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绿色发展背景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

绿色发展背景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

13

2024-06-13 13:49:47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凸出,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绿色发展也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越来越受到重视。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仅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也有利于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文章在理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探究了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凸出,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绿色发展也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越来越受到重视。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仅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也有利于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文章在理解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概念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探究了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绿色发展;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引言

  《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双碳”目标和ESG理念的不断推进,上市公司传统会计信息披露已无法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因此,上市公司需要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起步较晚,因此存在制度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改进,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念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借助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形式,向外界展示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关于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治理以及其他与环境有关的信息,从而体现上市公司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情况,使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作出投资决策。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方针、环境政策、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绩效、环境保护措施及其产生的效益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对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的进一步补充,体现了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信号不对称理论

  信号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各类人员掌握的信息是有差异的,从而会拥有相应的优势和劣势地位。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往往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处于劣势地位。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无法进行合理确认,这就要求企业主动披露环境责任履行情况,以降低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使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环境信息,作出合理的决策[1]。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持续、社会持续和环境持续三方面的均衡发展,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就是企业向利益相关者公开其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使企业重视环境信息,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仅要关注股东的利益,还要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员工、消费者和投资人等。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为人所重视。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帮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作出决策。

绿色发展背景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逐渐认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近些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推动“绿色化”的措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大举措,其必要性可以从国家、社会和上市公司三个方面分析。

  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政策亟待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国家了解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环境污染状况,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环保法律政策、税收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除此之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解决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失真的问题。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产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计入环境资源损耗后的绿色GDP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真实的发展水平,绿色GDP的核算需要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从社会层面来说,虽然我国在不断推进绿色发展,但当前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仍有待增强。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可以加强公众对环保的认识和关注,促进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而且有助于公众了解企业对环境的贡献或不足,使企业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环境质量的改善。

  从上市公司方面来说,环境的污染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关,尤其是重污染企业,如不要求其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生态环境必将遭到进一步破坏。除此之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一定的好处。企业公开良好的环境会计信息,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吸引投资者,进一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而且可以使企业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环境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环境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总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是国家、社会和上市公司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的制度准则

  环境会计在我国提出时间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初期。因此,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准则,现有的上市公司会计准则主要提供的是经济效益指标,对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方面指标规定较少,对于需要披露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也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加大了上市公司披露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的难度。缺乏制度约束,使得我国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十分多样,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等都曾出现过[2]。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没有一个独立的章节或报告,上市公司也没有为其设置搜索引擎,使信息使用者在寻找相关信息时耗时耗力。除此之外,缺乏强制性规定,使得我国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阻碍了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进。

  上市公司没有法律的强制约束,没有明确的惩罚机制,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各行其是,给利益相关者使用相关信息带来了极大困扰。

  (二)缺乏主动披露意识

  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推进,我国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但由于相关政策的缺乏,国家并未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强制性规定。因此当前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仍然只是少数。

  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目前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不足,上市公司并没有意识到环境会计会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潜在收益,主要还是以当前的经济利益为主,加之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需要上市公司投入一定的成本,如专业人才的培训费用、环保研发支出、环保设备的购进等。这些成本短期会使上市公司的经济利益流出,对一些中小上市公司和污染较为严重的上市公司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上市公司考虑到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往往不会主动选择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除此之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有消极影响的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可能会影响形象,从而影响上市公司股价,降低其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环境会计的关注度远远没有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关注度高,投资者对环境会计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因此,上市公司往往为了保证自身各方面利益,选择性地披露与环境会计有关的有利信息或者是不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三)缺乏专业性人才

  环境会计是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与传统会计相融合的新产物,涉及到了环境学、会计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我国目前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

  上市公司现有财务人员主要侧重于财务数据的核算,近几年,随着财务人员的转型升级的要求,财务人员逐渐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结合。但是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我国目前还缺少相关的教育体系,学校采取的还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为主的传统教学体系,学生学习大多还是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为主的传统知识。学校还未在会计专业中设置环境会计教学,学生对环境会计也知之甚少。除此之外,对于已在上市公司中工作的会计人员来说,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上市公司环境意识淡薄,都会影响其对环境会计知识的学习,进而影响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法律法规不健全使环境会计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会计人员无法接收到完整的相关知识,无法明确环境会计指标,做出相应的披露。而上市公司环境意识淡薄,对其内部员工环境会计方面的技能培训力度就会减弱,员工无法通过上市公司培养获取相关知识,也是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

  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上市公司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其可靠真实的力度也会大打折扣。

绿色发展背景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论文

  (四)缺乏严格的监管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存在不全面、不深刻、不到位的情况。

  一方面是全民环保意识薄弱,还未重视环境会计在上市公司中的作用,难以建立全方位监管模式。另一方面是相关的监管制度体系还未建立健全,监管部门、监管内容以及处罚力度都是模糊的。同时,我国目前没有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开展环境会计审计工作,当前环境会计信息的审计主要是由环保部门负责,但由于环保部门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其审计的专业性有待加强。而当前审计机构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由于其环境信息审计知识不足,并不能够准确理解和评估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在审计时往往会更加注重财务报表审计,忽略环境会计审计。

  因此,环境会计信息在监管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没有第三方的审计和监督,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也有待考证。

  (五)缺乏实用性和预测性

  现有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主要是环境保护目标、国家对其进行的环保补贴等信息。披露的内容大多是正面信息和定性信息,缺乏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危害等负面信息,以及因环境污染可能发生的预计负债和或有负债等货币性内容的披露。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并不能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环境治理成效,对报表使用者来说,缺乏实用性[3]。

  预测性也是当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不具备的。当前一部分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由于国家政策对重污染上市公司的强制要求,这就导致一些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的定位并不准确,仅仅为完成国家的要求,缺少对其披露信息的整理与运用,以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过于单调僵化,无法为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建设性帮助[4]。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实用性和预测性,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来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缺失。

  三、完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制度准则

  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推进环境会计发展步伐,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相关的制度准则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环境会计是由一个交叉学科形成的,涉及到会计学、经济学、环境学等方面的知识,所以需要财政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准则。

  各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明确环境会计的核算范围、方法、具体科目等,规范环境会计的记录和报告,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环境会计信息。除此之外,国家立法机关和职能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一方面要明确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位置、时间和形式等,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方便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查询;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上市公司违规披露或拒不披露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促使上市公司进行绿色化转型升级。

  (二)提高上市公司主动披露意识

  提高公司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意识,国家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对于主动积极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给予表扬或是税收减免,使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披露环境会计相关信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上市公司作为信息披露的主体,一方面自身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上市公司文化建设中,以正确的方式看待环境会计在上市公司发展中的作用,认识到环境会计给上市公司带来的潜在价值,积极参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实现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要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披露体系,并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质量评价等手段加强自身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除此之外,随着“双碳”和ESG的不断推进,投资者也要转变思维,加大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的关注度,敢于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才更有可能获得长远发展。只有当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才会更加积极地进行环境会计建设,对其进行信息披露。

  (三)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学校、上市公司和国家的大力推进有密切联系。

  首先,学校是为社会输入人才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的推进,学校要紧跟时代步伐,改革传统教学体系,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增设环境会计相关专业,使学生对环境会计理论以及披露有较为系统的学习,为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教育具有滞后性,仅仅依靠学校培养专业化人才,对上市公司当前的需求来说,往往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加大对会计人员专业培养的重视。上市公司可以开设相应的环境会计岗位,通过对会计人员开展环境会计信息理论相关培训,使其对环境会计理论有一定认知,然后对其进行环境会计实务培训,使会计人员在了解环境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务操作,同时,积极开展内部员工交流会,使其专业水平不断增长,更好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5]。

  最后,我国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环境会计较早,培养了一批较为专业的环境会计人才。我国学者积极开展与国外专业人士的交流,共享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验,有益于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

  (四)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管

  要加强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监管,一要完善相关的监管体系,将具体职责划分给各个部门。如证监会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管理,规范信息披露行为,起到主要的监管作用;环保部门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协助证监会的监管工作。

  二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管模式,政府要依法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广大人民群众要增加环保意识,增加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关注,对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积极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违规、虚假环境信息进行举报揭发;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功能,要及时、公正、客观地报道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造压力,减少上市公司违规披露情况[6]。

  最后要强化第三方审计,传统的财务审计工作已无法满足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有效监督,各方审计机构应将与环境会计有关的环保政策文件和会计政策文件等内容融会贯通,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合法性、真实性及有效性进行全方位审计,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五)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用性和预测性

  为了使报表使用者更全面了解上市公司环境治理成效,上市公司需要增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用性和预测性。

  对于增加环境会计信息实用性,上市公司应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上市公司可以设置单独账目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列示,增加对环境会计定量信息的披露,并及时回应利益相关者对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疑问,以提高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信任度和使用价值。

  对于增加环境会计的预测性,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对上市公司未来环境风险以及可持续发展信息进行预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深入发展,上市公司可以将其应用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中。使用大数据不仅可以更高效地收集和整理环境信息,还可以用于环境信息数据质量的检测和纠错,提高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除此之外,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挖掘算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和挖掘大量的环境数据,提供更深的见解和洞察,识别上市公司环境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披露方面,大数据还可以帮助上市公司将复杂的环境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传播的可视化表达形式,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效果,使利益相关者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总之,上市公司应积极引入大数据,并将其应用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这有助于提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用性和预测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顺应国家绿色发展理念而产生的。尽管当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但随着制度准则的不断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仅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推进我国绿色发展也将发挥巨大作用。上市公司要充分重视环境会计在企业信息披露中的作用,积极了解政府下达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文件,不断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出现的问题。社会大众和媒体等各方也要加大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促使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合法合规。

  参考文献:

  [1]刘欣宇.低碳经济背景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究[J].投资与创业,2023,34(18):151-153.

  [2]刘帅.健康中国背景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23(15):101-104.

  [3]周信君,杨韵蓓,杨小芳.“双碳”目标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J].西部财会,2023(7):30-33.

  [4]张清阳.绿色经济增长背景下中小饲料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J].中国饲料,2023(6):157-160.

  [5]甫文嘉,耿晓媛.重污染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8):156-158.

  [6]荣丹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齐鲁珠坛,2023(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