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样化评价促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探析论文

2024-04-18 15:29:4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围绕发展性评价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教师使用激励性评价、引导性评价、反思性评价等评价方法,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摘要:文章围绕发展性评价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教师使用激励性评价、引导性评价、反思性评价等评价方法,在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多样化评价;教学策略
多样化评价以评价对象为主体,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使评价对象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多样化评价的核心理念是注重评价对象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在创新、探究、合作、实践能力的发展方面,多样化评价所发挥的正向促进作用不言而喻。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应当围绕学生的需求,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实施激励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激励不仅限于语言上的鼓舞,还包括情感上的激励、物质上的奖励、行为上的赞赏等,在发展性评价中,激励性评价是最为直接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对地理学科兴趣度较低的学生来说,适当地对其进行激励,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学好地理学科的自信心。而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教师应当合理掌控激励的时机。首先,在教师讲述某一个知识点时,提出一些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模棱两可,或者无法用正确的语言将答案描述出来,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当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完毕,对学生的表现予以鼓励,再向学生细致讲述正确的答案。其次,在平时的随堂测验或者考试中,如果学生出现的错误集中在某一个知识点上面,教师可以针对易错点详细予以讲述,并鼓励学生多练习一些与易错题型类似的习题,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将大有帮助。
以“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为例,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以及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主要特点。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一些专业性问题。比如,风的形成来自于水平气压梯度力,而在风的受力状况示例图上可以判定出具体的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与等压线成夹角的风向。那么,如何在等压线图上表示任一地点的风向?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同时,也需要熟练掌握等压线与风向的概念,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综合性题型,因此,部分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勇于试错,鼓励学生梳理有关等压线、风向的知识。在等压线图上画出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接下来,在确定南、北半球以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或者向左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来表示该点的风向。
教师要掌握激励的时机,在学生陷入迷茫时,利用鼓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认识比较模糊,教师要从鼓励、提示、正确引导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指明正确的解题方向。基于对这一方面的考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经常性地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使学生能够逐渐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留心观察学生的表情有何变化、行为举止有何变化、回答问题是否积极等,如果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精神面貌及学习心态发生变化,那么,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与学生共同协作来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比如,有的学生在遇到难题时缺少耐心,在发现解题思路之前便中途放弃,针对这一群体,教师应当通过正向鼓励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清醒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二、实施引导性评价,发展推理思维
引导性评价已经成为高中地理教师较为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评价的针对性,即教师的评价语言多以本节课所讲授的地理知识为主,并且,所评价的内容大多数属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往往以问题所列的已知条件为切入点,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分析,为学生指出一个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在这一方向的指引下,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推理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其二,评价的符合性,即教师在使用评价语言时,应当与问题情境相符合,不能脱离主题而讲一些题外话,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使其快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其三,评价的创新性,即教师在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引导性评价时,可以将与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点作为解决问题的一条有利的线索,然后,让学生沿着这条线索去探究和挖掘问题的本质,这对巩固基础、拓宽视野,培养和锻炼推理与发散思维将起到重要作用。
以“产业区位因素”这一章内容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了解区位的含义,并熟练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指导性评价。在评价之前,教师首先为学生布置一项合作讨论的任务,比如,我国的东南丘陵地区主要种植耐酸的茶树、油茶等作物,华北平原分布着较为广阔的盐碱地,这种土壤类型对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因此,该如何改良东南丘陵地区与华北平原地区的土壤性质,以此来提高各种作物的适应性。如果学生对问题当中出现的两个地区比较陌生,或者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并没有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则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对学生实施指导性评价。比如,针对华北平原的盐碱地,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个视频资料,视频中展现这幅画面:自古以来,黄河古道有大量的沙荒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美好愿景对当地农民来说有如痴人说梦,究其原因是当地的土壤盐碱度较高,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无法汲取土壤中的养分而过早枯亡,但是,当地的广大农户自从采取了井灌井排、覆盖地膜、引淡淋盐等方法以后,土壤环境大为改善,粮食与果蔬的产量也连年创造新高。在视频资料的引导下,学生不仅懂得了盐碱地的改良方法,并且从视频影像资料当中推理出以下结论:土壤经过改造之后,土壤肥力与生产力大幅提高,当地的土壤环境也更加适合发展农业生产活动。
这种引导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发展学生的推理思维也将产生积极影响。教师在实施引导性评价时,学生对问题已经产生了深刻印象,并会在教师的引导性语言中寻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实施反思性评价,夯实学科基础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对一些知识点产生模糊的认知与理解,以至于陷入学习瓶颈,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一问题,会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反思性评价,即针对平时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易错点进行回顾和温习,选择学生代表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分享给大家。这种方法能够考验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同时,也能够夯实学生的地理学科基础。在运用这种评价方法时,教师需要事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再为学生量身订制一套科学、完整、适用的教学方案。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在地理学概念、地理现象等方面着手,专门选择一些基础练习题,以巩固和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精心选择一些拔高类与创新类的题型,以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以“地球上的水”这一章内容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了解水资源的概念以及水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在结束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单元考核的方法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考查结果查找薄弱环节。比如,在考核过程中,学生遇到了这道问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在北半球冬季有哪些共有洋流?这道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流概念以及主要洋流名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忽视了这种概念性知识的重要性,则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性评价来帮助学生回顾与温习这一知识点。比如,太平洋海域的主要洋流包括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千岛寒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以及西风漂流。大西洋海域的主要洋流包括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本格拉寒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印度洋海域的主要洋流包括厄加勒斯暖流、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以及西风漂流。通过对主要洋流的梳理可以发现,三大洋的共有洋流主要有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以及西风漂流。
反思性评价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在实施反思性评价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回顾与温习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也会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进行深刻反思。反思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混淆了哪些地理概念、遗漏了哪些重要的知识点、错解了哪些基础知识所关联的信息等。在反思过程中,学生找到自己的薄弱点,如果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无法突破学习瓶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询问教师的方法来解决,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四、结语
多样化评价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运用,使教师的教学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同时,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也会在多样化评价方法的带动下得到大幅提升。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应当时刻考虑学生的主观需求与感受,并将多样化评价与教学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而为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尚锦.基于地理综合思维评价的课堂问题设计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1):58-60.
[2]李琪.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地理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197-199.
[3]张福彦,于歌唱婉.高中地理教学中深度思维的概念、价值与实践逻辑[J].教学与管理,2023(4):5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