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论文

7

2024-04-30 09:43:17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文章以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为主题展开探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将同一作者、同一主题、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归集到一起,采取自主阅读、合作阅读的方式,在师生和文本的视域融合中形成共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摘要:文章以小学语文课程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为主题展开探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将同一作者、同一主题、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归集到一起,采取自主阅读、合作阅读的方式,在师生和文本的视域融合中形成共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学会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学科中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学生如果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短板,将不仅影响其阅读效果,无法准确提炼文本核心思想,也难以领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深层寓意。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主要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剖析多篇风格迥异的文本,能够在短时间内辨识每篇文本在创作背景、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之处。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更容易形成明晰的阅读思路,为阅读水平的迅速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围绕同一作者,精选阅读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出自名人名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将同一作者的文学作品汇总,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每一篇作品进行细致阅读和深入分析。这有助于挖掘这些作品在创作风格、创作方向、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并让学生分享阅读感悟。由于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学作品有一定局限性,同一作者的作品数量有时不足以满足群文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内阅读资源的同时,可以引入一些高质量的课外阅读资源作为群文阅读的对象。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他们接触和了解更多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以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为例。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多篇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比如《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其中,《爬山虎的脚》属于科普散文,而《记金华的双龙洞》属于记叙游记。虽然这两部作品的体裁不同,但是学生却无法通过这两部作品深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创作风格。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优质的课外阅读资源与教材中的作品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比如,童话故事《稻草人》、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等。按照体裁划分,这四部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记叙文、散文、童话故事、小说。当学生进入阅读状态以后,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逐篇阅读,并将作品当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核心主线提炼出来。比如,《爬山虎的脚》通过对爬山虎叶子具体形状与功能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喜爱之情。《记金华的双龙洞》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反映出祖国河山的锦绣壮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稻草人》主要是通过对稻草人前后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同情怜悯之心。而《多收了三五斗》则讲述了旧中国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农民悲惨境遇的同情,以及对旧社会当权者搜刮民脂民膏的厌恶愤恨之情。

  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细致阅读,每一篇作品的核心思想逐渐显现出来。深入探究这些作品的内容,学生能够发现叶圣陶先生在创作中善于运用拟人、夸张、讽喻、幽默等手法,对人物进行精彩刻画、对事件进行深刻解读,使作品的深刻性和育人性得到充分展现。由此可见,通过对同一作者创作的文学作品进行群文阅读,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在今后再次接触该作者的文学作品时,学生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线,从而为他们节省大量阅读时间和精力。同时,一旦进入阅读状态,学生能够保持清晰的阅读思路,使整个阅读过程更加轻松,阅读效果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111.jpeg

  二、围绕同一主题,开展群文阅读

  所谓“创作主题”主要是指文学作品当中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或者描述的主要内容。在开展群文阅读时,教师可以将“创作主题”作为突破口,选取一些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阅读,这对阅读水平的提升也会有所裨益。而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对象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准确地判定创作主题。如果选择的文学作品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那么便会增加阅读难度,浪费大量的阅读时间。第二,将同一主题的作品中的中心思想提炼出来,然后通过对中心思想的比对,来确定这一类主题的文学作品在写作方法上面存在哪些相同点。第三,确定创作主题以后,应当灵活掌握阅读技巧,有的作品可以采取细读的方法,有的作品则可以采取粗读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并且也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慈母情深》为例。这篇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描述伟大的母爱,根据这条主线,教师可以将描写伟大父爱与母爱的同一类型的作品《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与《慈母情深》结合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明确了这三篇文学作品的创作主题,因此可以采取细读与粗读相结合的方式,对作品的主线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挖掘。比如,在阅读《慈母情深》时,学生可以抓住贫穷辛苦的母亲不顾同事反对和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的主线,体会作者当时复杂的心情。在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抓住大地震后父亲不抛弃、不放弃的心理,坚信儿子在废墟当中等待自己的帮助,最终使自己的儿子重获新生的主线,体会作者对伟大父爱的赞颂之情。而在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可以抓住母亲与父亲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条主线,深刻体会伟大的父爱与母爱。

  当学生明确了这三篇文学作品的创作主线之后,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线索,把每一篇作品的全部内容串联到一起。这种阅读方式更容易厘清阅读思路,阅读方向也不会发生偏移。围绕同一主题进行群文阅读,一方面,学生可以对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字架构产生更深刻的印象。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将主题思想贯穿于字里行间。当学生明确了这一主题之后,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和理解,可以提炼出与主题思想相吻合的文字,形成对文学作品的整体印象。另一方面,同一个主题的文学作品在创作方式或语言文字运用等方面可能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学生明确了创作主题相当于明确了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沿着这一主题的方向理解文字内容既能提升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厘清阅读思路,也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

  三、围绕同一体裁,改进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学作品,从创作体裁上划分,主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等。其中,记叙文、散文这两种体裁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而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说,在阅读和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时,只是将其看成了一篇普通的“课文”,甚至有的学生无法理解和界定“创作体裁”的概念,这就给阅读能力的提升设置了一道坚固的屏障。要想突破这一阅读瓶颈,拓宽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教师应当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对现有的阅读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并对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归集与整合,然后采用群文阅读的方法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种体裁的创作手法,也能够积累更多的阅读经验。

  以《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为例。在学习这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选择多个寓言故事,然后采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对所选篇目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和剖析。除了《亡羊补牢》之外,课内教材还收录了《南辕北辙》与《惊弓之鸟》等多篇寓言故事,虽然每一个故事所诠释的道理有所不同,但是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来把握寓言故事的行文脉络,再将每一个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串联到一起,接着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整理和归纳出寓言故事的创作思路。相比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寓言故事文字架构简单、语言精练、篇幅较短,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多篇寓言故事的阅读任务,分别总结出每一篇寓言故事所要诠释的道理。比如,《亡羊补牢》的故事主要阐述了做事需要未雨绸缪,不要等到坏事发生以后才后悔的道理。《南辕北辙》的故事主要阐述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提前做好计划,定好目标与方向,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惊弓之鸟》的故事则阐述了细致地观察、严密地分析、准确地判断需要通过长期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的道理。

222.jpeg

  通过对三则寓言故事的阅读理解,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寓言故事的阅读方向。当这些寓言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被总结出来以后,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来分析和品评寓言故事的文字创作架构。例如,故事当中的人物性格如何塑造?故事的矛盾冲突如何设定?场面与环境描写如何措辞?因此,选取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开展群文阅读,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将产生以下积极影响:第一,任何一种体裁均囊括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虽然体裁相同,但是这些作品的文字运用、创作手法、情感内涵却存在较大差异,学生接触同一体裁的作品数量越多,脑海当中所积累的阅读经验也就越多。第二,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学生所要阅读的文学作品的体裁已经被确定下来,这就说明学生的阅读方向变得更加清晰。这时,学生可以根据这一体裁的特点,合理选择阅读方法,如细读、默读、出声朗读、粗读等。如果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阅读方法,必然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第三,针对同一体裁的文学作品,如果掌握了其中一篇作品的阅读技巧,那么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做到融会贯通,即把阅读某一篇作品的思路运用到其他作品上面,这样既可以合理控制阅读时间,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阅读灵感。

  四、结语

  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启发下,可以对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和归纳,然后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水平,科学分类阅读资源,以达到理顺阅读思路、提高阅读水平、拓宽阅读视野、活跃阅读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少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选文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2):108.

  [2]林薇.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5):31-33.

  [3]姜立刚,马童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2):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