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提升少先队活动课实效的省与思论文

提升少先队活动课实效的省与思论文

12

2024-04-26 09:18:33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少先队工作是学校育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对少先队活 动课程开展的重视,并通过少先队活动课来培养队员正确的价值观念、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少先队员的综合素养则是少先队辅导 员应关注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从少先队活动课的基本特点入手,分析当前少先队活动课开展的误区,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 了提升少先队活动课实效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摘要]少先队工作是学校育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对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展的重视,并通过少先队活动课来培养队员正确的价值观念、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少先队员的综合素养则是少先队辅导员应关注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从少先队活动课的基本特点入手,分析当前少先队活动课开展的误区,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提升少先队活动课实效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课;主体性;儿童性;实践性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少先队活动给予队员启发、鼓舞,以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其在愉快的体验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发展综合能力,需要每一位少先队辅导员的不懈耕耘。作为一名少先队辅导员,更应明白少先队活动课的基本特点,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力争上好每一堂活动课,真正让队员在课上有收获、有成长,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课的育人价值。

  一、少先队活动课的基本特点

  少先队活动课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更强调“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教学活动更多以活动方式呈现。2021年全国少工委发布了《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指出少先队活动课程是少先队突出组织属性,课的基本形式以实践教育为主,并强调少先队活动课应具有以下几项基本特点:

  第一,政治性。少先队活动课应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即活动课程的开展应以政治启蒙及价值观塑造、红色基因传承、共产主义接班人培养为政治导向。少先队活动课应注重培养队员对国家、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注重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渗透活动,给予队员思想道德方面的启蒙。

  第二,组织性。少先队活动课应具有突出的组织属性,尽可能凸显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价值,带领队员参与集体活动,从而培养队员的集体意识、集体观念,促使队员形成“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认知,逐步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第三,实践性。少先队活动课应具有明显的实践特性,朱熹曾说,“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是该课程的主要理念,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是该课程实施开展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少先队辅导员,在充分了解课程特点、综合评估分析队员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组织队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队员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对生活、社会等产生更深刻的感知,获得更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展的机会,发挥实践育人价值,促进队员全面健康成长。

  第四,儿童性。少先队活动课应具有显著的儿童特性,辅导员在组织队员开展少先队活动时,应充分考虑队员的实际年龄特点、成长规律,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易于理解、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真正满足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激发其创新意识、实践参与意识,进而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二、当前少先队活动课开展的误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情况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来说,常见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程包办,削弱学生主体参与

  《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中明确指出,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少先队的主体应为少先队员,在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时,应充分体现少先队员的主体性。但事实上,很多学校及辅导员,在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时,缺乏对突出少先队员主体地位的重视。为了保证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成效或者得到领导的肯定、赞赏,很多辅导员亲力亲为地设计活动、查阅资料,全程参与活动设计、各项事宜。而队员们只是跟着辅导员的节奏,按部就班地做好相应准备即可。虽然这样的活动设计方式简单省事、高效无误,但是由辅导员包办的少先队活动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少先队员主体性的发挥,造成少先队员主体缺失或缺位的局面。这样包办式的活动课很难真正顺应队员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难以激活队员们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二)机械讲授,忽视儿童认知规律

  少先队员年龄尚小且好奇心强,这也决定了在组织活动课时,应充分关注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从少先队员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儿童性。然而事实上,传统的少先队员活动课开展时,存在明显的儿童性不突出等问题。在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研学活动时,教师通常只是带领队员简单地走走看看,或者简单地为队员讲解一些当地的文化知识,并没有真正让儿童参与到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活动开展的效果。此外,很多学校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学科中心”主义,即将学科知识传授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对于少先队活动课的重视度不足,缺乏对少先队员实际需求、兴趣的考虑,导致活动课的开展形式较为单一,脱离少先队员的生活实际,难以真正激发队员的参与兴趣。

  (三)形式单调,弱化活动实践特点

  实践性是少先队活动课的重要特点,也是少先队员学习能力获得发展的重要路径。然而,很多学校及辅导员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虑,通常打着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旗号,将少先队活动课局限于学校、教室,以读书会、写作比赛、知识传授等为主要形式,或者每年在相同的场地开展一次户外活动,如每年以相同模式到同一个烈士陵园扫墓等。这种有限的活动空间、一成不变的活动环境及活动形式,必然会影响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效果,长此以往很难发挥其教育价值,也不利于队员实践能力的发展。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三、提升少先队活动课实效的策略

  (一)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主体性

  从少先队活动课开展的现状来看,活动主体缺失缺位是其常见问题,传统的包办式课程设计方式,以及局限的活动场所、环境是影响队员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时,辅导员应充分尊重队员的主体性,将自己从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转变为活动的“幕后工作者”,积极为队员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队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真正参与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环节,让队员通过亲身组织、体验来获得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少先队活动课中渗透红色文化、培养少先队员的爱国之情,是帮助少先队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少先队活动课开展的重要目标。在开展主题少先队活动课时,辅导员可以从红色文化渗透切入,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为其提供更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性。在组织少先队员开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一主题活动时,先布置前置学习任务:(1)自主通过网络、报刊等多种途径,寻找陈祥榕的相关故事,总结整理,以文字或绘画、手抄报等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记录下来。(2)寻找身边的感人事迹,如身边各行各业中出现的先锋人物等,收集这些人物的感人事迹,在上课时进行分享。(3)通过了解这些先锋人物的感人事迹,思考应该如何做好新时代的好少年,延续这份清澈的爱。队员们以小队合作、自主探讨、即兴讲故事或表演的形式分享交流。通过给少先队员活动前布置探索任务,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主动收集材料、整合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获得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具体的少先队活动课中,可以由队员自主分享、反思切入,进一步整合、拓展少先队活动内容,让队员们在“忆先锋,寻先锋,赞先锋,当先锋”的活动中获得情感升华,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深化其爱国之情。

  (二)尊重儿童认知规律,彰显儿童性

  少先队活动课程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凸显活动的儿童性特征。想要实现这一活动目标,提升队员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性,就要尽可能地为少先队员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同时在充分考虑少先队员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组织其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吸引少先队员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大胆地献计献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开展“清明祭英烈”少先队活动课时,可以围绕“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这一主题,组织少先队员开展“蔡威事迹展陈馆参观学习”活动,考虑到队员生活的新时代环境与英雄人物生活的时代相距久远,仅仅依靠解说员讲解,难以真正让队员们感受到英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之情、无私奉献,这样活动的开展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具体实践中,为了充分体现活动的儿童性,同时发挥队员的创造性思维,辅导员在带领队员完成参观后,组织全体队员共同策划活动课任务。先让队员们自主通过网络技术等手段了解蔡威同志的英雄事迹,再以漫画、表演、情景剧、诗歌朗诵等方式形象地呈现相应的事迹,如通过即兴表演的方式呈现蔡威“吞密码簿”这一英雄事迹。以儿童化的方式来丰富少先队活动课的内容,既能够让参观活动契合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还可以让队员在儿童化的创作中真正感受蔡威同志的英雄事迹及其精神品质,真正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达到更加理想的活动效果,实现活动育人价值。

  (三)丰富活动形式,凸显实践性

  第四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辅导员应重视培养少年儿童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重视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这就为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需要辅导员在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时,关注活动形式,尽可能地凸显活动的实践性,突破传统单一的课程形式,尽可能为少先队员提供更多元、更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其在不断实践中,获得思想教育。

  例如,在组织少先队员开展研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对活动形式的关注。在开展“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时,辅导员先布置活动课前任务,让队员们自主在云上学习九仙村人民面对灾难重建家园“滴水穿石”“攻坚克难”的故事。辅导员再带领学生走进宁德九仙村,引导队员们现场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分小队做任务开展活动:有的小队现场采访村支书并邀请他为少先队员讲解当年的故事;有的小队以即兴情景剧的方式再现九仙村人民面对百年罕见的泥石流灾害时,习爷爷深入九仙村,鼓励当地村民发扬“水滴石穿,攻坚克难”精神重建家园的故事。最后结合当地特色文化——采茶制茶,少先队员学习采茶的相关知识和采摘技巧,走入茶园,亲自体验采摘过程,感受采茶的艰辛与不易,加强少先队员对“劳动改变生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的深刻体验。让队员们在“云上探寻、实践行寻、体验追寻”的活动中不断地汲取畲族人民开拓进取、勇于创业的美好品质,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水滴石穿,攻坚克难”精神,从而指导队员的学习和生活,树立为家乡建设的壮志,深化家国情怀。通过拓展实践活动项目和载体,采用全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实践方式,引导少年儿童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线上线下参与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知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学生对活动的代入感和获得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少先队活动课是帮助少年儿童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和方法。重视少先队活动课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改进的方式意义重大。作为少先队辅导员,应当从少先队员自身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出发,从少先队活动课的具体特性入手,打通学科逻辑与儿童的心理逻辑,深入地反思、探索、创新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策略,真正做到“问需于童、问计于童”,有效提升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效性,最大化发挥少先队活动课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孔苗.少先队红色故事育人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2]李新侠.核心素养视域下少先队员的素质培养[J].江西教育,2019(36):10.

  [3]郑聪丽.基于社会化发展的少先队活动的开发与实践——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河实验小学“SC66”成长课程[J].少先队活动,2021(12):20-21.

  [4]徐文超.创新设计活动提升队员素养——少先队活动课实施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9(10):220.

  [5]毕宏.以中年级绘本阅读为载体,构建少先队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J].少先队研究,2018(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