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2024-01-17 09:55:35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如何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是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了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阐述了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明确主题意义;利用问题有效串联,理解主题意义;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梳理主题意义;开展多样实践活动,拓展主题意义等,旨在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
摘要:如何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是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立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了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阐述了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明确主题意义;利用问题有效串联,理解主题意义;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梳理主题意义;开展多样实践活动,拓展主题意义等,旨在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主题意义,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教师要“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新课标强调英语课程要以主题为引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融入文化知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要求,以单元形式呈现出来。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响应号召,基于主题意义组织英语教学活动,以此打造高效阅读课堂。然而,就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对于主题意义下的阅读教学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尚未构建系统、科学的阅读教学体系,存在较多问题,还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主题意义引领下阅读教学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就主题意义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探讨,旨在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水平。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缺少主题引导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的思想,在阅读课上很少强调文本的主题意义,没有认识到指导学生探究特定意义的重要性,教师通常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文本阅读,没有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去归纳整理知识点以及拓展知识。为提升学生成绩,教师要求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缺乏情感体验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缺乏情感体验,学生难以理解其背后含义,导致学生的阅读效果不理想。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教师把精力主要集中在对知识点的讲解上,如文本结构、句式、短语、单词等,忽视了学生的价值体验、情感渗透等。部分教师甚至直接让学生模仿固定的句式,不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主表达、独立思考,尤其是缺乏对主题意义的探讨,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听懂了,课后却难以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与运用。要想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文本阅读,了解其文化内核以及语言背后的发展,引导学生植入情感体验。
(三)未能调动思维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易事,教师需要全方位考虑,包括判断思考、阅读理解、内容延伸等。但就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课上只带领学生巩固文本内容,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没有去培养其思维能力,这对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有一定局限性,也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拓展。
二、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势
众所周知,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的阅读指导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背景、知识、语言、文化等,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提取文本的表层事实信息,没有进一步挖掘其深层含义,造成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的知识点断层。基于主题意义指导学生阅读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围绕特定的主题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技能、知识、经验等,增强其主动思维的意识,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简言之,基于主题意义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文本的阅读,教师要以语篇为载体,合理整合语言技能、文化知识等,创设具有实践性、关联性、综合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迁移应用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的语法知识、词汇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情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基于主题意义探究文本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从而具备跨文化意识,这对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以及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单元下不同模块均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所以,在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应该围绕这个主题创设教学情境,将所有模块内容联系起来,建立系统的知识网。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难以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甚至还会产生认知冲突,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基于主题意义组织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必须遵循目的性原则,引导学生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对阅读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递进性原则
基于主题意义展开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应遵循递进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阅读规律,从而助力学生深度阅读学习。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泛读文本内容,厘清主题信息,再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梳理主题脉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维情感与文本的内容结构。在学生基本了解文本主题后,教师再组织学生思考、探究文本中的疑难问题,使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语言特征以及作者所表达的观点,让学生将文本主题与学过的英语知识结合起来,建立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四、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明确主题意义
基于主题意义组织英语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明确主题意义,找到中心议题,这样才能顺利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明确主题意义,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多角度研读语篇,包括语言特点、文本结构、内容、作者观点等。简单来说,英语教师可以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分析,其中,“what”对应的是主题内容,“why”对应的是价值取向,“how”对应的文体形式、修辞手法等,再综合这些信息确定本课的主题意义。
以仁爱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4 Topic3的SectionC为例,这个节标题是“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s”,内容讲述的是电脑在休闲与工作领域中的运用以及带来的弊端,通过综合分析电脑的优势和劣势,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脑。这个文本属于“人与社会”大主题下的“科学与技术”话题。通过对“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s”这个文本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这是一篇议论文,使用的是“opinion(观点)-evidence(证据)-example(举例)-conclusion(结论)”这样的结构,文中涉及论述、过渡等句型。尤其在举例说明时,使用了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以及“for instance”“for example”“with the help of”等句型。结合这个单元的内容不难看出,编者安排了这篇文章,是希望中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电脑的作用、价值,认识到电脑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困扰,并倡导中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电脑。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语篇主题确定为“电脑科技与人类生活”,围绕这个主题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批判性地使用电脑,并且学会运用“opinion(观点)-evidence(证据)-example(举例)-conclusion(结论)”这样的结构去表达电脑科技给人们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利用问题有效串联,理解主题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意义,在英语阅读课上,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关联的问题,利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所表达的主题意义。
1.读前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Q1:Do your parents support you in using a computer?Have you ever had any arguments between you?(你的父母支持你使用电脑吗?因为此事,你们之间有过争吵吗?)
Q2:Can you persuade your parents to support you in using a computer?(你能说服你的父母支持你使用电脑吗?)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因为使用电脑、手机与父母发生过争执,所以这里用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提出第二个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这两个问题具有情景性、主动建构性等特征,而这也是主题意义探究所需要的。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主题意义情境中,才能保证文本学习质量。
2.读中利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第一,先让学生大致阅读一遍文本,即粗读文本,遇到不认识的词汇不必停留甚至纠结,而是直接跳过,用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然后提出问题:
Q3:What does this article mainly talk about?(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
提出这一问题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及其中的重要观点,感知主题意义。
第二,组织学生精读文本,即深入阅读,重点是语篇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然后回到以下几个问题:
Q4:From what aspects does the author discuss the use of computers?What are the differences?(作者从哪些方面讨论了计算机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Q5:Where can I use a computer at work and identify keywords?(我可以在工作中哪里使用电脑并识别关键字?)
Q6:What are computers usually used for in our daily lives?(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脑通常用于什么?)
Q7:What problems did the author talk about with computers?(作者讨论了计算机的哪些问题?)
Q8: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the problems caused by computers?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and the importance?(作者为什么提到电脑造成的问题?这和重要性有什么关系?)
Q9: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 on using computers?(作者对使用电脑有什么看法?)
这几个问题是围绕文本内容与主题意义设计的,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进一步明晰文本内容,而且了解并掌握用正、反面论据去论证观点的方式,从而达到理解和建构主题意义的目的。
3.读后利用问题升华学生情感
在学生了解语篇内容以及细节后,教师再提出问题:
Q10: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viewpoint?How will you use a computer?(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你将如何使用电脑?)
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整合文本内容,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既可以促进学生内化语篇主题意义,又能锻炼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并且为下一步自主建构主题意义奠定基础。
(三)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梳理主题意义
基于主题意义展开阅读教学活动,教师除了利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信息,还要带领学生梳理语篇结构,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不同文本的结构形式是不一样的,指导学生梳理结构可以让学生清楚文本内容之间的逻辑性。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明晰文本内容与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图示的方式,如画表格、思维导图等,这样可以让复杂的阅读过程变得直观化、形象化,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并掌握文本内容之间逻辑关系。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如下表格(见表1)。
利用这样的表格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抓住主线去梳理文本,探究主题意义,梳理语篇结构。一方面,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之间逻辑性,掌握“opinion(观点)-evidence(证据)-example(举例)-conclusion(结论)”这样的结构;另一方面,有效避免学生过度肢解主题,从而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主题意义展开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不只停留在简单的词汇句型上,而是聚焦文本主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思维能力、文化品质、语言能力等均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基于主题意义指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性,立足文本设计多样化的主题探究活动,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促进阅读教学水平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晓燕.浅谈如何基于主题意义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甘肃教育研究,2023(2):115-118.
[2]胡延路.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分析[J].校园英语,2023(5):69-71.
[3]黄香梅.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23(3):99-103.
[4]祁琪,徐国辉,郭颖.聚焦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例析[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12):57-60.
[5]史惠敏.基于主题意义探究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校园英语,2022(47):102-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