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音乐合唱教学优化策略研究论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音乐合唱教学优化策略研究论文

1

2024-04-26 09:55:2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合唱是极具艺术魅力的歌唱形式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情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非常重要。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中学音乐合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合唱教学需要进行教学创新。文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先分析了中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然后以高一音乐教学为例,就如何优化中学音乐合唱教学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为音乐合唱教学提供参考。

  摘要:合唱是极具艺术魅力的歌唱形式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情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非常重要。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中学音乐合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合唱教学需要进行教学创新。文章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先分析了中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然后以高一音乐教学为例,就如何优化中学音乐合唱教学提出了几点对策,希望能为音乐合唱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音乐;合唱教学;新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歌唱作为声乐、视听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中学教学体系中,音乐教学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合唱是学生最喜爱,也是音乐教学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情,激发学生歌唱的热情和自信,许多教师都对音乐合唱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不过,受某些因素影响,中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整体质量不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中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合唱教学,创新音乐合唱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强化音乐课程的育人效能。

  一、中学音乐合唱的作用和意义

  合唱作为一种集体参演的歌唱形式,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检验音乐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合唱对演唱者的气息把控能力、音准掌握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音乐大合唱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需要学生认真学习歌唱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生认真练习、积极配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给学生带来多元化的体验;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感情[1]。合唱教学能使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发挥想象力;倾听各声部之间的声音,理解作品主题。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以音乐为媒介,开展合唱训练,让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中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

  (一)对合唱不够重视

  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中学不重视音乐教学,音乐课经常会被“主课”占用,学生上音乐课的时间较少。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创新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合唱教学不够重视,合唱在音乐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小。

  (二)合唱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中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心大多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师在教学中位于主体地位,很少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有趣的方式调动学生热情,导致学生对音乐教学无法产生情感共鸣。而从学生的视角来看,中学生富有个性,他们比较喜欢通俗化、趣味化的音乐作品。这需要教师做好把关工作,避开那些难度大、节奏复杂、专业性强的作品,从童谣、流行歌曲、中国风歌曲中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且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音乐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以培养学生智能、技能为重点,很少会根据实际需要,更改、变换教学内容。在合唱教学中,选用的合唱曲目不仅种类单一,难度也做不到适中[2]。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音乐素养提升。

  (三)合唱的和谐度不高

  合唱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在合唱活动中,参与者需要有合唱意识、集体主义精神,这是确保合唱活动的艺术性、和谐度的根本。中学生虽然在音乐感知、感悟方面有着独特性、敏感性,但是他们年纪尚轻,比较有个性。由于中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不尽相同,所以在合唱活动中许多学生都是只顾凸显自己,很少考虑他人。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让学生领悟和谐的本质及重要性,许多教师会不断将和谐渗透到教学中,一再强调和谐的重要性。但是,当代中学生是寓有个性的一代,许多学生在思想、认知方面都具有多元性。不少学生只是将合唱视为一项单纯的音乐活动,只关注自己是否将训练技巧融入合唱中,是否做到最好,并未将追求和谐放在合唱的首位。在合唱中,他们缺少整体意识,也无法与同伴建立深厚的感情,致使合唱教学中的合唱活动,经常会因为各种不和谐的因素而变得困难重重。

360截图20230321164056885.jpg

  三、优化中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合唱教学,开展合唱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歌唱艺术、歌咏活动在群众生活、精神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音乐教学成为中学教学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补齐中学音乐合唱教学短板,很多学校对音乐教学工作、音乐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调整、把控,为音乐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3]。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正视合唱教学在学生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精神品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合唱教学,将音乐的和谐美和人声的协调美,放在合唱教学的首位,争取通过合唱教学让学生体会作品内涵,理解作品思想、情感和内容,掌握合唱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支持学生开展“青春颂歌”校园合唱节活动等,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品位,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拓展教学内容,培养音乐感情

  音乐课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中需要有充足的资源支撑。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虽然内容丰富、新颖,但是容量有限。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是经过筛选、加工和浓缩的,不够详细、完整。在教学中,教材只能起到一个参考作用。音乐教学具有开放性,这一点在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能体现出来。音乐教学要突破时空限制,不断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创新,促使音乐教学朝更深更远处延伸。这是开阔学生视野的根本,也能培养学生对合唱的感情。因此,在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唯教材论”,不断拓展教学内容,遴选一些通俗化、趣味性的作品,将之融入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如莆仙地区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童谣作品。这些童谣作品联想丰富,意味深长,能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美好记忆。该地中学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将经典童谣如《道一糕,道一饼》《五日节》《天乌乌》等引入课堂,借助童谣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如《五日节》这首莆仙童谣,可谓是端午节前后莆仙地区地方民俗的“写真”,歌词“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龙船,初六嘴企企”,介绍了莆仙地区端午节前后的风俗习惯、饮食传统,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之引入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唱出歌曲的感情,注意控制合唱的速度、力度和节奏;另一方面联系现实生活,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合唱技能。

  (三)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趣味课堂

  音乐合唱是一项集感悟、歌唱、表达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学生合唱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体验。但是,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许多学生虽然喜欢借助歌曲去放松,但是不爱学习音乐知识和技巧,在合唱过程中,也不会主动去思考、体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用直观性较强的多媒体、乐器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品味、体会音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主动聆听、欣赏音乐,真正体会音乐的思想感情,进而融入歌唱中。

  以《鼓乐铿锵》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视频,借助视频介绍一些打击乐器,并选取一些与作品的头、身、尾对应的音乐片段(课件),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画面与聆听旋律,感受音乐的感情。这样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行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合唱《滚核桃》这首歌曲时,教师担任指挥员,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开展合唱训练,而学生则要根据教师的示意,边合唱边打拍子,感受歌曲的节奏。这可以让学生把握音感和节奏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生熟悉乐器的节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荐的形式轮流滚奏鼓槌,并试着由快到慢、由强到弱,击打鼓的不同位置,用敲击鼓面、鼓梆,刮奏鼓边,闷击鼓面,后推奏等演奏技法,感受乐器在音响、音色上的变化,从而让学生了解乐器的节奏特点和曲调特色。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合唱热情

  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许多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根据生活经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随着生活的更迭,音乐创作理念不断发展,音乐的范畴也不断拓宽。教学情境是一种看似无形,却有着强大功能的潜在因素。许多音乐作品只有在适合的情境中才能展现其魅力。在合唱教学中,要想唤醒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掌握合唱知识和技巧,教师需要打通生活与艺术的通道,将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声”与“情”彼此呼应,互联互通,使教学大环境更具启发性[5]。在音乐教学中,如果缺少了这个环节,学生很难体会音乐的魅力。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去感知音乐作品,去思考一些问题,直至学生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能与创作者和音乐作品产生情绪共鸣。

  同样以《鼓乐铿锵》一课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几个生活化的问题,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家都知道哪些打击乐器?下面这些乐器,大锣、小锣、云锣、大小钹,大小鼓、板鼓、象脚鼓、排鼓,哪些是民族打击乐器?哪些是西洋打击乐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带来了什么打击乐器,并引出打击乐器的知识。在合唱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前,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当前在农村,打击乐器、吹奏乐器仍旧广为流传”这个问题,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乐曲背景:“山西绛州地区,人们在采摘核桃后,喜欢将核桃放在屋顶晾晒。核桃晒干后从屋顶滚落到地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首歌曲就运用闷奏、滚奏等手法表达出了这个情境。”这样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就能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生活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隐藏在歌曲中的欢快、喜悦的氛围,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感情。

  (五)增进交流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交流与合作是群居社会的两大特征。音乐虽然是一门视听艺术,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能感知但是无法触及的语言艺术,许多东西都比较抽象。而歌唱作为音乐的表现形式,是需要演唱者与创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尤其是在合唱中,个体不仅要与创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还要与同伴进行心灵对话,要有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确保合唱的和谐性、艺术性。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合作意识、集体精神的培养,并在日常的合唱教学和训练中,将音乐教学与德育结合起来,如组织小组比赛,开展集体讨论、大合唱以及集体评价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做好自己,贡献力量。教师要教育学生理解他人,与同学互帮互助,学会包容,为学生素质提升打好基础,也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的合唱提供保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属于必不可少的课程项目之一,但合唱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合唱教学,对合唱教学清楚定位,推陈出新,创新教学形式,让合唱教学更有活力,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彤.多方合力,提高中学音乐合唱教学水平:浅谈中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与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9):197-198.

  [2]柳春芳.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1):90-92.

  [3]史颖珠.中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12):50.

  [4]郑淑玲,赵国华.浅析在中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新课程,2018(2):212.

  [5]张娟.中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策略解析[J].学周刊,2020(2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