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分析论文

2024-06-12 14:23:14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含义,结合相关文献,界定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并针对其内涵,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和分享性五个评价维度,构建符合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16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高质量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良好的开局,高质量发展结构正在形成,优势地区也在积极实现转型升级。然而,主要城市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凸”字形格局,存在区域和领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等方面进行优化。最
摘要:文章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含义,结合相关文献,界定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并针对其内涵,从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和分享性五个评价维度,构建符合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16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高质量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良好的开局,高质量发展结构正在形成,优势地区也在积极实现转型升级。然而,主要城市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凸”字形格局,存在区域和领域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协调性等方面进行优化。最后,基于对安徽省各市问题的总结和概括,提出促进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熵值法;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聚类分析
二十大召开以来,政府文件多次提及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追求经济增长,更注重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城乡区域结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代表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决定着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面貌。任保平等(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高级状态和最优状态,它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充分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和稳定性等多个方面[1]。金碚(2018)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求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2]。何立峰(2018)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发展、人才和创新三个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此外,还需要从系统性、动态性和长期性这三个维度来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过程[3]。季晓南(2018)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体系两个方面指出如何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4]。李佳馨等(2022)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方面验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5]。
国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已很多,但大多局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具体范围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其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构建符合其情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评价。在总结各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以助力其在新时代稳步前进。研究成果能够对其他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涵义和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结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原则,归纳总结出具体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考虑GDP增长速度的同时涵盖经济效益、质量效益、社会效益、创新效益和生态效益五个方面相互结合的创新性发展。因此,高质量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可归纳为经济发展有效性、经济发展协调性、经济发展创新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以及经济发展福利性五个方面[6]。
(一)经济发展有效性
通常用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的就是经济发展有效性,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值。经济发展的有效性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所获得产出的高低,这一比例越高,经济发展越具有有效性。本文选取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耕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四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二)经济发展协调性
经济发展协调性是评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来衡量各个经济领域之间的协调程度,涵盖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布局和贸易结构等诸多方面。本文选取了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对外贸易占比和城镇化率三个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
(三)经济发展创新性
经济发展的创新性指的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本文选取R&D经费支出占GDP比值、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和万人专利拥有数三个指标作为经济发展创新性的评价指标。
(四)经济发展可持续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持续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体现之一。本文选取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城市污水处理率、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比例四个指标,综合评价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经济发展福利性
经济发展的福利性主要指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收入水平和幸福感等方面的影响。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注重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获益程度,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本文以城乡人均收入比、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支出等三个指标来综合衡量经济发展的福利性。
结合高质量发展理论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考虑到安徽省的实际经济情况,从五个不同角度对安徽省当前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本文构建了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综合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其中,正向指标共13个,逆向指标共4个。正向指标值越高,经济发展质量越高;逆向指标值越高,经济发展质量越低。具体指标体系详见表1。
二、指标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评价方法和模型是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直接影响。为保证结果科学性,应根据实际研究问题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通过计算各项指标观测值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可以判断方案的随机性、无序程度和指标离散程度。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和信息熵,可以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文章根据研究课题、指标体系和数据,选择熵值法构建评价模型,得出科学、准确、有效的经济高质量综合评价和相关政策建议。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构建矩阵。
根据清洗后的数据,构建原始数据矩阵如下。
X=(xij)16×17,i=1,…,n,j=1,…,m
其中i表示评价的地级市的个数,j表示评价指标的个数。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共计有16个地级市和17个二级评价指标。
第二步:将各指标值无量纲化。
将数据无量纲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主要目的是将指标值转化为无单位的相对数,同时把数值大小规范在[0,1]内,本文用直线型无量纲化方法。
第三步:将无量纲化数据进行平移和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直线型无量纲化后指标值对后续运算的影响,对所有的x进行平移,其数学公式如下。
ϵ取值大于min(x)且越接近于min(x),其评价结果则越显著。本文在数据处理时ϵ的取值为0.003。坐标平移之后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计算公式如下。
第四步:计算第j项指标熵值ej和差异系数dj。计算公式如下。
dj是衡量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系数,熵值ℯj越小,指标间差异系数dj越大,则指标就越重要。dj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五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z。
最后,基于权重指标zj的计算结果,得出第i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Fi。
根据熵值法,查阅2022年《安徽统计年鉴》以及当年各地级市统计公报相关经济运行数据,部分缺失值用插值法补充。根据上文理论,运用数据分析软件计算出各项指标结果,见表2。
通过表2可以得到一级指标所占的权重,详情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安徽省辖区中,经济发展有效性和经济发展创新性这两种的权重之和高达50%以上,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经济发展福利性的作用也相对较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则是五个一级指标中相对较小的,这说明它在安徽省经济高质量方面的作用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它的权重也很低,也说明了安徽省在经济可持续方面做得不错,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根据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中求得的指标权重,可以计算出安徽省内主要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得分(见表4)。
具体分析可得,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合肥市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其得分为0.198。得分在0.1以上的城市有合肥、芜湖、马鞍山、黄山市、蚌埠市、铜陵市和阜阳市。综合全省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以安徽中部、安徽南部为主,而安徽北部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解省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SPSS23.0.0统计软件对16个地级市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欧氏距离测度样本与样本之间的距离,类与类之间采用最短距离。得出安徽省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类谱系图,如图1所示。
根据聚类结果,安徽省16个地级市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合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先全省;第二类是芜湖市和马鞍山市,整体发展水平较好;第三类是黄山市、蚌埠市、铜陵市和阜阳市;第四类是宣城市、池州市、滁州市、安庆市、淮北市、六安市、淮南市、亳州市和宿州市,数量较多。聚类谱系图显示,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呈“凸”字形格局,以合肥为首,芜湖和马鞍山次之。
三、结论和建议
本文通过熵值法对安徽省各主要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提升经济有效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其权重超过50%。同时,经济发展协调性、福利性和可持续性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关注。因此,安徽省未来应该从提高经济有效性和创新性、加强经济协调性、注重福利性、保障可持续性等方面入手,推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经济发展协调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注重经济高效性、创新性和协调性。应该利用当前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本土优势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传统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城市间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提高产业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科学技术领域投资,执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依赖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推动生产力持续发展。鼓励科技发展、企业创新,强化城市之间科技交流,促进人才引进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政策法规,推动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待遇和福利、加强教育培训、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加强与周边省份的科技交流和合作,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共同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实行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
坚持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发展理念。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注重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营造全省绿色的生活环境,以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
(四)调节经济发展福利性,改善人民生活
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拓展农村收入渠道,调整收入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注重公平,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建设城乡教育体系,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和合理利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推进公共财政投资改革,实现公平和效率兼顾。
参考文献:
[1]任保平,文丰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4):5-16.
[2]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3]何立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8(4):4-5+14.
[4]季晓南.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J].理论探索,2018(3):11-18.
[5]李佳馨,郭辰,周婷婷.数字经济、消费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6):94-98.
[6]吴也杭.湖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D].吉首:吉首大学,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