的利益。此时买方无法做出有效决策,为了弥补信息不足的劣势,常常压低价格来保证自己不受欺瞒的风险,从而导致价格失灵。信贷市场亦是如此,相比投资者,企业经营者会了解更多企业自身信息。企业创新是一项周期长、风险高、投资大的工程,当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由于企业创新往往涉及到大量企业非公开信息,导致研发项目的相关信息无法完整披露。此外,企业为了成功申请到贷款,会刻意隐瞒部分信息,银行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同时在贷后管理阶段,企业可能会将资金用于高风险的投资活动,损害银行的利益,增加信贷违约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贷款的违约风险,银行在贷款审批方面加入了更多的主观因素,例如向有长期稳定合作的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或者通过抬高利率,要求较高的抵押物以及限制客户资金的使用用途来规避风险。这造成了中小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进一步影响社会总体层面研发创新活动。

  (二)融资优序理论

  Myers and Majlur于1984年提出了融资优序理论。与投资者相比,企业经营者掌握更多企业内部信息。投资者在预测公司发展前景时,由于掌握的信息不够充分,无法做到合理预测,只能按照自己的预期来估计公司价值。公司如果采用外源融资的方式筹措资金,往往被视为向市场传递了负面信号,影响投资者最终的决策。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会优先选择内源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在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中,内源融资占比极低。加之企业创新是一项周期长、回报不确定的活动,仅靠企业内源融资无法负担其高额费用,需要采取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包括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在两者的选择上,企业会优先进行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不仅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而且保护了现有股东的权益。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主要资金供给方,银行贷款是常见的债权融资工具,企业在筹集项目资金的时候,往往会优先选择银行贷款。

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

  (三)市场力量假说

  有关银行竞争对于企业融资的影响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市场力量假说和信息假说。现阶段大部分文献通过“市场力量假说”论证了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该理论认为随着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增加,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将有所缓解。这是由于当竞争程度上升,丰富了可供企业选择的贷款对象。银行的议价能力降低,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和客户,会普遍地降低信贷利率或者放宽贷款条件。企业可以凭借较低利率、更低的成本获得贷款,融资约束得到缓解。其次,竞争程度的提高将减少寻租等腐败行为,并缩减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最后,随着竞争日益激烈,会倒逼银行持续完善自身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率,以适应不同主体的融资需求。此外,在进行贷款评估时,银行将在以往关注的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等“硬信息”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项目发展前景、企业家才能和企业成长等“软信息”,不断提升信息筛选和项目评估能力。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上升,更多资金流向了有发展前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解决了这种类型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了进入创新部门的步伐。

  (四)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创立,是有关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哈佛学派通过截面分析的方法推导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简单的、单向的、静态的因果关系。根据“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SCP范式),企业的行为会随着市场结构的改变而改变,进而对市场的运行效率产生影响。在高度集中的市场环境中,垄断企业倾向于采取哄抬价格和制定不平等契约等手段设置障碍,以便谋求更多垄断利润。在这样的垄断市场竞争中,非垄断企业被动的成为了价格接受者,严重损害了市场参与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长此以往,资金难以流向创新领域,对技术创新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和市场的运行效率,必须保持市场的适度竞争。银行早期便处于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中,经营效率低下。作为我国企业进行债权融资的主要资金供给方,银行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对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产生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家进一步放宽中小型银行的设立门槛,银行间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提升,不同类型的银行主体纷纷登场,市场也迎来了多元化发展。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各家银行通过降低信贷利率等措施争夺市场份额。一方面,这提高了企业的贷款可得性,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另一方面,也促使银行主动寻求发展前景良好、效率高的创新项目投资。

  二、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银行承担着资金融通、风险管理和金融服务等关键职责。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银行能够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确保企业相关项目资金正常周转,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在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大量学者对于银行竞争是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进行了深刻思考和讨论。关于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主要包括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以及非线性作用。

  (一)银行竞争的促进作用

  大部分学者认为银行竞争能够推动企业创新。Amore等(2013)选择1977—1995年美国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量作为研究样本,在美国逐步放宽州际商业银行管制的背景下,研究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银行竞争提高了当地企业的融资水平,提升企业创新水平[1]。唐清泉等(2015)的研究结果验证了市场力量假说,研究发现银行竞争程度的增加能够缓解企业在创新研发投入上面临的融资约束。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面临更严重的融资约束,因此这种效应在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中的更为显著[2]。蔡竞等(2016)证实了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此外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银行影响存在异质性,相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企业创新活动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3]。Tian等(2019)将距离指标加入到研究中,银行间的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本国,而是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区域竞争与相邻州竞争。研究发现离企业距离越近,就可以降低因距离问题造成的信息劣势,更能使本地企业受益,从而促进企业创新[4]。戴静等(2020)实证发现竞争性的银行市场结构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这是由于银行竞争程度的提高,信贷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让更多的高效率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中小企业的获得信贷支持,从而推动整体层面的创新产出[5]。

  (二)银行竞争的抑制作用

  少部分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银行竞争阻碍了企业创新。Boot等(2000)指出创新企业由于无法提供自身公开完整的财务记录通常无法满足银行的放贷标准,银行为了降低自身风险,更倾向于为风险更低的项目发放贷款,从而抑制了企业创新[6]。Cornaggia等(2015)发现虽然银行竞争能够使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但是大企业的创新来自收购小企业,当小企业可以以更低价格获得银行贷款时,他们不愿意被大企业收购,而大企业创新能力的下降会拉低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从而得出银行竞争削弱了企业创新的结论[7]。蔡庆丰等(2020)以2009—2016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金融地理结构视角探究信贷资源可得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银行竞争虽然增加了信贷可得性,但是会导致企业的“过度负债”,进而抑制了研发投入,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显著,阻碍了企业的创新行为[8]。

  (三)银行竞争的非线性作用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银行竞争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促进和抑制的线性关系。Bonaccorsi等(2004)使用意大利企业和银行数据集探索金融部门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竞争和当地新企业创建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当银行的竞争程度没有到达临界值时,银行竞争能够鼓励新企业的创建,他认为新企业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区的创新程度。超过临界值之后,促进效应将被抑制效应取代[9]。张杰(2016)认为在中国特有的结构性竞争背景下,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U型非线性影响效应,当银行竞争超过特定临界值时,竞争才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效应。这是由不同种类银行影响叠加的结果,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占比重代表的银行结构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10]。郭江山等(2020)发现银行竞争与企业创新存在非线性关系,放松银行的管制可以提高企业创新,但企业的创新效果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11]。

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论文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发展经济学领域一个持久且前沿的问题,更是发展中国家改革至关重要的话题。针对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西方国家最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并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与建立健全金融市场的进程中,中国银行结构经过了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多元银行体系,各地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数目也不断增加,银行竞争程度持续上升。在以银行机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竞争究竟能否为微观层面的企业自主创新供能依旧是一个值得我国学者深入研究的问题。更好地理解银行竞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这不仅有助于我们评估金融体制改革的效果,同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指导。只有加深对这一关系的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改革发展的进程。因此,我国学者应当在此领域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以推动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建议

  首先,为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提供更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政府应该积极出台政策,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信贷需求。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让信贷资源充分流向那些具备更强经济创新能力且融资需求更加迫切的企业。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银行市场改革,逐步放松银行管制,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其次,在管控资金风险的前提下,银行应与企业建立适度联系,以便充分收集企业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银行可以建立企业信息库,通过信息调研,为创新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成长期企业以及科技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从而推动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动,促进整体层面的创新。

  最后,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近年来我国正在积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在国家鼓励创新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注重自身的创新水平。只有企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AMORE M D,SCHNEIDER C,ŽALDOKAS A.Credit supply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3):835-855.

  [2]唐清泉,巫岑.银行结构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J].金融研究,2015(7):116-134.

  [3]蔡竞,董艳.银行竞争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6(11):96-111.

  [4]TIAN Lin,HAN Liang.How local is local?Evidence from bank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in US[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19,52:289-324.

  [5]戴静,杨筝,刘贯春,等.银行竞争、创新资源配置和企业创新产出——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20(2):51-70.

  [6]BOOT A W A,THAKOR A V.Can relationship banking survive competi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0,55(2):679–713.

  [7]CORNAGGIA J,MAO Yifei,TIAN Xuan,et al.Does banking competition affect innov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5(1):189-209.

  [8]蔡庆丰,陈熠辉,林焜.信贷资源可得性与企业创新:激励还是抑制?——基于银行网点数据和金融地理结构的微观证据[J].经济研究,2020,55(10):124-140

  [9]BONACCORSI DI PATTI E,DELL'ARICCIA G.Bank competition and firm creation[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2004,36(2):123-156.

  [10]张杰,郑文平,新夫.中国的银行管制放松、结构性竞争和企业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7(10):118-136.

  [11]郭江山,刘园.商业银行跨区经营与企业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5):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