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论文

2024-01-04 09:22:2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作业总量较多且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很难通过作业真正加强自身学习能力。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并提出策略性建议,以推动学科教育的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作业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是初中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作业总量较多且形式较为单一,学生很难通过作业真正加强自身学习能力。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并提出策略性建议,以推动学科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在2021年下半年由我国教育部颁发并落实的“双减”政策中,明确要求了教师应当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课外辅导压力。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质量的提高是教师需要注重研究的课题。单元作业是指以单元为整体形式设计的作业,主要包括单元学情、单元作业框架以及单元作业内容三个方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完善单元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质量,实现作业的“减负增效”。
一、单元学情分析
针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进行单元学情分析是非常关键的。学情分析是指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状况、需求和兴趣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为学生设计适合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在进行单元学情分析时,可以从学生的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环境,为后续的单元作业设计打下基础,包括学生对该单元知识的预备知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做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对学习数学的需求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了他们是否会认真学习并持续投入。因此,通过对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分析,可以制定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和作业设计。单元学情分析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中,是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教师认真对待。
二、单元作业框架搭建
在研究单元学情之后,教师已经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单元作业框架的搭建也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前提条件,具体是指根据单元内各个模块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搭建出单元作业的整体框架,从而为之后作业的设计提供指导性帮助。单元作业框架的搭建包括单元作业目标设计、单元作业内容规划以及单元作业形式分类。教师应当根据单元内容搭建出单元作业的框架,从而为单元作业的设计提供指导性帮助。为了更好地搭建适合“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单元作业的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教学前进行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状况,针对性地安排作业任务和难度。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设计,确定作业的难度层次和类型。根据教学的目标和难度,选择恰当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中做到提高。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数量适中、难度层次分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以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从知识积累、思维方式、解题技巧、作业完成度、解题独立性等多个方面考虑,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公平、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作业。合理地回馈学生作业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提醒他们加强巩固,以提升学习效果。以人教版(2012)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为例,教师应当结合单元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分析,搭建出单元作业框架,具体如下:单元作业目标设计:1.学生能够运用字母表示数字,将字母与数字有效结合;2.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3.学生能够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4.学生能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并能准确判断出同类项;5.学生能够在判断同类项的基础上运用加法表示出同类项之间的关系。单元作业内容规划:1.结合单元内容为学生创设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同一单元只运用同一个情境,加强情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2.在情境下提出与单元内容相关的问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和分析题;3.在情境下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并分别对照单元内容中的不同模块;4.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对单元内容的理解、认知和巩固。单元作业形式分类:1.书面形式作业,也是传统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课本或练习册中巩固本单元基础知识;2.游戏形式作业,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回顾所学知识,加强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3.预习形式作业,将本单元知识与下一单元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本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对下一单元内容起到良好的预习效果;4.实践形式作业,将学生分为小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加强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效果,借助思维导图形成整体联系。
三、单元作业内容设计
在研究单元学情并搭建单元作业整体框架之后,教师首先应当结合单元内容,为学生构建单元作业情境,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其次,教师应当创新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从而实现作业的“减负增效”。
(一)构建单元作业情境,加强学生的体验感
从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来看,由于学生缺乏体验感,导致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有所欠缺。情境是加强学生体验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构建单元作业情境,在同一单元只运用同一情境,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体验感,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结合单元内容,设置书面形式作业
书面形式作业也是传统形式的作业,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分析题等等。教师应当结合单元内容,设置书面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加强巩固。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避免设计重复类型的作业,同一知识点只设计一道题目即可,避免作业总量过多造成学生的负担过重。
(三)设计游戏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认为完成作业非常无聊,究其原因是作业缺乏趣味性导致的。爱玩游戏是初中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游戏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作业,从而有效提高作业质量。
(四)学情分层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在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会针对同一个班级学生设计相同的作业。但是,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情各不相同,无法体现出作业的针对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层设计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适合自身层次水平的作业,从而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观察学生的特点,并根据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将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导低层次水平的学生完成一些基础形式的作业,注重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中层次水平学生完成一些探索类型的作业,从而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引导高层次水平的学生完成一些实践类型的作业,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适合自身层次水平的作业,从而有效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五)联系不同单元,设计预习类型的作业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单元内各个知识点是具有紧密连接性的,而不同单元的知识点中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在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预习型作业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不同单元内知识点有效结合,设计预习类型的作业,从而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
(六)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实践形式的作业
数学是一门科学类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在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很多教师设计作业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偏离,导致作业呈现“封闭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实践形式的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人教版(2012)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为例。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结成小组形式,4~6人一组,并自选主题进行数据分析,要求分析出数据的集中趋势以及波动程度。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先确定数据分析的主题,根据主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形成数据评估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充分运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并且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七)学生自主提问,设计开放形式的作业
在传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往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会受到限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单元作业情境,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下自主提出问题进行解答,设计开放形式的作业,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作业质量。以人教版(2012)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为例。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构建作业情境:现有一个彩票站,中奖号码为三个随机数字,数字可以相同但是位置不能改变。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如“只买一注彩票,中奖的概率是多少”“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性”等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
(八)完善作业评价,发挥评价的指导价值
单元作业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完善作业评价体系,实现多元化主体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价值。
首先,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形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实施小组合作互评。比如,4人为一组,A学生需要对其他三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评价依据包括正确率、知识的运用效果等方面,拓展评价的主体,充分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其次,在学生完成小组合作互评以后,教师需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作业,并以评语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教师应当寻找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认可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针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作业,教师也应当及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进行改进,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价值。
四、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当减轻学生的作业总量以及课外辅导压力,因此作业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单元作业区别于传统的课时作业,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首先应当对单元内容进行学情分析,并制定出单元作业框架,再根据框架的指导丰富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从而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珂.基于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数学作业创新设计[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7):60-62.
[2]柳军.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2(26):6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