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与工匠精神的关系研究论文

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与工匠精神的关系研究论文

2

2024-04-17 15:05:44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主题为“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讲话

  摘要 :  为了研究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与工 匠精神的关系,文章采用劳动价值观量表及工匠精神量表,以便利抽样法对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的 1 127 例样本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劳动价值处 于中等偏高水平;中职学生工 匠精神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且是否有社会实践经历在工 匠精神水平上呈 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中职学生工 匠精神总水平与劳动价值观呈正相关,且与劳动心 智观的相关 性更高,然后从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有待改善、中职学生工 匠精神有待提升,以及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 与 工 匠精神的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   劳动价值观;工匠精神;中职学生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主题为“坚持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的讲话,再度强调了  劳动教育的特殊意义。劳动教育是指有计划地组织理  论与实践,以培育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劳动  技能、劳动品德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 。成尚荣[2]认  为,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劳动教育的各个层面  体验、探究劳动的价值,并使之内化为价值观 。杨颖  秀[3]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劳动教育新的育人价值, 即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反思、吃苦耐劳、合作、创新精  神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在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更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 生的工匠精神,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毕业后从事的岗 位。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时代,在从制造大 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进程中,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 的培育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概言之,拥 有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可以让学生具备优秀的职业素 养和品德,那么,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与工匠精神是否 具有相关性? 如何通过积极的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 工匠精神呢?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 和工匠精神的调查, 了解二者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以 便为更好地改善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依据。

  一 、  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采用劳动价值观量表及工匠精神量表,以便利抽 样法对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的中职学生进行现场 调查。每个专业每个年级随机选取 2 个班,对 18 个班 级的 1 13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收有效问卷共 1 127 份,有效率为 99.7%。

  (二)对象的一般资料

  1  127 例样本中,男生有 763 例(67.70%),女生 有364 例(32.30%);曾担任学生会干部的有 117 例 (10.38%),担任班干部的有 181 例(16.06%),从未担任 学生干 部的有 829 例(73.56%);住 校生 有 874 例 (77.55%),走读生有 253 例(22.45%);独生子女有 119 例(10.56%),非独生子女有 1 008 例(89.44%);家庭 居住地为农村的有 436 例(38.69%),非农村的有 691 例(61.31%)。

  (三)方法

image.png

  2.资料收集。通过问卷星平台收集资料,研究者现  场解释研究目的及填写要求,告知学生答案没有对  错之分且问卷仅限于学术研究,相关信息将严格保  密 。通过班级群将问卷二维码发送至班级群,学生自  行填写提交 。为了保证问卷内容的真实性,采取匿名  填写方式 。深度访谈以 9 名不同专业的学生为对象, 采用一对 一 的形式进行提问,访谈过程中在聚焦主  要研究问题的同时,也保持访谈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访谈活动并不局限于面对面的形式,也可通过邮件 、 QQ、微信等方式进行。

  3.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录 入,采用统计描述、t 检验及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检验 水准 α=0.05。

  二 、   结果

  (一)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得分情况

  中职学生劳动价值总分为 51.79±7.00 分,处于中 等偏高水平。其中,劳动美德观维度得分为 21.05±3.89 分,劳动心智观维度得分为 17.84±3.15 分,劳动功利观维度得分为 12.90±3.02 分,如表 1 所示。

  (二)中职学生工 匠精神现状及社会实践经历对工匠精神的影响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总分为 22.91±3.44 分,处于中 等偏低水平 。其中,爱岗敬业维度得分为 6.66±1.62 分,精益求精维度得分为 5.50±1.65 分,执着专注维度 得分为 5.39±1.09 分,推陈出新维度得分为 5.40±1.10 分。

  有无社会实践经历对中职生工匠精神具有显著性影响 , 且在精益求精和执着专注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其他两个维度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如表 2 所示。

image.png

  (三)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与工匠精神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显示,工匠精神总水平与劳动价值观呈 正相关,且与劳动心智观的相关性更高 。除了执着专 注维度,劳动价值观与工匠精神其他各维度均呈正相关,如表 3 所示。

  三 、  讨论

  (一)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有待改善

  蔡芬等根据劳动价值观将大学生群体聚类为积  极劳动者和消极劳动者,发现积极劳动者的各项学习  参与度更高,学习满意度也明显高于消极劳动者,证  明了培养学生积极劳动价值观的重要性。本次调查发  现,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各维度得分中,劳动美德观  得分最高,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是还有 19.4%的学  生得分偏低 。这说明大部分中职学生赞同劳动光荣, 也认可要尊重劳动者,但是还有不少的学生看不起体  力劳动者,这跟徐海云[6] 的研究结果一致 。 同时,赞同  劳动光荣的学生也不一定都热爱劳动。从访谈中可以  发现,多数中职学生缺乏积极的劳动态度,缺乏艰苦  奋斗精神,逃避困难 。因此,中职学生的劳动美德观还有待加强 。现在学生在家里并不需要进行艰苦的劳  动,有些甚至连洗衣做饭都很少参与,对于劳动美缺  乏实际的体验。这提醒学校劳动教育不能只空谈劳动  的意义,而应该多让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劳动,体  会劳动的乐趣,并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的意识,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艰苦的劳动  中体会到劳动的精神价值,并将价值内化于心、外化  于行 。中职学校应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并深入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与专业  技能教育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宣  传劳动模范人物的事迹,并建立劳模工作室,让师生  感悟勤劳勇敢、艰苦奋斗、淡泊名利、自强不息的劳模  精神,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多给学生创造实习的  机会,如让学生轮流到实验室值班,给老人送爱心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劳动最美、劳动  最光荣,进而提高学生的劳动美德观。

  中职学生的劳动心智观得分也处于中等偏高水  平,但是还有 20.1%的学生得分偏低。这说明大部分中  职学生赞同“ 巧干”,愿意思考问题,将事情做得更好。

  同时,从教师的反馈来看,很大一部分学生做事就是为 了完成任务,一些参与实习实训的学生,期待的不是自 己做的事情达到要求,而是“到点下课”。这提醒教师在 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工作质量,正确 认识“巧干”,“巧干”不是“投机取巧”。换言之,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约用物与用时,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多思考、多实践,对操作流程进行反复优化,并在  实践中不断反馈完善。中职学校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  从数据库查找文献,利用网络平台与专家沟通交流,查  找最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心智观。

  中职学生的劳动功利观得分偏低,处于中等水 平,其中有 29.9%的学生得分偏低 。这说明很多学生 更看重劳动的物质回报,这可能与他们平时缺少劳 动,没有或很少体验到劳动带来的精神方面的乐趣 有关 。因此,中职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鼓励学生 发现劳动为自己带来的益处 。例如,参加劳动不但可 以将亲身的体验转化成新的知识,还可以将经验进 行升华再造 。徐海娇[7]指出,通过劳动获得的知识与 能力常常终生难忘 。当然,中职学校在进行劳动教育 时也可以改变劳动的形式,如在劳动比赛中,让学生 拍摄劳动视频分享劳动乐趣,或者让学生反复刻意 练习某项劳动技能以掌握特殊的手艺等 。这些都可 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带来的多方面益处,改善学 生的劳动功利观。

  劳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价 值观,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良好 的劳动习惯,提升其劳动技能。通过访谈发现,很多学 生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 , 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不高,对 劳动的热爱程度不高。建议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劳动习 惯的重要性,提高技能培训的要求,鼓励学生创新,引 导学生发现劳动的益处 。对此,中职学校可通过邀请 劳动模范展示技能,营造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动者、学习劳模精神的氛围[8],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等方 式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入社区,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另外,注重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会体谅他人、尊重他人,通过辛勤的劳动增强体魄,磨炼意志,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避免 劳动价值观方面的误导[9],中职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切忌把劳动当成惩罚手段,其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如实践劳动后的心得分享等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image.png

  (二)中职学生工匠精神有待提升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其中,爱  岗敬业维度得分最高,执着专注维度得分最低,这与何玲燕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态度还是积极认真的,但是缺乏精益求  精的态度,尤其在当今商品化社会,生产线趋于机械  化、自动化,讲数量不讲质量,加上电子产品的影响, 导致有些学生比较浮躁,缺乏专注力 。因此,精益求精  维度得分均比较低 。而对于如何转变这种态度,有学  者认为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工匠精神宣传,并及时关  注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动态 。在信息化社会,这不失为  一个好办法,但是态度的转变,关键是个体内心的认  同,因此,也有教师认为可以通过让一些典范人物,尤  其是身边的同伴,在课堂现场展示一些精湛的手艺来  打动其他学生,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手工艺品的劳动教育,如进行织手套等手工劳作,让学生静下心来自己完成一件作品,体会安静做事的乐趣,感受静心创  作相对浮躁不安时情绪的变化,这也是培养工匠精神  的有效方法。调查中也有学生提及教师反复帮助自己  修改手抄报等作品可以培养精益求精的品质。这提示  中职学校在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方面可以提高标准, 分次评价,并且多从细节进行引导。比如,提醒督促学生  一丝不苟地完成作品,以及认真对待实训后的整理等。

  中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对工匠精神中的精益  求精与执着专注维度具有显著性影响 , 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真实场景对知  识和技术的严格要求,由此促使态度转变为执着专注  与精益求精。真实的劳动服务过程比虚拟的劳动教学  更加严谨,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企业“6S”管  理的具体落实,可让学生认识到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调查中也了解到,参与过社  会实践的学生认可其对提高自己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希望能多参与一些实践;没有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  也很乐意参加社会实践 。 目前,学校的劳动实践主要  集中在最后一学年,前期的实践比较少 。因此,建议中  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学校自主创业等方式增加学生  的实践机会,为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打下基础。

  (三)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与工匠精神的相关性

  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尤其是劳动心智观与工匠  精神呈正相关,可能是其参与的劳动实践越多,对劳  动的认可度越高,劳动技能熟能生巧,产品质量得到  提高,而学生感知自己的技能进步后,兴趣增加,对自  己的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对产品质量要求也变得更高, 因此工匠精神素养也越来越高。这提醒中职学校在培  养工匠精神时要鼓励学生多思考,提高其劳动心智观。 作为中职教师,在发现学生成果后要及时鼓励,以满  足学生的精神成就感,同时鼓励学生珍惜劳动成果, 并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肯定学生的劳动价值,以及用  心做事、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  好的劳动价值观 。另外,劳动美德观与工匠精神相关  性低,可能是学生虽然口头上认同劳动光荣,但是实  际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针对这类情况,中职  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意  义,使其明白坚持适量劳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还  可以给自身带来持久的乐趣,同时可以创造出独一无  二的作品,提高自身创造力 。 中职教师也可以通过引  导学生创造自己的作品或提高自己的技能,如参加比  赛,体验自己的辛勤劳动带来的技术、品德提升 。此  外,劳动价值观与执着专注相关性低,无统计学意义, 分析原因,可能与样本执着专注维度得分偏低有关, 而样本执着专注维度得分偏低是受到了其他因素影  响。劳动价值观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推陈出新三个  维度均呈正相关,这说明有良好劳动价值观的学生更  加认可自己的专业,工作态度更积极主动,做事善于  思考,对质量要求精益求精,在产品材料与工艺流程  方面会有自己的见解,并会主动创造改进 。因此,为了  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中职学校可以引导学生与岗  位优秀工作者进行交流,或者参观一些能工巧匠的作  品,以此激发其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提高其对自  己的要求,使之做到精益求精、不断完善。钟霞[11]认为, 学校可以将劳动课程与其他课程融合,形成协同育人  效应,通过劳动教育,提升工匠精神。杨敏[12]则认为,可  以将工匠精神培养目标列入课程教学目标,这样有助于职业学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 因此,中职学 校可以通过将劳动教育融入技能训练课程,将工匠精 神各维度目标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爱上 自己的工作,不断精益求精,逐渐提升自己的工匠精 神,为以后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 、   结语

  此次调查显示,中职学生劳动价值观还有待提高, 尤其是劳动功利观,这是因为学生对劳动给个体带来  的其他益处认识不足 。 同时,中职学生对自己要求不  高,工匠精神素养水平偏低,尤其在专注维度与精益  求精维度得分偏低。此外,调查也发现,劳动价值观与  工匠精神呈正相关 。 因此,建议中职学校完善劳动教  育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  劳动价值观 。另外,通过观察参与技能比赛的选手如  何有序管理用物与反复打磨操作等细节,引导学生对  自己的劳动习惯进行反思; 通过增加学生劳动实践、 组织学生创作手工艺品、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等方法帮  助学生发现劳动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与快乐;鼓励学生  思考创新劳动方法,进行技术改良,进而优化劳动价  值观。如此,通过劳动价值观的优化,可引导学生培养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当然,后期还将继续研究如何  进行劳动教育改革,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 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1).

  [2] 成尚荣.让劳动价值观照亮学生心灵[J].新课程评论,2020(10):7- 11.

  [3] 杨颖秀.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省思与超越[J].中小学管 理,2019(5):23-25.

  [4] 蔡芬, 叶佳倩,谢鑫,等.高校大学生学习经历对劳动价值观影响 的实证研究:基于 5 所高校 563 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扬州大学 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3):72-78.

  [5] 张绍清.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D].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2020.

  [6] 徐海云.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转型与嬗变研究[J].未来与发 展,2019(5):51-55.

  [7] 徐海娇.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J].中国教育学刊,2019(6):51-56.  [8] 党印,李坷. 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新时代劳动教 育[J].中国高等教育,2021(增刊 3):62-63.

  [9] 岳伦雯.走出学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迷途[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21.

  [10] 何玲燕,王志明,邱羽柔.初中劳动教育中工匠精神形成及影响 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4):72-76.

  [11] 钟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劳动教育的路径探究[J].广西教育,2023 (3):60-62,111.

  [12] 杨敏.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J].西部素质育,2019,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