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六色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

“六色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论文

2

2023-12-11 14:52:19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六色思维”相关内容, 可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理清“六 色思维”的内涵,制订应对策略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六色思维”相关内容, 可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理清“六 色思维”的内涵,制订应对策略,优化阅读环境、阅读方法、阅读活动、阅读训练、阅读评价,能为学生提供更 多思维历练的机会,促进学生阅读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指出,借助“六色思维”体系将思维进行分色标注,让 抽象的思维有形化,有助于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训练中发展多向思维。

  关键词: 小学语文,六色思维,阅读教学,实践应用

  “六色思维”源于爱德华的《六项思考帽》,六种颜色分别有不同特质与功能:“白色”能够助力获取资料和信息;“红色”代表直觉与情感, 能够帮助决策;“黑色”属于逻辑推理或者批判, 进行逻辑构建;“黄色”代 表积极乐观,能够带来更多正面激励;“绿色”属于创 新和冒险,这是创造力的来源;“蓝色”代表系统构建和控制,是典型的理性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六色思维”,进行科学分类,引导学生在阅读学 习中历练思维,现实意义更为深远 [1]。笔者认为,可以从理清“六色思维”的内涵、创新“六色思维”运行环境、丰富“六色思维”呈现形式、拓宽“六色思维”训练维度四个方面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阅读 训练中发展多向思维。

  一、理清“六色思维”内涵,培养生本检索能力

  教师在制订阅读教学目标时, 理清“六色思维”内涵,将思维进行分类着色,有利于有形化、直观化地 呈现阅读教学目标,同时兼顾整合教学内容,为顺利 启动学生阅读思维引擎奠基。

  (一)整合阅读教学资源

  思维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六色思维”属于多向思维,教师需要有宏观调控意识,对学生思维 水平做出客观判断,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任务,让更 多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阅读思维。阅读素材来源渠 道众多,教师应科学提炼阅读内容,为学生准备适合 的阅读材料, 准确把握阅读学习起点, 增强训练效果。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以下教材版本、年级均相同)《草原》时,教师可设计几个环节, 组 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自主阅读。教师展示一些图片信息, 要求学生细致观察, 然后进入文本阅读环节,归结文本段落大意。学生对草 原图片有观看的兴趣,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为后面文本阅读奠定基础。第二个环节:指导诵读, 培养语感。 教师播放音频材料, 要求学生仿读。学生反馈主动, 课堂诵读训练气氛逐渐形成。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 揭 示主题。教师设计阅读任务, 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 归纳中心思想和情感。学生进入阅读核心,在深度阅读 思考中达成学习共识。

  在这些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有意识地进 行颜色搭配,为学生提供思维锻炼机会。整个阅读教 学环节设计合理,学生阅读学习秩序井然,学习效果 显著。

  (二)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教师借助辅学手段展开阅读教学设计,能够对学 生多种感官带来一些触动。媒体展示素材信息,教师 设计阅读问题,学生介绍阅读体验,教师推出阅读方 法,学生展示读写作品,都能够发挥各自作用,确保 阅读学习顺利开展。教学情境设计方式众多,教师需 要有优化设计意识,针对学生学习诉求进行组织。

  例如,在教学《丁香结》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展示一组花卉图片,要求学生观察花卉特点,说说这些花蕴含哪些寓意。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认知积累,开始观察互动讨论:“梅花象征坚毅,荷花代表纯洁,牡丹花象征富贵,菊花代表坚强……”教师随后投放丁 香花图片,并给出观察提示:这些丁香花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丰富的内涵,作者为什么要选择丁香结 展开描写呢?学生结合文本阅读展开讨论。在语言鉴赏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寻找精彩的描写片段,展开自主鉴赏活动,准备参与集体展评。学生对文本精彩描 写比较有兴趣,鉴赏学习顺利展开。

7F027511-28B4-4e77-B7F6-66277A6AC2C4.png

  二、创设“六色思维”环境,培养生本推理能力

  阅读思维培养需要良好的环境,教师投放阅读推理问题,组织阅读推理活动,都能够为学生创造思维历练机会,关键是要进行优化设计 [2]。

  (一)投放阅读推理问题

  学生对直观信息有主动接受的意愿,教师筛选适合的阅读情境方式,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些触动,训练作用更突出。“六色思维”包括诸多内容,阅 读推理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研读教材, 设计问题, 让学生打开思维。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关注问题的 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互动性,使学生主动进入问题研讨环节,在互动中启动多向思维,在深度研学 中形成阅读认知能力。

  教师在设计阅读思考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实际,这样才能快速启动学生的阅读思维。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播放同名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官受到触动。在阅读文本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阅读问题:《狼牙山五壮士》课文题目有什么 特点?从题目中可以提炼哪些信息?狼牙山五壮士跳下悬崖, 是不是都壮烈牺牲了呢?如果有人活下来, 后续会发生哪些故事?学生面对诸多阅读问题,思考交流热情很高。从这些问题设计情况能够看出,教师的阅读引导有明确的方向性。学生有观看电影片段经历,可以从题目解读做阅读推理,逻辑思维构建就此顺利展开。

  (二)组织阅读推理活动

  多向思维训练追求体系性,教师围绕阅读内容设 计训练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为了 使阅读活动丰富多样,教师应对阅读活动主题、活动 程序、活动调整、活动评价等展开深入研究,优化阅 读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进入阅读活动,提升学生 的阅读感知品质, 启动学生的阅读多向思维。课堂辩论、 话题讨论、故事讲述、阅读鉴赏、读写结合等活动都 带有阅读推理意味,教师要做好整合设计,确保活动顺利展开。

  在组织阅读推理活动时,教师要做好安排,明确活动要求,规划操作路线,让更多学生自然进入阅读 核心。《桥》是典型的红色教育文本,课文重点介绍 一对党员父子为救村民牺牲自我的事迹,情节感人至深。教师在组织阅读时,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 阅读推理学习。如第一个推理问题:党支部书记为什么要让党员排到队伍的后面?他这样说预示后面会出 现什么样的情节?学生开始阅读文本,很快就找到了 答案:党支部书记的儿子也是党员,而且要先过桥, 老支书自然是断然拒绝。第二个推理问题:党支部书记 父子最后过桥,这个情节出现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开始互动研讨, 逐渐理清作者设计原理, 群 众安全了,危险肯定要降落到这对父子身上 ——桥断,人被淹没。第三个推理问题: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这个结局是你想到的吗?学生继续 思考和讨论,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教师借助推理问题展开阅读组织,将学生带入深度思考讨论之中, 能 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快速启动,在广泛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

B510EA3F-23A8-41cd-999E-025BEEDD4AE4.png

  三、丰富“六色思维”形式,培养生本探索能力

  学生思维认知基础较浅,教师有意识做对接处理,利用“六色思维”教育理念, 设计阅读互动任务, 及 时传授一些阅读方法,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些学习辅助,让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中形成“六色思维”。

  (一)精选阅读互动形式

  阅读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可以是独立阅读,也可以是集体研读,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对于互动性阅读活动,学生认同感更高,训练价值更丰富,教师要做好科学安排。课堂演绎、角色诵读、质疑阅读、对比阅读、学法交流、 读写反思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活动样式,学生积极参 与互动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启动阅读思维,在深度研学中形成阅读核心能力。

  学生对互动性学习兴趣较高,因此,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要做好统筹安排,确保更多学生进入互动环节。以《竹节人》为例,这篇课文有制作竹节人的方法介绍,教师在组织阅读任务时,便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身边材料,根据教材介绍的方法, 自行制 作竹节人玩具并在课堂上展示。任务下达后,学生兴奋不已,展开制作方法大讨论活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收集更多素材,为实际制作提供技术支持。学生对制作有很高的兴趣,自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而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这样的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冒险思维、系统思维、控制思维等都能够得 到有效锻炼。

  (二)丰富阅读探索指导

  阅读学习需要方法支持,教师要对学生学法积累进行客观分析,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学法,辅助学生 顺利进入阅读核心, 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和品质。 为了让阅读思维呈现多向性,教师可以从阅读思维引导的角度展开设计。文本信息提取、整体阅读、结构 梳理、主旨探析、情感感知、语感体验等,都与阅读思维相关,教师要做好学法研究,为学生提供支持。

  例如,《故宫博物院》是一篇说明性文本,学生对说明文基本知识有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重 点分析说明方法应用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说明方法应用案例,引导学生从说明方法自身特点、说明方法效果分析、说明方法创新应用等几个角度展开探究 性学习。如此设计, 针对的是学生阅读存在的短板, 有 利于学生主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学法,逐渐掌握说明方法应用技巧。此外,教师如果能在学分上给学生一些 动力支持,助学效果将更突出。

  四、拓宽“六色思维”训练,培养生本创新能力

  “六色思维”将学习思维进行细化设计,这只是 一种形象呈现方式。在阅读训练中,教师不能将这些 思维严格区分,也不能要求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体系,而是需要理性设计和引导。教师唯有让学生建立 主动阅读意识,才能顺利启动学生多向思维。

  (一)设计阅读创新任务

  在设计阅读训练任务时,教师要做好学情分析, 根 据学生阅读基础实际进行训练规划, 设计阅读任务, 激 活学生学习思维。课内课外对比阅读、网络线上阅读、信息共享阅读、网络交互活动、读写展评活动、阅读 反思座谈等,都属于阅读训练范畴,教师可以结合学 生阅读要求,投放阅读训练任务,这对锻炼学生阅读 思维有重要现实意义。

  学生对阅读训练任务有不同期待,对此,教师可 以展开学情调查,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方案,为学生创造更多思维训练机会。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挑选课文精彩的描写片段,要求学生 通过网络收集鲁迅先生小说《故乡》,组织对比阅读学 习。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和要求,自觉进入对比阅读鉴 赏学习活动之中。对比阅读本身带有逻辑构建、表达构建、语言呈现等特点, 需要多种阅读思维的支持,教师设计对比阅读任务,能够为学生提供研学机会。教师如此进行课内课外阅读融合的设计,能够有效开阔 学生的视野。

  (二)延伸阅读创新实践

  学生学习思维比较活跃, 教师要做好对应分析, 针对学生学习诉求展开任务设计,调动学生学习思维。 在延伸阅读创新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优化阅读组织形式,还要做好对接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 阅读实践探索,启动学生阅读思维。收集阅读素材信 息,创新读写形式,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成立阅 读学习社团,丰富亲子阅读形式等,都带有阅读创新 实践意味,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设计,让更多学生顺利启动多向阅读思维。

  阅读思维训练包含诸多内容,教师要做好教学调研,提升阅读训练的针对性。在教学《京剧趣谈》时, 教 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京剧的 知识,使学生树立文化传承意识。学生生活中很少接 触京剧演出,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延伸训练任务,让 学生深入生活展开调查,了解京剧艺术在生活中的表现, 选择经典剧目, 向大家作推荐, 并写出推荐理由。 这样的探索性训练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实 践,学生的感知体验将更丰富, 阅读思维将进一步拓宽。

       五、结束语

  阅读学习与“六色思维”培养相结合,能够为阅读教学带来更多选择。教师借助“六色思维”分解机会,为学生创设一些思维方法,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能够顺利启动学生阅读思维。“六色思维”将阅读思维进行细化分类, 核心表达是“多向”,而不是严格区分六种颜色,教师以此为支点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主动阅读学习中启动阅读思维、锻炼阅读思维、成长阅读思维,这才是最理性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曹柳英. “六色思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意应用[J].教师,2020(22):17-18.

  [2] 杜雅婷.点燃思维 引领思考—谈如何运用“六色 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J].当代家庭教育,2020(9):1-2.

  作者简介:吴德兴 (1974.10-),男,福建寿宁人, 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平溪中心小学,一级教师,专科学历。