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金融素养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论文

2024-05-22 11:46:45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文章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选取2022级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分析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金融素养现状与需求,结果显示,学生虽具备基本的金融学知识,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实际操作数据机会较少,且学习内容较为浅显,导致学生并未具备较好的金融素养;学生对能够实现自主开发金融数据库,面对真实金融数据,解决现实问题存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最后提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金融素养的建议。
摘要:文章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选取2022级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分析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金融素养现状与需求,结果显示,学生虽具备基本的金融学知识,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实际操作数据机会较少,且学习内容较为浅显,导致学生并未具备较好的金融素养;学生对能够实现自主开发金融数据库,面对真实金融数据,解决现实问题存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最后提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金融素养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素养,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
金融素养是人们在现代社会谋求发展所需具备的知识[1]。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金融素养是大学生保证自身福祉,规划未来的必备能力[2]。一般而言,金融素养包含如下方面的认知素养:金融基本认知、借贷认知、投资认知、风险预防认知[3]。广东金融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拥有金融学类十个本科专业,且其中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基于我院金融学类的教育优势,大一新生均需完成“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因此,计算机专业领域学生进入第二年学习专业课时均具备一定的金融学知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该校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能力。基于该校的教学特色,教学团队试图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融入金融案例,让学生不仅能夯实数据思维能力,同时能提升金融素养。为此,教学团队对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的金融知识展开调研,剖析学生的基础,从而为后续进行案例开发、案例教学打好基础。
一、研究背景
教学团队对大学生金融素养培育现状展开国内外调研,发现并总结出如下结论: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金融素养,如金融态度、金融行为、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4];有学者指出学生具备数据的预测能力、定量分析能力、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有学者利用招聘大数据,统计分析对会计专业的能力要求,发现排名前三的能力需求是信息技术能力、法律法规的熟悉度和分析能力[6];有学者调研发现,在现代社会,金融类高校学生除具备必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也有必要掌握计算机建模能力、工具使用能力,如大数据工具(Python、R语言)及信息系统开发流程[7],以及数字思维能力及复合应用能力[8]。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我院2022级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问卷发放时间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第14周实验课前。调查问卷参考胡卉、陆亚敏等[9-10]的研究文献及问卷项目,并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特点进行修订。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随机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前测,并根据反馈结果对问卷内容进行修订,最终形成用于本次研究的问卷,如表1所示。
问卷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学院,此部分可用于了解不同性别、年级、学院对金融素养的影响,为“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学生现有知识模块和能力需求展开分析,主要包含金融意识及相关知识、数据库知识体系、金融能力分析3个维度。
(二)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提高问卷发放效率,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随机挑选一批计算机学院接受“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的大二年级的不同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样本,然后扩大调查范围。收集问卷历时15天,共回收有效问卷144份,调研专业包括软件工程(22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7人)、电子商务(35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人)。问卷效果总体比较稳定,其中信度为0.828,KMO值为0.9。男女生比例为56.94%和43.06%,本次调查样本符合在校学生总体特征,具有代表性。本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设置选项分值。为便于观察数据,具体选项及分值如下:“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确定(无所谓)”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可知,大多数学生初步了解了金融知识,但对于金融数据获取来源、金融数据维度等内容了解较少。
(一)金融学知识掌握现状
金融知识体系的维度总体得分为2.64分。四类知识体系中分数相差不大,但略有差异。“货币与货币制度(2.75分)”指标在本维度里得分最高,说明学生对数据的理解能力较强;“信用与信用体系(2.61分)”“金融资产(2.53分)”指标得分均低于平均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第一类知识体系概念的接触较多且知识体系相对较为简单,而对第三类和第四类概念接触较少。另外,很多学生可能未接触数据分析应用场景,缺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的动力。调查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参与金融活动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金融活动,而参与学生的主要活动为购买基金、股票。另外,针对学生对于金融数据的来源基本的认知和了解,大多数学生了解金融数据维度包括货币、基金、股票、期货、消费、GDP等。最后将不同专业与相关问题进行交叉分析,发现不同专业在不同问题上的数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对清楚的人数分布密度较高。具体如表2所示。
(二)数据库知识掌握现状
问卷设计的第二部分主要用于对现有的数据库课程知识体系掌握情况的了解,具体调研数据如下。第一,70.14%的学生欠缺数据组织、检索能力,81.94%学生欠缺数据分析、挖掘能力,84.03%学生欠缺相关数据的专业知识能力。第二,51.39%的学生不确定是否满意现有教学案例,38.19%的学生基本满意现有教学案例,另有2.78%、4.86%的学生不满意、很不满意现有案例。该调研数据说明现有的教学基本达到效果,但是依旧有改进空间。第三,在具体的题目选项中,有40.28%—47.92%的学生基本掌握知识体系,如表3所示,有23.61%—35.42%的学生掌握一部分,完全没有掌握内容选项主要集中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三个世界理论、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上,比例分布依次为9.72%、11.81%、8.33%,该比例分析与最后数据库闭卷考试卷面成绩展示的及格、良好、优秀比例保持一致。经总结可以发现,在相关的教学模块中,案例实践应用教学较少,基本是理论教学和抽象概念分析,学生掌握过程存在困难,为此,紧密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此外,在对较经典的金融数据库的理解程度上,学生对国内外数据库的了解程度基本无差异。如表4所示。具体而言,46.53%—49.31%的学生完全不了解、42.36%—45.83%的学生不了解,4.86%—9.03%的学生一般了解。这一结果体现了学生金融数据检索能力的欠缺,呼应了上文中学生数据能力欠缺的分析结果。这说明学生的金融数据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为此,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数据检索、数据存储环节融入金融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可实现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掌握。
(三)金融素养需求分析
通过上文研究可以看出,学生对于金融知识有初步的基本了解,对数据库核心体系有一定的掌握和认知,为此,问卷进一步调研了解了学生将这两类学科知识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和驱动力。第一,6.94%的学生认为在数据库中引入金融类数据库设计和开发完全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提升知识能力掌握程度,36.81%的学生不确定,37.50%的学生一般确定,17.36%的学生确定,1.39%的学生很确定,由此可知,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即有改革的动力和可能性。第二,37.50%的学生认为在数据库教学中引入金融类案例能实现对数据库及金融类知识的同时掌握,11.81%的学生认为不能实现,50.69%的学生处于不确定状态,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对于融合金融数据、金融案例知识呈现乐观态度,表明学生期望能够在一门课程中将之前学习的不同维度的知识融合起来。第三,56.95%—61.81%的(一般确定与确定的比例总和)学生确定引入具体的金融类数据会更有利于提升数据综合处理能力,2.78%的学生很确定,6.25%—6.94%的学生完全不确定,如表5所示。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对于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引入新案例、新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强。
四、相关性分析
由于本次问卷调研涉及了计算机领域不同专业的学生,为此,教学团队进一步进行了相关分析,试图挖掘专业背景对于知识面的掌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性别对各问题影响的差异没有明显相关性,但不同专业背景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教学团队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同专业在金融素养情况上呈现的特色,为根据专业特色调整教学方式和节奏打好前期基础。
(一)专业在不同调研内容的相关性分析
如表6所示,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发现,不同专业在某些调研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如在“是否清楚金融数据的来源”“是否清楚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区别”“是否参与金融活动”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之间的差异较明显。
(二)调研内容之间相关性分析
为了了解知识掌握背后的逻辑关系,进一步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问卷设计的某些调研内容之间的相关性,如“是否清楚数据、信息、知识的基本区别”“是否清楚金融数据的来源”“是否达到现有数据库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预期目标”“是否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提升知识能力掌握程度”“是否实现对数据库及金融类知识的同时掌握”,通过分析发现如下结论。
首先,“是否清楚数据、信息、知识的基本区别”与“是否清楚金融数据的来源”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其次,“是否达到现有数据库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预期目标”与“是否能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提升知识能力掌握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最后,“是否能够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与“是否能实现对数据库及金融类知识的同时掌握”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上述问题之间呈现的正相关关系,体现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中的逻辑自洽性,了解该特性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数据教学案例的实用性、趣味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建议
通过上述问卷调研及对部分学生的深度访谈可以发现,计算机专业领域学生金融素养的实际情况反映出由于学时较少,学生虽具备基本的金融学知识,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实际操作数据机会较少,学习内容较为浅显,并未具备较好的金融素养。但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学生能够自主开发金融数据库,且在面对真实金融数据,解决现实问题时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上文提到金融素养除基本的认知能力外,还应具备金融数据的处理能力,如金融数据检索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基于此,为了提升计算机专业领域本科生金融素养,教学团队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措施。
(一)课程教学前期融合已有的金融数据库使用介绍,提升学生金融数据检索能力
调研发现,学生金融数据获取能力不足,而掌握金融数据检索方式、熟悉金融数据获取渠道是培育金融素养的基础。为此,教学团队拟结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特点,在课程前期融入已有的金融数据库使用介绍内容,让学生感受身边真实的数据,以促使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升金融数据检索能力。
(二)课程教学中期融合基本的金融数据库创建,提升学生金融数据组织能力
金融数据的组织能力是提升金融素养的关键能力,教学团队结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手段,积极调研、开发、创建适合的金融数据库教学案例,将数据库知识融入实际的金融数据库开发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数据库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数据组织能力。具体而言,教学团队计划从以下五类金融数据库入手来开发构建:银行存款业务数据库、基金销售业务数据库、股票交易业务数据库、宏观金融统计数据库、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股票市场数据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一起构成证券市场的核心。而公司财务数据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财务比率等数据,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应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期融合基本的金融数据库创建内容,通过宏观微观、抽象具体等视角,提升学生金融数据素养的敏锐度、灵敏度等。
(三)课程教学后期融合实际生活金融问题,提升学生金融数据分析能力
金融数据分析能力是巩固金融素养所需的核心能力,是一种可提升金融素养的综合能力,该能力是指对金融数据相关的工具、模型的学习和应用。在本次调研中,学生明显欠缺这一能力。因此,“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后期教学阶段,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反馈,适当增加真实世界的挑战和问题,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展开自主学习,利用复合型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实现价值,提升金融数据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教学改革是根据学生真实反馈,取长补短,展开的系统教学改革。与现有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目标相比,新的教学目标更为复杂、丰富,更能够使学生形成复合交叉型的知识体系,获得更大的就业优势。同时,教学目标更为宏观丰富,但这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学团队教师的知识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以匹配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CAMPBELL J Y.Household finance[J].Scholarly articles,2006,61(4):1553-1604.
[2]ORG Z.The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financial education in the workplace: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households[J].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electronic journal,1996,47(96007):605-624.
[3]王宇熹,杨少华.金融素养理论研究新进展[J].上海金融,2014(3):8-13.
[4]徐赏,胡耀,王珂,等.大学生金融态度研究与金融教育建议:以江苏省部分高校为例[J].时代金融,2020(35):118-121.
[5]王芬.基于金融数学模型视角的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43):34-35,41.
[6]诸波,张明薇,干胜道.论高校会计本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大数据的会计人才需求调查[J].财会月刊,2019(7):55-60.
[7]方霞,张云,赵平.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人才数据素养培养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2(9):23-27.
[8]肖蓉.本科高校构建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思考[J].学园,2023,16(29):65-68.
[9]胡卉,吴鸣,欧阳峥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生数据素养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6):50-56.
[10]陆亚敏,许炜,童大伟,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素养现状调查研究[J].情报探索,2018(2):97-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