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逆向设计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探究论文

基于逆向设计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探究论文

2

2024-02-19 10:54:58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逆向设计内涵和“教—学—评”一致性内涵,然后以《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群文阅读为例,提出了基于逆向设计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策略,以期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逆向设计内涵和“教—学—评”一致性内涵,然后以《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群文阅读为例,提出了基于逆向设计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策略,以期有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逆向设计,“教—学—评”一致性,群文阅读,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教学向着多元化发展。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从学的角度进行思考,关注学习结果,将学习评价前置,再设计教学活动,与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相契合,有利于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逆向设计内涵分析

  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提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1]。教学设计者在开始时就要详细阐明预期结果,即学习优先次序,以及根据学习目标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现性行为来设计课程。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先考虑教什么及怎么教,更关注的是教学输入;而逆向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分别指向学习目标、学习评价、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前要先考虑这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从学习结果出发进行逆向思考,确定学习目标之后,思考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习目标已经达成,将学习评价前置,收集好评估证据来指导教学,最后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二、“教—学—评”一致性内涵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时要体现学习目标、内容与评价的一致性。学者崔允漷将“教—学—评”一致性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清晰的目标始终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这强调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即所有的活动探究都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任务。第二,从两方面去理解“教—学—评”一致性。对教师而言,“教—学—评”是一种需要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教学思维。对教师与教研专家而言,不是教师只负责教,教研员只负责评,这样很容易出现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情境而情境的教育乱象。第三,它指向有效教学,不是语言游戏,而是落到实处的教学目标的达成。第四,它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2]。

  所以,对于“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解,笔者认为应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都围绕目标展开,建立目标、活动、评价相互间的关联,体现以学定教、以评定教,使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基于逆向设计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强调追求理解,评价先行,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后,先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再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教学、学习和评价同步发生,在整体设计与实施中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基于逆向设计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实施策略

  (一)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基石。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关注新教材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还要注重对学情的分析。基于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构建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打通多文本的语言信息和内涵,从学生的语文素养成长和心灵品质成长的需求角度来综合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最终确定既符合教学实际,又能够落实单元学习要求的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收获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下面,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的群文阅读为例,对《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进行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本单元以“苦难与新生”为主题,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课程标准》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中强调要“深入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人格品质,感受思想和语言的力量”。该任务群旨在通过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逐步觉醒、不断进步的历程,感受作者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和对正义力量的坚定信心,体察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体会中华民族新生的喜悦及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教材分析

  学习提示中指出三篇小说的主题内涵、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塑造典型人物的手法等,提示在教学中要从小说的语言、细节描写入手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主旨。三篇小说都是通过女性的变化和觉醒表现了“苦难与新生”的主题。

  3.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小说相关的必备知识和自主阅读小说的关键能力,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对革命时期人民遭遇的苦难和抗争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引导他们深入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体验式的学习。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的分析,将教学主题设计为:品读革命小说,感悟女性魅力——《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女性形象探究,旨在对比探究不同时代的女性形象,感受革命时代女性的变化与觉醒,领悟新时代女性的奋斗精神,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工具书,掌握课文生字词;了解三篇小说的语言特点,品味语言艺术。

  (2)思维发展与提升:比对探究不同时代的女性人物形象,感受革命时代女性的变化与觉醒。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并运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4)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刻认识革命历程,领悟

  新时代女性的奋斗精神,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在确定学习目标后,教师应将学习目标转化为可测评的学习行为,即逆向设计的第二阶段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将预期学习结果可证化,使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相吻合。逆向设计能有效促进“教—学—评”一致性,反映了评价先于教学的理念。将评价任务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能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测评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师确定学习评价任务应从表现性任务及其他证据两方面展开。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学生在共同参与评估的过程中,会展开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能力发展。教师要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分析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例如,“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习目标为:深刻认识革命历程,领悟新时代女性的奋斗精神,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评估证据如下:

  (1)表现性任务:班级将举行以“新时代,新女性,新力量”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介绍你欣赏的优秀女性的感人事迹,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理想进行演讲。“新时代,新女性,新力量”演讲比赛评分标准见表1。

111.jpg

       (2)其他证据:《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三篇革命小说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苦难与新生”的人文主题,想一想这些女性形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写一篇500字左右的随笔。

  教师制订出相应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表现作出判断,为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提供直接证据。表现性任务和其他证据的设计都指向学习目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表现性任务与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侧重学生的实际操作,重视学生的参与;其他证据则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

  教师要将教学的核心内容转化为让学生可以参与的项目式学习任务,提供有效的活动支架,让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项目学习活动设计表现性任务和其他证据成为学生思维外显的可视化工具,将“教—学—评”一致性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要想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的项目学习活动,教师就要创设多元情境,除了基础性的任务外,还要增加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性的任务,让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习体验真实发生。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搭建平台和提供机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和分析,为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学生提供帮助,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

  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荷花淀》夫妻话别、商议探夫、胜利归途三部分内容,了解亲历战争前后荷花淀妇女群体的性格特点,感受革命时代女性的变化与觉醒。此环节设计两个具体的项目学习活动(见表2、表3)。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荷花淀》的女性形象,在项目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有感情的朗读等,参与到活动中,初步了解人物,接着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品读小说中借助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外貌描写体现出的人物性格变化,从而感受革命时代女性的觉醒与力量。教师对《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也可以采用相关的方法,设计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项目学习活动。

222.jpg

  

333.jpg

       四、结束语

  基于逆向设计的高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包括三个操作要点:一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来确定学习目标;二是确定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估证据;三是创设多元情境让学习体验真实发生。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追求“教—学—评”一致性的逆向设计能够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3]蒋银华.目标导向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设计[J].中小学管理,2013(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