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经管论文 探究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论文

探究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论文

9

2024-06-05 09:29:4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我国有4 000多家中小银行,对服务地方、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重大。但中小银行普遍存在规模体量小、产品类型单一、管理经验不足等特点,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绊脚石。近年来,中小银行外部竞争环境日趋严峻,市场空间萎缩,资产质量下降,盈利能力弱化,上述因素叠加又进一步加大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和保证经营安全的难度系数。由此,文章针对中小银行如何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特点、合理选择资本补充方式展开研究,提出要采取将短期外源性筹资补充与长期内源性积累相结合、提高风险抵御能力、降低风险资产规模的三点建议。

  摘要:我国有4 000多家中小银行,对服务地方、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重大。但中小银行普遍存在规模体量小、产品类型单一、管理经验不足等特点,资本充足率的压力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绊脚石。近年来,中小银行外部竞争环境日趋严峻,市场空间萎缩,资产质量下降,盈利能力弱化,上述因素叠加又进一步加大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和保证经营安全的难度系数。由此,文章针对中小银行如何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特点、合理选择资本补充方式展开研究,提出要采取将短期外源性筹资补充与长期内源性积累相结合、提高风险抵御能力、降低风险资产规模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困境;路径

  引言

  我国中小银行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举足轻重。但中小银行又存在体量小、品种单一、风险防控能力差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发展难题,资本不足已经成为限制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优化途径提高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以应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提高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已迫在眉睫,同时,研究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方式一直是业界研究的热点,但是不同资本补充方式各有优劣,对于不同类型资本补充方式的选择也应有侧重点,那么如何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所处阶段综合选择资本补充方式则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陷入瓶颈。一方面,受经济波动影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下降,同时,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业务下沉普惠小微企业,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中小银行议价能力不足,导致其主要客户流失严重,同业竞争加剧,市场占有率下降,盈利空间被逐步压降,削弱了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部分中小银行甚至已经出现了缩表现象。同时,中小银行风险资产占比高,风险防控能力不及同业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能力也更弱,进一步降低其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受限,中小银行IPO上市门槛高,股权融资难度大;存量股东资金能力有限,又对资本雄厚的投资者意愿不足。除此以外,个别中小银行信用暴雷事件恶化了发债融资环境。以上因素都导致中小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面临严重困境。那么,中小银行如何针对自身发展特点,合理选择资本补充方式对其可持续健康发展则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短期内采取外源性筹资补充与长期内源性资本积累相结合、提高风险抵御能力、降低风险资产规模的资本补充路径建议。

  一、资本补充方式研究现状

  自1988年,银行资本充足率就被视为评价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和金融监管的核心指标,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至关重要[1]。后伴随巴塞尔协议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强化,资本充足状况已成为影响银行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更是成为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难题。学术界对资本补充率的研究主要涉及资本补充的重要性、补充方式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但是现有研究更多侧重于对上市银行资本补充困境的研究,近年来,对地方性中小银行的关注虽稍有提高,但研究成果仍然较少。

  (一)资本补充重要性的研究

  第一,资本充足率是监管的要求。巴塞尔协议中明确规定了资本分类标准,各国银行业监管规则均据此而定,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必须要满足监管最低要求。Allen等表明巴塞尔协议III可以助力商业银行整体适应资本新规[2];Bramer等提出应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作为核心监管指标,则更能防范系统性风险[3]。Yan等测算得到银行最有资本充足率高于巴塞尔协议III的规定[4]。彭渤等指出资本充足是商业银行经营安全的前提,资本核心功能是吸收损失[5]。Cannata等指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情况和风险水平均要满足监管要求,否则将面临更大风险[6]。

  第二,资本充足率影响银行盈利能力。朱纯福认为资本充足水平提高银行整体核心竞争力[7];张桥云等用ROA衡量银行盈利能力,认为资本充足可以提高银行盈利能力[8];杨家才用波特五力模型证明了资本充足有利于提高利润水平[9];Swamy发现资本充足率与银行利息收入正相关[10];段军山等提出资本充足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与商业银行的类型相关[11]。袁艺家综述了目前研究多以ROA、净利润、ROE为测度指标来探究资本充足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现有结论正负方向具有明显不同[12]。目前,虽然在资本充足率影响银行盈利的方向上有所差异,但上述研究均表明资本充足状况对银行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

  综上,资本充足率必须要满足监管政策的要求,同时也会对盈利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商业银行保持充足资本具有必要性。

  (二)对资本补充方式的研究

  现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方式有内源性留存收益和外源性融资两类,具体有利润留存、计提准备金、上市、增发配股、发次级债、发可转债以及混合资本债等。不同补充方式的效果差异显著。Asquith等认为配股、公开增发有损商业银行累积异常收益[13];Hertzel定向增发会释放积极市场积极信号,进而提高银行的异常累积收益[14];但曾刚等发现配股和公开增发的公告效应虽为负,但并不显著[15]。Gajewski等指出市场不景气时,同时采用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比单一方式更为有利[16]。刘永刚研究表明,发行可转债影响非常有限[17]。孟添等指出在对于银行业绩的提高上,配股优于增发方式[18]。

  不同银行对资本补充方式的侧重也明显不同。中小银行由于自身治理结构不健全、资本补充渠道不畅以及投资者热情低迷等因素,资本金补充压力较大。目前学术研究更多的是围绕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银行的研究成果较少,唐海涛研究表明,在去杠杆背景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受到了更多制约[19]。Jarrow认为资本补充方式的选择受银行规模的影响,小型银行会更多依赖于内源性融资[20]。李维安等发现银行更倾向于采取股权融资方式补充核心资本[21]。王刚等发现永续债是中小非上市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最佳选择[22]。中小银行内外部资本补充面临困境,应提供绿色通道助力中小银行资本补充。

  综上,目前国内外对资本补充方式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尚未形成定论,且针对中小银行的研究更少。因此,本文对宏观经济波动下,中小银行如何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选择资本补充路径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005XpTbZly1hp2ybuz4v7j30u00tz417.jpg

  二、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困境

  (一)价格竞争压降盈利空间,内源性融资不足

  近年来,受“减费让利”等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驱动影响,大型商业银行逐步下沉业务、大力践行普惠金融,中小银行客户流失率不断提高,被迫陷入激烈的价格竞争。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利率并轨改革的影响,叠加央行流动性的大量释放,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又进一步降低了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中小银行的主要客户为当地的小微企业,在需求、供给及预期均转弱的压力下,此类实体企业自身经营受限,融资需求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业务相对单一、严重依赖利息收入的中小银行,在同业竞争中难免处于弱势地位,间接增加了中小银行的业绩压力,使其陷入存量客户流失、净息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的多重困境。同时,近年来,我国中小银行资产增长提速明显、资本消耗巨大,但净息差持续处于下行通道,内部资本积累无法满足资产的增长幅度,使中小银行仅仅通过依靠内源性融资难以满足其自身增长的需求。

  (二)估值低迷叠加信用风险,外部融资受限

  一是上市前景不明朗。受市场对中小银行未来发展前景悲观预期的影响,我国上市中小银行的市净率长期普遍低于1,股权价值被严重低估。近年来,受宏观经济持续放缓、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让利以及海外银行利率长期接近0或负值等因素多重叠加影响,股权性融资形势更加严峻。同时,中小银行国内上市标准尚未明确,缺乏对其上市资本总额、盈利水平、监管指标等明确规定,中小银行难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上市筹备工作。二是潜在投资者流失。监管对商业银行股东资格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潜在投资者有持续盈利能力且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经济下行导致企业经营承压显著、资金紧张,中小银行潜在投资者大大下降,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渠道受阻。三是信用风险突显。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中小银行的国家信用背书,终结了商业银行债务资本工具零违约的时代,个别商业银行风险事件的暴雷进一步恶化了中小银行寻求外源性资本补充的环境。

  (三)风险资产增加,资产质量弱化

  中小银行风险资产持续增加,会威胁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产生不利影响,严重降低其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不断攀升,存在不良资产反弹风险。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比重大,未来存在较大转为不良贷款的风险。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达3.2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831亿元。据统计,2022年我国农合、村镇银行中,高风险机构占比高达92%,揭示了中小银行风险资产防控处置能力处于较弱水平。

  从贷款客户行业来看,我国宏观经济系统风险虽然总体可控,但房地产开发企业、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平台和中小微企业等主体的流动性风险仍然十分严峻,严重威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而中小银行主要客户布局在当地房地产开发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和民营企业,相比国有、股份制银行来讲,风险更为集中,不良资产处置承压最为明显。从贷款担保方式来看,中小银行无抵质押贷款占比高,有抵质押贷款的抵质押物也大多为房地产和土地使用权,这类抵质押物与宏观经济强相关,一旦出险,未来处置难度很大、可追偿性较低。从贷款地区来看,中小银行的贷款客户主要集中于当地企业,受当地经济产业政策影响较大,一旦出现不利变化,将导致中小银行大批量当地客户的信用状况迅速恶化,进而威胁其资产质量。

  三、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路径优化建议

  (一)短期通过外源性融资

  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方式主要有留存收益、引入战投、上市、发债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方法。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最为重要的是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一是短期内优先采取外部融资方式。中小银行相比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来讲,成本控制能力较弱,利润水平与同业相比也并无优势,仅仅依靠现有的营运模式显然难以满足对核心资本的有效积累,可以诉诸于上市等外源性筹资方式来提高自身知名度,同时获取资本注入,也应该考虑到上市融资虽然可以高效提高资本充足水平,但是审批严格,耗时长,且会稀释股权,如果短期内难以达到上市标准,也可以将上市融资作为未来发展目标,短期可重点运用其他外源性资本充足方式。国内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都采用过引入民营或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方式来提高资本金。近期,浙商银行也提出将引进战略投资者,将民营资本、国有资本相结合,提高其股价估值。其他中小银行可借鉴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举措,在多元化资本结构的同时提高核心资本。除了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外,还可以通过发行次级债等方式补充其他资本。

  (二)长期通过内源性筹资

  商业银行利润的持续增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因此从长期看,应该更多通过内部筹资、利润留存的方式,在保持相对低水平融资成本的情况下补充资本金。如果中小银行希望通过留存收益的方式补充资本金,则需要优化存贷款结构,拓宽客户规模,提高议价能力,严格控制成本,降低对杠杆的依赖,开源节流,提高利润。除此之外,因为中间业务资金占用少且风险较低,建议重点发展低成本的中间业务等资本节约型业务,这可有效缓解资本不足的现状。

  在业务布局上,中小银行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因此中小银行应该深度研究行业经济政策最新的相关信息,从中挖掘传统行业的未来发展热点领域和新业态、新型萌芽行业,探索蓝海市场,以自身重点布局行业为出发点,研判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重点摸排目标市场,重新规划业务发展布局,更为准确地抓住未来盈利增长点。

  在存款业务上,重视对公招投标工作管理,中小银行应该对当地政府新增的专项债重点投向项目实施名单制管理,采取总分联动,精准营销,切实提高中标金额。同时,利用中小银行地缘优势,重点在本地着力搭建密切的政企关系,全面推进与各级政府的战略合作协议,提高与监管账务、土管账户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类账务的对接。再次,不断与各级工商、税务、协会等行政事业单位沟通协作,充分推动基层分支行可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源”的优势,绘制客户图谱,不断挖掘新增客户资源。

  在贷款业务上,一是对优质企业实施清单制管理,开展专项定制走访企业计划,围绕核心客户群,利用中小银行当地的重点产业链勾连上下游企业,深化供应链金融,开展“链式”营销,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够为中小银行自身储备潜在的客户群。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产品创新,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扁平化管理结构,提高信贷审批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同时也能增加客户忠诚度,进而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005XpTbZly1hp22k1bkb3j30rs0r2n4d.jpg

  (三)降低风险资产规模

  从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来看,资本充足率等于资本净额/表内、外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那么除了提高资本净额外,做小分母、降低风险加权资产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中小银行可以借鉴股份制银行的风险管理新模式,深化开展资产证券化,优化不良资产处置途径,减小风险资产规模。

  中小银行体量小,风险承压能力不如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更加重视小额分散的原则,多元化布局经济周期弱敏感性资产来分散自身风险。健全风控体系,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一是要重视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而制造业也是大部分中小银行的重要客户源,那么中小银行则更应抓住契机,探索新型数字化转型模式,借鉴其他大行数字赋能金融的经验,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构建大数据风控平台,创新数智金融特色服务,开发自主风控信贷产品,发挥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能力,并形成当地品牌影响力。二是建立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引进并优化绿色ESG评级体系,搭建完备的内部风险评估系统。利用大数据、风险建模等技术手段,在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中通过人工判断与科技监测、识别的结合提高传统业务风险管理能力。从自身经营特色与发展定位出发,建立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标准,打造特色化的ESG评级体系,运用金融科技强化绿色识别能力,在全行推广使用ESG违约率模型,降低企业违约概率,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三是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采取“一户一策”精准分类,逐个击破,灵活应用“冰棍效应”“苹果效应”“轮胎效应”等理论,采取现金清收、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重组等方式降低风险资产比重,做小分母,以提高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参考文献:

  [1]宋士云,宋博.三个版本的《巴塞尔协议》与中国银行业监管[J].理论学刊,2019(1):80-88

  [2]ALLEN B,MILNE A,CHAN Kakei,et al.Basel III:Is the cure worse than the diseas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2,25(C):159-166.

  [3]BRAMER P,GISCHER H,LUCKE C.A simulation approach to evaluate systemic risk[J].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14,34(Supplement):S53-S64.

  [4]YAN Meilan,HALL M J B,TURNER P.A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basel III:Some evidence from the UK[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2012,25:73-82.

  [5]彭渤,张梦婧.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分析与对策[J].金融纵横,2020(3):68-75.

  [6]CANNATA F,QUAGLIARIELLO M.Capital and risk in Italian banks:A simultaneous equation approach[J].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2006,7(3-4):283-297.

  [7]朱纯福.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J].金融论坛,2002(10):8-17.

  [8]张桥云,黄金秋,屈新.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主要因素[J].统计与决策,2006(10):118-119.

  [9]杨家才.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147-163.

  [10]SWAMY V.Basel III capital regulations and bank profitability(article)[J].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8,36(4):307-320.

  [11]段军山,杨浦.核心资本充足率变动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J].金融论坛,2013(11):36-43+58.

  [12]袁艺家.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21.

  [13]ASQUITH P,MULLINS D W.Equity issues and offering dilu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15(1-2):61-89.

  [14]HERTZEL M,SMITH R L.Market discounts and shareholder gains for placing equity privately[J].Journal of Finance,1993,48(2):459-485.

  [15]曾刚,李广子,谢玮.资本充足率变动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J].金融评论,2011,3(4):18-27+123.

  [16]GAJEWSKI J F,GINGLINGER E.Seasoned equity issues in a closely held market:Evidence from France[J].Review of Finance,2002,6(3):291-319.

  [17]刘永刚.16家上市银行中报显示:银行手续费上半年暴增300亿元[J].中国经济周刊,2010(36):44-45.

  [18]孟添,吴琪,袁路芳.上市银行资本补充后业绩变化研究——基于中国12家上市商业银行再融资的实证检验[J].上海金融,2014(10):75-79.

  [19]唐海涛.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研究[J].西部金融,2020(1):43-47.

  [20]JARROW R.Capital adequacy rules,catastrophic firm failure,and systemic risk[J].Review of Derivatives Research,2013,16(3):219-231.

  [21]李维安,王倩.监管约束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增长与融资行为[J].金融研究,2012(7):15-30.

  [22]王刚,尚博文,贾润崧.以永续债提速中小银行资本补充[J].中国金融,2020(10):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