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6

2024-05-02 11:05:58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读写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涵盖语言、思维等,是高中英语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读写教学中出现了“读写教学过程与评价割裂、读写评价与考试等同”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英语读写教学效率的提升。文章聚焦于此,基于英语读写课的育人目标,结合具体的读写教学案例,围绕“教—学—评”一致性下的读写教学展开了详细探究,旨在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读写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涵盖语言、思维等,是高中英语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读写教学中出现了“读写教学过程与评价割裂、读写评价与考试等同”的现象,严重制约了英语读写教学效率的提升。文章聚焦于此,基于英语读写课的育人目标,结合具体的读写教学案例,围绕“教—学—评”一致性下的读写教学展开了详细探究,旨在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评”一致性

  为了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立足于阅读和写作内在联系,积极开展读写教学,已成为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常态。同时,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在组织读写教学时,还应立足于教、学、评三者的内在联系,坚持“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科学设计读写课教学方案,真正提升英语读写课教学效率。但在调查中发现,当前英语读写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读写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割裂,读写教学评价与考试混为一谈。在这种错误的读写教学模式下,英语读写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设计读写课教学方案,是提升读写课教学质量、落实学科育人价值的必然选择。

image.png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读写课育人目标和教学现状解析

  (一)高中英语读写课育人目标

  第一,基础知识目标。基于读写课内涵,学生要通过前一阶段的阅读学习,实现语法和语言知识的输入;通过后一阶段的英语写作训练,促进英语基础知识的内化、迁移和应用。如此,经过读写课的反复训练,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也会随之巩固。

  第二,自主学习与思维发展目标。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英语读写课中,学生要运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对相关的知识展开分析,在达成语言目标的同时,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在英语读写课中,学生也要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提升自主学习素养。

  第三,文化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背后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元素。因此,在英语读写教学中,教师必须深挖英语学科中的文化因素,为学生提供了解、感知西方文化的途径,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实现情感、文化观念的碰撞。同时,面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读写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带领学生理性分析多元文化,让学生基于中西文化对比,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1]。

  (二)高中英语读写课教学现状

  一方面,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文章整体分析的情况。阅读是英语读写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英语教师对阅读教学认知不够全面,将教学重点集中在英语词汇、句型分析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虽然理解了文章内容,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句型和语法知识等,但获得的知识却是碎片化的,无法对阅读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也很难把握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等。可以说,这样的阅读活动会使学生的英语思维受限,难以达成阅读学习目标。

  另一方面,写作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写作是读写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内化、迁移和输出的关键步骤,更是学生英语知识、思维的集中体现。但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常常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句型等,其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升。这导致英语写作教学效率低下,难以达成读写教学的目标。

  二、“教—学—评”一致性与高中英语读写教学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应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评价。其中,“教”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的“教”应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目标为导向,通过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学”则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的内容一致,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迁移和运用,最终转化成为自身的核心素养;“评”则是为了促进“教”和“学”的良性发展,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评价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坚持“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设定评价任务维度;聚焦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将其贯穿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教”“学”“评”三者的有效融合。具体来说,要想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引领教学评价活动。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规律和特征,设计切实可行的读写教学目标。第二,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必须基于教学目标,科学设计读写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读写课堂教学中,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第三,注重效果的达成。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应结合评价量表,对读写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效果展开全面、客观的评价与反思,并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和优化下一阶段教学方案[2]。

  三、“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当前,英语读写教学中存在明显的“读写教学过程与评价割裂、读写评价与考试等同”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人为地割裂了“教”“学”“评”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致使读写教学停滞不前。针对这些问题,在面对新课程改革对读写教学的要求时,教师应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重新设计读写教学方案。

  (一)设计教学目标

  读写教学目标是读写课教学的方向。在具体的读写教学中,教师唯有明确读写教学的方向,精准把握读写教学应达到的水平,才能使学生在明确的读写目标的引领下展开高效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读写教学之前,必须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思维水平,科学确定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例如,在Teenage life一课Reading and writing教学中,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内涵,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可利用“3W”的方法展开深层次解读。第一,解读课文内容。本课中心主题是teenage life。在解读文本内容时,教师不仅要理清阅读材料内容,还应从中凝练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解读学生。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处在人生转折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成长中面临诸多问题,甚至会出现迷茫、叛逆等现象。教师应基于当前阶段中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等,科学设计读写教学目标,使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区相契合。第三,分析读写结合课的特点。在本课中,阅读文本是一封建议信,内容聚焦“青少年的网瘾问题”,而本课的写作以图片内容为主,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亲子关系、同学沟通”等方面展开写作训练。

  结合上述分析,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教师可将本节读写课教学目标确定为:(1)阅读文本内容,掌握建议信的文体结构和表达方式,在阅读中学会理性判断;(2)围绕“青春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讨论,促使学生在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中,形成明确的写作思路,并掌握合作学习技能;(3)学生展开写作训练,并围绕评价量表展开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最终经教师点拨,实现知识迁移和应用[3]。

  (二)基于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维度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还要聚焦读写教学目标,确定读写教学评价维度,对读写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展开评价,并借助评价反馈推进读写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4]。

  例如,在Teenage life一课Reading and writing读写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聚焦读写教学目标,从“阅读、小组讨论、写作”三个方面,确定具体的评价维度,具体如下:(1)阅读评价:完成阅读任务(收集、加工阅读材料主题、

  语言信息)、批判性分析Susan提出的建议,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阅读批注和阅读笔记;(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是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3)写作评价:将阅读中所获得的英语知识进行内化、迁移,最终应用到写作的过程中。

  这三项评价维度与读写教学目标一一对应,能很好地反馈目标达成情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上述设定的教学评价标准,对照自己的学习过程展开自我评价,形成清晰的认知,促进自我成长与发展。另外,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在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之后,教师还应进行适当的补充,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客观。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还应将评价置于真实的场景中,以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

image.png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中,读写教学目标是方向,引领整个教学活动开展。英语教师必须聚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语读写课程教学新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科学设计读写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读写训练中,获得提升与发展[5]。

  例如,在Teenage life一课Reading and writing读写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设置集“阅读—思考—写作”于一体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上,完成“文本阅读理解—情境讨论—写作训练”。

  第一,阅读活动。在以往的读写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固定的流程进行文本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很难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为了落实读写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一些全新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Teenage life的歌曲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思考“视频中青少年面临着什么问题?你给出的建议是什么?”,之后鼓励学生围绕Teenage life这一中心话题,说出与其相关的词汇,带领学生进入文本阅读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阅读学习拓展为多模态阅读,使学生在思考和表达中完成了对文本的高效阅读。

  第二,依托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细读。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了达成读写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灵活借助多样化手段,引导学生围绕文本内容展开全面、深入的阅读,促使学生在全方位解读中,奠定写作的基础。在Teenage life一课Reading and writing阅读中,教师就借助问题引导的模式,结合阅读文本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探究问题:(1)What is the problem of worried friends?(2)Do you think Ms.Luo's suggestion is useful?Why or why not?(3)What other suggestions would you give?在这三个问题中,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具备开放性,需要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层次解读,并进行批判性思考。在这些阅读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实现了对阅读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为下一阶段的写作训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展开写作。在读写课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应根据阅读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要求,基于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从搭建语言写作支架、探索创新、分享反馈三个环节展开写作训练。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先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载体,通过讨论思考,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围绕写作主题进行拓展和延伸,搭建写作支架,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写作的主题,科学选择表达语言。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真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迁移和应用,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根据英语读写课的育人目标,立足“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通过聚焦新课程改革设计读写教学目标、基于读写教学目标确定评价任务、基于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将“教”“学”“评”三者紧密结合到一起,逐渐提升英语读写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孔敏.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新教材读写课教学实践研究:以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 Reading for Writing为例[J].英语教师,2022,22(23):19-23.

  [2]薛建岚.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探究[J].校园英语,2022(48):130-132.

  [3]朱兰婷.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以读写课为例[J].校园英语,2022(33):57-59.

  [4]宋华生.“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J].校园英语,2023(38):97-99.

  [5]潘碧秀.教学评一致性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课堂中的实践探索[J].校园英语,2022(3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