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路径探究论文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路径探究论文

6

2024-05-23 10:46:4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审题能力是学好数学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小学生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较弱,导致他们容易受问题中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抓不住关键信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影响解题速度与正确率。文章主要围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展开探讨,提出了设计导读问题、细读核心内容、略读非重要信息的培养策略,旨在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审题技巧,在提高审题能力的同时,为学好数学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审题能力是学好数学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小学生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较弱,导致他们容易受问题中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而抓不住关键信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影响解题速度与正确率。文章主要围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展开探讨,提出了设计导读问题、细读核心内容、略读非重要信息的培养策略,旨在帮助学生领会和掌握审题技巧,在提高审题能力的同时,为学好数学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理性分析能力较弱,审题时往往运用感性思维去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以至于分析结果与数学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相悖离,无形中便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将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激活数学思维。

  一、设计导读问题,引发深度思考

  在提出导读问题之前,教师要根据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3~5个数学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挑选1~2个与授课内容关联度较高的,并将其作为课堂提问重点。设计的导读问题应当具有启发性与引导性,即问题提出以后,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有助于厘清审题思路。如果一味地强调问题的深度与难度,一方面会影响审题思维,使学生陷入解题瓶颈;另一方面则会产生误导作用,让学生偏离正确的审题方向。教师需要将导读问题作为教学抓手,提出问题的同时,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理解数学概念、定理等,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印象,也能更加清晰地明白每一道数学问题的题意及表达的数学思想。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重点是要求熟练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母、分子所表示的含义。在实践教学中,如果直接阅读分数概念,往往会对一些关键文字产生歧义,进而出现较大的理解偏差,这将给接下来的学习带来阻力与障碍。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读的方法,提出够厘清阅读思路的数学问题。例如,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怎样分?每个人得到多少?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其中几份的数叫分数。带着问题去阅读分数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概念,准确地提取出分数概念中的关键信息,即将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是指两块月饼的大小完全一样,这时其中的一份是整块月饼的1/2,而剩下的一份也是整块月饼的1/2。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均”两个字,如果两块月饼大小不一致,就不符合分数的基本概念。

  这种问题导读的方法能进一步活跃学生思维,在导读问题的引领下产生更加清晰的审题思路,明确审题大方向,沿着这一方向去阅读和解数学概念、定理,可以更好地吸收与消化这部分知识点。这种方法在提高数学审题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问题提出以后可以结合这些问题,去理解和分析数学语言中出现的关键信息,这一过程不仅节省了大量的阅读时间,并且也能够明确问题中出现的内容哪些属于数学语言,哪些属于常用语言。尤其对审题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大脑一片空白,而借助于导读问题,他们的思维能够逐步靠近所涉及的知识点,通过对导读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理解,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助于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111.jpeg

  二、细读核心内容,提炼重点文字

  细读是字斟句酌地理解数学问题中出现的每一个已知条件,作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方式,在培养数学审题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通过细读可以对数学语言进行仔细推敲,并判定出哪些数学语言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哪些语言应当予以重点关注。在确定这些重要信息后,审题效率将大幅提升。在对相关数学问题进行细读时,可以剔除一些带有干扰性的条件,这时解题思路也会逐渐清晰。其次,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细读可以更好吸收和消化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与定理。细读的过程是对数学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理解的过程,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细读一个简单的数学概念时,如果从头至尾反复进行理解,可以准确地找到概念当中的关键词,在获得这一重要的信息之后,对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最后,细读是全神贯注地对数学语言进行阅读、分析,只有关注焦点集中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上面才能有所收获。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习注意力的集中,这对解题效率的提升将大有帮助。

  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混合计算”为例,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要求熟练掌握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首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道混合计算应用问题:小明买了1支钢笔,价格是20元,又买了6支铅笔,每支铅笔的价格是2元,请问钢笔和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有的学生会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得出答案,即先计算出铅笔的总价,直接用6×2的算式来表示,再将计算结果与钢笔的价格相加,快速计算出两种文具的总价格。但是,在学习了混合计算知识后需要对分解的两个计算式进行整合,即20+6×2。这时考虑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当对这道应用问题的已知条件进行细读,并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通过细读发现小明买的铅笔数量为6支,而1支铅笔的价格为2元,如果将这6支铅笔的单价相加,便可以直接计算出总价,即2+2+2+2+2+2=12,然后将这个加法计算式转化成为乘法计算式,也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在确定这一关键信息后,可以直接将钢笔与铅笔的价格相加,计算出最终的答案。但在面对20+6×2的混合计算式时,有的人会先算出20+6的和,然后再与2相乘,最后得到的答案是52。如果将这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对可以发现,第二种计算方法明显是错误的。

  可见,运用细读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厘清解题思路,构建清晰的解题框架,最大限度地降低解题错误率。而在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细读并不是单纯地对数学语言进行理解,而是在阅读数学语言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提炼出与当下所学知识点相关的数学信息。如果一味地在语言文字上面大做文章,不仅会影响判断力,并且也会耗费大量的阅读时间。第二,在细读过程中,应当集中注意力,随时查找数学语言中所隐含的关键信息。如果注意力分散则无法进入阅读状态。第三,为提高数学审题能力,在细读数学问题时,需要兼顾考虑与数学问题相关联的数学概念及定理,而不仅仅局限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这样既可以拓宽解题思路,也能够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上文列举的例子中涉及混合运算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法则与乘法运算法则,否则也无法计算出正确结果。

  三、略读非重要信息

  略读实际上是抓住问题核心后,对一些非重要的数学信息进行快速阅读。非重要信息是指对解题过程帮助较小或者代指一些拖沓冗长的文字内容,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会在问题中遇到类似的信息,如果依然采取传统的阅读模式,不仅对解题毫无帮助,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采取略读的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也能够提高解题效率。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个人学习能力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正确引导学生采取略读的方法来完成阅读任务。同时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略读与跳读存在明显区别,跳读是忽略一些没有参考价值的数学信息,而略读则是针对非重要数学信息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并大概了解这些文字所要表达的数学思想。在略读时需要仔细甄别,准确判断出哪些信息具有参考价值,哪些属于干扰信息,如果将一些重要的数学信息一带而过,那后续的解题过程也将面临着重重困难与阻力。第二,运用略读方法时,应当事先做好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根据数学问题,对与问题相关的数学概念与定理进行预习,为节省预习时间,可以将关注焦点集中在某一个具体的数学概念上面,或者对教材当中列举的实例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为略读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信息。

  以下面这道数学应用问题为例:参加美术小组的同学有若干名,每位同学分到相同支数的调色笔,如果该小组有10人,则多出25支调色笔,如果小组有12人,则多出5支调色笔,那么每位同学可以分得几支调色笔?一共有多少支调色笔?在阅读这一问题时,应当确定题目当中的关键信息,即“每位同学分到相同支数的调色笔”。在这道题中,出现了“相同支数”的提示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支数不相同,将很难求解出正确答案。当确定这一信息后,学生可以对已知条件进行略读,并分别提取出题目中每一个已知数字,即该小组有12人,比10人多2人,而调色笔多出了25-5=20(支),2个人便多出20支调色笔。如果每位同学分到10支,则直接利用(25-5)与(12-10)相除,便可以计算出每人可以分10支调色笔,然后利用10×12+5,计算出调色笔的总支数。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学生主要抓住了问题核心,如果将阅读重心放在其他已知条件上面,反而会耽误解题时间,甚至会影响解题正确率。

222.jpg

  由此可以看出,这种略读的方法主要是针对数学基础扎实,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想运用略读的方法则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第一,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数学概念与定理等基础性文字。这些文字有助于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且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解题任务。第二,由细读逐步向略读递进。可以尝试细读再逐步向略读过渡。在细读过程中,注意提取出一些关键信息,并确定数学问题当中的非重要信息,再通过略读的方法对数学语言进行分析和理解。第三,略读的一个最大优势是节省审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基础薄弱的群体如果盲目采取这种方法,则很容易遗漏一些关键的解题信息。出于对提高解题正确率的考虑,可以将略读作为一种辅助阅读模式,当数学基础稳固后,再去选择性地接触略读模式。

  四、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选用教学方法,并将问题导读、反复细读、文字略读的阅读模式穿插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通过正确引导与正向激励来激发审题兴趣、增强审题意识,进而使学生的数学审题水平能够拥有更大进步与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秋萍.多维度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与理解能力[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2):81-82.

  [2]丁晓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与案例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1(7):143.

  [3]宋健健.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三个关键问题[J].教学与管理,2022(2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