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建构与实践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建构与实践论文

12

2022-12-09 09:44:26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文章在简述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建构,然后论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实践,包括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评价目标;课中评价:精准实施;课后诊断:完成并分析发展性评价量表。

  摘要:文章在简述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建构,然后论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实践,包括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评价目标;课中评价:精准实施;课后诊断:完成并分析发展性评价量表。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评价做了新的界定,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确定化学学习评价目标,即注重过程性评价,灵活运用活动表现、纸笔测验、学习档案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倡导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以便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功能[1]。然而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单一,唯分数论,这就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高中化学课堂应该实施发展性评价,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建立自信,并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提高,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下面本文拟基于核心素养,对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建构与实践加以论述。

  一、相关研究背景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体现人本思想,关注个体处境和需求,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促使个体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终身发展的评价制度。在评价目的上,注重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全面性、发展性、多元性和校本性;在评价过程中,重视真实性、生成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反思、调控功能。发展性评价不是单纯以甄别和选拔学生为目标,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养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评价是在明确核心素养相关内容及概念的基础上,以促进评价对象全面、协调发展为目的的评价制度。其强化了人本思想,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和核心价值四个方面的发展为出发点,并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而实现高校选才需求与教育教学评价目标的有机结合。

  (二)国内关于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国内关于发展性评价的研究较多,但主要是发展性评价的内涵、特点等理论研究,而关于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评价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理论研究层面:于开莲[2]分析了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之间的异同,总结了发展性评价情景真实化、方法多元化和功能发展性等特点;叶爱英等[3]追溯了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历史,分析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性评价,认为发展性评价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且很少涉及职业教育领域,研究层次有待深化;何云峰[4]分析了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多元智能和教育人类学),讨论了发展性评价实施的“四个转向”(学生、教师、管理和手段)。实践研究方面:王会友[5]从沈阳市浑南区教育现状出发,以小学三年级为样本,积极探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评价方式;宋鸿慧[6]基于核心素养提出了如何构建小学发展性评价体系,同时注重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即要将现代化教育理念彻底贯彻于评价机制中;冯旭升[7]挖掘新课程语境下高考语文科考试评价中发展性评价因素,探讨在高考语文科考试评价中适当融入和体现发展性评价因素,以适度强化发展性评价功能。

  通过对国内关于发展性评价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研究成果有以下三个特征:①重视理论方面研究,在核心理念方面,研究者已有初步共识,如评价内容多元、评价主体互动、评价过程动态等;②研究呈现出逐步深入的趋势,即发展性评价实践的研究由研究评价策略本身,出现朝着分支深化的趋势,如“多元发展性评价方法探究”“学生各学科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研究”等;③对应用方面的研究不足,即关于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实践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研究较多,而较少关注对发展性评价实践研究的案例分析等。概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发展性评价实践研究很少。因此,如何将核心素养具体落实到高中化学课堂,建构并实践发展性评价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建构

  (一)制定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量表

  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量表在综合考虑评价对象为学生且其具有各种特性的基础上,将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并在确定评价因素及评价因子等级标准和权值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指标对评价对象影响程度的大小分配适当的权重系数,且对各评价对象给出定量的宏观综合评价指标,以便通过对综合评价指标的比较选出最佳方案,最终确定评价对象所属等级。

  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制定,且要注重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一级指标为评价因素,包含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二级指标为评价因子,且根据一级指标设定,如必备知识含《课程标准》设定的高中化学课程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关键能力含思维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科素养含信息获取能力、研究探索能力、模型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核心价值含劳动精神、世界观和方法论。当然,不同的课型根据教学内容二级指标可以相应进行调整[8]。

  为了平衡观测复杂度,评价方法要采用定量、定性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选择一个或多个观测点,以简化评价指标与测量载体间的映射关系,使评价指标可测量。

  (二)基于评价量表建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作为评价载体知识,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出发,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的,并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观测分析评价,以建构发展性评价模型。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建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依赖于教学目标。课前,教师应根据新高考要求,正确把握《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并基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及其对应的评价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环节、学生活动等设定发展性评价目标。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评价目标,以便制定好发展性评价量表中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指标内涵[9]。

  2.课中评价:精准实施评价标准。教师要参照课堂发展性评价量表指标内涵,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各评价观测点进行量化评价。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法、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途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过程均依赖于教学过程组织的引导程度、教学目标明确的可操作性程度。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教学过程,以促进其发展。同时,教师要依据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观测,按评价量表中的指标内涵实施评价。另外,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3.课后诊断:完善评价模型。课后,学生填写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量表,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自评、学会互评[10]。学生自评目标的达成、学生对自我认识发展的肯定,会不断完善模型。另外,发展性评价量表基于层次性评价标准,能够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即评价等级分为A、B、C,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等级。等级A的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挑战性,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等级B、C的学生可以完成合理的进阶目标任务,直到晋级满意为止,树立学习信心。概言之,发展性评价量表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外,建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重在实施,即注重过程、促进发展、体现开放、强调多元。具体来说,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评价标准,在各评价观测点多形式、多渠道地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鼓励学生;针对学科素养的评价,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运用、理解针对核心价值的评价;将知识传授与情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时机及时评价,并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自评、学会互评,以便正确使用发展性评价量表,实现自我反馈、自行改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实践

  笔者现以“氯化钠晶体”教学为例,对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实践加以论述。

  (一)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评价目标

  “氯化钠晶体”教学必备知识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氯化钠晶胞的认识及分析。关键能力的重点为思维认知能力,即从多种角度分析,发展发散思维能力,学会替换法及逻辑推理法,并认识氯化钠晶胞中离子排列方式,以便更深层次拓展空间想象能力;学科素养的关键为模型认知,即会搭建氯化钠立方晶胞并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相信科学,即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课中评价:精准实施

  教师要求学生展示制作PPT及氯化钠晶体,搭建氯化钠晶胞模型,且此过程中要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或让学生进行互评。另外,教师要使学生对氯化钠晶胞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并能延伸各种立方晶胞,评测点为师问生答、学生板演、纸笔练习,并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及化学学科思维的评价。

  (三)课后诊断:完成并分析发展性评价量表

  为充分了解教学完本节内容后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课后笔者对所在学校2019级高二337名学生发放发展性评价量表,如图1所示,收回发展性评价量表337份,有效量表3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89%。对300份发展性评价量表进行统计分析可知,80%的学生必备知识自评为A,只有20%的学生自评为B、C;15%的学生关键能力中的思维认知能力、学科素养中的创新思维“能举一反三对各种立方晶胞进行相关分析计算”自评为A。

  根据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笔者做出及时反馈,对思维认知能力、创新思维等薄弱素养再修正、再落实。即在图1的基础上对发展性评价量表进行修正,侧重思维认知能力评价,如图2所示。为了将真实有效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笔者又选择了所在学校2020级高二406名学生进行调查,让其在课后填写发展性评价量表。经过统计分析发现,90%的学生必备知识自评为A;50%的学生关键能力中的思维认知能力1自评为A,20%的学生思维认知能力2自评为A,10%的学生思维认知能力3自评为A;15%的学生学科素养中的创新思维“能举一反三对各种立方晶胞进行相关分析计算”自评为A。图2的设计突显了学生思维认知的薄弱点,更契合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概言之,学生以发展性评价量表为依据,明白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度、个人思维发展的努力方向,并能够逐步往更高学习目标前进,不断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建构与实践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模型建构与实践论文

  四、结语

  由于教学内容不同,评价标准不宜统一,因此高中化学课堂发展性评价在刚开始时可以选择特定的优秀课例进行“一课一量表”的评价,之后再修正、再实践,如图2就可以推广到化学物质结构的其他知识点,从而建构良好的发展性评价模型。同时,发展性评价量表中的很多观测点难以量化,需要不断修订才能不断完善,且评价标准要注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另外,发展性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选拔,而是以促进学生发展而设定的目标,故评价应因人而异,设定不同的目标达成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达成目标的成功和喜悦感,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于开莲.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3):36-38.

  [3]叶爱英,颜辉盛.国内发展性评价研究综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9):9-14.

  [4]何云峰.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五维一体”学生评价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1(2):61-63.

  [5]王会友.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加快评价引擎升级:沈阳市浑南区小学发展性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基础教育论坛,2018(35):3-6.

  [6]宋鸿慧.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8(16):17-18.

  [7]冯旭升.新课程语文科高考评价中发展性评价因素研究[J].考试研究,2018(5):67-73.

  [8]张秋彦.化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性评价指标及观测点的确定[J].化学教育,2017,38(17):25-30.

  [9]姜建文,王丽珊.“教、学、评”一体化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设计[J].化学教育,2020,41(21):1-6.

  [10]郑爱芳,陈新华,张贤金.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型构建与应用[J].化学教学,2021(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