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四度”阅读策略探索—以“大丰区幸福路小学”为例论文

2024-04-24 11:36:1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父母管理缺位、情感孤独的状况,课外阅读状况也不容乐观。文章以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活动为主题展开探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有温度、有高度、有宽度、有长度的“四度”阅读策略,做好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工作,给予他们阅读关怀,助力他们快乐成长。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父母管理缺位、情感孤独的状况,课外阅读状况也不容乐观。文章以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活动为主题展开探究,结合具体实践,提出了有温度、有高度、有宽度、有长度的“四度”阅读策略,做好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工作,给予他们阅读关怀,助力他们快乐成长。
关键词:阅读关怀;“四度”阅读策略;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不仅限于物质层面,更要在精神生活方面对他们加以关怀,让他们好读书、多读书,在书中汲取养分、培养情操、陶冶性情。
一、阅读有温度:营造氛围,让学生憧憬阅读
要调动留守儿童的阅读积极性,必须努力为他们打造富有书香气息的阅读环境,使其油然而生阅读欲望。
1.创设书香校园环境
打造抬头可见、随处可遇的阅读文化氛围。学校电子屏循环播放有关读书的诗句名和推荐书目;墙壁上到处挂着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和经典诗文;橱窗里展示学生的“读书采蜜本”、手抄报、诗配画等,让留守儿童时刻感受阅读的力量;走廊间精心设计主题式开放书吧,让留守儿童读到喜欢的图书。学校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了“鹿鸣书屋”,按地域摆放适合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图书若干册。“鹿鸣书屋”里还摆放着学生的阅读成果,如低年级的诗配画,中高年级的读后感、读书小报等。这些让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阅读兴趣更加浓厚。
2.打造书香班级文化
学校每个班级都设有图书角。各班图书角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布置的,共拥有200余册图书,并不定时更换。班级设有小小图书管理员,对图书的借阅、归还及时登记,既开放阅读,又管理有序。教室后面黑板上专门开设“好书推荐”和“读书心得”专栏,及时推荐好书和展示阅读成果。在这样书香四溢的教室里,学生主动读、乐意读。
3.营造社会关怀的阅读氛围
书源少、没有课外书读是最大的问题。为满足留守儿童课外阅读需要,学校借助社会力量,由当地妇联、团委、图书馆联合学校等组织开展“爱心图书募捐”为主题的爱心捐书活动,推动校园赠书热潮,解决留守儿童没书看问题。区图书馆还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免费办理借书卡,让留守儿童拥有丰富阅读资源。学校还成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定期与家长交流,要求家长在家中购置一些课外阅读书籍,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书橱。针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部分教师发起倡议,为他们购置小书架。学校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组织教师或大学生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前往留守儿童家中,进行阅读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阅读困难。
二、阅读有高度:方法指导,让学生高效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读书指导,就要教给他们适当的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能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愉悦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
1.分层选择,推荐合适的书籍
留守儿童进行课外阅读,第一个要面对的问题是读什么书。学校依据《盐城市小学语文、英语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和学生年龄特点推荐适合留守儿童阅读理解层级的书刊。如低年级学生以绘本、童谣、儿童诗、童话故事等为启蒙读物;对中高年级,推荐经典名著类书籍、科普知识类书籍。在推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低段留守儿童更喜爱以图画为主的书刊,中高段学生则推荐篇幅更长的书刊。这样循序渐进,课外阅读效果更好。
2.学习运用,掌握多种阅读方法
浏览、圈点、批注、精读、品读、摘抄、赏析、心得等,都属于阅读方法。对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品味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感受作者写作手法和所表达的感情;对于科普类书籍,只要大致浏览即可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对于感兴趣的,可以再细读。一般可以让学生默读,诗歌、韵文等可以放声朗读和背诵,通过诵读感受诗词的内涵美和音韵美。此外,还要根据留守儿童阅读实际,作具体针对性指导,以提升他们的课外阅读效率。总之,合适的阅读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3.制订计划,提升自我阅读管理能力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督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很难坚持每天阅读。因此,教师更要加强督促引导,给予他们更多关注,提出明确的阅读任务。开学时,帮助他们根据个人阅读能力制订阅读计划,明确阅读数量、时间和进度。例如,一学期计划读多少本书,每本书计划读几天,每天读多少页。完成后,在“自我评价栏”打钩。教师一周总结一次,对按计划坚持每天读书的留守儿童,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形式督促他们按读书计划完成相应阅读任务,养成读完整本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管理意识和能力,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一蹴而就。
三、阅读有宽度:创建平台,让学生享受阅读
阅读活动是引导留守儿童正确阅读,推动留守儿童阅读兴趣的强大推动器。学校积极创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可以激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热情,让他们乐在其中,感受读书快乐。
1.举办“鹿鸣读书节”
为了让每位留守儿童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享受阅读快乐,学校借助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举办一年一届的“鹿鸣读书节”。在“鹿鸣读书节”,“跳蚤书市”、读书征文竞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课本剧展评等活动精彩纷呈,学生积极参与,不少留守儿童都能获奖,得到同学和长辈赞许,他们的阅读愿望更加强烈。
2.鹿鸣最美伴读者
父母在线伴读。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虽然父母远在外地,但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和家长进行在线阅读交流。亲子共读可以让儿童和父母之间有更多共同话题,拉近亲子距离。有很多家长表示自己文化程度低,和孩子一起阅读可以提升自我,能更好指导孩子学习。在伴读过程中,家长跟孩子共读一本书,一起谈一谈书中人物、故事,猜一猜最后结局,一起谈一谈读后感受。当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看到父母和自己看同一本书时,不仅感受到亲情的快乐,更激发了读书热情,读得更投入。父母伴读给孩子做榜样,孩子会做得比父母更好。
师生共读。教师不仅是阅读的推进者,还是阅读的陪伴者,对留守儿童提供及时帮助,和他们共读一本书,一起评析书中的人物,一起写读书心得体会。比如,学校举行“师生共读一本书”成果展。除了教师伴读外,还组织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两两结对,伙伴伴读。
志愿者伴读。学校还招募了一批文化素养高的志愿者和有丰富亲子共读经验的家长志愿者,对父母不在家、老人不识字的留守儿童对接帮扶,实施伴读计划。大学生志愿者重点利用暑假时间到留守儿童家中一起读书,家长志愿者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时间,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与自己的孩子共同生活和学习。
3.鹿鸣阅读社团
学校还成立了鹿鸣阅读社团,阅读社团共吸纳近180名留守儿童,按年级分为六个年级阅读社团小组,在活动时间,有专门的阅读老师指导。各年级平均每年组织社团活动40多次,每年师生共读书籍10本。故事会、书签制作比赛、读书小报展、手绘人物图谱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了留守儿童阅读兴趣。
四、阅读有长度:保障到位,让学生持续阅读
高效的阅读需要高效的常态管理,需要有长效机制的保证。学校和家庭要通过多种举措,让阅读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每天“三读”,确保读书时间
对本校留守儿童课外读书调查显示,59.2%的学生只用很少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平均每天阅读时间在1小时内的学生只有10%,6.2%的学生几乎不看书。从中发现,留守儿童阅读课外书时间极少。为了保证留守儿童读书时间,除了每周课外阅读指导课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时间:一是上午到校20分钟;二是每天中午20分钟午读;三是每天将阅读课外书作为常规家庭作业,占据30分钟。每天上午到校20分钟和中午午餐后20分钟是师生共读时间,让全班学生在这个时间段自由阅读他们感兴趣的书籍。教师和他们一起读,午读或者阅读课进行读书分享,同时布置他们每天晚上回家读书30分钟。这有助于他们通过阅读找到一些学习乐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分享自己,在分享中收获学习的快乐。实践证明,师生共读活动的开展,师生之间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实践表明,留守儿童从开始时需要教师提醒阅读,到后来主动与教师交流阅读感受,课堂表现发生改变,课上爱举手发言,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2.适时评价,强化激励功效
为了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管理,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完成规定的阅读量。学校设计了《大丰区幸福路小学留守儿童课外阅读记录卡》,记录卡采用表格式填写,含阅读书目、阅读章节、阅读时长、阅读感受等。教师根据阅读记录卡重点跟踪留守儿童阅读量,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简单评价,以正面鼓励为主,并定期在班级开展记录卡展示活动。用课外阅读记录卡适时评价,避免课外阅读“放任自流”,使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有了保证。
3.家校合力,联动管理力量
留守儿童的阅读仅在学校是不够的,家庭也是他们阅读的主要场所之一。只有家校联动,课外阅读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学校做到“三个一”:每学期开展一次留守儿童家庭课外阅读状况调查、召开一次亲子阅读交流会、举办一次家长如何伴读指导讲座。学期末还举行书香家庭评比,请获奖家庭的父母做经验介绍。家校合力有力促进了留守儿童阅读能力提升。
五、结语
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家校正确帮扶和引导。尤其是留守儿童,教师需要给予更多阅读关怀,帮助他们丰富精神生活、开阔眼界,也让他们获得更多正确认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石红芳.关怀留守儿童,助力快乐成长[J].学苑教育,2018(24):1.
[2]卢望.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4):44-45.
[3]闫康.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1(13):175-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