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16

2024-06-13 11:56:02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粮食作物产量不仅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利用我国2000—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了粮食作物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三个变量来研究它们两两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粮食作物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粮食作物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有较显著影响,且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

  摘要:粮食作物产量不仅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利用我国2000—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了粮食作物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三个变量来研究它们两两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粮食作物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粮食作物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有较显著影响,且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更高。

  关键词: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向量自回归模型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1],而粮食问题一直是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要有效地保证粮食供给,仍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2013年我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粮食产量首次实现了“九连增”的盛况,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自此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2021年,我国粮食年产量持续保持在1.3万亿斤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相较于10年前翻了一番多。2022年,基于蝗虫等灾害频发,我们更需要打好粮食安全基础,尽最大努力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3],要切实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4]。在此背景下,如何动态平衡粮食产量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高效发展的重要议题。

  文章采用2000—2021年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作为指标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on,VAR)模型,对粮食产量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一、理论分析

  粮食产量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粮食产量会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产生冲击并且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关注粮食产量影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作用机制。具体来说就是不同的粮食产量变化会影响农民家庭的收入,由于粮食产量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组成部分,进而会导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发生变化,通过影响在食物消费方面的支出,最终反映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上。据统计资料显示,1984年我国粮食总量比1978年增加了10 255万吨,与此对应的是,农村居民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粮食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呈现出全面协调的正向关系,在当时,农民总收入中的家庭农作物经营收入迅速增长,由原来的不足一半提高到了70%以上,这表明在当时粮食发展已经成为农民增加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由于粮食收入部分的快速提高,也引起了农民注重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这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互利互惠的局面已然形成。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提高的速度比较快,恩格尔系数的下降幅度也较大,目前基本稳定在40%左右,但并不能以此说明农村居民已经彻底过上了小康生活,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有些农民会种植粮食,自给自足,家庭支出就会在其他方面较多,所以无法单纯地以恩格尔系数证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小康状态,基于此,应当出台相应政策来控制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争取让所有的农村居民生活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总体而言,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方式与间接方式。直接方式表现为生产自给自足直接反映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上,而间接方式主要表现为粮食产量的多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具体是指粮食产量的变化会引起农村居民收入的变化,进而影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及变量选择

  1.VAR模型

  本文主要基于VAR模型进行研究,它主要是将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以此来构造具体模型[5],接着进行差分和单位根检验,再通过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来进一步解释和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建的模型如下。

  yt=A 1 yt-1+A2 yt-2+…+Ap-1 yt-p+1+Apyt-p+Bzt+εt,t=1,2,…,T

  其中,yt代表n个内生变量组成的列向量;zt为m个外生变量组成的列向量;p是滞后阶数,A 1到Ap表示n×n维参数矩阵,B是系数矩阵[6]。

  2.变量选择

  本文选取2000—2021年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样本数据[7],且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VAR模型建立。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来研究粮食产量(CO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CDI)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EC)的关系,变量说明见表1。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三、模型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非平稳序列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现象,所以单位根检验就是为了检验所用数据是否平稳,这也为后续脉冲效应分析和方差分解能够进行下去所需的平稳时间序列奠定了基础。研究利用ADF方法进行平稳性检验。如表2所示:X在10%临界值处拒绝原假设,Z和Y在10%临界值处均接受原假设,这表示Z和Y是非平稳的,X则是平稳的。基于此,对三个变量进行一阶差分,结果显示D(X)、D(Z)、D(Y)这三组时间序列变量都趋于平稳。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最终误差预测、赤池信息量、施瓦茨信息等准则[8]给出的最优滞后阶数均为4。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由表4可以看出,原假设为“COP不是EC的格兰杰原因”时的P值为0.010 8<0.05,Z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该原假设;同理,“PCDI不是EC的格兰杰原因”时的P值为0.042 0<0.05,也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COP不是PCDI的格兰杰原因”时的P值为0.005 0<0.05,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因此,不难发现:粮食产量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格兰杰原因,粮食产量的变化会引起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粮食产量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格兰杰原因,则表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能够引起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相应的变化[9]。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粮食产量可以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产生直接影响。另外,粮食产量的增长,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能够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生影响。

  (三)脉冲响应函数

  1.VAR稳定性检验

  从图1中可以看到,每个点都位于单位圆内,即说明模型的全部特征根均小于1,进而可以肯定本文所搭建的VAR模型是稳定的。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2.脉冲响应检验分析

  本文根据脉冲响应函数,采用20期结果来具体研究反映时间和冲击强度分别对因变量的影响。从图2中不难看出:当给粮食产量一个冲击后,在第8期之前曲线波动幅度较小,第8期之后波动幅度较大;当给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个冲击后,同样是前8期曲线波动幅度较小,第8期之后的波动幅度逐步变大[10];当给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一个冲击后,表现出前4期曲线波动较小,第4期以后波动幅度开始变大。基于上述结果,可以知道粮食作物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后12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越来越大;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自身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后16期,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影响变得越来越大。根据影响程度来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自身影响较大,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次之,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影响相比之下较小[11]。由此可见,粮食产量是除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自身外推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上涨的主要因素。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四)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主要是对所有变量在经济系统中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程度来进行说明。由表5可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对其自身因素的贡献率最大。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贡献率在第1期最高,达100%,从第2期开始下降;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贡献率次之,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第1~7期呈现增长态势,在第7~18期呈现递减趋势,后面基本稳定在1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较小并且呈逐渐递增态势,最后基本稳定在6%左右[12]。从以上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自身因素的影响最大,粮食作物产量次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小。因此,要想有效地控制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就必须首先提高粮食产量,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基于此,政府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对农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以农民增收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从而为有效稳定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贡献力量。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采用2000—2021年粮食产量、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等数据,对粮食产量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具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也具有显著影响。粮食产量是除了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自身因素外对其影响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此外,从长期来看,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要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减少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影响的政策建议。

  (一)适当地上调粮食的价格

  从我国当前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来看,农村居民生活基本上都达到了富裕水平,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生活水平仍比较低下,没有达到恩格尔系数所代表的生活水平,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假富裕”现象,是由于粮食价格偏低,导致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较低[13]。从研究中也不难发现,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所以适当地上调粮食作物的价格,可以减轻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富裕程度。

  (二)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应当积极改革农村的现有机制,努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最大限度地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可以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从研究中也可以发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自身的影响冲击是最大的,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并降低恩格尔系数,减少对其自身的影响。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论文

  (三)运用一系列科技手段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运用科技手段不仅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投入,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农作物的收益,既对农产品的供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又可以使农民增加收入,从而使得食品支出占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减小,有效地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冲击影响。

  (四)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当切实做好对农产品价格的监测工作,加强对农资产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和调控措施,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精准掌握供需情况。

  参考文献:

  [1]蒋水全,周秉,孙芳城.乡村振兴战略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体系探讨[J].财会月刊,2021(9):105-112.

  [2]梁宝辉.唐山市曹妃甸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河北农业,2017(9):14-16.

  [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粮食”二字重千钧[N].农民日报,2022-03-07(1).

  [4]董晨阳.基于AHP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28):27-29.

  [5]付波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宏观样本[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5):69-76.

  [6]郭茜雅.空气质量对京沪入境旅游流的对比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6):85-92+135.

  [7]魏后凯,崔凯,王瑜.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目标演进与推进战略[J].China Economist,2022(4):50-76.

  [8]郭森,崔永军,贾浩,等.新疆电力供需预测及电能消纳有效途径研究[J].中国电力,2018(5):147-153.

  [9]李继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背景下打造川东北片区健身休闲示范区研究[J].科技视界,2019(16):88-90.

  [10]郭献进.东南民族乡村“发展洼地”逆转振兴机制研究——基于浙粤两省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2):44-50.

  [11]谢天成,张研,王洌瑄,等.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基于省级尺度时空演化分析[J].经济问题,2022(9):91-98.

  [12]程文亮.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异质性分析——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数据验证[J].生态经济,2022(6):122-130.

  [13]陈丽娜,李中斌.福建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5):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