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家校共育背景下区域层面家庭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探究论文

家校共育背景下区域层面家庭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探究论文

7

2022-12-14 10:01:07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势在必行。如何通过提升区域教师队伍的家庭教育指导素养和能力,进而优化区域家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家校沟通实现共育,进而提升家长对区域教育环境的满意度,是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教研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并有效落实区域层面家庭教育教研工作。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势在必行。如何通过提升区域教师队伍的家庭教育指导素养和能力,进而优化区域家庭教育环境;如何进行家校沟通实现共育,进而提升家长对区域教育环境的满意度,是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教研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并有效落实区域层面家庭教育教研工作。

  关键词:家校共育背景;家庭教育;区域层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个人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202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标志着家庭教育已经提高到国家立法层面。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导和协助家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工作势在必行。

家校共育背景下区域层面家庭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探究论文

  一、家庭教育教研必要性

  1.政策背景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首次提出强化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建设。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营造良好育人生态”。在此背景下“家庭教育指导”成为新时代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领域的重点议题和任务。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法》)。

  2.现状分析

  我区2021年在校生统计数据,小学在校生人数为48401人,初中在校生人数为35189人,中小学合计总人数为83590人。庞大的学生体量既是对我区教育工作的肯定,也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学校层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真实现状,为开展家庭教育教研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了解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已有经验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教研工作,对我区39所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民办小学2所,民办中学1所,特殊学校1所),1所幼儿园,共计40所学校进行了学校层面的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研。其中,有38所学校如期完成了问卷提交,其中小学27所,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2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1所。城区学校36所,农村学校2所。可以看出常规在校生人数在1001~2000人的有15所,常规在校生人数在2000以上的学校有12所,二者合计占到学校总数的71.05%。本次调研发现,97.37%的学校有明确的家庭教育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有明确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方案的学校32所,占比84.21%;有家庭教育指导系列课程的学校21所,占比55.26%;开展针对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专项培训工作的学校26所,占比68.42%;参与调研的38所学校无一例外地认为应该对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专项培训。这一组数据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学校都意识到了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但是在针对班主任队伍的专项培训上仍存在短板。

  从数据来看,家长对家校共育及家庭教育指导的认可度和关注度还不够,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还亟须提升。本次问卷设计的开放式问题为:您所在学校对区级层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教研及培训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针对该问题梳理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开设更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二是针对班主任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师开展系列培训;三是搭建平台以实现教研观摩与成果共享。除此之外,面对纷繁复杂的育儿信息,家长往往无从下手,容易被各类媒介中的错误信息模糊信息和虚假信息所误导。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不足以满足帮助和引领家长应对社会变化和孩子变化的新需求,因此,家庭教育必离不开学校层面的指导。

  二、区域层面家庭教育教研工作思考

  1.团队专业化

  依托教研团队,结合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队,在三年内逐步实现区家庭教育指导团队专业化。开启家庭教育教研观摩课,依托区优秀家长学校进行区域层面的观摩,从目标设计、内容设计、环节设计、效果预设及后续沟通等方面进行设计。

  从区域层面规划家庭教育教研团队的专业培训。其一,通过教材解读分析、家校共育工作目标分析、学期内容设计研讨将团队专业培训工作开展起来;其二,融合多方效力开展培训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助推家庭教育教研团队的专业化发展,为家校共育工作高效落地提供基础保障;其三,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效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优秀讲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家庭教育教研团队专业化提供支持和参考。

  2.内容课程化

  从课程的价值出发,系统的课程建构可以实现家长从个体经验思维、从众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变;可以实现班主任从经验思维向理性思维和科学思维转变,让家校共育从开放走向更加开放。

  其一,开发家校共育课程体系。结合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地市家校共育课程建设的已有经验,开发适合家校共育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二,培育出家校共育教科研成果。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研发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建议从区级层面增设家校共育专项课题,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专业化,将课程建设与课题研究、成果培育结合起来,培育出家校共育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同时,注重成果的推广实践,使更多的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有章可循,使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受益。

  3.指导个性化

  目前,针对家长的培训繁多,大致有两个途径,一是由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内容零散且缺乏针对性;二是学校层面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主要以班主任召开班级家长会为主,也有外聘家庭教育专家的主题式培训,但整体仍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学校之间差异也很大。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在全区层面将家校共育培训课程系统化。

  其一,因“需”定“单”,因“人”施“导”。从前期调研情况来看,62.27%的家长对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状态是非常满意或满意的,这可以看出不是所有家庭都需要家庭教育指导。不同的家庭其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家庭教育指导要想落地且有时效必须充分调研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因“需”定“单”,因“人”施“导”,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其二,分学段制定学期家校共育培训内容。学段不同,年段不同,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不同,认知基础和能力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简单统一的家庭教育指导并不能满足家长的教育指导需求。从这个现实出发,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菜单式培训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从教养理念、教养行为、教养方式等方面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其三,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学习意识。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平台的教育价值,如“张店区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公众号,“张店教育”公众号,“幸福路”APP等,为教师和家长输送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和课程,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营造共同学习的家庭氛围,树立“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家庭教育理念。

  总之,实现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家庭教育教研工作的开展,必然促进教育质量的优化发展,为少年儿童创造更加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提高人民群众对区域教育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关颖.家庭教育是什么[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8.

  [2]吕龙飞.学校管理中家校共育的困境与突围[J].教书育人,2021(3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